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章末素养提升物理 观念 力的合成 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 关系。 2.遵守的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则。 3.合力大小范围: ≤F≤ 共点力 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 状态 2.平衡条件: 或Fx=0,Fy=0科学 思维 等效思想 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整体法和 隔离法 会正确选取研究对象,能够初步应用整体和隔离的思想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平衡问题 的解法 (1)合成法;(2)正交分解法;(3)图解法数学方法 的应用 应用作图法和三角函数知识及相似三角形法求解合力与分力。科学 探究 1.能根据等效思想设计“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方案并进行交流。理解“等效”是指橡皮筋的形变量及方向都相同,能运用合适的方法记录力的方向。 2.能选择合适的标度,作出合力与分力的图示,能总结、归纳合力与分力之间所遵循的规则,知道误差产生的原因。科学态度 与责任 能欣赏“力与平衡”之美,能为我国古代精湛的建筑技术而骄傲,体会物理学的技术应用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例1 (多选)(2023·福州市第一中学高一期末)小明同学在做“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规律”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某一次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若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1 N,F1、F2与F的夹角分别为θ1和θ2,关于F1、F2与F、θ1和θ2关系正确的有 ( )A.F1=6 N B.F=8 NC.θ1=45° D.θ1<θ2例2 (2023·浙江1月选考)如图所示,轻质网兜兜住重力为G的足球,用轻绳挂于光滑竖直墙壁上的A点,轻绳的拉力为T,墙壁对足球的支持力为N,则 ( )A.TC.T>G D.T=G例3 (多选)(2023·龙岩市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如图,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A和B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F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力F与水平方向成θ角。已知物体A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对物体A所受支持力N和摩擦力f的表述正确的是 ( )A.N=(m1+m2)g-Fsin θB.N=(m1+m2)g-Fcos θC.f=Fcos θD.f=μ(m1+m2)g-μFsin θ例4 如图所示,一固定的“∩”形支架两端连有一根长为L的轻绳,光滑轻质圆环下端悬挂质量为m的重物跨在轻绳上(圆环可沿轻绳滑动)。开始时绳子固定在支架上等高的M、N两点,绳中拉力为F,现保持绳子左端固定且绳长不变,将绳子右端从N点沿竖直支架缓慢移至P点,再从P点沿圆弧支架向左端缓慢移至Q点。关于绳子拉力F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N→P→Q的过程中,拉力F一直不变B.从N→P→Q的过程中,拉力F先不变,再减小C.从N→P→Q的过程中,拉力F一直变大D.从N→P→Q的过程中,拉力F先增大,再减小绳长不变类问题的解题方法1.不计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时,动滑轮两侧绳中张力大小相等,左右两侧绳与竖直方向间夹角也相等。2.在移动固定细绳一端的悬点位置时,细绳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是否变化,要看细绳两端水平方向上的间距是否变化。答案精析再现素养知识等效替代 |F1-F2| F1+F2匀速直线运动 F合=0提能综合训练例1 BC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F1长度为小正方形边长的3倍,则其大小为3 N,故A错误;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合力的长度为小正方形边长的8倍,则其大小为8 N,故B正确;合力在水平方向,根据几何关系tan θ1=,θ1=45°,tan θ2=,故θ1>θ2,故C正确,D错误。]例2 C [对网兜和足球整体受力分析如图,设轻绳与竖直墙壁的夹角为θ,由平衡条件得T==,可知T>G,T>N,故选C。]例3 ACD [以物体A、B及轻弹簧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可得,竖直方向满足Fsin θ+N=(m1+m2)g,可得N=(m1+m2)g-Fsin θ,水平方向满足Fcos θ=f,A、C正确,B错误;由滑动摩擦力的定义可得f=μN=μ(m1+m2)g-μFsin θ,D正确。]例4 B [以圆环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F=,在绳子右端从N点沿竖直支架缓慢移至P点的过程中,设两竖直支架间的距离为x,根据数学知识有,sin θ=,可知θ保持不变,故拉力F保持不变,在从P点沿圆弧支架向左端缓慢移至Q点的过程中,θ不断减小,则F不断减小。故选B。](共13张PPT)DISIZHANG第4章章末素养提升再现素养知识物理 观念 力的合成 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 关系。2.遵守的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则。3.合力大小范围: ≤F≤______共点力 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_____ 状态2.平衡条件: 或Fx=0,Fy=0等效替代|F1-F2|F1+F2匀速直线运动F合=0科学 思维 等效思想 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整体法和 隔离法 会正确选取研究对象,能够初步应用整体和隔离的思想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平衡问题 的解法 (1)合成法;(2)正交分解法;(3)图解法数学方法 的应用 应用作图法和三角函数知识及相似三角形法求解合力与分力。科学 探究 1.能根据等效思想设计“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方案并进行交流。理解“等效”是指橡皮筋的形变量及方向都相同,能运用合适的方法记录力的方向。2.能选择合适的标度,作出合力与分力的图示,能总结、归纳合力与分力之间所遵循的规则,知道误差产生的原因。科学态度 与责任 能欣赏“力与平衡”之美,能为我国古代精湛的建筑技术而骄傲,体会物理学的技术应用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 (多选)(2023·福州市第一中学高一期末)小明同学在做“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规律”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某一次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若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1 N,F1、F2与F的夹角分别为θ1和θ2,关于F1、F2与F、θ1和θ2关系正确的有A.F1=6 N B.F=8 NC.θ1=45° D.θ1<θ2例1提能综合训练√√根据几何关系可知,F1长度为小正方形边长的3倍,则其大小为3 N,故A错误;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合力的长度为小正方形边长的8倍,则其大小为8 N,故B正确;合力在水平方向,根据几何关系tan θ1=,θ1=45°,tan θ2=,故θ1>θ2,故C正确,D错误。 (2023·浙江1月选考)如图所示,轻质网兜兜住重力为G的足球,用轻绳挂于光滑竖直墙壁上的A点,轻绳的拉力为T,墙壁对足球的支持力为N,则A.TC.T>G D.T=G例2√对网兜和足球整体受力分析如图,设轻绳与竖直墙壁的夹角为θ,由平衡条件得T==,可知T>G,T>N,故选C。 (多选)(2023·龙岩市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如图,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A和B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F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力F与水平方向成θ角。已知物体A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对物体A所受支持力N和摩擦力f的表述正确的是A.N=(m1+m2)g-Fsin θB.N=(m1+m2)g-Fcos θC.f=Fcos θD.f=μ(m1+m2)g-μFsin θ例3√√√以物体A、B及轻弹簧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可得,竖直方向满足Fsin θ+N=(m1+m2)g,可得N=(m1+m2)g-Fsin θ,水平方向满足Fcos θ=f,A、C正确,B错误;由滑动摩擦力的定义可得f=μN=μ(m1+m2)g-μFsin θ,D正确。 如图所示,一固定的“∩”形支架两端连有一根长为L的轻绳,光滑轻质圆环下端悬挂质量为m的重物跨在轻绳上(圆环可沿轻绳滑动)。开始时绳子固定在支架上等高的M、N两点,绳中拉力为F,现保持绳子左端固定且绳长不变,将绳子右端从N点沿竖直支架缓慢移至P点,再从P点沿圆弧支架向左端缓慢移至Q点。关于绳子拉力F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N→P→Q的过程中,拉力F一直不变B.从N→P→Q的过程中,拉力F先不变,再减小C.从N→P→Q的过程中,拉力F一直变大D.从N→P→Q的过程中,拉力F先增大,再减小例4√以圆环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F=,在绳子右端从N点沿竖直支架缓慢移至P点的过程中,设两竖直支架间的距离为x,根据数学知识有,sin θ=,可知θ保持不变,故拉力F保持不变,在从P点沿圆弧支架向左端缓慢移至Q点的过程中,θ不断减小,则F不断减小。故选B。总结提升绳长不变类问题的解题方法1.不计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时,动滑轮两侧绳中张力大小相等,左右两侧绳与竖直方向间夹角也相等。2.在移动固定细绳一端的悬点位置时,细绳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是否变化,要看细绳两端水平方向上的间距是否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4章 章末素养提升.docx 第4章 章末素养提升.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