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运动的描述 章末检测试卷(一)(课件 练习,2份打包)鲁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章 运动的描述 章末检测试卷(一)(课件 练习,2份打包)鲁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册

资源简介

章末检测试卷(一)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福建莆田一中高一期末)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物理学家们提出了许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以下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B.当Δt极短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瞬时速度,这体现了物理学中的微元法
C.加速度的定义式a=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
D.“质点”概念的引入是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2.(2023·浙江衢州市高一期末)2026年浙江省第十八届运动会落户衢州,目前衢州体育馆已建设完毕,图为运动场400 m标准跑道的平面图,所有径赛的终点线相同,下列关于各类径赛说法正确的是 (  )
A.400 m比赛中每位运动员的位移大小为400 m
B.4×100 m比赛中最后一棒运动员的位移大小为100 m
C.100 m比赛时,冠军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最大
D.100 m比赛时,冠军运动员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最大
3.(2024·云南宣威市六中高一月考)如图所示为某医院体检中心的身高测量仪。测量仪顶部向下发射波速为340 m/s的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被测量仪接收,测量仪记录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已知测量仪没有站人时,顶部距离台面2.09 m,当一学生站在台面规定位置后,测量仪记录的时间为0.003 s,则该学生的身高最接近 (  )
A.148 cm B.154 cm
C.158 cm D.164 cm
4.(2023·四川成都市高一期末)如图,为测量水平导轨上小车的加速度,小车上安装了宽度为3.0 cm的遮光板。小车先后通过A、B两个光电门,配套的光电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板通过光电门A、B的时间分别为0.30 s和0.10 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光电门A到开始遮住光电门B的时间为4.00 s。规定小车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小车的加速度约为 (  )
A.-0.05 m/s2 B.0.05 m/s2
C.-1.66 m/s2 D.1.66 m/s2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5.(2023·莆田市高一期末)关于质点和参考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点
B.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时,卫星可以被看作质点
C.“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为参考系来描述江水的运动
D.我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面为参考系描述太阳的运动
6.(2023·安徽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月考)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时刻位置坐标如下表,若物体从第2秒初到第3秒末发生位移的大小为s1,平均速度大小为v1;在第4秒内发生位移大小为s2,平均速度大小为v2。则 (  )
t(s) 0 1 2 3 4
x(m) 0 4 8 -1 -4
A.s1>s2,方向相反 B.s1>s2,方向相同
C.v1v2,方向相反
7.(2023·福建南平市高一期末)手机导航给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如图所示,某次导航的具体路径有两种方案,汽车在选择不同方案行驶到目的地的过程中 (  )
A.两种方案汽车的位移不同
B.方案二中“41分钟”是时间,“36公里”是路程
C.选择方案二线路,汽车实际行驶了42分钟,据此可以求出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D.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可把汽车当作质点
8.(2023·杭州市期中)一质点某时刻的速度大小为2 m/s,2 s后的速度大小变为4 m/s,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该质点的速度变化的大小一定为2 m/s
B.该质点的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2 m/s
C.该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一定为1 m/s2
D.该质点的加速度大小可能大于1 m/s2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共60分。
9.(3分)三个物体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三个物体运动的速率    ,3 s内经过的路程    ,起点的位置    (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10.(4分)(2024·泉州市永春二中高一月考)乒乓球,中国称之为“国球”。迄今为止,中国乒乓球队斩获数百次世界冠军,多次包揽世乒赛、奥运会的全部金牌,现假设一个乒乓球沿水平向东以速率v与竖直球拍发生碰撞,以v的速率沿水平向西反弹回来,球与球拍的作用时间为t,在这段作用时间内乒乓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方向为    。
11.(6分)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能更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0.19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Δt2=0.05 s,遮光板的宽度为2.0 cm。下列问题(2)、(3)中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1)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可用遮光板挡光时间内的    速度表示;
(2)滑块经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为     m/s;
(3)滑块经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为     m/s。
12.(7分)如图所示,某传感器系统由两个小盒子A、B组成,A盒装有红外线发射器和超声波发射器,它装在被测物体上,每隔0.3 s可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B盒装有红外线接收器和超声波接收器,B盒收到红外线脉冲时开始计时(红外线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收到超声波脉冲时计时停止。在某次测量中,B盒记录到的连续两次的时间分别为0.15 s和0.20 s,该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该物体    (选填“靠近”或“远离”)B盒。(声速取340 m/s)
13.(12分)某同学从家出发步行到学校,要先向东走400 m,然后再向北走600 m,最后再向东走400 m才能到达学校,由于快迟到了,该同学跑着去学校,一共花了6分钟,如图所示。求:
(1)(6分)他从家到学校的位移大小为多少 走过的路程为多少
(2)(6分)他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大小为多少 平均速率为多少
14.(12分)如图为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关系图像,求:
(1)(3分)物体在0~4 s内的速度大小;
(2)(2分)物体在6~10 s内做何种运动;
(3)(3分)物体在第11 s内的速度大小;
(4)(4分)画出物体在0~11 s内的v-t图像。
15.(16分)(2023·江西修水县英才高级中学月考)如图所示,子弹和足球的初速度均为20 m/s,方向向右。设它们分别与木板作用的时间都是0.1 s,那么:
(1)(8分)子弹击穿木板后速度大小变为8 m/s,求子弹击穿木板时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
(2)(8分)足球与木板作用后反向弹回的速度大小为8 m/s,求足球与木板碰撞反弹时的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
答案精析
1.C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A错误;当Δt极短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瞬时速度,这体现了物理学中的极限法,B错误;加速度的定义式a=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C正确;“质点”概念的引入是运用了理想模型法,D错误。]
2.C [400 m比赛中每位运动员运动路程为400 m,故A错误;位移是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4×100 m比赛中最后一棒运动员运动轨迹为曲线,路程为100 m,故B错误;100 m比赛时,冠军运动员所用时间最短,平均速度最大,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不一定最大,故C正确,D错误。]
3.C [由题意得,学生头顶到测量仪顶部的距离为h1=v×=340× m=0.51 m,故学生身高为h2=h-h1=(2.09-0.51) m=1.58 m,故选C。]
4.B [小车通过A的速度为v1== m/s=0.1 m/s
小车通过B的速度为v2== m/s=0.3 m/s
故小车的加速度为a==0.05 m/s2,故选B。]
5.BD [当物体的形状、体积对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可以忽略时可以将物体看作质点,体积的大小不是评判物体能否看作质点的依据,A错误;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时,因为研究距离远大于卫星的尺寸,故卫星可以被看作质点,B正确;“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河岸为参考系来描述江水的运动,C错误;我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面为参考系描述太阳的运动,D正确。]
6.BC [由题意可知s1=|(-1 m)-4 m|=5 m,s2=|-4 m-(-1) m|=3 m,则s1>s2,由表分析可知,位移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大小v1== m/s=2.5 m/s,v2== m/s=3 m/s,则v17.BD [位移指的是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两种方案的起点和终点都相同,所以汽车的位移相同,A错误;方案二中“41分钟”是时间,“36公里”是路程,B正确;方案二中“36公里”是路程,汽车实际行驶了42分钟,据此可以求出汽车行驶的平均速率,不知道位移,无法得到平均速度,C错误;相对于起点和终点的距离,汽车的大小可以忽略,故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可把汽车当作质点,D正确。]
8.BD [题中只确定了初、末速度的大小,而没确定初、末速度的方向,考虑到速度和加速度均是矢量,所以求解时应先规定正方向,分两种情况考虑。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初速度v1=2 m/s,而末速度可能是v2=4 m/s,也可能是v2'=-4 m/s,故速度变化Δv可能为2 m/s或-6 m/s,选项A错误,B正确;根据加速度a=可得,加速度可能为1 m/s2或-3 m/s2,选项C错误,D正确。]
9.相同 相同 不同
解析 s-t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
则可求得速度分别为v1= m/s=1 m/s,
v2= m/s=-1 m/s,v3= m/s=1 m/s,故运动的速率相同,则3 s内经过的路程一定相同。由题图可知,甲、乙图像的物体的起点相同,与丙图像的物体起点不同。
10. 水平向西
解析 设水平向东为正方向,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a===-,负号表示方向水平向西,即乒乓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11.(1)平均 (2)0.11 (3)0.40
解析 (1)由于滑块经过光电门时遮光板的挡光时间较短,所以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可用遮光板挡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
(2)滑块经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
v1== m/s≈0.11 m/s
(3)滑块经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
v2== m/s=0.40 m/s。
12.56.7 远离
解析 红外线的传播时间极短,可以忽略不计。当第1次发射脉冲时,物体距B盒的距离s1=340 m/s×0.15 s=51 m;当第2次发射脉冲时,物体距B盒的距离s2=340 m/s×0.20 s=68 m。又Δt=0.3 s,故== m/s≈56.7 m/s。又s2>s1,所以物体远离B盒。
13.(1)1 000 m 1 400 m
(2)2.8 m/s 3.9 m/s
解析 (1)已知家到学校的直线距离为
s= m
=1 000 m
故位移大小为1 000 m;
路程为l=400 m+600 m+400 m
=1 400 m
(2)他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m/s≈2.8 m/s
平均速率为'== m/s
≈3.9 m/s。
14.(1)1.5 m/s (2)静止 (3)4 m/s (4)见解析图
解析 (1)在x-t图像中斜率表示速度,由题图可得物体在0~4 s内的速度
v1= m/s=1.5 m/s。
(2)物体在6~10 s内静止不动。
(3)物体在第11 s内的速度
v2== m/s
=-4 m/s,
负号表示速度方向与位移正方向相反。
(4)由题图可得物体在4~6 s内速度
v3=
= m/s
=-1 m/s,
负号表示速度方向与位移正方向相反。
综上,0~11 s内的v-t图像如图所示。
15.(1)120 m/s2 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2)280 m/s2 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解析 (1)设子弹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则知子弹的初速度为v0=20 m/s
末速度为v1=8 m/s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知,此过程中子弹的加速度
a1== m/s2
=-120 m/s2
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2)设足球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知足球的初速度为v0=20 m/s
末速度为v1'=-8 m/s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知,此过程中足球的加速度
a2== m/s2
=-280 m/s2
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共36张PPT)
章末检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2023·福建莆田一中高一期末)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物理学家们提出了许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以下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B.当Δt极短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瞬时速度,这体
 现了物理学中的微元法
C.加速度的定义式a=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
D.“质点”概念的引入是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A错误;
当Δt极短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瞬时速度,这体现了物理学中的极限法,B错误;
加速度的定义式a=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C正确;
“质点”概念的引入是运用了理想模型法,D错误。
13
14
15
2.(2023·浙江衢州市高一期末)2026年浙江省第十八届运动会落户衢州,目前衢州体育馆已建设完毕,图为运动场400 m标准跑道的平面图,所有径赛的终点线相同,下列关于各类径赛说法正确的是
A.400 m比赛中每位运动员的位移大
 小为400 m
B.4×100 m比赛中最后一棒运动员
 的位移大小为100 m
C.100 m比赛时,冠军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最大
D.100 m比赛时,冠军运动员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最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00 m比赛中每位运动员运动路程
为400 m,故A错误;
位移是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
线段,4×100 m比赛中最后一棒运动员运动轨迹为曲线,路程为100 m,故B错误;
100 m比赛时,冠军运动员所用时间最短,平均速度最大,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不一定最大,故C正确,D错误。
13
14
15
3.(2024·云南宣威市六中高一月考)如图所示为某医院体检中心的身高测量仪。测量仪顶部向下发射波速为340 m/s的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被测量仪接收,测量仪记录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已知测量仪没有站人时,顶部距离台面2.09 m,当一学生站在台面规定位置后,测量仪记录的时间为0.003 s,则该学生的身高最接近
A.148 cm B.154 cm
C.158 cm D.164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由题意得,学生头顶到测量仪顶部的距离为h1=v×
=340× m=0.51 m,故学生身高为h2=h-h1=(2.09-
0.51) m=1.58 m,故选C。
14
15
4.(2023·四川成都市高一期末)如图,为测量水平导轨上小车的加速度,小车上安装了宽度为3.0 cm的遮光板。小车先后通过A、B两个光电门,配套的光电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板通过光电门A、B的时间分别为0.30 s和0.10 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光电门A到开始遮住光电门B的时间为4.00 s。规定小车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小车的加速度约为
A.-0.05 m/s2 B.0.05 m/s2
C.-1.66 m/s2 D.1.66 m/s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小车通过A的速度为v1== m/s=0.1 m/s
小车通过B的速度为v2== m/s=0.3 m/s
故小车的加速度为a==0.05 m/s2,故选B。
13
14
15
二、多项选择题
5.(2023·莆田市高一期末)关于质点和参考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点
B.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时,卫星可以被看作质点
C.“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为参考系来描述江水的运动
D.我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面为参考系描述太阳的运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当物体的形状、体积对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可以忽略时可以将物体看作质点,体积的大小不是评判物体能否看作质点的依据,A错误;
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时,因为研究距离远大于卫星的尺寸,故卫星可以被看作质点,B正确;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河岸为参考系来描述江水的运动,C错误;
我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面为参考系描述太阳的运动,D正确。
14
15
6.(2023·安徽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月考)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时刻位置坐标如下表,若物体从第2秒初到第3秒末发生位移的大小为s1,平均速度大小为v1;在第4秒内发生位移大小为s2,平均速度大小为v2。则
A.s1>s2,方向相反
B.s1>s2,方向相同
C.v1D.v1>v2,方向相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t(s) 0 1 2 3 4
x(m) 0 4 8 -1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题意可知s1=|(-1 m)-4 m|=5 m,s2=|-4 m-(-1) m|=3 m,则s1>s2,由表分析可知,位移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大小v1== m/s=2.5 m/s,v2== m/s=3 m/s,则v113
14
15
t(s) 0 1 2 3 4
x(m) 0 4 8 -1 -4
7.(2023·福建南平市高一期末)手机导航给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如图所示,某次导航的具体路径有两种方案,汽车在选择不同方案行驶到目的地的过程中
A.两种方案汽车的位移不同
B.方案二中“41分钟”是时间,“36公里”是路程
C.选择方案二线路,汽车实际行驶了42分钟,据此
 可以求出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D.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可把汽车当作质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位移指的是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两种方案的起
点和终点都相同,所以汽车的位移相同,A错误;
方案二中“41分钟”是时间,“36公里”是路程,
B正确;
方案二中“36公里”是路程,汽车实际行驶了42分
钟,据此可以求出汽车行驶的平均速率,不知道位
移,无法得到平均速度,C错误;
相对于起点和终点的距离,汽车的大小可以忽略,故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可把汽车当作质点,D正确。
13
14
15
8.(2023·杭州市期中)一质点某时刻的速度大小为2 m/s,2 s后的速度大小变为4 m/s,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质点的速度变化的大小一定为2 m/s
B.该质点的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2 m/s
C.该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一定为1 m/s2
D.该质点的加速度大小可能大于1 m/s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题中只确定了初、末速度的大小,而没确定初、末速度的方向,考虑到速度和加速度均是矢量,所以求解时应先规定正方向,分两种情况考虑。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初速度v1=2 m/s,而末速度可能是v2=4 m/s,也可能是v2'=-4 m/s,故速度变化Δv可能为2 m/s或-6 m/s,选项A错误,B正确;
根据加速度a=可得,加速度可能为1 m/s2或-3 m/s2,选项C错误,D正确。
13
14
15
三、非选择题
9.三个物体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三个物体运动的速率   ,3 s内经过的路程    ,起点的位置    (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相同
相同
不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s-t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
速度,
则可求得速度分别为v1= m/s
=1 m/s,
v2= m/s=-1 m/s,v3= m/s=1 m/s,故运动的速率相同,则3 s内经过的路程一定相同。由题图可知,甲、乙图像的物体的起点相同,与丙图像的物体起点不同。
13
14
15
10.(2024·泉州市永春二中高一月考)乒乓球,中国称之为“国球”。迄今为止,中国乒乓球队斩获数百次世界冠军,多次包揽世乒赛、奥运会的全部金牌,现假设一个乒乓球沿水平向东以速率v与竖直球拍发生碰撞,以v的速率沿水平向西反弹回来,球与球拍的作用时间为t,在这段作用
时间内乒乓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方向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水平向西
设水平向东为正方向,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a===-,负号表示方向水平向西,即乒乓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11.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能更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0.19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Δt2=0.05 s,遮光板的宽度为2.0 cm。下列问题(2)、(3)中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可用遮光板挡光时间内的
    速度表示;
平均
由于滑块经过光电门时遮光板的挡光时间较短,所以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可用遮光板挡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
(2)滑块经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为     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0.11
滑块经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
v1== m/s≈0.11 m/s
(3)滑块经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为     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0.40
滑块经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
v2== m/s=0.40 m/s。
12.如图所示,某传感器系统由两个小盒子A、B组成,A盒装有红外线发射器和超声波发射器,它装在被测物体上,每隔0.3 s可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B盒装有红外线接收器和超声波接收器,B盒收到红外线脉冲时开始计时(红外线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收到超声波脉冲时计时停止。在某次测量中,B盒记录到的连续两次的时间分别为0.15 s和0.20 s,该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大小为     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该物体    (选填“靠近”或“远离”)B
盒。(声速取340 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6.7
远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红外线的传播时间极短,可以忽略不计。
当第1次发射脉冲时,物体距B盒的距离s1
=340 m/s×0.15 s=51 m;当第2次发射脉
冲时,物体距B盒的距离s2=340 m/s×0.20 s
=68 m。又Δt=0.3 s,故== m/s≈56.7 m/s。又s2>s1,所以物体远离B盒。
13
14
15
13.某同学从家出发步行到学校,要先向东走400 m,然后再向北走600 m,最后再向东走400 m才能到达学校,由于快迟到了,该同学跑着去学校,一共花了6分钟,如图所示。求:
(1)他从家到学校的位移大小为多少 走过的路程为多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000 m 1 400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已知家到学校的直线距离为
s= m=1 000 m
故位移大小为1 000 m;
路程为l=400 m+600 m+400 m=1 400 m
(2)他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大小为多少 平均速率为多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2.8 m/s 3.9 m/s
他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m/s≈2.8 m/s
平均速率为'== m/s≈3.9 m/s。
14.如图为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关系图像,求:
(1)物体在0~4 s内的速度大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5 m/s
在x-t图像中斜率表示速度,由题图可得物体在0~4 s内的速度
v1= m/s=1.5 m/s。
(2)物体在6~10 s内做何种运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静止
物体在6~10 s内静止不动。
(3)物体在第11 s内的速度大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4 m/s
物体在第11 s内的速度
v2== m/s
=-4 m/s,
负号表示速度方向与位移正方向相反。
(4)画出物体在0~11 s内的v-t图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见解析图
由题图可得物体在4~6 s内速度
v3== m/s=-1 m/s,
负号表示速度方向与位移正方向相反。
综上,0~11 s内的v-t图像如图所示。
15.(2023·江西修水县英才高级中学月考)如图所示,子弹和足球的初速度均为20 m/s,方向向右。设它们分别与木板作用的时间都是0.1 s,那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子弹击穿木板后速度大小变为8 m/s,求子弹击穿木板时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
答案 120 m/s2 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设子弹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则知子弹的初速度为v0=20 m/s
末速度为v1=8 m/s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知,此过程中子弹的加速度
a1== m/s2=-120 m/s2
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2)足球与木板作用后反向弹回的速度大小为8 m/s,求足球与木板碰撞反弹时的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280 m/s2 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设足球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知
足球的初速度为v0=20 m/s
末速度为v1'=-8 m/s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知,此过程中足球的加速度
a2== m/s2=-280 m/s2
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