湖南省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收官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收官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南省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收官联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长郡中学的小张同学在网站上查阅“批判性思维”相关资料时,读到了布鲁克菲尔德这本《批判性思维教与学》,下面是该书的部分图书目录、试读内容以及读者评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
图书目录(部分)
第一章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挽救了我的生活 发现假设 批判性思维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要批判性思考 哪些假设需要批判性思考 假设不分对错,只论是否适宜 小结 第二章跨学科的批判性思维 不同学科的共同之处 五大思想渊源 小结 第三章如何学习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 如何示范批判性思维 具体经验 困境迷惑 循序渐进 小结
试读内容
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小组学习是最有趣的学习方式,这一说法出现在大部分问卷中。约80%的学生声称,小组学习中那些切中要害的问题让他们受益最深。似乎当同伴指出来的时候,学生更能发现假设和新的角度。他们生动地描述了被同伴提问一些从未考虑过的问题时的情形,从同伴对自己观点的反馈和提出的不同角度当中,他们学到了很多。不论是从它的预测性还是反复出现的频率来看,这一发现都值得引起注意。一节又一节, 一次又 一次,一年又一年,学生不断地告诉我,正是通过小组学习中的同伴交流,才让有时十分抽象的批判性思维有了血肉,更容易让人理解。
考虑到通过深度自省来认识自己的动机、假设和世界观有多难,若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也就不那么让人吃惊了。认识假设是一项困难又矛盾的任务,没有几个人能靠自己来完成,不论我们以为对自己的认识有多准确,都难免是在用自己的思维框架来认识自己的思维!这就像一条
狗试图咬住自己的尾巴,抑或一个人试图在壁镜里看到自己的后脑勺。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囚徒,被困在自己的认知框架中,被我们的思维左右着。我们不加批判地接受一些假设,这些假设左右着我们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又反过来肯定这些假设是正确的,最后形成一个自我肯定的循环。要辨别我们的假设,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反思自我及自己的行为,根深蒂固的假设对我们的影响太深,很难通过自我意识认识清楚。
然而,借助朋友和同事来认清自己的假设,也存在一个问题:你找到的镜子常有着跟你相同的假设。这时, 同他们交流只会形成一个封闭环,不断肯定同样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就像我们倾向于读一些跟我们意见一致或我 们觉得亲切的作者所写的书一样,我们也倾向于找一些跟我们态度一致或熟悉我们的态度的同伴,人们极少有意 通过一些跟我们意见相左甚至动摇我们既有信念的书籍、会话或做法,来进行反思。因此,作为老师,在设计小 组学习活动时,要确保你设计的活动能提供一些让学生感到吃惊的信息、问题或思考角度。
系统地找出假设常被人们有意地避免,以免带来什么后果。没有人想知道自己相信了那么久的观念竟然是歪 曲的、错误的,可如果把它变成一个共享的过程,尤其是当看到别人在寻找假设和新角度时也是痛苦万分的时候, 一切就容易接受得多了。学生大体上认为,被同伴提问或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比由老师提出来得更舒服。这背后 有两个原因:首先,同伴更可能用接近学生经验的用语和例子来提出问题或指出新角度,所以,用学生熟悉的语 言提出的问题和角度更容易被接受和准确理解。作为一名60多岁的老教师,对我来说,用学生容易接受的例子 和语言越来越难。要是60岁的我和18岁的学生有着一样的生活方式,看一样的电视节目,喜欢一样的音乐,使用一样的社交媒体,反倒让人觉得吃惊了。
另外一个原因是权力分配不同,并不是说权力分配在学生之间不重要,恰恰相反,种族、阶级和性别差异在 学生小组中也一样重要。学生之所以和试图掌控整个小组的组员合作,要么是因为他对话题感兴趣,要么是因为 他是个自大狂,乐于倾听与自己一致的观点。换作是一个老师告诉你要质疑自己的假设,或者你忽略了一个重要 的角度,再或者你忽视了某条信息的重要性,这比听一个最自大、自吹自擂的同学说这些更可怕。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细心组织小组学习活动的重要性。我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的时候,有一个限定条件。据学生反映,最有效的学习活动是那些一开始就把基本准则说清楚、理解清楚,把焦点放在批判上的活动。社会学习绝非闲谈或者散漫的对话,而是让学生认真地相互倾听,相互提问,揭开假设,提供新的思考角度或想法。
能实现上述目标的社会学习,有两种组织形式:情景分析和批判会话。这两者都运用了同样的批判性思考方式——寻找假设、考虑如何检验假设,最后找到看问题的不同角度。两者都受益于参与者给出的不同答案和建议,但两种练习的强度明显不同,后一项强度更大的练习有着严格的基本准则,确保同伴在给出批判性反馈的同时, 不会随意评判别人。
读者评论
作者讲述了自己作为一位倡导批判性思维的教育者的个人经历。他的洞见和诚恳的讲述是宝贵的、有趣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组学习被多数学生认可,因为这种学习的方式很有趣,而且也让学生收获很大。
B. 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框架来认知自己的思维,所以很难靠自己来认识自己的假设。
C. 设计活动时提供新颖的信息、问题或思考角度,是小组学习活动有效性的首要保证。
D. 相比于老师的质疑和提问,学生可能更容易接受被同伴提问或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从文本内容看,“试读内容”应该选自第三章第一节《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
B. 人们的行为受到假设影响,如果不能对假设加以批判,就很难真正养成批判性思维。
C. 批判性思维学习可通过不同学科或不同形式来实现,但都应当遵守循序渐进的方法。
D. 批判会话有严格的基本准则,练习强度明显大于情景分析,效果也要优于情景分析。
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作者所主张的“小组学习”理念的一项是(3分)
A. 学习《劝学》时,老师将本节课的讨论主题明确为:在AI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 否还需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学习《过秦论》时,小刘和同学们展开了激烈讨论,他提出了这篇文章“以叙代议”不符合“论”的写法的观点。
C. 学习《鸿门宴》时,小刘和朋友讨论项羽的人物形象,大家一致认为项羽刚愎自用且优柔寡断,缺乏战略眼光。
D.学习《边城》时,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心理学概念“情绪价值”,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小说中有怎样的情绪价值
4.下图是小刘同学提出的“批判性思维的课堂模型”,结合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批判性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型
A. 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部分,二者都聚焦“思维过程”。
B. 课堂教学模型里从“质疑”到“假设”的过程与上文作者提的“质疑假设”的做法一致。
C. 在教师引导学生对“假设”进行论证评估的环节,学生可通过演绎归纳论证进行推理。
D. 学生通过建构知识策略,并不一定就能做出正确判断,可能还要再次经过假设和推理的过程。
5.本书作者在《前言》中写道:“我试着以一种亲切、放松和会话的方式来写这本书。”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一 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7 分 )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材料一:
早期的烤肉
张中行
民国初年,来北京的外国人有个口头禅:“到北京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辜氏民国十九年(1930) 作了古,二三十年之后,兴趣由人转到物,口头禅变为:“到北京不可不吃三烤。”所谓三烤是烤鸭、烤肉加烤白薯。
三烤之中,对烤肉我有较深的印象,又当时所见,现在不能再见,所以想只谈这一烤。
标题,烤肉前加“早期的”,是因为那时候的烤法与现在大不相同,总括言之是:那时候是立而自烤,现在是“坐享其成”。
立而自烤有野意,甚至可以说有诗意;坐享其成就不成,而是变旷野为华堂,烤肉由独霸而降为菜肴的一种,野意没有了,诗意就更谈不到了。
我第一次吃烤肉是三十年代初。其时全北京只有两家:一家资格最老,在宣武门内路东安儿胡同西口外,名“烤肉宛”;一家较年轻,在鼓楼前以西一溜河沿路南,什刹海东北岸上,名“烤肉季”
两家的规程一样,都是回民所经营,只卖烤牛肉(当时习惯,烤用牛肉,涮用羊肉)一种,兼卖白酒和小米豆粥 ,算作烤肉的辅助品,主食烧饼自己不做,由附近烧饼铺供应。
当时的北京,商业充满封建气息,买东西讲究到老字号。食物也是这样,有大大小小的名品,住北京时间长了, 总要一家挨一家地尝一尝。
忘记同谁结伴了,是夏天,往烤肉宛去尝烤牛肉。铺面非常简陋,只是一大间屋子。靠南是烤肉的地方,并排两 个烤肉支子,形状很像磨坊的磨, 一个圆平台(餐厅圆桌那样大小),中间一个一尺多高的铁圈,上面扣着中间略微凸 起的铁支子。铁支子由并排的宽三四分的铁片组成,两片之间有缝,因为常用,已经被牛肉的油汁塞满。
圆平台四面放四条粗糙的板凳,是顾客的“站”位。靠北是一个桌子,上面放着碗、筷糙子、碎葱、碎香菜、麻酱 、酱油等用具和调料;还有一个切牛肉的案子,上面放着牛肉、刀、碟子等。
切肉的是个五十上下的大汉,想来就是铺主宛某了。他相当胖,浑身只穿一条单裤,最高处在肚脐以下一寸许。
这位铺主非常精干,除了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帮着送肉和调料以外, 一切都是自己干,包括安置顾客和算账。肉,据说 是起早到肉市精选来的,切得也好,薄而匀。
且说我们这次去, 一进门,铺主就指示小伙计:“两位,让到那里。”接着,小伙计问吃多少,立刻就把肉和调料 送来。我们照北京人的习惯,右脚着地,左脚抬起踏在板凳上,然后来用长竹筷子夹蘸过调料的肉片,放在支子上烤。
支子下烧的是某种松木,烟很少,略有香气。支子很热,肉片放在上面,立刻发出咝咝的声音。
翻腾几下,可以吃了,于是一口白干一口肉,很有塞外住蒙古包的意味了。吃的后半,酒不能再喝,恰好送来烧 饼,于是烧饼加烤肉,喝一碗粥,完全饱了。
放下碗和筷子,就听见铺主在那边算账:什么什么几吊(铜元十枚称一吊)几,什么什么几吊几, 一共多少钱。 妙在算账时候,他的刀不停,仍在切。
这一次吃得很满意,以后当然不免还想去。每次去,都大有获得,吃得好是其一,更有意思的是欣赏铺主的风度 ,裸露着大肚子,忙而不乱,真够得上“坦荡荡”了。
三十年代晚期起我移住北城,出门向东走,不远是名列燕京一景的银锭桥。此桥是前海和后海的交界,往东是前 海的东北角, 一条小街,由西向东迤逦,名一溜河沿。
西口内路南有消闲人的赏心地三处,由西向东是:烤肉季,小楼杨(卖茶),爆肚张。
因为离得近了,所以想吃烤肉,就舍远求近,常到烤肉季去。两家相比,货,像是宛家好一些,但这也许是厚古 心理在作祟;人,当然是宛家在上,因为季家已经沾染新风,乖巧谨慎,没有宛家那种坦荡荡的风度。但季家也有优点 ,是得地利,烤的时候可以面对前海,看看水波荡漾。
一晃二三十年过去,烤肉也有了大变化。顾客多了, 一脚在上一脚在下那种自烤的办法行不通了;又,既然是名 声在外的佳肴,待客的场面也不能不讲究。于是而改建,而扩大,简陋变为堂皇,单一变为多样,门里门外更热闹了。
不久之前,有个朋友约我吃午饭,原想吃砂锅居,因为座位已满,转往烤肉宛。多年不去了,难免为局面的整饬 宽大而惊讶。走入,烤肉支子不见了。
坐下,四处看看才知道,卖的主要是各种炒菜。问有烤牛肉没有,说只有烤羊肉,要几盘,过一会可以送来。羊 肉就羊肉吧,要了一盘,尝尝,既不热,又没有当年那种焦嫩的香味。勉强吃一些,算账,相当贵。走出来,我半玩笑 地同朋友说:“牌匾是烤肉宛,实际是既无烤肉又无宛,所谓觚不觚,觚哉觚哉!”
补记:本文写于1985年前后,文中餐馆点评不可视为今日情形。
材料二: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现象是出现一种被人称为“学者散文”或“文化散文”的形态。这些散文的作者大都是一些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他们是在专业研究之外,创作一些融会了学者的理性思考和个人的感性表达的文章。“学者散文”的出现,显示了知识分子关注现实问题和参与文化交流的新的趋向。
(节选自董正宇《也说“学者散文”》)
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通过对比早期和现代的烤肉方式,展现时代变迁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及作者对这种变化的复杂情感。
B.材料一中提到的宛、季两家烤肉店,它们代表了北京烤肉的不同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商业气息和老字号的 影响力。
C.“学者散文”成为上世纪末散文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显示了人文社科领域知识分子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参与文化交 流的倾向。
D.材料一的作者着重对“烤肉宛”的铺主宛某的描述,对季家则着墨不多,这详略差异隐蔽地说明了作者的倾向性。
7.下列对材料一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早期烤肉的风俗和场景,体现了作者对传统饮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怀念。
B.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早期的烤肉方式与现代的变化相对照,突出了时代变迁对文化传统的影响。
C.文章叙述语言简洁,作者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早期烤肉的过程和氛围。
D.作者对“烤肉宛”和“烤肉季”的描述充满了个人感彩,这削弱了文章对北京烤肉文化的描述的可信度。
8. 在材料一作者张中行看来,烤肉宛老板的哪些特点使他家的生意格外兴隆 (6分)
9. 材料一的作者张中行是北大著名教授。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材料一是如何体现“学者散文”的特点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古之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 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其大,而其志其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 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 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 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节选自苏轼《留侯论》)
材料二:
太史公曰: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 上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 · 留侯世家》)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何则A非B有生平之素C卒D然相遇E于草野之间F而命G以仆H妾之役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匹夫,有勇无谋的人,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匹夫”意思相同。
B.盖,大概,与“善哉!技盖至此乎 ”(《庄子 ·养生主》)中的“盖”意义用法不同。
C.就,成就,与“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 ·劝学》)中的“就”意思不同。
D.离,同“罹”,遭受,与“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过秦论》)的“离”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苏轼看来,圯上老人并非世人所谓的“鬼物”,而是有远见卓识的隐士,他的出现意在试探张良的隐忍度,而 不仅是授其兵书。
B. 苏轼在《留侯论》中明写留侯张良之“忍”,实际上是以古喻今,告诫人们不能锋芒太露,面对复杂的人事惟隐 忍才能成就大业。
C.司马迁原以为为刘邦设计良谋无数的张良身材高大威武,但其画像上的形状面貌像妇人女子一样,由是认同孔 子所说的不可以貌取人的观点。
D.《 留侯论》分析了张良可以成就大业,是因为他具有忍耐精神且极具智慧;第一句“古之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 节”为全文的中心论点。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4分)
(2)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4分)
14. 《留侯论》行文雄辩而富有气势。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苏文取得这一表达效果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咏琵琶
王融①
抱月如可明,怀风殊复清。 丝中传意绪,花里寄春情。
掩抑有奇态,凄锵多好声。 芳袖幸时拂,龙门②空自生。
[注]①王融:南朝齐文学家,年少时举秀才,进入竟陵王萧子良幕府,极受赏识,累迁太子舍人等职,他曾上书 齐武帝求自试,后迁至秘书丞。②龙门:地名,据说最好的琵琶是用龙门之桐制作而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 、二句将琵琶与环境相融合,以月、风造境,摹形写神,赋予了琵琶一种诗意与灵性。
B.三 、四句写琵琶可传达感情,把人引入美妙的境界,“传”“寄”赋予琵琶情感与精神内涵。
C.七、八句以“龙门”点出了琵琶的产地,“幸”“空”对比,写精美的琵琶无人弹奏、闲置生尘。
D.本诗写得工巧,注意对仗,有天文对,如“月”对“风”,有近义对,如“传”对“寄”等。
16. 对本诗的“掩抑”一词常见有两种解读, 一说写琵琶演奏的声音,一说写弹奏琵琶的姿态。你赞成哪一种解读 请说 明你的依据。(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中华民族对色彩的认识和运用历史悠久,“青绿”这一传统色在古典诗词中大量使用。《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抒不尽姜夔的黍离之悲,“ , ”蕴含着曹操对贤才的深切渴望。《将进酒》中,李 白与友人登高宴饮, 一句“ ”以生动的比喻与夸张,唱出人生易老、生命短促的悲愁,《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的诗句又让我们看到了他失意后徜徉山水的强烈愿望,那青青的山崖引发了我们对青绿山水的美好想象。还 有“绿云扰扰, ”描绘的后宫生活,尽显帝王的奢靡无度,“朱弦已为佳人绝, ”的沉吟喟叹,都让我们 看到“青绿”是民族审美心理的重要表现符号。慢慢吟哦,我们在淡泊、清雅的美学意趣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22题。
材料一:
古装剧使很多“老风俗”走红。最近,这种古老的“投壶”游戏随着一些古装电视剧的热播推到人们的视野中。 投壶是由西周的射礼演变而来。西周初期,战乱未平,择选武艺高强的人才成为时代需要。彼时,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客人不能推辞。但随着和平的到来,勇猛的
“赳赳武夫”不再是社会崇拜的对象,“ A ”的君子成为贵 族的普遍追求。( )人们站在距“壶”一定距离之处,一手拿一支无镞之箭,投向“壶”口,以矢投入“壶”口之内者为胜,两侧耳口次之;亦可三矢齐发,全部投入口耳,称为“写字”。可以每人各一次,亦可每人多支,投完换人,多次循环 ,以投入最多者为胜,输者或罚酒,或作诗。秦汉以后,它在士大夫阶层中盛行不衰,每逢宴饮,必有“雅歌投壶”的节目助兴。在流传过程中,不仅产生了许多新名目,还有人 B 地在壶与人之间设置屏风盲投,或背坐反投、增加游戏的难度和趣味性。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为了迎合他们的需要,“投壶”这种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活动被发明出来。
B.适合他们需要的正是“投壶”这种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活动。
C.这种社会需要恰恰适合“投壶”这种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活动。
D.“投壶”这种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活动,正适合他们的需要。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一”字与其他三项意思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
B.人们站在距“壶”一定距离之处。
C.一手拿一支无镞之箭。
D. 可以每人各一次。
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以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22. 小刚为“投壶”游戏拟制了一副对联,请根据语段内容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4分)
立定脚跟,(甲),静心瞄准向的准
(乙),眼观屏外壶,屏息静待落瓶鸣
四、写 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分歧比共识更有意义。对此,你是否认同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2.D
3.C
4.B
5.示例一 :①亲切: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展开,并结合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个人经历来论述,有亲切之感。 ② 放松:本文语言通俗易懂,没有堆砌太多的术语,易于读者理解,有放松之感。③会话:本文目录中 的设问和试读内容中穿插使用第二人称,娓娓道来,具有会话的特征。
示例二:①语言上,本文幽默风趣,通俗易懂,令读者有轻松之感;②内容上,本文选择自身经历娓娓 道来,具有亲切感,真实可信;③人称上,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交替使用的办法,让读者仿佛 是在面对面交流,具有鲜明的会话特征,且给人亲和之感。
(语言,内容,人称每 一 点各自2分,最后总结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6.B
7.D
8. ①诚信经营,肉品新鲜;
②技艺精湛,肉薄而匀;
③待人热情,真诚坦荡;
④精明能干,忙而不乱。(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9. ①深厚的文化底蕴,作者对“烤肉”的追溯,不仅是对食物的回忆,也是对那个时代社会风貌的再现。②严谨的理性思考,如标题特意强调“早期的”,文中也对其进行解释。
③观察细致、准确呈现,对烤肉各种细节都清晰呈现,密而不乱,体现学者的学术修养。
④语言典雅又不失风趣,如“坐享其成”“坦荡荡”"觚哉觚哉"等。
⑤文化反思,对现代烤肉的变化表达了一种失落感,对传统烤肉文化的消失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10.ACF
11.A
12.D
13.(1)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缘无故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 。“卒然”,突然;“故”,缘故、原因;“加”,施加,遭受;各自1分,句意1分)
(2)汉高祖能够忍耐(怒气),保持自己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等到对方疲敝,这是张良教他的(策略)
(“养”,保持、保有;“弊”,疲敝;“此子房教之也”,各自1分,判断句句意1分)
14 . ①立论角度独特,表达精准深刻。
②广泛列举史实,论证充分有力。
③多番正反对比,文意鲜明透辟。(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
15.C
16. 示例一 :我赞成将“掩抑”解读为演奏琵琶时的声音。
①诗歌为咏物诗,以琵琶为描写主体, 一二句写琵琶的形,三四句写琵琶的情、五六句应是写琵琶的声,七八句议论作结;(2分)
②全诗对仗工整,“掩抑”与“凄锵”相对,“凄锵”形容琵琶发出的声音清越响亮又带有哀伤之意,“掩抑”也应该是形容声音,写琵琶声音的低沉压抑,与“凄锵”所代表的清亮之声形成对比(2分),展现琵琶曲在音色、音调上的丰富变化,以及高低起伏的旋律,为听众带来奇妙的听觉感受。(2分)
示例二:我赞成将“掩抑”解读为弹奏琵琶时的姿态。
①前四句重点在描绘琵琶本身以及通过琴弦传达的情感等,第五句“掩抑”,根据形声法造字,形旁与字的意义明显关联(2分),可以理解为弹奏者手部的动作,“掩”是按,“抑”是遏,这种动作带有含蓄、收敛的姿态,呈现出一种奇特的美感,照应“有奇态”。(2分)
②下句“凄锵多好声”则是在这种姿态下产生的美妙声音,这样从姿态到声音的描写符合观察逻辑,先看到弹奏 者姿态,再听到琵琶声音。(2分)
17.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朝如青丝暮成雪 且放白鹿青崖间
梳晓鬟也 青眼聊因美酒横
18.D
19.B
20. “投壶”这种古老的游戏随着一些古装电视剧的热播被推到人们的视野中。(或: 一些古装电视剧的热播使 “投壶”这种古老的游戏进入人们的视野中。)(改对1处给2分,全部改对并写出正确句子得4分.只写错误不写完整句子最高给2分)
21.A 文质彬彬(温文尔雅) B 别出心裁(每一成语2分,共4分.如有其他成语,只要能符合语境即可给分)
22. 甲:手执无镞箭。乙:端坐席间。(每一对联2分,共4分.其他答案,只要能符合对联要求及语境即可给分)
2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