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甘肃省2025届高三下学期2月高考模拟语文试卷(150分钟150分)考生须知:1.本卷侧重:高考评价体系之应用性。2.本卷怎么考:①信息性文本着眼现实生活,考查信息分析与概括能力(题4);②考查运用语言知识分析词语的合理性的能力(题20)。3.本卷典型情境题:题5、9、14、21、22。4.本卷测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昆虫有陆栖和水栖两类,水栖昆虫对洪灾当然没有那么惧怕,可是那些陆栖昆虫该如何避免洪水对其造成影响呢 洪水对于无法游泳的昆虫的影响是毁灭性的,这类昆虫族群在洪水过后,只能靠残存的族群将死去的个体“生回来”。照理说,随处可见的蚂蚁在洪水过后也应沦为“波臣”,但是,叫人大跌眼镜的是,洪水过后,蚂蚁依然能遍地生存。原来,这得益于蚂蚁的社会性。人们把一整巢的社会性昆虫视为一整个单独的个体,并称之为“超有机体”,而超有机体就有一些独特的方式来应对洪水灾害。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入侵红火蚁。当洪水来袭,入侵红火蚁族群中的职蚁会结成蚁球,将蚁后、幼期个体保护在其中,职蚁覆盖在外,蚁球可以顺水漂流,虽然外层的蚂蚁会死亡,但蚁后、幼期个体可以存活相当长的时间。待水势消退,它们便登陆另建新巢。职蚁这种牺牲自己来拯救族群的行为被称为利他行为。如果从自然选择自私利己的角度而言,利他行为的基因应该是无法在入侵红火蚁族群中流传下去的。但在蚂蚁族群中,职蚁其实都是蚁后的分身,职蚁及蚁后的关系如果用人类的亲属关系来看,其实就是姊妹关系(不是兄弟关系,因为蚁后及职蚁都是雌性),差别只在职蚁无生殖能力,而蚁后有。形成这种无生殖能力个体牺牲自己保护有生殖能力个体行为的自然机制,生物学者称之为“亲属选择”。亲属选择是演化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之一,也是社会演化学的基础理论,指生物族群的基因频率在不同世代之间的一种变化形式。而这种变化,至少源自一些在血缘上亲近的个体之间的互动。更进一步,则是个体对其他族群成员的行为,以及对族群之外生物的行为等。这个理论弥补了原本自然选择的不足。自然选择解释了各种对生物个体有利的遗传特征是如何保留下来,并且增加这种特征在族群中的出现频率的,以及对生物个体有害的遗传特征,是如何从族群中消除的。不过事实上有一些生物特征,对生物个体本身有害,但是对其他与之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有利。这种特征可能得以保留并增加出现频率。而亲属选择就是用来解释这种面对个体利益与族群利益的冲突做出取舍的现象的。在19世纪30年代,生物学家约翰·霍尔登曾说过:“我将会为了两位兄弟,或是八位表亲,牺牲我的生命。”而这句话背后的意义是两个兄弟姊妹,或者四个甥侄、八个表兄弟姊妹,在演化论上是“等值”的。因为对一个人类个体来说,他与他的亲兄弟姊妹之间,在遗传基因上平均有二分之一相同,与甥侄之间是四分之一相同,与表兄弟姊妹之间则是八分之一相同。而有助于利他行为产生的情状有下列两种:1.个体拥有辨认亲属的能力,且具有建立在亲属关系上的行为。如此一来,利他行为的施行者与接受者的亲近程度,就会影响利他行为的产生。例如土拨鼠遭遇掠食者时,会高声喊叫,此行为能帮助族群中其余个体逃脱,但是增加了自身被捕食的危险。2.个体处于黏性族群中。此种族群内的个体差异较小,且在社会上的同伴也都是在遗传上相近的亲属,他们中的个体会产生不需要辨识亲属的利他行为,入侵红火蚁中的职蚁就是一个例子。2009年,除了南半球澳大利亚遭受洪灾,北半球的温带国家也遭逢严重雪灾。而有些昆虫能在冰天雪地中生活,它们又是怎么躲过低温的影响的呢 昆虫躲过寒害的方式,可以分成两部分来说明:一部分是采取适当行为抗寒,另一部分是利用生理抗寒机制抗寒。采取适当行为抗寒的例子很多,也很常见,例如近年受到国人喜爱的紫斑蝶所聚集成的紫蝶幽谷,其实就是一种昆虫抗寒行为所形成的景象。在台湾省,每年秋末冬初吹起东北季风时,紫斑蝶就会从台湾省各地南下避冬,由于在台东县茂林乡过冬的紫斑蝶群聚数量相当多,所以那里形成了迷人的紫蝶幽谷,而这些翩翩紫蝶会在次年春天再次北上。另一个常见的昆虫采取适当行为抗寒的例子便是蜜蜂“抱团取暖”。一个功能完备、发展成熟的蜜蜂群,其外围的蜂窝巢片,主要用于储存蜂蜜及花粉,中心部分则用于饲养卵及幼虫。外围用于储存食物的巢片可隔绝低温,但当巢内气温低到一定程度时,工蜂会像职蚁一般,聚成一团,然后同时振动翅膀使得个体的体温升高,进而提高蜂巢内的气温。简单说就是工蜂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加热器,就像职蚁聚成一个蚁球救蚁后会牺牲职蚁个体一般,在蜂球中间的工蜂个体,也会因过热而死。同样可用亲属选择来解释这种“损己利人”的行为。而其他昆虫的抗寒行为则是选择各种避寒栖所,例如土栖性的直翅目昆虫就会选择栖息在土壤中,而土温相对于气温,变化幅度较小,故可减小低温对自身的影响。另外,大家常听到的“冬眠”也是昆虫对抗寒冷的方式。上述的抗寒行为,虽然有用,但还是有其局限性的。为了避免低温对昆虫自身造成损伤,生理抗寒机制,或者更精确地说“抗冻蛋白”,才是昆虫对抗寒冷的妙方。温度降至冰点以下,会对昆虫造成物理及生理上的伤害。物理上的伤害主要是结冰造成的:冰晶在细胞间逐渐变大时,会改变细胞间质溶液的性质,并且冰晶的膨胀会阻断细胞与细胞间物质的交换,进而引发物理上的伤害。而生理上的伤害,可能是冰晶在细胞外形成时,会使细胞外水分子的浓度降低,造成细胞内水分子的浓度大于细胞外水分子的浓度,水分子向细胞外渗透;细胞内渗透压的剧烈变化,使得细胞体积萎缩与pH值改变,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异于常态,阻塞了离子进出细胞的通道,导致细胞死亡。昆虫为了在冰温下仍能生存,有两种适应方式可以选择。一种是“忍耐冰冻”。当细胞间存有冰晶时,昆虫仍然可以生存,这就称为“忍耐冰冻”。当昆虫选择以“忍耐冰冻”来适应冰温时,则其体内必须具有特殊的冰晶核蛋白,以控制细胞外冰晶的形成,并利用抗冻蛋白来控制冰晶的扩大。此外,昆虫体内必须具有低分子量的抗冻剂,来维持细胞的体积和细胞膜的结构,及保持未结冰的水分不结冰,同时再降低代谢速率或是以无氧呼吸方式来维持生命。另一种适应方式是“避免冰冻”。此种适应方式和“忍耐冰冻”最大的不同是,昆虫要面临如果体液出现结冰现象,则会危及生命的挑战。所以如何避免体内出现冰晶,是此类昆虫必须解决的问题。欲解决这一问题,昆虫体内必须具备抑制冰晶核形成和避免体温降至凝固点以下的能力。它们在低温时必须能清除体内的冰晶核,并且以体内的抗冻蛋白抑制冰晶核的形成,以及累积高浓度的抗冻剂以维持体温在凝固点以上,才能避免结冰。无论昆虫选择哪一种适应方式来度过冰温的环境,在其体内都能发现冰晶核蛋白、抗冻蛋白和抗冻剂,只是它们在两种不同适应方式的昆虫体内的组成和所扮演的角色各有不同罢了。(摘编自雷辉志《昆虫躲避天灾的奥秘》)1.下列关于“亲属选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亲属选择中存在无生殖能力个体牺牲自己保护有生殖能力个体的行为。B.亲属选择与自然选择不同,其中牺牲生物个体拯救族群是一种利他行为。C.亲属选择是演化生物学的重点研究内容,也是社会演化学的基础理论。D.亲属选择理论能弥补自然选择理论的不足,可以解释面对个体利益与族群利益的冲突做出取舍的现象。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洪水暴发,对于陆栖昆虫而言,是致命的;而对于水栖昆虫则毫无影响。B.入侵红火蚁族群中的职蚁具有牺牲精神,洪水来时,它们处于蚁球的外层。C.紫斑蝶每年秋末冬初从台湾省各地南下避冬,次年春天再次北上的行为属于采取适当行为抗寒。D.“避免冰冻”与“忍耐冰冻”最大的不同是,昆虫要面临如果体液结冰则会危及生命的挑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整巢的社会性昆虫,也就是人们眼中的“超有机体”,有一些独特的方式来应对洪水灾害。B.当巢内气温低到一定程度时,工蜂会聚成一团,通过同时振动翅膀使自己体温升高来提高巢内的气温。C.土温相对于气温,其变化幅度较小,栖息在土壤中可减小低温对土栖性昆虫的影响。因此选择在土里冬眠是一种不错的抗寒行为。D.昆虫体内的抗冻蛋白一旦累积成高浓度的抗冻剂,就可以把体温维持在凝固点以上,从而避免结冰。4.低温会对昆虫造成怎样的伤害 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4分)答:_5.科普类文章常以说明的表达方式来阐述某一客观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请简要分析本篇科普文运用的说明手法。(6分)答: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岱顶的星光张金凤这是泰山之巅的夜晚。泰山之行,看日出之外,我更期待观赏星斗满布的岱顶夜色。岱顶的夜晚热闹得如天上的街市。天气预报说夜里气温会骤降,但人们似乎并不在意,露天张罗铺盖,要“天当被,地当床”地在泰山之巅等待日出。我沿着石阶,来到大观峰前。石刻承载着泰山的雄浑历史,有洋洋千言的巨制,也有盈盈方寸的小品。大观峰上削崖为碑,刻满历代书法。“壁立万仞”“与国同安”“置身霄汉”石刻,字体硕大而颜色鲜亮,即使在夜色里依旧轩昂。我是来寻找“星辰可摘”石刻的。我研究天文的朋友数年前在岱顶用了三天时间拍到一张美图。那是以“星辰可摘”石刻为近景构图拍摄的,“星”星辉映,饶有趣味。我想找到这个石刻,以它为参照看星空,但盘桓好久也没见到,只好请教一旁出租衣服的中年男子。那人得意地拿起照灯,把一束强光打在碑刻密集的山体上,一块调皮的石头向外歪了一点,石头的中下部分就是“星辰可摘”四个字。它字体不大,在雄壮的石刻丛林里显得单薄。这样一座不起眼的石刻,竟出现在泰山纪念币上,似乎在告诉我们岱顶的星空是多么宝贵的财富。此处人声喧哗,灯光闪烁,星辰没有我期待的那么明亮。我便向更暗处走去,以那些明亮的星为坐标,参照着辨认岱顶的星空。再往前的路通往瞻鲁台,路上行人络绎不绝,一棵棵树下,一块块大石头边,到处是坐着、躺着等日出的人。此处风大,人却特别多,他们一定知道,这里是看日出的上佳地点。几个年轻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挤在一起快乐地哼着歌曲。其中一个男孩正在狭窄的石缝里铺防潮垫。他说他们趁周末从安徽坐火车赶过来,下午爬山到山顶,明天看完日出再赶回去。他们一伙是四个男孩两个女孩。女孩被安排在最安全舒适的石头缝中。我听铺防潮垫的男孩说话有点鼻音,嘱咐他晚上注意保暖,别感冒。他笑着说:“来之前已经感冒了,为看日出,这点感冒能克服。”我问他为什么不去住宾馆。男孩说:“宾馆订不上。再说,父母挣钱不容易,我们不想那么奢侈。年轻人嘛,吃点苦正好挑战一下自己。"几个年轻人也无限骄傲地齐声应和着。那一刻我非常感动,这群充满朝气的孩子,是泰山顶上最美的星辰。继续前行,风愈发大了。在一块石头边,一盏明灯下,一个看起来三十来岁的男士正在做晚餐。他正在摆弄一盒自动加热的米饭,另一个饭盒里有从家里带来的咸菜。旁边一个男士悠闲地用手机与人通话,听得出他在幸福地炫耀自己在泰山之巅过夜。做饭的男子热情地招呼我一起吃饭。“就是奔着日出来的,看了泰山的日出就没有遗憾了。泰山,五岳之尊嘛。”在他看来,看泰山的日出不单纯是看一场日出,更是进行一种别样的人生仪式。看过了泰山的日出,此后的每一个日子都不同了。是啊,泰山的日出每天都能吸引成千上万人一步步攀爬而来,确实已经超越了它单纯作为自然风光的意义。这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是从历史长河的源头就如此,还是在一代代人的顶礼膜拜中逐渐形成的 我还碰到一群从天津来的大学生,他们宿舍六个人约定,让泰山见证青春。这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集体成人礼。靠我最近的男生给我看他们携带的国旗,那是一面还没有启封的崭新的国旗。他们说要在明天日出的时候,让第一缕阳光照在国旗鲜艳的红色上,这将是他们人生里最隆重的时刻。那天的门票老早就停止了预约。从下午到夜里,一直有人在攀爬泰山的石阶。到凌晨,数以万计的人汇聚在泰山之巅,共同盼望日出东方的景象。在这样的人数面前,山上宾馆的床位只是杯水车薪,更多的人选择在岱顶的冷风中露宿迎接日出。他们迎接的不是自然的日出,而是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泰山上的日出,也是他们自己精神世界的日出。在这样的冷风中露宿所经受和感悟的,所迎接和开启的,定然意义非凡。这些夜宿岱顶的人中,年轻人居多。眼前这些夜行山路、夜宿山巅的人,让我看到了一股迎战困难、期待明天的精神。似乎没有哪一座山的日出能像泰山的日出这样,让人们为新的一天心中升起无尽的乐观和希望。夜已深,山顶的灯光熄了一些。我再次抬头看苍穹,那些闪耀的星辰比刚才更硕大明亮。就像山上的人们,他们洋溢着的向上的生机,在岱顶的夜风中熠熠生辉。(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观赏星斗满布的岱顶夜色”为主线,按照行程叙写了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感,全文洋溢着蓬勃的力量,令读者精神一振。B.本文第三段介绍了泰山石刻,“有洋洋千言的巨制,也有盈盈方寸的小品”,这些石刻既是泰山的风景,也是泰山厚重的文化。C.作者通过多个场景记叙年轻人夜宿泰山之巅寻找人生诗意,集中体现了当下年轻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并以此呼吁大家珍惜生活,积极向上。D.“数以万计的人汇聚在泰山之巅,共同盼望日出东方的景象”,人们不仅希望欣赏到泰山日出的壮观奇景,更希望从中得到精神的洗礼。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集中体现了散文中“定点换景”的特点。通过不同视角、不同对象对泰山之巅的景物展开叙述。B.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一块调皮的石头向外歪了一点”中“调皮”一词将石头人格化。C.本文在刻画人物时,既有个体刻画也有群像刻画,既有详写也有略写,真正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略得当。D.本文语言通俗易懂,亲切自然。作者于自然的叙述中,从生活中捕捉细节,抒发情感,引人共鸣。8.本文标题是“岱顶的星光”,但作者在文中将笔墨集中于“人”,为什么 (4分)9.有人说结尾画线句删去更好,请结合全文谈谈这样说的理由。(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选自《国语·晋语》,有删改)材料二:(王)充性恬淡,不贪富贵。为上所知,拔擢越次,不慕高官;不为上所知,贬黜抑屈,不恚下位。比为县吏,无所择避。或曰:“心难而行易,好友同志,仕不择地,浊操伤行,世何效放 ”答曰:可效放者,莫过孔子。孔子之仕,无所避矣:为乘田委吏,无于邑之心;为司空相国,无说豫之色。舜耕历山,若终不免;及受尧禅,若卒自得。忧德之不丰,不患爵之不尊;耻名之不白,不恶位之不迁。世能知善,虽贱犹显;不能别白,虽尊犹辱。处卑与尊齐操,位贱与贵比德,斯可矣。(选自《论衡·自纪篇》,有删改)材料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选自《论语·颜渊》,有删改)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及怀子A改桓之行B而修C武之德E可以E免于难F而离G桓之罪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离,同“罹”,遭受,与《屈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中的“离”意思相同。B.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称别人为“吾子”,有相亲或敬爱之意,“吾子”可直译为“您”。C.耻,以……为耻,与《石钟山记》“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中的“鸣”用法不同。D.归,称赞,与《项脊轩志》“后五年,吾妻来归”中的“归”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栾武子没有很多田产,也没有齐备的祭祀礼器,但是他能够崇德遵法,声名远播,故而荫及儿子桓子。B.由于叔向对自己态度真诚,直言不讳,韩宣子深解其意,对叔向的祝贺由不解转为欣然接受,并且由衷感激叔向。C.王充性格淡泊,不贪图富贵。他主张学习孔子,因为孔子出仕,做小官不避权贵,做高官无骄傲自满之色。D.“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说明孔子强调实现“仁”更需要自我修养和实践,不能指望别人的帮助。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4分(2)处卑与尊齐操,位贱与贵比德,斯可矣。(4分)14.三则材料分别从什么角度来阐述如何“修身” 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过平望①范成大寸碧②闯高浪,孤墟明夕阳。水柳摇病绿,霜蒲蘸新黄。孤屿乍举网,苍烟忽鸣榔③。波明荇叶颤,风熟蓣花香。鸡犬各村落,莼鲈近江乡。野寺对客起,楼阴濯沧浪。古来离别地,清诗断人肠。亭前旧时水,还照两鸳鸯。【注】①平望:在今江苏省吴江区南四十里,是运河所经处。本诗为诗人离家赴临安,走水路经过平望时所作。平望是诗人的故乡。②寸碧:喻指远方的景物。③鸣榔:渔人捕鱼时,用长木条敲船舷发出声音,惊动游鱼,使鱼落网。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写诗人在船行驶时遥望远景产生的错觉:诗人在船上,远方景物仿佛扑面而来。B.第三、四句从视觉角度写秋景,水柳病绿,霜蒲新黄,对仗工整,动静结合,意境萧瑟。C.第五、六句写渔人在孤屿边举网、在船上鸣榔的场景,体现了诗人鄙弃仕途、渴望退隐江湖的心绪。D.全诗扣住“过”字描写诗人走水路行经平望时的见闻感受,所写之景呈现出江南水乡的鲜明特点。16.本诗末尾四句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末尾四句(“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思想情感内涵方面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面对朝廷多次征召却不能赴任的原因:想奉旨赴任,但“ ”;要奉养祖母,却“_ ”。(2)黄庭坚《登快阁》中,“ , ”两句浅近诙谐,透露出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登快阁欣赏自然美景的放松心情。(3)西汉名将李广是经常出现在诗歌中的英雄,他射箭技术高超,骁勇善战,却时乖运蹇,令人感叹。请写出与李广有关的诗句,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家乡把吃早饭叫作“过早”,一到清晨,大街小巷就在热腾腾的蒸汽中苏醒。人们挤在小门面前,坐在马路边上大快朵颐的画面,是对“过早”最为生动的诠释。糊汤粉是家乡人“过早”的首选。糊汤粉的粉本身便有特色,制作材料是当地常见的籼米,要将其磨制得不绝如缕。制作完成的粉需要提前泡在冷水里以备烹饪。取用时,厨师熟练地将粉抓到捞勺里,放在沸水里滚煮。滚煮过之后,捞起粉来,“啪啪”两声,用长木筷重重敲击一下捞勺的柄,滤去水分,让烫粉也变得有仪式感。糊汤粉的味道,主要取决于汤头。以前人们都用鲜鱼熬汤作为汤头。滤去渣滓后,汤头不仅鲜香,还有丝丝甜味。如今,很多糊汤粉店简略程序,改用骨头熬汤,食客就感觉糊汤粉少了不少味道。所以,满大街寻找一碗真正的鲜鱼糊汤粉,往往是回家乡“过早”的乐趣所在。在捞出的粉上,浇好汤头,点缀上白绿的葱花,再撒上一把胡椒面,整个香味便提了起来,直冲鼻腔,令人恨不得马上端走开吃。但是且慢,还有一道关键程序,这时店主会拿出炸好剁碎的调料,来上一勺增味提鲜,熟客往往还会说:“别小气,再来一勺!”18.文中画横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苏醒B.大快朵颐C.不绝如缕D.简略19.请结合文段,概括烹饪“糊汤粉”的主要步骤。(4分)20.方言是家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有些词语看似陌生却又合理。请简要分析“过早”一词的合理性。(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2024年夏季长达40天的三伏天已经来临,高温之下,“晒背养生”成为网络热词,引起网友效仿。中国古代医学典籍里讲的“天灸”, ①。中医认为人的后背有两条阳经: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这两条阳经非常容易受寒,发生瘀滞,从而使人出现腰背疼痛、腿疼腿凉等症状。晒背可直接作用于这两条阳经,促进阳气生发。从西医的角度讲,适当晒背也可以补充维生素D。晒背时,大家最好直接将背部暴露在太阳下,有遮挡物挡着晒或隔着玻璃晒,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但不要直接晒头部,可以用帽子挡住,避免中暑。中医讲究以温热补阳,背部感受到太阳的温度即可,即达到“微微出汗”的状态。专家表示,② ,大汗淋漓会伤阴,甚至导致中暑或被紫外线晒伤。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2.请用一个单句概括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中心意思。(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出自《中庸》第十章。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刚强!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也是真正的刚强!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C2.A.3.D4. 答案 ①物理上的伤害。 冰晶在细胞间逐渐变大时,会改变细胞间质溶液的性质 , 阻断细胞与细胞间物质的交 换,进而引发对昆虫物理上的伤害。②生理上的伤害。 冰晶在细胞外形成时,会使得细胞体积萎缩与 PH值改 变,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异于常态 , 阻塞离子进出细胞的通道,导致细胞死亡。 (每点 2分)5. 答案 ①举例子,如“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入侵红火蚁”“例如近年受到国人喜爱的紫斑蝶所聚集成的紫蝶幽谷”等。 ②下定义,如“形成这种无生殖能力个体牺牲自 己保护有生殖能力个体行为的 自 然机制, 生物学者称之为‘亲属 选择》” 。③分类别,如“ 昆虫为了在冰温下仍能生存,有两种适应方式可以选择" 。④作比较,如“ 此种适应方式 和‘忍耐冰冻》最大的不同是…… " 。⑤打比方,如“ 随处可见的蚂蚁在洪水过后也应沦为‘波臣》” 。 (每点2分 , 答对其中三点即可)6. C7.A8. 答案 ①不同的“人" 是作者在欣赏“岱顶的星光" 时遇到的不同的“风景”, 也是触发作者情思的重要载体。 ②不 同的“人”本身就展现出不同的精神风貌,这些风貌与“岱顶的星光" 融为一体,拓展了标题的内涵,升华了主旨。 (每点 2分)9. 答案 示例:①呼应标题,首尾圆合。“我再次抬头看苍穹,那些闪耀的星辰比刚才更硕大明亮" 呼应标题“岱顶的星光” ,并与开篇“我更期待观赏星斗满布的岱顶夜色" 相互照应,结构圆合。②以景结情,含蓄隽永。 删去以后 , 全篇以景结情,使情感的抒发有了更广阔 的想象的天地,更加含蓄隽永。 (每点 3 分,如有其他角度,言之成理 亦可)10. BDF11.D12.C13. (1)您如果不去忧虑自 己不能立德,而只担忧财物不足,我恐怕哀悼还来不及 , 又有什么可以祝贺的呢 (2)身处低位和身处高位时操行一样,身份低贱和身份尊贵时品德相同 , 这样就可以了。14.答案 材料一从“安贫修德" 的角度阐述,材料二从“保持恬淡,不贪富贵" 的角度阐述,材料三从努力“ 克己复礼" 的角度阐述 。(每点 1分)15. 答案 C16. 答案 ①《过平望》末尾四句写水映鸳鸯嬉戏的情景,点出平望是自古以来的离别之地,抒发了诗人眷恋家乡的感情 。②《归园 田居(其一)》末尾四句说自 己在清幽、虚静的居所过着悠闲的生活,感觉 自 己重新回归自然,顺应了本性,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以及对田园诗意生活的喜爱。(每点3分)17.答案(1)刘病日笃 告诉不许(2)痴儿了却公家事 快阁东西倚晚晴(3)示例一: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并序》)示例二: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其二>》)示例三: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18.C19. 答案 泡粉,烫粉,浇汤头,加调料。20. 答案 示例:此处“过早" 看似是“过” 与“早”陌生化的搭配,将“早”这一时间节点具象化,使之成为一天中的“节日”,冠以“过”字,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珍视 。类似“过节、过生 日"这种表达 。 因此具有合理性。21.答案 示例:①就是借助太阳光照射后背 ②晒背并非出汗越多越好(每处 2分)22.答案 示例:正确的晒背方式是直接将背部无遮挡地裸露在太阳下并避免直接晒头部。2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