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下7《谁是最可爱的人》知识清单一、文体知识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报道形式。二、作者简介魏巍(1920~2008),河南郑州人,毕业于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现代作家,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代表作:长篇小说《东方》、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散文《我的老师》。建国后曾任《解放军文艺》副总编、北京军区宣传部副部长、北京部队政治部文化部部长、政治部顾问,中国文联顾问、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三、抗美援朝历史背景时间线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划分对日本占领地区受降范围,经苏、美协商,在朝鲜,以北纬三十八度线(以下简称三八线)为界,以北为苏军受降区,以南为美军受降区。1948年8月15日,在朝鲜半岛南部大韩民国成立,9月9日,北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在朝鲜半岛上出现了两个不同性质的政权,形成南北分裂、对立的局面。围绕朝鲜统一问题,双方之间的斗争日益尖锐化,三八线上武装冲突日增,局势日趋紧张。1948年10月,苏联把朝鲜半岛北半部的行政权移交给朝鲜政府,同年12月25日,苏军全部撤离朝鲜。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南进作战,朝鲜战争爆发,韩国军队节节败退。6月27日,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同时组成“联合国军”,协助韩国作战。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950年9月15日,美军第10军于朝鲜半岛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后退。10月1日美军越过北纬38°线,19日占领平壤,企图迅速占领整个朝鲜,并公然声称:“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1950年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驻军朝鲜后的第一仗。四、主题概括这篇通讯以生动的笔触、感人至深的三个典型事例,真实地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事迹,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告诉我们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并号召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热爱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五、写作特色 1.主题鲜明,选材典型 。 2.生动的描绘手法和朴素的纪实风格 。3 .文情并茂,多种表达方式结合 。 4.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人文关怀 。六、课后题解析一、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经过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阅读课文,看看文中叙述了志愿军战士哪些英雄事迹,分别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作者在课文中主要写了三个事例:第一个典型事例是松骨峰战斗,作者着重刻画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群像,表现了他们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第二个典型事例是志愿军战士从烈火中抢救朝鲜儿童,表现了他们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三个典型事例是作者同一位战士的三问三答,刻画了志愿军战士为了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幸福,甘心吃苦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二、作者在叙述事件时,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又不时引用受访者的话。结合文中相关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第一个事例,作者并没有完全从头至尾地写营长或其他同志说的话,而是把采访所得材料综合起来,将营长的话与作者的叙述结合起来进行描述。用作者的话叙述描写战斗经过等内容,便于集中笔墨描写壮烈的战斗场面和推动情节发展。引用营长的话(包括转述和直接引用),由目击者来谈,不但使人感到更真实可信,而且也使文章富于变化,避免了行文的单一和呆板。第二个事例,有作者的叙述描写,也有直接引用马玉祥谈话的内容。前者便于介绍和刻画人物,使文章内容简洁,后者除了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外,更便于表现战士崇高的内心世界。第三个事例,直接引用战士对作者所提的三个问题的回答,中间穿插描写战士的音容笑貌、举止神态。这样综合叙述,既便于直接表现战士的幸福观和他们美丽宽广的胸怀及爱国主义精神,又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三、本文具有强烈的抒彩,不仅在事实的记叙中饱含感情,有些段落更集中运用了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使人读后引发强烈的共鸣。试着找出这样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并从人称、句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体会其抒情效果。人称:开头三段,作者用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交替变换,情感显得更加直接和迫切。结尾段用“亲爱的朋友们”来称呼,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更加便于抒情。句式:开头和结尾使用大量的问句和感叹句,对引起读者兴趣,突出本文主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第3段和第15段的排比句,句式整齐,给人一气呵成之感,感染力很强修辞手法:设问:“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 (第2段),提出问题,间接点题。排比:“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第3段),高度概括和热情赞颂志愿军战士的高贵品质。“亲爱的朋友们……”(第15段),激起读者的联想,把感情推向高潮。四、文中第5段关于松骨峰战斗的描写生动细腻,具有很强的画面感。阅读这段文字,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赏析。第5段写松骨峰战斗,着重刻画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群像,表现了他们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如:写敌人疯狂反扑,用敌人飞机、坦克的具体数字以及“汹涌卷来”“打翻”“烧红”等词语,突出当时形势的险恶,衬托志愿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写志愿军战士在子弹打光以后,同敌人展开肉搏战,用“摔”“扑”“抱”“烧”等动词直接描写他们的英雄行为,表现了他们对敌人的仇恨;写战士们牺牲时的各种姿势,刻画了志愿军战士的形象,表现了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