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体会冒号的用法,感受语气词的表达效果。思维能力:揣摩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审美创造: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反语表达喜爱之情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课前解析关注“交流平台”:围绕“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呈现了此单元课文中的三句话,旨在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习作的时候,试着运用这样的方法表达出对人物或事物的感情。第一句选自《猫》,第二句选自《白鹅》,第三句选自“阅读链接”中的《白公鹅》。关注“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学习一组声旁相同、形旁不同的形声字,共编排了六组词语。括号中的词语能帮助学生理解字的意思,运用形声字的规律帮助学生记忆汉字。关注“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三项内容。第一项内容出示了以物喻人的十个词语,让学生体会它们的特殊含义。第二项内容编排了三句选自此单元课文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冒号的用法: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教材请学生仿写一段话,分别写出小狗活泼、小亮细心、老奶奶热心肠的特点。第三题选用《猫》《白公鹅》中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感受语气词使语言表达更生活化,读来更亲切。关注“书写提示”:提醒学生书写句段时要做到:字距比行距小,字的大小基本一致,两边留白相等,引导学生书写时要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注重整体美感。关注“日积月累”:安排了唐代诗人罗隐的古诗《蜂》,供学生积累背诵。古诗通过对蜜蜂辛勤劳作的描写,表达了对辛勤劳作的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对不劳而获者的不满。教学目标1.揣摩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尝试在说话和习作时,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某种事物的喜爱之情。(难点)2.了解形声字的形旁与汉字字义的联系,学习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12个生字。(重点)3.学习用动物比喻某一类人。(重点)4.体会冒号的用法,试着仿写一段话。5.通过比较,感受语气词的表达效果。6.书写时能做到行款整齐、布局合理。7.朗读、背诵《蜂》。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1.学习如何用反语表达喜爱之情,并在平时的口语表达和书面习作中加以运用。2.学会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一、交流平台1.教师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交流平台”中的三个句子,交流一下感受吧!(出示课件3)(板书:语言园地 交流平台)(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2)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3)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教师总结:作者表面上好像不喜欢这些小动物,实际上文章的字里行间却透露着对动物们的喜爱。2.教师提出问题:此单元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回忆课文,找一找,说一说。预设1:《猫》中“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出示课件7)预设2:《白鹅》中“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师生交流: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这样说话,如,妈妈真笨,总把好吃的留给我,自己却舍不得吃。又如,你这个小傻瓜,总是这样为妈妈着想。教师总结:这种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不仅使句子幽默有趣,而且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情感,有亲昵的味道。(板书:反语 明贬实褒)3.练习说话:接下来,我们来练习一下如何用反语说出我们的喜爱之情。二、识字加油站1.教师提出问题:现在我们来到了识字加油站。这个单元的“识字加油站”很有意思,它们看起来都是长相类似的字,快来认识它们吧!)(板书:识字加油站)(1)教师提出问题:你都读对了吗 杆—肝gān(肝脏)—秆gǎn(麦秆)消—俏qiào(俏丽)—峭qiào(陡峭)捕—哺bǔ(哺育)—浦pǔ(黄浦江)轮—沦lún(沦落)—抡lūn(抡拳)换—涣huàn(涣散)—焕huàn(焕发)骏—俊jùn(英俊)—峻jùn(严峻)(2)教师提出要求:把带拼音的词语再读—遍吧!肝脏 麦秆 俏丽 陡峭 哺育 黄浦江 沦落 抡拳 涣散 焕发 英俊 严峻(3)教师提出问题:读了这些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呢 (出示课件14)预设1:每一组都是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预设2:组词后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字的意思。(4)交流方法——换偏旁。(板书:换偏旁识记生字)(5)教师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识记生字的方法 (出示课件16)预设:转盘记忆法。2.记一记,练一练。1.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词的“比喻义”,学会在具体语境中运用。2.引导学生体会冒号在句子中的用法,学会仿照例句正确使用冒号。词句段运用(一)比喻义。1.教师导入: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语文园地”中的知识。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现在经常用来比喻有才干的人,用一种动物来指称一类人,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板书:词句段运用)2.教师提出问题:课本中所列的词语分别指的是哪一类人 预设:千里马——有才干的人;老黄牛——老实肯干的人;百灵鸟——歌声清脆的人;领头羊——领军人物;小蜜蜂——勤快的人;纸老虎——外强中干的人;变色龙——见风使舵的人;铁公鸡——小气的人;应声虫——随声附和的人;哈巴狗——溜须拍马的人。3.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用这个词比喻这样的人 说说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1)老黄牛——默不作声、踏实工作的人。预设:老黄牛勤勤恳恳,所以用“老黄牛”比喻默不作声、踏实工作的人。(2)百灵鸟——歌声甜润、清脆的歌手。预设:百灵鸟歌声好听,所以用来比喻歌声甜润、清脆的歌手。(3)领头羊——在团队中起主导作用的人。预设:羊群中领头的羊。(4)小蜜蜂——勤劳的人。预设:小蜜蜂每天辛勤地采蜜。教师继续追问:“老黄牛、百灵鸟、领头羊、小蜜蜂”之间的相似之处是什么 预设:这些词语都带有褒义。(5)纸老虎——外强中干的人。预设:用纸做的老虎,一戳就破。(6)变色龙——在生活中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或者比喻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预设:因环境变化而改变自身的颜色。(7)铁公鸡——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预设:铁做的公鸡。(8)应声虫——没有主见、随声附和的人。预设:传说中的妖怪,栖息在人的肚子里,会模仿主人发出声音。(9)哈巴狗——没有骨气、摇尾乞怜的人。预设:向主人摇着尾巴要吃的。教师追问:“纸老虎、变色龙、铁公鸡、应声虫、哈巴狗”之间的相似之处是什么 预设:这些词语都带有贬义。(板书:词语的比喻义 褒义 贬义)4.我会填。教师提出问题:学会了这10个词语,我们来练一练,看谁做得又快又对。(1)毛主席说:“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2)他带领大家创新技术,真是厂里的(领头羊)。(3)姐姐很勤劳,妈妈夸她是我们家的(小蜜蜂)。(4)他自己没有主见,真是一只(应声虫)。(二)冒号。1.教师提出问题:读下面的句子,找找句子之间的相同之处。(1)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后来我看到鹅果然能看守门户: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预设:都有冒号。(2)教师提出问题:说一说,你认为冒号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指名让学生回答。预设1:第一句具体写出了猫温柔可亲的动作。预设2:第二句具体写出了母鸡警戒的样子。预设3:第三句具体写出了鹅是怎样看守门户的。教师总结:这三句中的冒号都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板书:冒号 引出解释或说明)2.教师提出问题:请你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仿照着写一写。活泼的小狗 细心的小亮 热心肠的老奶奶提示:活泼的小狗,可以用小狗平时的动作表现;细心的小亮,可以用具体的事例表现;热心肠的老奶奶,可以写她在生活中帮助别人的事。示例1:这只小狗真是活泼可爱:每次我刚扔出骨头,它就一跃而起,飞身咬住那根从天而降的骨头,然后摇摇尾巴,开始享受美食了。示例2:小亮可真细心。瞧,他写完一篇作文,连标点符号都要检查两遍。示例3:她是一位热心肠的老奶奶。今天刮大风,几户人家晒在外面的衣服都吹落到了地上,老奶奶把衣服一件件捡起来,挨家挨户地送还给邻居。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不同语气词的表达效果。2.练习写字,要做到字距比行距小,字的大小基本一致,两边留白大致相等。3.在理解诵读的基础上,积累背诵古诗《蜂》。一、词句段运用教师提出问题: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1.例1: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说它贪玩,的确是,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 预设:语气词“吧”“啊”“呢”表达出作者对猫的关切和爱怜之情。2.例2: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它若是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预设:语气词“啊”写出了小猫的调皮可爱。3.例3: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它板正的姿势,步态,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预设:语气词三个“啦”写出了白公鹅派头十足的样子。(板书:语气词 表示多种语气)二、书写提示1.教师提出问题:观察书写示例,说说这个段落的书写示例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怎样写好一段话。预设: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字距要比行距小;字的大小基本一致;两边留的空白大致相等。(板书:书写提示 字距、大小、留白)学生自主阅读“书写提示”右边的提示文字,并观察左边的书写范式,小组内交流书写注意事项。2.教师提出问题:根据提示写一写,看谁写得好看。学生书写时,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书写姿势及注意事项。三、日积月累1.教师导入:古代诗人通常喜欢以物喻人,你知道有哪些写动物的诗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蜂》这首诗。(板书:日积月累 《蜂》)2.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停顿。3.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朗读了《蜂》这首诗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作者吧!4.教师引导: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诗意吧!(1)学生交流品读: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教师提示:“山尖”指山峰;“尽”指都。诗意:无论是在平原,还是在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2)学生交流品读: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诗意: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甘甜 5.教师提出问题:想象一下,蜜蜂在哪里采蜜。预设:在平地的花丛中,在山峰的花丛中。提示:想象前两句诗中蜜蜂到处辛勤采蜜的情景,体会蜜蜂的辛苦吧!6.教师提出问题:再读古诗,想一想,蜜蜂这样辛勤采蜜是为了谁,你从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预设:对辛勤劳作之人的赞美,对不劳而获者的不满。设计意图:采用反复诵读诗句、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逐字逐句疏通诗意等方法,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并背诵古诗。“语文园地”的教学,应重点关注各栏目中的知识点、学情是否落实;“交流平台”的学习内容,我给了学生一定的语汇(情境),降低了难度,保证了学生体验的顺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乐趣;“词句段运用”部分,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比喻义”,进一步通过语言实践,用含有比喻义的词语造句、写话。在具体教学中,仍以学生的练习表达为主,让学生在读、写、口语表达中加深对各知识点的理解。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