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期末检测试卷二(课件 练习,共2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鲁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期末检测试卷二(课件 练习,共2份)

资源简介

期末检测试卷二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如果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再近1%,地球就是一个永恒的“火焰山”;如果再远3%,地球就是一个永恒的“广寒宫”。而现在的距离不远不近,恰到好处。庆幸我们与太阳之间有着合适的距离,所以不是距离产生美,而是合适的距离产生美。完成1~2题。
1.根据材料,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恒星质量 B.行星体积
C.温度条件 D.大气成分
2.假设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出现生命的行星最有可能是(  )
A.水星 B.金星 C.地球 D.火星
(2024·云南昆明月考)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下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3~4题。
3.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的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海拔 B.电网供电情况
C.阴晴状况 D.交通流量
4.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
A.拉萨 B.重庆 C.大庆 D.海口
(2024·广东佛山期末)北京时间2022年1月15日,位于南太平洋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20.57°S,175.38°W)发生猛烈喷发。海底火山喷发所产生的火山灰、气体以及蒸汽从海洋表面一直上升到57千米的高空。有观点认为此次火山喷发可能导致地球出现“无夏之年”(夏季出现罕见低温)。下图为“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喷发景观图”。据此完成5~7题。
5.喷发的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的运移过程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6.本次火山喷发物最高进入到大气层中的(  )
A.对流层 B.高层大气
C.平流层 D.宇宙空间
7.强烈的火山喷发会导致地球出现“无夏之年”,其原因主要是火山灰等物质(  )
A.反射大气辐射 B.吸收地面辐射
C.反射太阳辐射 D.吸收太阳辐射
(2024·吉林长春月考)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不同季节湖泊面积变化巨大。2022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出现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导致鄱阳湖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小。下面两图分别示意鄱阳湖位置和区域水循环。据此完成8~10题。
8.图中水循环环节表述正确的是(  )
A.①蒸腾 B.②径流
C.③地下径流 D.⑤下渗
9.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使(  )
A.长江入海口蒸发量减少
B.鄱阳湖湖区下渗量增加
C.长江流域地下径流增加
D.长江流域地表径流减少
10.水循环带来的影响有(  )
①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②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③改变大气成分使其适合生物呼吸 ④促进鄱阳湖水体不断更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3·山东济南期末)下图为“我国某节能房屋示意图”,该房屋通过开闭某些隔断或窗户实现室内外冷暖空气的交换,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表示的时段最可能是(  )
A.冬季白天 B.冬季夜晚
C.夏季白天 D.夏季夜晚
12.该节能房屋(  )
A.最适合在海南省推广和建造
B.打开重质墙体的隔断有利于空气的净化
C.充分利用了温室效应和热力环流原理
D.打开玻璃盖板和窗户有利于热量的保存
(2024·辽宁鞍山期中)福建平潭岛东北部的沙地底村北部分布着一座巨大沙丘,沙丘虽与村庄近在咫尺,但沙丘却从不移动,形成“沙不袭村,村不毁沙,人沙和平共处”的地理奇观。沙丘上长有稀疏的植被,覆盖一些黑色碎石,下图为“沙丘附近地形地貌图”。岛上常年盛行东北风,风力达6~7级。据此,完成13~14题。
13.该沙丘的沙源最可能来自(  )
A.从内陆来的气流的搬运
B.海滨的沙滩
C.岩石就地破碎
D.人为堆积
14.形成该沙丘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  )
A.海水堆积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2024·陕西汉中期末)暑假期间,某校高一年级教师跟随旅游团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甲、乙两图为旅游期间拍摄的部分景观照。据此完成15~16题。
15.结合甲、乙景观照,推测教师们的旅游地最可能分别是(  )
A.云南、山东 B.内蒙古、青海
C.北京、江苏 D.贵州、新疆
16.游览甲地景观时,下列最可能是地理老师对其进行讲解的内容是(  )
①组成该地貌的岩石具有可溶性 ②主要由海浪侵蚀形成 ③构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是石钟乳、石柱 ④该地貌多分布在降水稀少的地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4·河北沧州期末)下图示意某大河及其下游断面形态。读图,完成17~18题。
17.图中河流上游A-B处的河流断面形态最有可能是(  )
18.下列地貌与河流C-D截面中沙洲形成作用力相似的是(  )
A.海蚀崖 B.风蚀蘑菇
C.冲积扇 D.角峰
(2023·湖南邵阳期末)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原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曾联合下文,投资10多亿元抢救三峡库区4 000万m3的沃土,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土地搬迁项目。据此完成19~20题。
19.以下四幅图中(单位:m),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均位于库区)土层深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图示四个地点最容易受滑坡影响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2024·山东青岛开学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绿洲是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绿洲与周围沙漠会形成局部地区的热力环流。
材料二 下面图甲为夏季某日新疆吐鲁番盆地某绿洲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图乙为该地景观图。
(1)沙漠气温比绿洲高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___,此时段沙漠气压_______(填“高”或“低”)。(2分)
(2)在下图中添绘箭头,完成图示热力环流示意图,说出沙漠与绿洲局地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以及此时段图示区域近地面的风向。(6分)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说明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6分)
22.(2024·江苏无锡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洋流在地球气候的形成和保持生态平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了解和掌握洋流的规律,对应对气候变化、渔业、航运和军事等都有重要意义。
下图示意世界部分海区洋流及地理现象(A地为苔原景观,C地为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
(1)A、C两地纬度相近,但自然环境差异明显。依据图中洋流信息分析其原因。(2分)
(2)冬季若有一艘邮轮从B地经过纽芬兰岛附近航行至C地,简述洋流对邮轮航行的影响。(4分)
(3)图中纽芬兰渔场曾流传着“踩着鳕鱼群的背就可上岸”的传说,简述纽芬兰渔场的成因。(2分)
(4)分析D海域成为世界上盐度较高海域的原因。(6分)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香根草是热带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湿润,当温度在22~40 ℃时达到生长高峰,每天可长高2~3厘米。香根草根系数量多,在土壤中呈网状密布,能穿透坚硬红黏土,最深达到5~6米。
福建省不少公路建在山区,新建成的公路边坡土壤侵蚀严重。20世纪60年代开始,香根草从海南省引入福建省,用以保护公路边坡。经多年实践发现,在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密集栽培形成的生物绿篱(下图),水土保持、边坡固定效果好。
(1)根据材料推测香根草的主要特征及其生长环境特点。(4分)
(2)根据水循环原理,说出种植香根草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说明沿等高线方向密集栽培
香根草对保持水土的作用。(6分)
24.(2023·山东淄博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位于山谷断裂带中的A城市,人口有80万。某日凌晨,该城市发生7.0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震中距2千米,此次地震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地震发生次日,震区出现多次强降雨,引发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因城区受损过于严重,该城市决定在下图中的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选择一处另建新城。
(1)分析此次地震给当地造成严重生命财产损失的原因。(6分)
(2)指出本次地震可能诱发的严重次生地质灾害。(2分)
(3)请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选择一处最适合城市重建的区域,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精析
1.C 2.D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日地距离适中,形成适宜的温度,使地球表面的水可以以液态形式存在,为生命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C正确。第2题,依据材料可以推知,假设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太阳的光热条件会增大,出现生命的行星应该比地球距离太阳再远一些,结合选项,最可能是火星,D正确。]
3.C 4.A [第3题,由图可知,该交通信号灯依靠太阳能电池板供电,阴晴状况的不同,会导致太阳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的差异,导致太阳能电池板供电不稳定,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故选C。第4题,图示交通信号灯以太阳能为能源,太阳能越充足的地区,使用效果越好。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最强,使用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最好,故选A。]
5.A 6.B 7.C [第5题,此次火山喷发的火山灰被抛向空中从而蔓延到大气中,随着大气降水或自然沉降到水圈、生物圈,最后沉积压实进入到岩石圈,A正确。第6题,火山喷发物从海洋表面一直上升到57千米的高空,据所学知识可知,平流层顶部距地面大约50千米,故在平流层顶之上,应为高层大气,B正确。第7题,强烈的火山喷发会导致地球出现“无夏之年”,其原因主要是火山灰等物质使云层厚度增加,固体颗粒物增多,大气中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将太阳辐射中的部分能量反射到宇宙空间去,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降低,C正确。]
8.D 9.D 10.B [第8题,①为水汽蒸发,而不是植被蒸腾,A错。②由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为水汽输送,B错。③由地表指向海洋,为地表径流,C错。⑤由地面指向地下,为下渗,D正确。第9题,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使降水减少,蒸发增大,长江流域地表径流减少,D正确。极端高温天气下,长江入海口蒸发量不会减少,A错。鄱阳湖湖区面积减小,其下渗量减少,B错。长江流域降水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C错。第10题,水循环通过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同时,水循环(尤其是径流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通过海陆间循环,促进鄱阳湖水体不断更新,①②④正确。水循环对改变大气成分影响不大,③错。故选B。]
11.A 12.C [第11题,读图可知,室内空气下沉,气温较低;冷空气进入空气间层后受热上升,进入室内,形成局部热力环流,不断地向室内输入热空气,使得室内增温,该房屋是节能房屋,且图中有向阳信息,故最可能利用太阳能供暖,因此该图表示的时段应是冬季白天。第1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节能房屋充分利用了热力环流和温室效应原理,比较适合在气温季节变化大和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建造,如我国西北地区,而海南省地处热带,全年高温,热量丰富,不适合推广。读图可知,关闭玻璃盖板和窗户有利于热量的保存,打开重质墙体的隔断是为了使室内空气与空气间层空气循环,实现热量的内外交换,但如果要净化空气,则应打开窗户。]
13.B 14.D [第13题,由材料分析可知,该沙丘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该地区盛行的东北风搬运海滨沙滩的泥沙,遇到君山阻挡风力减弱,最终泥沙原地下沉,由风力堆积而形成,B正确。该地区气候湿润,如果岩石风化,其风化物经长时间生物作用应形成土壤而不是沙丘,C错误。人们不会在村庄附近堆积巨大的沙丘,D错误。内陆地区离平潭岛遥远,且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湿润,风沙天气少,沙源来自内陆的可能性小,A错误。第14题,结合上题分析,该沙丘为风力堆积地貌,故选D。]
15.D 16.C [第15题,读图可知,甲为溶洞,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乙图为新月形沙丘,为风力堆积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贵州位于云贵高原,新疆位于西北地区,D正确。第16题,甲为溶洞,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组成该地貌的岩石具有可溶性,①正确;构成洞内景观的地貌主要是石钟乳、石柱,③正确;甲景观主要由流水作用形成,多分布在降水较多的地区,②④错误。故选C。]
17.D 18.C [第17题,结合题干可知,A-B处河流断面位于河流上游,结合所学可知,河流上游由于地势高差大,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会形成山高谷深的“V”形河谷,选项四幅图中D最符合。第18题,读图可知,图示C-D河道截面中有沙洲形成,结合所学可知,沙洲主要是由于河流进入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流速下降,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河道中不断沉积而成,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故与之形成作用力相似的是冲积扇,C正确;海蚀崖属于海水侵蚀地貌、风蚀蘑菇属于风力侵蚀地貌、角峰属于冰川侵蚀地貌,A、B、D错误。故选C。]
19.A 20.B [第19题,由等高线图可以看出,甲位于河谷地区,河流堆积物丰富,故土层深厚、土壤肥沃,A对;乙位于陡崖,丁位于山脊,地势陡峭,土层较薄,B、D错;丙位于鞍部,地形较缓,但相较河谷地区来说,堆积物来源少,土壤发育较差,C错。故选A。第20题,读图可知,乙位于陡崖,坡度大,多雨时更容易发生滑坡,B正确。]
21.(1)06:00~21:00 低
(2)
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风向:偏北风。
(3)沙漠地区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
22.(1)A地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明显。C地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2)有利影响:船只顺风顺水航行可节省时间和燃料。不利影响:船只易遭遇冰山,在纽芬兰岛附近可能会遇到海雾,威胁航行安全。
(3)暖流与寒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丰富,形成渔场。
(4)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强;该海域为地中海气候区,总体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周边地区气候干旱,河流淡水注入量较少;海区封闭,与外海的通道窄,盐度低的海水不易进入。
23.(1)主要特征:根系发达,生长快。生长环境特点:高温、湿润,水热条件好。
(2)下渗和地表径流。可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刷,对地表径流截流效果好,利于增加下渗,能有效减少雨水及地表径流对公路边坡的侵蚀。
24.(1)震级高,震源深度浅,震中距小,建筑物受损严重;发生在凌晨,居民来不及逃生;当地人口多,受灾人数多。
(2)崩塌、滑坡、泥石流。
(3)丁区域。理由:丁区域不在断裂带上,且地震破坏程度弱、次生灾害发生频率最低,所以是最适合城市重建的区域。(共49张PPT)
期末检测试卷二
如果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再近1%,地球就是一个永恒的“火焰山”;如果再远3%,地球就是一个永恒的“广寒宫”。而现在的距离不远不近,恰到好处。庆幸我们与太阳之间有着合适的距离,所以不是距离产生美,而是合适的距离产生美。完成1~2题。
1.根据材料,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恒星质量 B.行星体积
C.温度条件 D.大气成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选择题
24

根据材料可知,日地距离适中,形成适宜的温度,使地球表面的水可以以液态形式存在,为生命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依据材料可以推知,假设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太阳的光热条件会增大,出现生命的行星应该比地球距离太阳再远一些,结合选项,最可能是火星,D正确。
如果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再近1%,地球就是一个永恒的“火焰山”;如果再远3%,地球就是一个永恒的“广寒宫”。而现在的距离不远不近,恰到好处。庆幸我们与太阳之间有着合适的距离,所以不是距离产生美,而是合适的距离产生美。完成1~2题。
2.假设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出现生命的行星最有可能是
A.水星 B.金星 C.地球 D.火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023·云南大理期中)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中国的3名航天员开启太空之旅,进入天宫空间站展开工作。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3~5题。
3.关于神舟飞船升空过程中穿过的大气层,
叙述正确的是
A.③层大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影响无线电通信的电离层位于②层
C.②层气流稳定,适宜航空飞行
D.①层大气复杂多变,不利于人类生存

24
由图可知,该交通信号灯依靠太阳能电池板供电,阴晴状况的不同,会导致太阳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的差异,导致太阳能电池板供电不稳定,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云南昆明月考)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下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3~4题。
4.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A.拉萨 B.重庆
C.大庆 D.海口

图示交通信号灯以太阳能为能源,太阳能越充足的地区,使用效果越好。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最强,使用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最好,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广东佛山期末)北京时间2022年1月15日,位于南太平洋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20.57°S,175.38°W)发生猛烈喷发。海底火山喷发所产生的火山灰、气体以及蒸汽从海洋表面一直上升到57千米的高空。有观点认为此次火山喷发可能导致地球出现“无夏之年”(夏季出现罕见低温)。下图为“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喷发景观图”。据此完成5~7题。
5.喷发的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的运移过程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此次火山喷发的火山灰被抛向空中从而蔓延到大气中,随着大气降水或自然沉降到水圈、生物圈,最后沉积压实进入到岩石圈,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广东佛山期末)北京时间2022年1月15日,位于南太平洋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20.57°S,175.38°W)发生猛烈喷发。海底火山喷发所产生的火山灰、气体以及蒸汽从海洋表面一直上升到57千米的高空。有观点认为此次火山喷发可能导致地球出现“无夏之年”(夏季出现罕见低温)。下图为“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喷发景观图”。据此完成5~7题。
6.本次火山喷发物最高进入到大气层中的
A.对流层 B.高层大气
C.平流层 D.宇宙空间

火山喷发物从海洋表面一直上升到57千米的高空,据所学知识可知,平流层顶部距地面大约50千米,故在平流层顶之上,应为高层大气,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广东佛山期末)北京时间2022年1月15日,位于南太平洋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20.57°S,175.38°W)发生猛烈喷发。海底火山喷发所产生的火山灰、气体以及蒸汽从海洋表面一直上升到57千米的高空。有观点认为此次火山喷发可能导致地球出现“无夏之年”(夏季出现罕见低温)。下图为“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喷发景观图”。据此完成5~7题。
7.强烈的火山喷发会导致地球出现“无夏之年”,
其原因主要是火山灰等物质
A.反射大气辐射 B.吸收地面辐射
C.反射太阳辐射 D.吸收太阳辐射

强烈的火山喷发会导致地球出现“无夏之年”,其原因主要是火山灰等物质使云层厚度增加,固体颗粒物增多,大气中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将太阳辐射中的部分能量反射到宇宙空间去,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降低,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吉林长春月考)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不同季节湖泊面积变化巨大。2022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出现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导致鄱阳湖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小。下面两图分别示意鄱阳湖位置和区域水循环。据此完成8~10题。
8.图中水循环环节表述正确的是
A.①蒸腾 B.②径流
C.③地下径流 D.⑤下渗

①为水汽蒸发,而不是植被蒸腾,A错。
②由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为水汽输送,B错。
③由地表指向海洋,为地表径流,C错。
⑤由地面指向地下,为下渗,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吉林长春月考)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不同季节湖泊面积变化巨大。2022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出现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导致鄱阳湖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小。下面两图分别示意鄱阳湖位置和区域水循环。据此完成8~10题。
9.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使
A.长江入海口蒸发量减少 B.鄱阳湖湖区下渗量增加
C.长江流域地下径流增加 D.长江流域地表径流减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使降水减少,蒸发增大,长江流域地表径流减少,D正确。
极端高温天气下,长江入海口蒸发量不会减少,A错。
鄱阳湖湖区面积减小,其下渗量减少,B错。
长江流域降水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C错。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0.水循环带来的影响有
①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②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③改变大气成分使其适合生物呼吸 ④促进鄱阳湖水体不断更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水循环通过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同时,水循环(尤其是径流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通过海陆间循环,促进鄱阳湖水体不断更新,①②④正确。水循环对改变大气成分影响不大,③错。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山东济南期末)右图为“我国某节能房屋示意图”,该房屋通过开闭某些隔断或窗户实现室内外冷暖空气的交换,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表示的时段最可能是
A.冬季白天 B.冬季夜晚
C.夏季白天 D.夏季夜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读图可知,室内空气下沉,气温较低;冷空气进入空气间层后受热上升,进入室内,形成局部热力环流,不断地向室内输入热空气,使得室内增温,该房屋是节能房屋,且图中有向阳信息,故最可能利用太阳能供暖,因此该图表示的时段应是冬季白天。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山东济南期末)右图为“我国某节能房屋示意图”,该房屋通过开闭某些隔断或窗户实现室内外冷暖空气的交换,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读图,回答11~12题。
12.该节能房屋
A.最适合在海南省推广和建造
B.打开重质墙体的隔断有利于空气的净化
C.充分利用了温室效应和热力环流原理
D.打开玻璃盖板和窗户有利于热量的保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节能房屋充分利用了热力环流和温室效应原理,比较适合在气温季节变化大和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建造,如我国西北地区,而海南省地处热带,全年高温,热量丰富,不适合推广。读图可知,关闭玻璃盖板和窗户有利于热量的保存,打开重质墙体的隔断是为了使室内空气与空气间层空气循环,实现热量的内外交换,但如果要净化空气,则应打开窗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辽宁鞍山期中)福建平潭岛东北部的沙地底村北部分布着一座巨大沙丘,沙丘虽与村庄近在咫尺,但沙丘却从不移动,形成“沙不袭村,村不毁沙,人沙和平共处”的地理奇观。沙丘上长有稀疏的植被,覆盖一些黑色碎石,下图为“沙丘附近地形地貌图”。岛上常年盛行东北风,
风力达6~7级。据此,完成13~14题。
13.该沙丘的沙源最可能来自
A.从内陆来的气流的搬运
B.海滨的沙滩
C.岩石就地破碎
D.人为堆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由材料分析可知,该沙丘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该地区盛行的东北风搬运海滨沙滩的泥沙,遇到君山阻挡风力减弱,最终泥沙原地下沉,由风力堆积而形成,B正确。
该地区气候湿润,如果岩石风化,其风化物经长时间生物作用应形成土壤而不是沙丘,C错误。
人们不会在村庄附近堆积巨大的沙丘,D错误。
内陆地区离平潭岛遥远,且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湿润,风沙天气少,沙源来自内陆的可能性小,A错误。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辽宁鞍山期中)福建平潭岛东北部的沙地底村北部分布着一座巨大沙丘,沙丘虽与村庄近在咫尺,但沙丘却从不移动,形成“沙不袭村,村不毁沙,人沙和平共处”的地理奇观。沙丘上长有稀疏的植被,覆盖一些黑色碎石,下图为“沙丘附近地形地貌图”。岛上常年盛行东北风,
风力达6~7级。据此,完成13~14题。
14.形成该沙丘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
A.海水堆积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结合上题分析,该沙丘为风力堆积地貌,
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陕西汉中期末)暑假期间,某校高一年级教师跟随旅游团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甲、乙两图为旅游期间拍摄的部分景观照。据此完成15~16题。
15.结合甲、乙景观照,推测教师们的旅游地最可能分别是
A.云南、山东
B.内蒙古、青海
C.北京、江苏
D.贵州、新疆

读图可知,甲为溶洞,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乙图为新月形沙丘,为风力堆积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贵州位于云贵高原,新疆位于西北地区,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陕西汉中期末)暑假期间,某校高一年级教师跟随旅游团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甲、乙两图为旅游期间拍摄的部分景观照。据此完成15~16题。
16.游览甲地景观时,下列最可能是地理老师对其进行讲解的内容是
①组成该地貌的岩石具有可溶性 
②主要由海浪侵蚀形成 
③构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是石钟乳、
石柱 
④该地貌多分布在降水稀少的地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甲为溶洞,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组成该地貌的岩石具有可溶性,①正确;
构成洞内景观的地貌主要是石钟乳、石柱,③正确;
甲景观主要由流水作用形成,多分布在降水较多的地区,②④错误。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河北沧州期末)右图示意某大河及其下游断面形态。读图,完成17~18题。
17.图中河流上游A-B处的河流断面形态最有可能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结合题干可知,A-B处河流断面位于河流上游,结合所学可知,河流上游由于地势高差大,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会形成山高谷深的“V”形河谷,选项四幅图中D最符合。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河北沧州期末)右图示意某大河及其下游断面形态。读图,完成17~18题。
18.下列地貌与河流C-D截面中沙洲形成作用力相似的是
A.海蚀崖 B.风蚀蘑菇
C.冲积扇 D.角峰

读图可知,图示C-D河道截面中有沙洲形成,结合所学可知,沙洲主要是由于河流进入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流速下降,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河道中不断沉积而成,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故与之形成作用力相似的是冲积扇,C正确;
海蚀崖属于海水侵蚀地貌、风蚀蘑菇属于风力侵蚀地貌、角峰属于冰川侵蚀地貌,A、B、D错误。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湖南邵阳期末)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原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曾联合下文,投资10多亿元抢救三峡库区4 000万m3的沃土,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土地搬迁项目。据此完成19~20题。
19.以下四幅图中(单位:m),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均位于库区)土层深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由等高线图可以看出,甲位于河谷地区,河流堆积物丰富,故土层深厚、土壤肥沃,A对;
乙位于陡崖,丁位于山脊,地势陡峭,土层较薄,B、D错;
丙位于鞍部,地形较缓,但相较河谷地区来说,堆积物来源少,土壤发育较差,C错。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湖南邵阳期末)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原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曾联合下文,投资10多亿元抢救三峡库区4 000万m3的沃土,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土地搬迁项目。据此完成19~20题。
20.图示四个地点最容易受滑坡影响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图可知,乙位于陡崖,坡度大,多雨时更容易发生滑坡,B正确。
21.(2024·山东青岛开学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绿洲是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绿洲与周围沙漠会形成局部地区的热力环流。
材料二 下面图甲为夏季某日新疆吐鲁番盆地某绿洲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图乙为该地景观图。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沙漠气温比绿洲高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____,此时段沙漠气压_______(填“高”或“低”)。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06:00~21:00

(2)在右图中添绘箭头,完成图示热力环流示意图,说出沙漠与绿洲局地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以及此时段图示区域近地面的风向。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风向:偏北风。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说明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沙漠地区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
22.(2024·江苏无锡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洋流在地球气候的形成和保持生态平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了解和掌握洋流的规律,对应对气候变化、渔业、航运和军事等都有重要意义。
右图示意世界部分海区洋流及地理现象(A地为苔原景观,C地为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A、C两地纬度相近,但自然环境差异明显。依据图中洋流信息分析其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地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明显。C地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2)冬季若有一艘邮轮从B地经过纽芬兰岛附近航行至C地,简述洋流对邮轮航行的影响。
答案 有利影响:船只顺风顺水航行可节省时间和燃料。不利影响:船只易遭遇冰山,在纽芬兰岛附近可能会遇到海雾,威胁航行安全。
(3)图中纽芬兰渔场曾流传着“踩着鳕鱼群的背就可上岸”的传说,简述纽芬兰渔场的成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暖流与寒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丰富,形成渔场。
(4)分析D海域成为世界上盐度较高海域的原因。
答案 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强;该海域为地中海气候区,总体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周边地区气候干旱,河流淡水注入量较少;海区封闭,与外海的通道窄,盐度低的海水不易进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香根草是热带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湿润,当温度在22~40 ℃时达到生长高峰,每天可长高2~3厘米。香根草根系数量多,在土壤中呈网状密布,能穿透坚硬红黏土,最深达到5~6米。
福建省不少公路建在山区,新建成的公路边坡土壤侵蚀严重。20世纪60年代开始,香根草从海南省引入福建省,用以保护公路边坡。经多年实践发现,在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密集栽培形成的生物绿篱(下图),水土保持、边坡固定效果好。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根据材料推测香根草的主要特征及其生长
环境特点。
24
答案 主要特征:根系发达,生长快。生长环境特点:高温、湿润,水热条件好。
(2)根据水循环原理,说出种植香根草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说明沿等高线方向密集栽培香根草对保持水土的作用。
答案 下渗和地表径流。可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刷,对地表径流截流效果好,利于增加下渗,能有效减少雨水及地表径流对公路边坡的侵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4.(2023·山东淄博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山谷断裂带中的A城市,人口有80万。某日凌晨,该城市发生7.0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震中距2千米,此次地震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地震发生次日,震区出现多次强降雨,引发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因城区受损过于严重,该城市决定在右图中的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选择一处另建新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分析此次地震给当地造成严重生命财产损失的原因。
答案 震级高,震源深度浅,震中距小,建筑物受损严重;发生在凌晨,居民来不及逃生;当地人口多,受灾人数多。
(2)指出本次地震可能诱发的严重次生地质灾害。
答案 崩塌、滑坡、泥石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3)请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选择一处最适合城市重建的区域,并说明理由。
答案 丁区域。理由:丁区域不在断裂带上,且地震破坏程度弱、次生灾害发生频率最低,所以是最适合城市重建的区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