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总结提升一大盛世时代: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政治上的统一与强盛;经济、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和睦;对外开放。隋唐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往和民族关系等方面都展现了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特征。一大水利工程:大运河。一次农民起义:黄巢起义。一大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两大体制创新: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两大局面: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五代十国时期的割据势力膨胀、社会动荡不安。三大盛世局面:隋文帝的“开皇之治”;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四种民族交往方式: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册封政策: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皮逻阁为云南王等;设置都护府或都督府进行直接统治;军事打击:击败东突厥汗国,灭亡西突厥汗国。1.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项目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政治 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 抑制权贵,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经济 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整顿漕运,改革税制用人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 重用贤能,重视官吏考察形成局面 “贞观之治” — “开元盛世”统治措施共同点 改革内政,重用人才;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完善科举制度;重视民族关系;统治期间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启示 要重视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要重视生产,发展经济;要善于用人,选拔人才2.“繁荣与开放的时代”3.隋唐兴衰比较项目 隋朝 唐朝统一中国 隋朝建立后,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陆续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基本统一全国经济繁荣 隋文帝的励精图治,大运河开通,带来了隋朝经济的繁荣 农业发展;手工业达到很高水平;商业十分繁荣,唐都长安成为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出现盛世经济文化繁荣 隋朝积极发展教育,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培养了大量文化人才,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和诗人,如杜甫、李白等,他们的作品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政治腐败 隋炀帝的暴政和穷兵黩武的政策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政治腐败导致国家逐渐走向衰败。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地方势力逐渐强大,中央集权削弱,最终在907年灭亡1.(2024山西中考)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如图),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这种规模宏大的仓窖,不仅数目繁多,而且库藏巨大,在全国运河地区普遍建立。这些仓窖遗址可用于研究隋朝( )A.国家统一的条件B.政治制度的创新C.商业发展的水平D.财政经济的状况2.(2024徐州中考)“军爵制度打开了让孔武之人进入统治阶层的通道,到了隋唐时期,政府又发明出科举制度,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打通了另外一个通道。”材料意在说明( )A.军爵制增强了军队战斗力B.孔武之人和底层知识分子从此仕途顺畅C.科举制扩大了选官的范围D.军爵制和科举制都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3.(2024湖北中考)在隋朝的废墟上,强大的唐朝建立起来了。新王朝的统治者继承和发展了隋朝在制度方面的诸多成就。在下列选项中可以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A.确立分封制 B.开创中央集权制度C.完善科举制 D.地方实行行省制度4.(2024南通中考)图一和图二分别是三国时期和唐朝的生产工具。这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A.利用运河发展经济B.学习北方畜牧经验C.重视农田水利灌溉D.善于推广犁耕技术5.(2024内江中考)《剑桥中国隋唐史》载:“唐太宗以儒家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其施政作风被后世推崇,对中国文人来说,他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这一历史局面是( )A.民族交融 B.安史之乱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6.(2024北京中考)唐都长安约有百万人口,其中有来自中亚、波斯、大食、新罗等地的商人、使节、留学生数千人。很多外商在西市开设货栈,买卖货物。这反映出( )A.唐朝政治制度完备B.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C.唐朝民族关系和睦D.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7.(2024铜仁中考)“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诗句最能反映唐朝( )A.民族交融加强 B.社会风气开放C.民族政策开明 D.文学艺术多彩8.(2024临沂中考)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742年,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下列相关论述,正确的是( )A.鉴真东渡日本时玄奘正在西行B.鉴真受到日本人的邀请和尊敬C.鉴真东渡时风平浪静顺利成功D.鉴真东渡期间发生了安史之乱9.(2024长沙中考)2024年央视春晚西安分会场的节目《山河诗长安》震撼全场。“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全民齐诵《将进酒》,将这首诗飘逸洒脱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激发出无数中华儿女满满的自豪感。这首诗创作于( )A.汉朝 B.唐朝C.宋朝 D.元朝【详解答案】体验中考真题1.D 解析:隋朝修建众多粮仓,储存了大量粮食和物资,说明隋朝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发展,政府财政状况较好,D正确;修建粮仓主要是在隋朝完成统一之后,排除A;隋朝进行政治制度的创新,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排除B;粮仓主要反映农业的发展和国家赋税征收,不能直接反映商业发展的水平,排除C。故选D。2.D 解析:材料阐述了军爵制度和科举制度为孔武之人和底层知识分子打通了通道,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D正确。故选D。3.C 解析: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创立科举制,唐朝加以沿用并进一步完善,C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排除A;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排除D。故选C。4.C 解析:图一是翻车,图二是筒车,都是灌溉工具,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重视农田水利灌溉,C正确;图片不能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运河发展经济,排除A;图片不能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学习北方畜牧经验,排除B;图片不能体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善于推广犁耕技术,排除D。故选C。5.C 解析:根据“唐太宗以儒家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其施政作风被后世推崇,对中国文人来说,他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和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各族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史称“贞观之治”。故选C。6.D 解析:根据“其中有来自中亚、波斯、大食、新罗等地的商人、使节、留学生数千人。很多外商在西市开设货栈,买卖货物”可知,唐都长安城外商云集,大批外国人在中国经商、学习、居住,说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故选D。7.A 解析:根据“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可知,诗句反映了唐朝互相交融的民族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加强。故选A。8.B 9.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