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初二地理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南莱北运”是指将南方地区的蔬菜运输到北方市场的过程,主要是为了解决北方冬季蔬果供需不平衡的问题。读图我国南莱北运示意图(阴影区域为供菜地,箭头终点为市场地),完成下面小题。1. 图中“南菜北运”的供菜地是( )A. 广西和广东 B. 云南和广东 C. 云南和广西 D. 贵州和广东2. 对供菜地AB的表述正确的是( )A. AB省被北回归线穿过,全部位于热带 B. A省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的聚居地C. B省与东南亚的多个国家相邻 D. AB省位于湿润区,降水充沛3. “南菜北运”蔬菜运输最繁忙的季节是( )A. 冬春季 B. 春夏季 C. 夏秋季 D. 秋冬季4. 产生“南菜北运”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供菜地纬度低,热量充足 ②供菜地比市场地降水多③市场地人口多,蔬菜需求量大 ④保鲜运输技术的发展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5. 下列对供菜地未来农业发展的建议可行的是( )A. 扩大耕地面积用于种菜 B. 大力推广绿色生态农业C. 将多余蔬菜出口到东南亚 D. 增加化肥用量,提高土壤肥力传统民居是反映地方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如图为我国两地区传统民居的简笔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 下列对两地民居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屋顶坡度较小 B. 甲—临河流而建 C. 乙—建材多用竹木 D. 乙—窗户均朝南7. 据图判断甲乙两地的气候特征是( )A. 甲地降水多,乙地降水少 B. 甲地夏季高温,乙地夏季温和C. 甲地冬季寒冷,乙地冬季干燥 D. 甲地全年温和,乙地全年寒冷2023年7月16日,历经十余年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引汉济渭”正式由汉江向西安通水。如图是“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 据图判断渭河流经地区的地势特点是( )A. 西高东低 B. 南高北低 C. 北高南低 D. 中部高南北低9. 下列对汉江和渭河水文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①汉江流经亚热带,无结冰期 ②渭河位于黄土高原,含沙量大③汉江位于湿润区水量大 ④渭河位于中温带有结冰期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0. “引汉济渭”工程是为了( )A. 解决山西省水资源短缺问题 B. 缓解西安等城市的缺水问题C. 减少汉江流域旱涝灾害 D. 改变渭河流域的气候特征11. 汉江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保护水源地的合理做法有( )①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 ②修复生态湿地、退耕还林③加强城市垃圾、污水治理 ④取缔、关停沿江所有企业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协同推进大治理”是近年来我国对长江、黄河生态发展的重大战略。读图长江、黄河的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2. 下列关于图中的地理信息正确的是( )A. ①是西藏自治区,是长江与黄河的发源地 B. ②秦岭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C. A是黄河上游河段,水土流失最为严重 D. 长江支流众多,水量丰富,③是湘江13. 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这是因为它( )A. 四季可通航,航运价值巨大 B. 为农田灌溉提供了丰富的水源C. 可实现江海联运,海运便利 D. 水能资源丰富,可建大型水电站14. 图中黄河河段无支流汇入,其原因是( )A. 降水少,且季节分配不均 B. 农业需水量大,导致支流断流C. 地上河问题严重 D. 蒸发量大,支流水量小15. 下列关于黄河B河段的生态治理措施正确的是( )①造林种草 ②打坝淤地 ③修筑梯田 ④禁止放牧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16. 下列关于长江不同河段的生态治理措施正确的有( )①d河段附近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②e河段裁弯取直③f河段退耕还湖 ④g河段治理水污染,保护水质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2024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全球战塑”。“以竹代塑”是中国政府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的倡议。竹子作为速生、可降解的材料,是塑料的重要替代品。如图为以竹代塑产品图,完成下面小题。17. 竹子是( )A. 非可再生资源 B. 可再生资源C.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D. 不需要培育和保护的18. 发展“以竹代塑”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是( )A. 带动相关产业 B. 促进农民增收C. 减轻环境污染 D. 增加就业机会2024年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周年,已累计调水约752亿立方米。调供水期间,工程运行安全平稳,水质持续稳定达标,有效缓解了受水区水资源短缺状况,并助力沿线地区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发挥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 据图分析我国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是( )A. 水资源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最多 B. 耕地资源华北地区比南方地区多C. 南方地区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均最多 D. 西南地区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比华北地区多20. 据图分析华北地区需水量大的原因有( )①人口多 ②耕地面积大 ③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④水资源总量不足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21.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是( )A. 是为了缓解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 B. 是为了缓解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C. 解决了我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 D. 造成了南方地区水资源的缺乏22. 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线工程借助了地势优势,自流入京 B. 东线工程流经平原,全程需借助动力抽水北上C. 中线和东线输入的水质是一样的 D. 东线工程主要是为了航运“候鸟式”养老旅游是老年人随着季节变化而转换居住地的一种休闲生活方式。每年10月至次年4月,由全国各地“迁徙”至海南省的“候鸟”人群超过100万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3. “候鸟式”南迁人群若选择高铁南下,则终点站距离海南最近的是( )A. 京沪线 B. 西成线-成昆线 C. 京广线 D. 陇海线24. 与其他交通方式比较,“候鸟式”南迁人群选择乘坐高铁的优势是( )A. 高铁较之公路运输速度快,且灵活机动 B. 高铁较之航空运输价格较便宜C. 高铁较之海运速度快,且价格便宜 D. 高铁较之普通铁路速度快,价格便宜25. “候鸟式”南迁人群在南下途中会感受到( )①穿的衣服越换越单薄 ②沿途植被由枯黄变为绿色③越往南发现河流表面无结冰现象 ④越往南穿越的隧道和桥梁越多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二、综合题:本题共4组题目,共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26.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题目。材料一:养蜂被称作“甜蜜的事业”,蜂蜜是蜜蜂采集盛开花朵的花蜜酿造而成。养蜂人一般选择蜜源充足、交通方便、花期衔接、场面宽敞的放蜂场地。放蜂路线是蜂群繁殖、生产所经过的各个放蜂场地的路线。材料二:如图为我国西线放蜂路线示意图。(1)据图分析养蜂人的行进方向是______,导致甲地与丙地花期时间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丙地与丁地花期时间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纬度/海陆/地形)(2)蜂农自2月开启“追花逐蜜”的放蜂之旅,其使用的最佳运输工具是______,该线路沿途经过甲省的行政中心______,穿越河流A时,该河______(结冰/未结冰),原因是______。(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放蜂场数量最多的是______地,结合材料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放峰场集中在此处的原因,将下列思维流程图填写完整。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27.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题目。材料一:汛期是指在一年中因季节性降雨、融冰、化雪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有规律地显著上涨时期。流域内降雨或融冰化雪都可以引起河水显著上涨。春季,由于气候转暖,流域上的季节性积雪融化、河冰解冻或春雨引起河水上涨称春汛。夏季,流域上的暴雨或高山冰川和积雪融化使河水急剧上涨称为夏汛。冬春之交,河道因冰凌阻塞所引起的涨水现象称为凌汛。材料二:图1为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图2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某水文观测站的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示意图。(1)据图1分析,我国大多数河流东流入海,反映出我国的地势特点是______,图中虚线划分的内流区与外流区河流存在的主要差异有______(从水量、水源补给方面分析)。(2)图1数字代表的河流中,存在凌汛现象的是______,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是______,夏汛时间最长的是______(填数字)。(3)河流①④汛期均出现在______季节,其中④河流该季节进入汛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4)推测图2所示河流7-8月输沙量大的主要气候原因是______,判断该河流应为图1中数字______代表的河流。(5)河流①在汛期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是______,该自然灾害多发生在①河流的______河段,请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阐述你的判断理由______。28.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题目。材料一:2024年6月25日是我国第34个全国土地日,本届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材料二:随着城市用地的增加和人口的增长,我国的耕地危机日益突出,人均耕地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0.2公顷降至目前的0.09公顷,耕地总面积已经逼近国家规定的18亿亩(即1.2亿公顷)红线。材料三:青岛某中学的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对当地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与1950年该地土地利用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制作了甲(1950)、乙(2020)两图。(1)图中数字①②代表的耕地类型分别是______和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类型齐全,但分布______,其中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______地区。(2)在我国耕地占比较小,仅为12.68%,这与我国的哪一地形特点有关______。(3)据图甲分析,A处的地形类型为______,B处的土地利用类型为______。(4)对比甲乙两图,城镇面积在______(缩小/变大),C地土地利用类型由______变为了______,C地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______(合理/不合理)。(5)对比甲乙两图总结该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______(答出两点),针对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答出两点)。29.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题目。材料一:兰新高铁穿越了我国的西北和青藏地区,是我国首条在高海拔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兰新高铁在新疆境内65%的路段建有防护墙、地上隧道等防护工程。兰新高铁的建成使西宁到兰州的通行时间由原来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59分钟。材料二:如图为“古丝绸之路和兰新高铁路线示意图”(1)兰新高铁东起______省的兰州市,西至乌鲁木齐市。兰新高铁和古丝绸之路在河西走廊段的线路走向基本一致,主要是受______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2)据图分析兰新高铁建防护墙、地上隧道等防护工程的主要作用是______兰新铁路兰州至西宁段在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______。(3)兰州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向东通过______线可到达黄海海滨,向北通过______线可到达内蒙古大草原。(4)兰新高铁对沿线地区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2024~2025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初二地理试题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题答案】【答案】1. C 2. D 3. A 4. C 5. B【6~7题答案】【答案】6. B 7. A【8~11题答案】【答案】8. A 9. A 10. B 11. A【12~16题答案】【答案】12. B 13. A 14. C 15. A 16. D【17~18题答案】【答案】17. B 18. C【19~22题答案】【答案】19. B 20. D 21. B 22. A【23~25题答案】【答案】23. C 24. B 25. D二、综合题:本题共4组题目,共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26题答案】【答案】(1) ①. 自南向北 ②. 纬度 ③. 地形(2) ①. 汽车 ②. 昆明 ③. 未结冰 ④. 位于亚热带/位于1月0℃等温线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不低于0℃(3) ①. 乙 ②. 亚热带季风 ③. 亚热带 ④. 平原 ⑤. 便利 ⑥. 四川盆地【27题答案】【答案】(1) ①. 西高东低 ②. 内流区河流:水量较小、水源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外流区河流:水量较大,水源补给主要是降水。(2) ①. ② ②. ① ③. ③(3) ①. 夏季 ②.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4) ①.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②. ②(5) ①. 洪涝 ②. 中下游 ③. 地形方面:长江中下游以平原为主/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排水不畅;气候方面:中下游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28题答案】【答案】(1) ①. 水田 ②. 旱地 ③. 不均衡 ④. 西南(2)山区面积广大/平原面积少(3) ①. 平原 ②. 林地(4) ①. 变大 ②. 林地 ③. 耕地 ④. 不合理(5) ①. 问题:乱占耕地、毁林开荒 ②. 措施:尽量减少城镇建设占用耕地、退耕还林、植树造林、保护耕地等(合理即可)【29题答案】【答案】(1) ①. 甘肃 ②. 地形(2) ①. 防风沙 ②. 冻土/缺氧/寒冷(任写一点)(3) ①. 陇海 ②. 包兰(4)为沿线地区提供了便利的交通,缩短了沿线城市之间的通行时间,促进了沿线地区人员和货物的流动,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任答两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