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二 O 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华伟大文化对于新时代砥砺前行的重要作用,而总书记提到的这片辽阔土地所孕育的、令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心驰神往的大漠孤烟、江南细雨、黄河九曲、奔流长江、良渚、二里头、殷墟甲骨、三星堆等等,都是纪录片人的创作富矿。2023 年,纪录片行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坚定文化自信,承担起传承历史、传播文化、记录时代的重要使命,记录下国家行进步伐何以坚实、有力量、见风采、显底色,持续推动文化繁荣、创作繁荣。②记录中国积极拥抱世界,担当大国责任之姿。2023 年纪录片搭建文化对话交的桥梁,国际合作灵动多样,出海态势欣欣向荣,结出累累硕果。传播视角方面,重视全球视野,《当法老遇见三星堆》在文化互鉴角度揭示不同文明背景下相同的热爱,《下一站出口》邀请外籍青年走进、体验真实的中国。合作模式方面,联合拍摄制作,增强纪录片的国际竞争力,在中法建交即将迎来 60 周年之际,中法合拍纪录片《野性四季:珍稀野生动物在中国》留存具有科学价值的影像档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与海南广播电视总台(集团)联合出品,华纳兄弟探索集团联合制作的《中国海南·雨林秘境》呈现海南热带雨林的独特性、稀缺性和神秘性。跨国发行和传播效力方面,《诗约万里》(第二季)征集制作了全球网友互动产品《我在全世界为你读诗》等衍生产品,点燃了海内外网友的多语种传播热情;《何以中国》不仅立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的重大研究成果和最新发现,创新讲述“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文明创生的故事,而且启动国际版的制作,推进海外传播,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的国际影响力。③纪录片图层的突破还体现在对接不同内容样态。以市场化为导向,“纪录+”的形态日趋丰富,“+慢直播”“+短视频”“+综艺”“+元宇宙”“十电商”等等,多元化的创作生态激发了新一轮内容升级变革。《如果国宝会说话》联合 CMG 观察等机构开启的“千千晚星陪你跨年”直播全网累计观看人次达 331 万;警务纪实观察类真人秀《守护解放西》以纪录片的手法呈现都市基层民警群像,普法性与娱乐性融合巧妙。纪录片文化 IP 的养成、与线下文商旅的融合也在推进,乡村振兴纪录片《上新吧,福味》将拍摄期间台前幕后的故事收录进同名书籍。《中国》(第三季)《但是还有书籍》等纪录片开展了一系列线下活动,人文价值与经济效益交融共增。此外,纪录电影亦频现精品佳作,吸引力和感染力十足。《看不见的顶峰》凸显平凡人的伟大与渺小,给子更多人勇毅前行的力量。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2023 年,纪录片行业在内容制播上找到新方式、新思路、新语态,也在促进产业发展和平台建设上探索新模式、新合作,推动行业持续创新创优。⑤2023 年 8 月 28 日,2021 年度、2022 年度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评选结果正式对外发布,全面回首和系统总结过去两年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成就和有益经验。未来,在国家广电总局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将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政策支撑、项目牵引、产业带动、人才培育,与中国纪录片人一道,共同推动形成纪录片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共同谱写新时代新征程纪录片发展新篇章,为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⑥2023 年,第 29 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在深圳召开,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圆满完成换届工作,新一届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成员将团结带领广大纪录片工作者齐心协力、积极作为,为推动电视艺术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安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周的新安纪录片大会促进纪实内容创作各方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长三角纪录片行业发展联盟铺建起纪录片联合创作、推广、交流、培训、学术、评奖等相关活动的平台,致力于加强长三角地区纪录片界与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擘画行业发展前景。⑦遵循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文化逻辑、情感逻辑,2023 年纪录片行业在思想上强化价值引领,在创作上把握时代主题、厚植文化底蕴,在制作上创新艺术表达,在传播上注重加强国际交流,极大地延伸了纪实影像的竞争力与影响力。诸多佳作和典范,在留存时代华彩、传承中华文明的同时,更开启了纪录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纪元。(摘编自张延利《2023 年国产纪录片:在新时代奋进洪流中记录时代气度和温度》)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华大地所孕育的大漠孤烟、江南细雨、黄河九曲、奔流长江、殷墟甲骨、三星堆等等,都是纪录片人的创作富矿。B. 《野性四季:珍稀野生动物在中国》《中国海南·雨林秘境》等纪录片采用联合拍摄制作模式,增强了国际竞争力。C. 警务纪实观察类真人秀《守护解放西》以“纪录+电商”的形态呈现了都市基层民警群像,普法性与娱乐性融合巧妙。D. 中国纪录片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形成,离不开国家广电总局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同时也离不开纪录片人的积极作为。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23 年,国产纪录片行业坚定文化自信,敢于承担起传承历史、传播文化、记录时代的重要使命,记录了有力量、见风采、显底色的国家发展步伐。B. 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的重大研究成果,《何以中国》创新讲述中华故事,启动国际版制作,有利于提升中国精神的国际影响力。C. 近年来,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长三角纪录片行 业发展联盟等为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为推动行业发展作出贡献。D. 2023 年纪录片行业强化价值引领,把握时代主题,厚植文化底蕴,创新艺术表达, 注重国际交流,贯彻了习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讲话精神。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A. 由五位国际纪录片人掌镜的《镜头里的中国》讲述其中国情缘,展示可敬的中国。B. 《极致中国》(第二季)通过国家地理频道以 43 个语种传播到 170 个国家和地区。C. 日前,“2023 年度中国影响力十大纪录片”评选活动举办,活动评选出优秀作品。D. 《新丝路上 交响》利用短视频创作手法提升了剪辑效率,内容饱满,网感极佳。4. 2023 年国产纪录片“国际合作灵动多样,出海态势欣欣向荣”,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梳理概括。5. 2023 年,中国国际纪录片节作为亚洲最大的纪录片节,一直致力于联合海内外专业机构以及一流节展,促进国际联合制作。请结合文本谈谈此举的意义。(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最好的哲学老师王鼎钧李仙洲办学的信条是“众志成城”,可是到了汉阴,你得用人心涣散来形容。解释原因,可以从少少中知道多多。西迁①时,老师大半没跟着一齐来,学生的失落感很严重。怎么办?十几岁的孩子,只有像企鹅一样拥抱在一起,这就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小圈子、小团体,跟学校当局有对立的情绪,然后大家又互相闹对立。这就为日后学校的乱局制造了条件。在陕南请教员也真难,不过,却有最好的哲学老师:冷和饿。人在饥寒交迫的时候,还有人爱他吗?大概没有。人在饥寒交迫的时候,还能爱别人吗?大概不能。汉阴一年,留下切肤刻骨的回忆。那年冬天棉军服迟迟不见,降雪的日子我们还穿着单衣。那年夏天行军,人人只带来极必要的东西,可是夏天的“必要”和冬天的“必要”相差这么远!雪花疏疏淡淡,从窗外朝我们身上洒,把人冻得像一张 X 光底片。咬着牙握着拳挺着胸生活,等到天晴了,温暖的太阳出来了,肌肉一放松,牙床、指关节、脊椎开始酸痛,手背脚踵的冻疮也钻心地痒。冻不死,只生冻疮,脚趾肿得像紫萝卜。军训、室外的操课全免,早晨升旗,各班派一个代表,代表没来,值日生胡乱拉上旗杆了事。陈培业校友说,生冻疮的滋味使他想起林冲发配,公差虐待林冲,用滚开水烫他的脚,再给他穿上新草鞋。还有,饿。一向吃不饱,现在更严重,一路行来,把我们的食量弄大了,把当初从家里带出来的皮下脂肪耗完了。离沦陷区远了,抗日的激情淡了,个人欲望蠢动,羡慕饱食终日。“出头鸟”先叫:怎么会吃不饱,政府国家会让我们挨饿,还不是奸商贪官剥削!学生觉得长大了,自己该有个主张,开了会,推选了伙食委员,要求接管每天的食米和菜金。原来以为学校不会答应,打算好好闹它几天。不料张主任好爽快,连说了两个“可以”。伙食权争到手,同学们洋溢着喜色,可是仍然吃不饱。伙食改革的第一项是把糙米送到民间的作坊,除去硬壳、碎石、鼠粪,这就减少了斤两。那时以从仓库里领出来的糙米为一百,精米为六十,中间依成色分八十斤米、七十斤米几个等级,我们吃八十斤米,每一百斤损失二十斤,煮出来的饭比以前香得多,可是盛到碗里的饭也少了。伙食的第二项改革,是每月省下一点钱来分给同学们做零用钱,称为“米尾”。那时沦陷区的家断了音讯,后方有亲友接济的人不多,“米尾”可说是唯一的经济来源。每到月尾,大家对“米尾”形成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盼望,伙食委员必须予以满足。于是,为了制造“米尾”,只好平时撙节,这就委屈了肠胃。我们在改革以后比改革以前更饿,用山东话来说叫做“饿得恍”,这个“恍”字可以进修辞学,恍恍惚惚神不守舍,老师的话记不住,只记得午夜梦回,听见蒲溪街上做包子的师傅用擀面的短棍敲案板,抑扬顿挫,好像有个乐谱。多位同学来信谈起当年饥不择食的情形。生吃香椿叶下饭,叶子粗大坚硬,没有烹调。我们吃槐花、榆叶、田螺、麻雀、鳝鱼、野蚕的蛹。食物中缺少维他命,这个那个得了夜盲症。食盐缺碘,某人某人的甲状腺开始肿大,大家心事重重,互相替对方量脖子,看这个星期比上个星期变粗了没有。那时候,世人爱我们吗?大概不爱。我们能爱世人吗?大概丕能。无论如何,我们应该自爱,自爱,终能突破困境,那就可爱了。也就能够爱别人了。我深深忏悔,我没能做到。有一句话比锣声更响,比炸弹更叫人东倒西歪:伙食委员贪污!纵然饿得昏昏欲睡,也马上睁大了眼睛。伙委在厨房里吃饭,围着一盆红烧肉。汉阴产丝绸,某某伙委曾伤感地吟诵“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现在他送给女朋友一方丝巾。同学们惶惶不安,满地疾走,选出一批监委去监督伙委,可是月底发“米尾”的时候,有人进城看见监委伙委一同下馆子……大家束手。我们的智慧不足以产生“监委的监委”。我们中间的佼佼者开始安排出马担任下一届伙委或监委,去接管那一盆红烧肉。陕南各县的入喜欢吃猪肉,年节馈赠以猪肉为厚礼,平时估量价值,也以能买多少斤猪肉为准,几乎家家养猪,猪肉也不甚贵。干一个月伙委,吃一个月红烧肉,也该想吃青菜了吧?“不幸”他们这时忽然下台,换上一批辘辘饥肠,从头填起。唉,选举有何意义呢?为什么要选举呢?我这两个疑问,一个来自冷,一个来自饿。我带着两个疑问,走西北、东北、华北、江南……(有删改)【注释】①西迁,是指抗战时期,国立第二十二中学师生为躲避日军侵害,由原安徽校址辗转迁至陕西汉阴。6. 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西迁时,学生因老师大半没来而产生严重的失落感,只能形成小圈子、小团体,请教员难,却有冷和饿两位最好的哲学老师。B. 汉阴切肤刻骨的回忆是冷,作者描述学生在降雪日子里受冻的痛苦情形,突出了条件的极其艰苦,欲扬先抑,自然引出下文。C. 伙委必须给学生“米尾”,因它是学生唯一的经济来源,但两项伙食改革却让学生比改革前更饿,可见扭转饥饿的局面之难。D. 文中记叙学生饥不择食乱吃食物以致多人生病的事,是有意表明我们应该自爱,这样终能突破困境,也就可爱并且有能力爱人。7. 关于文中伙食委员贪污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同学发现伙委偷吃红烧肉等行为后,选出一批监委监督伙委,但他们竟然狼狈为奸,大家对这件事束手无策。B. 有关某某伙委曾伤感“不是养蚕人”,后又送女朋友丝巾的描述,反映出人在物质缺乏时以权谋私的弱点。C. 该段落看似闲笔,实则是紧承上两段议论而来,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忏悔和交代带着疑问辗转奔波的原因。D. 这段文字先点明伙食委员贪污的事实,再进行具体描述,表现出学生用尽智慧也不能改变饥饿现状的无奈。8. 文章为何说“那时候,世人爱我们吗?大概不爱。我们能爱世人吗?大概不能”?9. 文中画线的句子表明,作者对选举的意义和原因是有疑问的,你是否认同这一点?请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材料二:臣光曰:《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言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九》)材料三:太史公言:“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乐从广而苦程不识。”司马温公则曰:“效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二者皆一偏之论也。为将者,有攻有守,有将众,有将寡。不识之正行伍,击刁斗,治军簿,守兵之将也。广之简易,人人自便,攻兵之将也。束伍严整,斥候详密,将众之道也。刁斗不警,文书省约,将寡之道也。严谨以攻,则敌窥见其进止而无功。简易以守,则敌乘其罅隙而相薄。将众以简易,则指臂不相使而易溃。将寡以严谨,则拘牵自困而取败。故广与不识,各得其一长。班超以简,而制三十六国之命,子勇用之而威亦立。诸葛孔明以严,而司马懿不敢攻,姜维师之而终以败。古今异术,攻守异势,邻国与夷狄盗贼异敌。太史公之右广而左不识,为汉之出塞击匈奴也。温公之论,其犹坐堂皇、持文墨以遥制间外之见与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武帝》)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小人之情 A 乐于安肆 B 而昧于近祸 C 彼既以程不识 D 为烦扰 E 而乐于从广 F 且将仇其 G 上而不服。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远,派遣到远处,形容词作动词,与《〈论语〉十二章》“譬如平地”中“平”的用法不同。B. 烦扰,文中指军务纷繁忙乱,现在一般表示因受搅扰而心烦,二者的意思不同。C. 徒,只、仅仅,与《孔雀东南飞》“徒留无所施”中“徒”的意思不同。D. 其,恐怕、大概,与《烛之武退秦师》“吾其还也”中“其”的意思不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广 部队没有严格的队列和阵形,士兵们自由自在,而程不识则要求严格,士兵们得不到休息,但他们都没有遭遇危害。B. 司马光引用《易经》里的话来论证治军以严的必要性,他认为李广虽有才但不足法,同时代的人尚可比肩,后继者却很难效仿。C. 王夫之实事求是,从攻守、众寡、将才等不同角度提出了全面评价将领的标准,可见司马迁和司马光的观点确实都有偏颇之处。D. 班勇继承了班超的策略树立起威望,姜维师法诸葛亮却以失败告终,这两个例子一正一反,说明了行军作战的策略需灵活善变。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2)简易以守,则敌乘其罅隙而相薄。将众以简易,则指臂不相使而易溃。14. 李广治军以简,三则材料都对此有相关的评论,但评论依据和情感态度各不相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长亭怨慢姜夔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①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②,难剪离愁千缕。[注]①韦郎:指韦皋,当年游江夏,与女子玉箫有情,别时留玉指环,约定数年后来娶,后来诺言成空,玉箫绝食而死。②并刀:并州所产的刀剪,以锋利出名。15. 下列对这首词 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写春已深,柳絮吹尽,“远浦”二句点明行人的出行方式,“阅人”数句又重新说回柳树。B. 下片是写韦郎与爱人离别时的情形。天色已晚,韦郎与爱人因不舍而相互叮嘱,凸显了惜别之情。C. 本词虽非咏柳词,但以柳枝头的“香絮”开始,以“离愁千缕”收尾,词人身心与柳相连,沉潜其中。D. 姜夔的情词与众不同,他着笔淡雅,不多写正面,却借物寄兴,旁敲侧击,有回环宕折之妙。16. 有人认为本词以抒情见长,在情深之处多用手法,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 空缺部分。(1)夏日临风,小明携好友月夜泛舟于白洋水淀,淀水清澈平静,让人不禁想起了《念奴娇·过洞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尽享水月空明的景色。(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提到“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战国策·楚策》中写到“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这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语意相似。(3)古人在描写音乐时,经常运用以声摹声的手法,极具画面感,如唐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如此。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不少年轻人来说,“夜校”用温暖和松弛感熨平了白天的褶皱。每周一课,通常在工作日晚上或周末,恰到好处的节奏让人得到调剂;在这里没有熟人,“社恐”也能得到解放;不用担心考试、竞争,化“要我学”为“我要学”,全身心投入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此外,因为来上课的都是“同好”,还可能结成跨越身份的全新友谊。“原来演错了也可以获得正反馈”“是‘无用之用’,也是全新体验”……抛开压力与烦恼,投入时间和精力,在这里你可以轻松获得“心流”体验。学了课、省了钱、充盈了生活,“一举多得”之选让不少年轻人 A 。“火出圈”的夜校,让年轻人在繁忙工作之余有了新去处,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反映了年轻人对公共文化生活的一种真切向往和客观需求,也让人感受到城市文化建设深厚的土壤与活力。在井喷式的观演观展热情里,在各类艺术视频屡屡破圈的社交平台上,在民间文艺团体的 B 中,我们能触摸到整个社会的文化脉动,感受到年轻人的文化需求和学习热情。①顺应这样的需求和热情,②能否提供更多的资源,③是社会大美育的题中应有之义。④各地公共文化机构推出不少为年轻人打造的新场景,⑤更多年轻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休憩身心、轻松呼吸。当然,这不能单单依靠公共文化机构,还要借助社会力量,将其与公共文化阵地的服务进行有效嫁接,更好满足包括年轻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向往,让他们有机会学习充电、感悟艺术魅力、提升美育素养。(甲) ,值得鼓励点赞。有人说,老年大学的意义在于揭示“30 岁没完成的事情,50 岁去做也来得及”。而“夜校”的意义则在于“与其 50 岁时遗憾,不如 30 岁时去完成”。充实人生体验、加强学习充电,其实是终身课题。在提升自己这件事上不分早晚: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始, (乙) 。请在文中 A、B 处填入恰当成语。19. 请在文中甲、乙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20. 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1. 请简要概括第一段内容,要求使用设问并体现因果关系,不超过 50 字。22. 文中画波浪线的“无用之用”,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四、写作(60 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俗话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意在劝告人们远离危险之地。而孟子说,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是道在的地方,即使有千军万马,我也要前往。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答案:1. C 2. B3. D 4. ①传播视角方面,重视全球视野,如《当法老遇见三星堆》在文化互鉴角度揭示不同文明背景下相同的热爱,《下一站出口》邀请外籍青年走进中国,体验真实的中国。②合作模式方面,联合拍摄制作,增强纪录片的国际竞争力,如中法合拍纪录片《野性四季:珍稀野生动物在中国》留存具有科学价值的影像档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与海南广播电视总台(集团)联合出品,华纳兄弟探索集团联合制作的《中国海南·雨林秘境》呈现海南热带雨林的独特性、稀缺性和神秘性。③跨国发行和传播效力方面,《诗约万里》(第二季)征集制作了全球网友互动产品《我在全世界为你读诗》等衍生产品,点燃了海内外网友的多语种传播热情;《何以中国》不仅立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的重大研究成果和最新发现,创新讲述“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文明创生的故事,而且启动国际版的制作,推进海外传播,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的国际影响力。5. ①促进国际联合制作可以为纪录片行业提供更多的创作资源和灵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业机构和一流节展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制作经验和技术优势,通过联合制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创作出更具丰富性和多元性的纪录片作品。②有助于提升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影响力。通过与国际专业机构和节展的合作,可以将中国的优秀纪录片推向国际市场,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③推动纪录片行业的创新发展,国际联合联合制作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激发创作团队的创新思维,推动纪录片在内容、形式、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提升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④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纪录片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通过联合制作,可以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6. A 7. C8. ①前一个设问句表明那个时代,流亡学生“大概”是得不到关爱的;“不爱”一词表达了作者的悲哀和愤慨之情。②后一个设问句表明在饥饿时期,个人生存艰难,想关爱别人却没有能力,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无奈之情。9. 观点一:认同。①对选举没有意义但又要去选举心存疑问,表现作者在回忆往事时仍对那个年代难于改变不合理现状的迷惘和无奈。②对选举原因的追问,进一步强调了选举无意义可言,从而揭示了人性的复杂。观点二:不认同。①作者有意连用两个问句,是为了强调选举的毫无意义,这只不过是掩人耳目之举,并非真有疑问。②冷和饿逼迫大家想通过选举寻求公平生存机会,表现出那个时代生存的艰难和人们对公平的追求。10. ACF11. A 12. B13. (1)李广治军非常简便易行,然而匈奴人突然进犯,他就无法抵御了;可是他的士卒也都安逸快乐,都愿意为他去死。(2)用简便的方式来防守,那么敌人就会趁着空隙来进攻。用简便的方式来统率众多的士兵,那么指挥手臂就不能相互使唤而容易溃败。14.《史记·李将军列传》:评论依据:通过描述李广行军没有严格的队列和阵形,士兵们自由自在,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以及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等情况,来展现李广治军以简的特点。情感态度:对李广的治军方式持赞赏的态度,认为李广的才能和魅力使得士卒愿意为他效力。《资治通鉴·汉纪九》:评论依据:引用《易经》中“师出以律,否臧凶”的话,强调治军要用法,认为李广使人人自便的治军方式不符合这一原则,后继者难以效仿,会带来凶险。情感态度:对李广治军以简持批评的态度,认为这种方式不可为法,容易导致失败。《读通鉴论·卷三·武帝》:评论依据:从攻守、众寡、将才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李广的简易是攻兵之将的特点,适合将寡的情况,但不可以为法;同时指出程不识的严谨是守兵之将的特点,各有其适用的场合。情感态度:对李广治军以简持客观的态度,认为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局限性,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评价。15. B 16. ①借景抒情,通过写景抒发伤离别的情感,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②用典寄情,下片化用“韦郎与玉箫”的典故,以古人负约的悲剧暗示现实的离别之痛。③直抒胸臆,直接道出临别叮嘱,表达对未来的担忧,真挚感人。④化抽象为具体,以离愁难剪作结,表达深沉的离愁别绪。⑤对比衬托,以柳之无情反衬自己惜别的深情。17 ①. 素月分辉 ②. 明河共影 ③. 悟已往之不谏 ④. 知来者之可追 ⑤. 昆山玉碎凤凰叫 ⑥. 芙蓉泣露香兰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18. A:怦然心动 B:百花齐放19. 甲:年轻人走进夜校 乙:什么时候都不晚20. ②句修改为:提供更多的资源⑤句修改为:让更多年轻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休憩身心、轻松呼吸21. 为什么年轻人青睐夜校?因为在夜校,他们抛开压力与烦恼,轻松获得“心流”体验。22. 示例一:符合逻辑。在语义上符合夜校课程 特点,指夜校所学技能和实践关联不大;在语法上“无用之用”强调“用”,指夜校经历更多的是一种放松和体验,能给年轻人带来的惬意。示例二:不合逻辑。“无用”意为“没有作用”,“无用之用”意为“没有用的用处,才是最大的用处。”所言自相矛盾,不合逻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