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1.(教材素材)下图为宋代《耕获图》。画面中的人物分别从事各种不同的生产活动。从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宋代的( )A.农业发展水平 B.手工业生产技术C.乡镇贸易情况 D.货币发展的状况2.(2024临沂期中)北宋成书的《湘山野录》中写道:“真宗深念稼穑,闻占城稻耐旱,西天绿豆,子大而粒多,各遣使以珍货求其种。占城得种二十石,至今在处播之。……秋成日,宣近臣尝之,仍赐占稻及西天绿豆御诗。”材料中的“占城稻”( )A.唐朝末年传入中国,北宋时推广到江南地区B.北宋时传入中国,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C.成熟早,抗旱力强,原产于新罗D.是南方农民培育的优良品种,在北方也得到推广3.宋代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福建和海南;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这表明宋朝( )A.人口数量增长 B.粮食产量增加C.外来物种引进 D.经济作物推广4.如图为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图。元朝开辟图中运河和海运航线的主要目的是( )A.便利南粮北运 B.发展海上丝绸之路C.传递官方文书 D.促进南北文化交流5.(2024周口期末)宋仁宗时,梓州(隶属四川)已有几千家机户从事丝织业生产;丝织品产地以两浙和四川为两大中心,丝织品花色品种繁多,棉纺织业在南宋时扩展到江南广大地区。材料现象反映了宋代( )A.纺织业科技先进 B.南方纺织业繁荣C.市民生活很丰富 D.南方人口有增长6.下列图片共同反映出宋代(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瓷器功能的多样C.制瓷技术的高超 D.青铜工艺的精湛7.下面是泉州博物馆展示的宋代海船及相关介绍。据此可知,宋代海船(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宋代海船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A.沿用旧有技术B.高速行驶安全稳定C.设计科学技艺高超D.用途灵活多样8.如图为南宋画家李嵩的画作《货郎图》(局部)。画中货郎挑着玩具杂货到乡村去卖,很受乡村孩子、妇女的欢迎。这反映了南宋( )A.商品贸易和交换繁荣B.宫廷生活奢华C.完成统一后的和平景象D.妇女地位提高9.(2024邢台期中)唐宋时期,商业繁荣,客观要求流通中的货币量与之相匹配,而唐朝以来的钱荒问题一直延续到宋朝,且宋朝民间的藏币行为加剧了钱荒。为解决钱荒问题,宋朝商业的创新是( )A.发展海外贸易 B.四川地区出现“交子”C.出现早市、夜市D.出现商业大都会10.(跨学科·数学)人口数量变化见证了社会的变迁。下图为我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数量变化图(局部),这种变化反映了( )A.北朝多个政权并立B.对外交往日益活跃C.各民族交融范围广D.经济重心逐步南移1.宋代农书所述土壤改良方法比较系统、全面,除水利改良(修筑陂塘等)、生物改良(秸秆还田等)、耕作改良(薅耘、轮作等)外,还强调“用粪犹用药”,以使地力“常新壮”。这表明,宋代( )A.变法成效显著 B.人力严重不足C.农业技术先进 D.耕地面积扩大2.(传统文化)宋代陆游在《城市醉归》和《湖山》中留有这样的诗句:“小市雨余寻酒去,野桥日落策驴归。”“城边小市聚,烟水淡秋容。”这折射出当时( )A.文人高雅的生活情趣B.城市商业的繁荣C.商业活动不受时空限制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3.(2024佛山期末)下图是宋代荷叶龟纹银杯,外壁上刻有“张家十分”的字样。“张家”是商家身份的标志,“十分”是用于宣传所打制的银器分量足、成色好的广告语。材料体现了宋代( )A.城市生活精彩纷呈B.商品经济繁荣C.书法艺术独具特色D.海外市场广阔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朝时期,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发展。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农业发展的表现。材料二 注:图一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及拓片(右面文字已转为简体字);图二为“交子”铜版拓片;图三为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2)材料二中图一表明当时手工业部门已经初步具备了什么意识?图二物品最早出现于什么地区?图三可以用来说明什么?材料三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在以“靖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的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摘编自《如何理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3)从唐到宋,我国的经济格局有何变化?根据材料指出,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化?5.【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2024唐山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见下图。材料二 北宋初,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商品贸易活动日益繁荣,市场对钱币的需求量骤增。……铁钱既笨重难携以致远,又因私铸多而流通受阻……当地一些既有信用又有大量财富的巨富豪商,为交子在成都的最初发行提供了信用基础。此外,先进的印刷术也为交子的印刷创造了便利的条件。——摘编自《宋元纸币流通及其在世界货币史上的地位》材料三(1)材料一两幅图片是唐朝发明和推广的农具示意图。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2)根据材料二,概括交子出现的原因。(3)材料三中的图片是宋朝的瓷器。宋朝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哪个地方?【详解答案】课堂达标1.A 解析:据“《耕获图》”可知,画中人物从事的各种生产活动主要与农业相关,因此可以反映出当时农业的状况。故选A。2.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占城稻在北宋时传入中国,其颗粒大,产量高,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故选B。3.D 解析:据材料可知,茶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D正确;材料与人口数量、粮食产量、外来物种无关,排除A、B、C。故选D。4.A5.B 解析:根据“梓州(隶属四川)已有几千家机户从事丝织业生产;丝织品产地以两浙和四川为两大中心,丝织品花色品种繁多,棉纺织业在南宋时扩展到江南广大地区”可知,两浙和四川成为丝织品生产两大中心,反映了宋代南方纺织业繁荣。故选B。6.C 解析: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瓷器都是陶瓷史上的经典之作,反映出宋代制瓷技术的高超。故选C。7.C 解析:根据“宋代海船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可知,宋代造船技术发达,体现了宋代手工业技术的先进性与科学性。故选C。8.A 解析:根据“画中货郎挑着玩具杂货到乡村去卖,很受乡村孩子、妇女的欢迎”可知,宋代城乡之间商品贸易繁荣。故选A。9.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据以上所述,为解决钱荒问题,宋朝商业的创新是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故选B。10.D 解析:根据“我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数量变化图(局部)”可知,唐代之后,南方的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末北方战乱频繁,进一步促进了北民南迁,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故选D。课后提升1.C 解析:根据“宋代农书所述土壤改良方法比较系统、全面”可知,宋代农书记载各种提高地力、改良土壤的方法,这都属于农业技术。故选C。2.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商业日益繁盛,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这反映了宋代的“市”已经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故选C。3.B 解析:“宋代荷叶龟纹银杯”属于手工业品。“张家”是商家身份的标志,“十分”是用于宣传所打制的银器分量足、成色好的广告语,体现了宋代商品经济繁荣,手工业品通过标识扩大其影响。故选B。4.(1)引进水稻早熟品种;农作物达到一季两熟;水稻产量增加。(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意识:商标、广告意识。地区:四川。说明:造船业或海外贸易发达。(3)变化: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原因: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等;南方地区相对较为安定。5.(1)图一:曲辕犁。图二:筒车。(2)商业繁荣,市场对钱币的需求量骤增;铁钱既笨重又流通受阻;巨富豪商为交子在成都的最初发行提供了信用基础;先进的印刷术。(3)景德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