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8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第1课时 革命先驱孙中山01教学目标02新知导入03新知讲解04课堂练习05课堂小结06板书设计01教学目标1. 政治认同: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孙中山先生为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所做的贡献。2. 道德素养:学习孙中山先生的爱国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 法治观念:理解孙中山先生倡导的民主、共和思想,增强法治意识。4. 健全人格:通过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精神。5. 责任意识: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观看视频,初步了解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请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02新知导入观看这段视频,您将深入了解孙中山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从他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到倡导三民主义,不懈追求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感受其伟大爱国情怀与改革勇气,令人深受震撼,激发爱国热情!第一模板:革命先驱孙中山03新知讲解《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中国才有出路。他们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奋勇抗争,孙中山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如果留心观察,你会发现我国很多城市都留有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迹。在他逝世后,人们以各种方式纪念他。在广州市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学,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公园。他的家乡建立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南京的中山陵更是长年迎接着从全国各地前来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人们。请人们为什么用各种方式纪念孙中山先生?人们以各种方式纪念孙中山先生,是因为他作为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推翻了封建帝制,开创了共和新纪元,其思想与精神至今仍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纪念他,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期许。立志救国孙中山出身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早年到香港学医,毕业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但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建议,但未被采纳,他很是失望。同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一败涂地,孙中山放弃了对清政府的最后一点幻想,自此走上革命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孙中山正是这样一位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革命先驱,他高举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旗帜,毅然投身民主革命事业。他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这个影响深远的口号,成立同盟会,积极传播革命思想。他为推进民主革命四处奔走、大声疾呼。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革命精神,继续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结合下面的内容,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查查它的含义,并说说你的理解。● 一息尚存,不忘救国。●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是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孙中山2016年1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孙中山先生在从事紧张的革命活动的过程中,一直思考着建设中国的问题。1917年到1919年,他写出《建国方略》一书,构想了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在旧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下,孙中山先生的这些宏大构想是难以实现的。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下,孙中山先生当年描绘的这个蓝图早已实现,中国人民创造的许多成就远远超出了孙中山先生的设想。祖国大地上,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相关链接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产业门类齐,稻麦遍地香,神舟遨太空,国防更坚强。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建设的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早已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04课堂练习填空题:1. 孙中山先生被誉为中国的______先驱。2. 孙中山先生提出了著名的“______”三大主义。3. 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长达两千多年的______制度。选择题:1. 孙中山先生是哪一年逝世的?( )A. 1924年 B. 1925年 C. 1926年2. 下列哪项不是孙中山先生的主要贡献?( )A. 提出三民主义 B. 领导北伐战争 C. 推翻清朝统治04课堂练习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一下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哪些内容?2.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06课堂小结同学们,本课我们深刻认识到孙中山先生的伟大贡献。他推翻了封建帝制,开创民主共和新纪元,对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影响深远。让我们铭记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功绩,学习他勇于革新的精神。08板书设计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革命先驱孙中山一、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1二、孙中山先生的主要思想三、孙中山先生的影响与启示1. 《建国方略》的构想2. 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实现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x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的第1课时《革命先驱孙中山》主要讲述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重要贡献。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主要思想和贡献,以及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但他们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深。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具体的事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核心素养分析1. 政治认同: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孙中山先生为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所做的贡献。 2. 道德素养:学习孙中山先生的爱国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法治观念:理解孙中山先生倡导的民主、共和思想,增强法治意识。 4. 健全人格:通过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精神。 5. 责任意识: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教学重点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以及他对中国近代革命的影响。教学难点理解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孙中山先生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历史地图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关于孙中山先生的简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初步了解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二、讲授新课 第一模板:革命先驱孙中山 1. 教师活动:展示孙中山先生的图片,并介绍他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讲述孙中山先生的早年经历,包括学医、上书李鸿章等。 介绍孙中山先生走上革命道路的原因和过程。 2. 学生活动: 活动园1:分组讨论为什么人们用各种方式纪念孙中山先生。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强调孙中山先生的贡献和影响力。 阅读角:阅读孙中山先生的立志救国故事,并思考其意义。强调孙中山先生对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的贡献。 学生阅读故事,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3. 教师活动:展示孙中山先生的名言,并解释其含义。 一息尚存,不忘救国。(强调孙中山先生的救国情怀)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强调人民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强调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是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强调民族复兴和国际责任) 4. 学生活动: 活动园2:选择其中一个名言,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精神。 5. 教师活动:介绍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强调孙中山先生的建设构想和对后世的启示。 展示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让学生感受孙中山先生梦想的实现。 通过直观的视觉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初步建立对孙中山先生的直观印象。 通过教师的讲述,让学生了解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强调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和对中国近代史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孙中山先生的贡献和影响,加深对孙中山先生重要性的理解。 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他们的观点和看法,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课堂内容。 通过展示孙中山先生的名言,让学生了解他的思想精髓和人格魅力。 通过解释名言的含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孙中山先生的救国情怀、人民观念、坚持不懈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民族复兴和国际责任等思想。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激发他们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和向往。三、课堂练习 教师活动:设计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设计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板书设计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革命先驱孙中山 一、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 1. 早年经历:学医、上书李鸿章 2. 走上革命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后 3. 革命贡献: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 二、孙中山先生的主要思想 1. 振兴中华 2.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3. 一往无前、愈挫愈奋 4. 民族复兴与国际责任 三、孙中山先生的影响与启示 1. 《建国方略》的构想 2. 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实现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较好地了解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对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和生动的故事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课堂氛围较为活跃。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8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第1课时 革命先驱孙中山 课件.pptx 【核心素养】第8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第1课时 革命先驱孙中山 教案含反思.docx 视频素材:孙中山.mp4 视频素材:孙中山资料.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