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夜雨寄北诗人简介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代表作有《无题》《贾生》等。李商隐(813—858)夜雨寄北解题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初读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七言绝句初读结合注释,想象画面。初读节奏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归期:指回家的日期。巴山:泛指巴蜀一带。涨:水位升高。秋池:秋天的池塘。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还没有确定日期,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已涨满秋池。解诗意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君:何时将要。归期:回头说,追述。何时(我才能回到家乡,和你)在西窗下剪烛长谈。那时我再(对你)追述今晚在巴山面对夜雨时的心情。解诗意赏析问:问归期。答:未有期。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问一答。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情和不得归之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巴山夜雨”这一环境描写更是衬托出诗人的孤独凄凉。赏析这两句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归之苦。请赏析诗中“涨”字的妙处?思考“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思与不得归之苦,衬托出诗人深重的愁思。“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思考虚实结合、想象、衬托。用想象(虚写)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巴山雨夜(实写)的孤寂,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归之情。表达对亲友的真挚思念。思考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西窗剪烛”现在指亲友相逢叙旧,渴望团聚既美好愿望。它出自《夜雨寄北》中的哪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思考诗中出现了三次“夜雨”,分部指什么?第一个“夜雨”点明具体的天气和时间。第二个“夜雨”是烘托氛围。第三个“夜雨”是诗人想象的,重在表达诗人的情感。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写现实之景的凄冷和想象团聚之景的欢乐,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和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再次朗读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拓展积累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夜雨寄北》。2.拓展阅读李商隐的其他诗歌。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