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章末检测试卷(四)(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重力为G的体操运动员竖直倒立保持静止状态时,两手臂对称支撑,夹角为θ,则 ( )A.当θ=60°时,地面对运动员单只手的支持力大小为B.当θ=120°时,地面对运动员单只手的支持力大小为GC.当θ增大时,运动员受到的合力增大D.当θ增大时,运动员受到的合力减小2.(2023·江西铜鼓中学高一期末)如图所示,劈形物块B放在斜面上,B的水平上表面上放一物块A,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向右作用在A上,A、B均保持静止。物体B受力个数是 ( )A.3个 B.4个C.5个 D.4个或5个3.(2024·内江市威远中学高一月考)如图所示为某粮库输送小麦的示意图。麦粒离开传送带受重力作用在竖直方向上掉落后,形成圆锥状的麦堆。若麦堆底面半径为r,麦粒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不考虑麦粒的滚动。则形成的麦堆的最大高度为 ( )A. B.rμC.r D.r4.(2023·莆田市高一开学考试)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斜面顶端安有滑轮,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A、B并跨过滑轮,起初A悬空,B静止于斜面上,现用水平力F拉住轻绳上的一点,使A从实线位置缓慢移动到虚线位置,在此过程中斜面体与物体B始终保持静止,则 ( )A.轻绳对B的拉力一直减小B.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增大C.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减小D.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沿斜面向上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5.将一重力为G的圆柱形工件放在“V”形槽中,如图所示,槽的两侧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相同,“V”形槽两侧面的夹角为120°。当槽的棱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时,工件恰好能够匀速下滑,则 ( )A.槽的每个侧面对工件的支持力均为B.槽的每个侧面对工件的支持均为C.工件与槽间的动摩擦因数为D.工件与槽间的动摩擦因数为6.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静置于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一根轻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的P点,另一端连接在滑块上,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滑块可能只受到三个力作用B.弹簧一定处于压缩状态C.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可能为零D.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7.(2024·张家口市尚义县一中高一开学考)小东放学后将书包a放在跷跷板一侧的平板上,将轻绳一端系在竖直墙面上A点,另一端系在平板右边缘B点,重物b通过挂钩挂在轻绳上,小东坐在跷跷板另一侧,通过位置调整使系统达到平衡,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和挂钩与轻绳间摩擦,则 ( )A.书包a可能不受摩擦力B.书包a受到平板的作用力竖直向上C.若小东通过位置轻微调整,使平板绕O逆时针转过一小角度,轻绳拉力大小不变D.若保持B点空间位置不动,把A点沿墙面向上移动少许,轻绳拉力大小不变8.如图,柔软轻绳ON的一端O固定,在轻绳上M点拴一重物,用手拉住绳的另一端N。初始时,OM竖直且MN被拉直,OM与MN之间的夹角为α。现使重物向右上方缓慢被拉起,并保持夹角α不变。在OM由竖直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 ( )A.MN上的张力逐渐增大B.MN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C.OM上的张力逐渐增大D.OM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三、非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共60分。9.(2分)如图甲所示,用瓦片做屋顶是我国建筑特色之一。屋顶部分结构如图乙所示,横截面为圆弧的瓦片静置在两根相互平行的椽子正中间。已知椽子间距离为d,与水平面夹角均为θ,瓦片质量为m,圆弧半径为d,忽略瓦片厚度,重力加速度为g,则每根椽子对瓦片的支持力N大小为 。 10.(4分)(2023·上海中学高一期末)如图所示是一个抓娃娃机抓手结构示意图。其中套筒是固定的,部件MN穿过套筒,且可以上下移动。当MN向下运动时,其就会带动杆DE,从而进一步带动活动构件ABC使其进行抓握动作。商家可以通过事先设定的程序,控制施加在MN上的压力F的大小,从而控制抓手抓握的强度以实现其预设的抓娃娃成功率。已知抓手的结构左右对称,MN沿竖直方向且其自身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DE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当MN受到向下压力的大小为F时,杆DE中会受到 (选填“拉力”或“压力”),该力大小为 。 11.(6分)(2023·福建师大二附中高一期末)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细绳套和弹簧测力计。(1)(2分)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同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夹角必须取90°,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2)(2分)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C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其示数为 N。 (3)(2分)在另一次实验中,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图示已作出(如图乙所示),方格每边的长度表示1.0 N,O是橡皮条的一个端点,则合力F的大小为 N。(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2.(12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圆心为O的半圆形木板竖直固定,边缘处有滑道可以用来固定力传感器,将三根不可伸长的细线打结于P点,一根悬挂重物,另外两根分别与两力传感器A、B相连。(1)(10分)实验操作步骤如下:①先仅用传感器A拉住重物,调整红线PA的长度及传感器A的位置使得结点P与圆心O重合,记录传感器A的示数F0和 ; ②再将传感器B固定于图示位置,调节传感器A的位置至A'处,仍保证 ,记录两传感器A、B的示数分别为FA、FB,同时记录 和 ; ③画出F0、FA、FB三力的图示,以FA、FB为邻边作出平行四边形,FA、FB所夹对角线即为它们的合力F,对比合力F与 的大小和方向,得出实验结论。 (2)(2分)下列操作必要的是 。 A.细线PB必须水平B.三根细线要与木板平面平行C.应使PA'与PB的夹角尽量大D.重复上述①②③操作步骤时重物的重量不可改变13.(10分)(2023·山东济宁市高一期末)如图所示,直角墙角处吊挂支架由两等长轻杆OA、OB和轻绳OC构成,等长轻杆的一端用铰链分别固定在竖直墙壁上等高的位置A、B处,另一端与轻绳、重物的悬线拴接于O点,轻绳OC的另一端固定在墙角C处,绳OC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7°,两杆均垂直于墙面,已知重物重力G=15 N,sin 37°=0.6,cos 37°=0.8,求:(1)(4分)绳OC拉力的大小;(2)(6分)杆OA弹力的大小。14.(12分)(2023·厦门市高一期末)如图所示,质量为m1=5 kg的滑块,置于一粗糙的斜面上,用一平行于斜面的大小为40 N的力F推滑块,滑块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斜面体质量m2=10 kg,且始终静止,取g=10 m/s2,求:(sin 37°=0.6,cos 37°=0.8)(1)(6分)斜面对滑块的动摩擦因数;(2)(6分)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和支持力的大小。15.(14分)(2023·南平市高一期末)如图,固定斜面倾角θ=37°,质量M=2 kg的物块A放置在斜面上,通过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与质量为m的物块B相连,牵引物块A的轻绳与斜面平行。已知物块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物块B在竖直方向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1)(6分)斜面对物块A支持力N的大小;(2)(8分)物块B的质量m。答案精析1.A [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竖直方向上运动员受自身重力及地面的支持力作用,因为运动员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每只手所受的支持力大小为,与角度无关,选项A正确,B错误;由于运动员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所受合力为零,选项C、D错误。]2.D [A、B整体受重力、推力、斜面的支持力,当推力平行斜面向上的分力大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时,有上滑趋势;当推力平行斜面向上的分力小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时,有下滑趋势;当推力平行斜面向上的分力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时,无滑动趋势;物体A受推力、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共4个力;B受重力、A对B的压力和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斜面对B的支持力,如果B物体相对斜面有滑动趋势,则受到斜面的静摩擦力,若相对斜面无滑动趋势,则不受斜面的静摩擦力,即物体B可能受4个力,也可能受5个力,故A、B、C错误,D正确。]3.B [当麦堆达到最大高度h后,堆面的倾角α达到最大值,根据几何关系有tan α=,此时位于堆面上的麦粒恰好不会滑动,则μmgcos α=mgsin α,μ=tan α,联立以上两式可得h=rμ,故选B。]4.B [对A研究可知,原来轻绳的拉力大小等于A的重力,当用水平向右的力F缓慢拉物体A,轻绳的竖直分力大小等于A的重力,所以轻绳中的拉力的大小一定增大,对B的拉力增大,故A错误;以A、B及斜面体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如图所示受力图。由平衡条件得知,N=M总g,f=F,当F增大时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变大,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不变,故C错误,B正确;B原来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为零,也可能能沿斜面向下,也可沿斜面向上,当用水平向右的力F缓慢拉物体A时,轻绳的拉力增大,B所受的摩擦力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D错误。]5.AC [工件的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棱方向向下的分力Gsin 30°与垂直于槽棱方向的分力Gcos 30°,如图甲所示,垂直于棱方向的分力Gcos 30°又进一步分解为两个挤压V形槽侧面的压力,如图乙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2F1cos 30°=,解得F1=F2=,选项A正确,B错误;此时沿槽棱方向的分力Gsin 30°与工件和V形槽之间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有f=2μF1=Gsin 30°,解得μ=,选项C正确,D错误。]6.AD [弹簧可能处于原长状态,滑块只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三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故A正确,B错误;将滑块所受重力沿平行于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分解,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可知,斜面对滑块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一定等于mgsin 30°=,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不可能为零,故C错误,D正确。]7.BD [书包受重力、支持力和沿平板向上的静摩擦力,其中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即书包a受到平板的作用力竖直向上,与重力等大反向,故A错误,B正确;设A、B两点水平方向的距离为d,A、B之间绳子总长度为L,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如图,由几何关系知sin θ=,设绳子拉力为T,则2Tcos θ=mbg,解得T=,使平板绕O逆时针转过一小角度后,d变大,L不变,则θ增大,绳上拉力T增大。若保持B点空间位置不动,把A点沿墙面向上移动少许,则d和L均不变,θ不变,绳上拉力T大小不变,故C错误,D正确。]8.AD [以重物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OM绳上拉力FOM、MN上拉力FMN,由题意知,三个力的合力始终为零,且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FOM与FMN的夹角不变,可以把矢量三角形移至同一个圆内,如图所示,在FOM转至水平的过程中,MN上的张力FMN逐渐增大,OM上的张力FOM先增大后减小,所以A、D正确,B、C错误。]9.mgcos θ解析 根据题意,垂直于斜面的截面图如图,对瓦片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并结合几何关系,可得2Ncos 30°=mgcos θ,解得N=mgcos θ。10.拉力 解析 对结点E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得2F'sin θ=F,所以当MN受到向下压力的大小为F时,杆DE中会受到拉力,该力大小为F'=。11.(1)B (2)2.10 (3)7.0解析 (1)本实验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不能变动,以保证橡皮条伸长的长度相同,效果相同,故A错误。本实验是通过在白纸上作力的图示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否则,误差较大,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防止视觉误差,所以B正确。本实验只要达到效果相同,对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没有要求,不能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故C错误。本实验只要使两次力的效果相同即可,两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没有限制,故D错误。(2)根据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原则,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为2.10。(3)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如图。可知合力大小为F=7.0 N。12.(1)①细线PA的方向 ②结点P与圆心O重合 细线PA'的方向 细线PB的方向 ③F0 (2)B解析 (1)本实验中必须记录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实验中要保证分力和合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即保证结点P与圆心O重合,最后比较以FA、FB为邻边作出平行四边形得到的合力F与F0的大小和方向是否一致,从而得出结论。(2)B点位置可以改变,只要实验能顺利完成即可,A错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木板必须竖直且三根细线要与木板平面平行,B正确;应使PA'与PB的夹角适当,不是尽量大,C错误;重复上述①②③操作步骤时重物的重量可改变,但必须保证同一次实验中重物的重量不变,D错误。13.(1)25 N (2)10 N解析 (1)对结点O受力分析,将绳OC的拉力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在竖直方向上,由平衡条件得Tsin 37°=G解得绳OC的拉力大小T=25 N(2)在水平方向上,绳OC的水平分力Tx=Tcos 37°在水平面上,将绳OC的水平分力沿OA和OB方向分解,由平衡条件得FOA=Tx·cos 45°解得杆OA的弹力的大小FOA=10 N。14.(1)0.25 (2)32 N 126 N解析 (1)以滑块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支持力N1、摩擦力f1和推力F,滑块向上匀速运动时,则有F=m1gsin 37°+f1N1=m1gcos 37°f1=μN1解得动摩擦因数μ=0.25;(2)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的合力为零,根据平衡条件得斜面水平方向受到的摩擦力f2=Fcos 37°=32 N,竖直方向根据平衡条件可得支持力N2=(m1+m2)g-Fsin 37°,解得N2=126 N。15.(1)16 N (2)2 kg或0.4 kg解析 (1)对物块A受力分析如图,由平衡条件,有N=Mgcos θ,解得N=16 N;(2)若物块B匀速向下运动,物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下,由平衡条件有m1g=Mgsin θ+f1,f1=μN,解得m1=2 kg,若物体B匀速向上运动,物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由平衡条件有Mgsin θ=m2g+f2,f2=μN,解得m2=0.4 kg。(共44张PPT)章末检测试卷(四)一、单项选择题1.重力为G的体操运动员竖直倒立保持静止状态时,两手臂对称支撑,夹角为θ,则A.当θ=60°时,地面对运动员单只手的支持力大小为B.当θ=120°时,地面对运动员单只手的支持力大小为GC.当θ增大时,运动员受到的合力增大D.当θ增大时,运动员受到的合力减小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竖直方向上运动员受自身重力及地面的支持力作用,因为运动员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每只手所受的支持力大小为,与角度无关,选项A正确,B错误;由于运动员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所受合力为零,选项C、D错误。1314152.(2023·江西铜鼓中学高一期末)如图所示,劈形物块B放在斜面上,B的水平上表面上放一物块A,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向右作用在A上,A、B均保持静止。物体B受力个数是A.3个 B.4个C.5个 D.4个或5个√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A、B整体受重力、推力、斜面的支持力,当推力平行斜面向上的分力大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时,有上滑趋势;当推力平行斜面向上的分力小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时,有下滑趋势;当推力平行斜面向上的分力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时,无滑动趋势;物体A受推力、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共4个力;B受重力、A对B的压力和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斜面对B的支持力,如果B物体相对斜面有滑动趋势,则受到斜面的静摩擦力,若相对斜面无滑动趋势,则不受斜面的静摩擦力,即物体B可能受4个力,也可能受5个力,故A、B、C错误,D正确。1314153.(2024·内江市威远中学高一月考)如图所示为某粮库输送小麦的示意图。麦粒离开传送带受重力作用在竖直方向上掉落后,形成圆锥状的麦堆。若麦堆底面半径为r,麦粒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不考虑麦粒的滚动。则形成的麦堆的最大高度为A. B.rμC.r D.r√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当麦堆达到最大高度h后,堆面的倾角α达到最大值,根据几何关系有tan α=,此时位于堆面上的麦粒恰好不会滑动,则μmgcos α=mgsin α,μ=tan α,联立以上两式可得h=rμ,故选B。14154.(2023·莆田市高一开学考试)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斜面顶端安有滑轮,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A、B并跨过滑轮,起初A悬空,B静止于斜面上,现用水平力F拉住轻绳上的一点,使A从实线位置缓慢移动到虚线位置,在此过程中斜面体与物体B始终保持静止,则A.轻绳对B的拉力一直减小B.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增大C.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减小D.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沿斜面向上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对A研究可知,原来轻绳的拉力大小等于A的重力,当用水平向右的力F缓慢拉物体A,轻绳的竖直分力大小等于A的重力,所以轻绳中的拉力的大小一定增大,对B的拉力增大,故A错误;以A、B及斜面体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如图所示受力图。由平衡条件得知,N=M总g,f=F,当F增大时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变大,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不变,故C错误,B正确;131415123456789101112B原来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为零,也可能能沿斜面向下,也可沿斜面向上,当用水平向右的力F缓慢拉物体A时,轻绳的拉力增大,B所受的摩擦力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D错误。131415二、多项选择题5.将一重力为G的圆柱形工件放在“V”形槽中,如图所示,槽的两侧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相同,“V”形槽两侧面的夹角为120°。当槽的棱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时,工件恰好能够匀速下滑,则A.槽的每个侧面对工件的支持力均为B.槽的每个侧面对工件的支持均为C.工件与槽间的动摩擦因数为D.工件与槽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工件的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棱方向向下的分力Gsin 30°与垂直于槽棱方向的分力Gcos 30°,如图甲所示,垂直于棱方向的分力Gcos 30°又进一步分解为两个挤压V形槽侧面的压力,如图乙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2F1cos 30°=,解得F1=F2=,选项A正确,B错误;此时沿槽棱方向的分力Gsin 30°与工件和V形槽之间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有f=2μF1=Gsin 30°,解得μ=,选项C正确,D错误。14156.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静置于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一根轻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的P点,另一端连接在滑块上,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重力加速度为g,则A.滑块可能只受到三个力作用B.弹簧一定处于压缩状态C.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可能为零D.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弹簧可能处于原长状态,滑块只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三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故A正确,B错误;将滑块所受重力沿平行于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分解,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可知,斜面对滑块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一定等于mgsin 30°=,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不可能为零,故C错误,D正确。1314157.(2024·张家口市尚义县一中高一开学考)小东放学后将书包a放在跷跷板一侧的平板上,将轻绳一端系在竖直墙面上A点,另一端系在平板右边缘B点,重物b通过挂钩挂在轻绳上,小东坐在跷跷板另一侧,通过位置调整使系统达到平衡,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和挂钩与轻绳间摩擦,则A.书包a可能不受摩擦力B.书包a受到平板的作用力竖直向上C.若小东通过位置轻微调整,使平板绕O逆时针转过 一小角度,轻绳拉力大小不变D.若保持B点空间位置不动,把A点沿墙面向上移动少许,轻绳拉力大小 不变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书包受重力、支持力和沿平板向上的静摩擦力,其中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即书包a受到平板的作用力竖直向上,与重力等大反向,故A错误,B正确;设A、B两点水平方向的距离为d,A、B之间绳子总长度为L,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如图,由几何关系知sin θ=,设绳子拉力为T,则2Tcos θ=mbg,131415123456789101112解得T=,使平板绕O逆时针转过一小角度后,d变大,L不变,则θ增大,绳上拉力T增大。若保持B点空间位置不动,把A点沿墙面向上移动少许,则d和L均不变,θ不变,绳上拉力T大小不变,故C错误,D正确。1314158.如图,柔软轻绳ON的一端O固定,在轻绳上M点拴一重物,用手拉住绳的另一端N。初始时,OM竖直且MN被拉直,OM与MN之间的夹角为α。现使重物向右上方缓慢被拉起,并保持夹角α不变。在OM由竖直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A.MN上的张力逐渐增大B.MN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C.OM上的张力逐渐增大D.OM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以重物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OM绳上拉力FOM、MN上拉力FMN,由题意知,三个力的合力始终为零,且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FOM与FMN的夹角不变,可以把矢量三角形移至同一个圆内,如图所示,在FOM转至水平的过程中,MN上的张力FMN逐渐增大,OM上的张力FOM先增大后减小,所以A、D正确,B、C错误。131415三、非选择题9.如图甲所示,用瓦片做屋顶是我国建筑特色之一。屋顶部分结构如图乙所示,横截面为圆弧的瓦片静置在两根相互平行的椽子正中间。已知椽子间距离为d,与水平面夹角均为θ,瓦片质量为m,圆弧半径为d,忽略瓦片厚度,重力加速度为g,则每根椽子对瓦片的支持力N大小为 。 123456789101112131415mgcos θ123456789101112根据题意,垂直于斜面的截面图如图,对瓦片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并结合几何关系,可得2Ncos 30°=mgcos θ,解得N=mgcos θ。13141510.(2023·上海中学高一期末)如图所示是一个抓娃娃机抓手结构示意图。其中套筒是固定的,部件MN穿过套筒,且可以上下移动。当MN向下运动时,其就会带动杆DE,从而进一步带动活动构件ABC使其进行抓握动作。商家可以通过事先设定的程序,控制施加在MN上的压力F的大小,从而控制抓手抓握的强度以实现其预设的抓娃娃成功率。已知抓手的结构左右对称,MN沿竖直方向且其自身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DE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当MN受到向下压力的大小为F时,杆DE中会受到 (选填“拉力”或“压力”),该力大小为 。 123456789101112131415拉力123456789101112对结点E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得2F'sin θ=F,所以当MN受到向下压力的大小为F时,杆DE中会受到拉力,该力大小为F'=。13141511.(2023·福建师大二附中高一期末)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细绳套和弹簧测力计。(1)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同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 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夹角必须取 90°,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123456789101112131415B123456789101112本实验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不能变动,以保证橡皮条伸长的长度相同,效果相同,故A错误。本实验是通过在白纸上作力的图示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否则,误差较大,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防止视觉误差,所以B正确。本实验只要达到效果相同,对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没有要求,不能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故C错误。本实验只要使两次力的效果相同即可,两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没有限制,故D错误。131415(2)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C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其示数为 N。1234567891011121314152.10根据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原则,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为2.10。(3)在另一次实验中,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图示已作出(如图乙所示),方格每边的长度表示1.0 N,O是橡皮条的一个端点,则合力F的大小为 N。(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234567891011121314157.0123456789101112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如图。可知合力大小为F=7.0 N。13141512.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圆心为O的半圆形木板竖直固定,边缘处有滑道可以用来固定力传感器,将三根不可伸长的细线打结于P点,一根悬挂重物,另外两根分别与两力传感器A、B相连。123456789101112131415(1)实验操作步骤如下:①先仅用传感器A拉住重物,调整红线PA的长度及传感器A的位置使得结点P与圆心O重合,记录传感器A的示数F0和 ; ②再将传感器B固定于图示位置,调节传感器A的位置至A'处,仍保证 ,记录两传感器A、B的示数分别为FA、FB,同时记录 和 ; ③画出F0、FA、FB三力的图示,以FA、FB为邻边作出平行四边形,FA、FB所夹对角线即为它们的合力F,对比合力F与 的大小和方向,得出实验结论。 123456789101112131415细线PA的方向结点P与圆心O重合细线PA'的方向细线PB的方向F0123456789101112本实验中必须记录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实验中要保证分力和合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即保证结点P与圆心O重合,最后比较以FA、FB为邻边作出平行四边形得到的合力F与F0的大小和方向是否一致,从而得出结论。131415(2)下列操作必要的是 。 A.细线PB必须水平B.三根细线要与木板平面平行C.应使PA'与PB的夹角尽量大D.重复上述①②③操作步骤时重物的重量不可改变123456789101112131415B123456789101112B点位置可以改变,只要实验能顺利完成即可,A错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木板必须竖直且三根细线要与木板平面平行,B正确;应使PA'与PB的夹角适当,不是尽量大,C错误;重复上述①②③操作步骤时重物的重量可改变,但必须保证同一次实验中重物的重量不变,D错误。13141513.(2023·山东济宁市高一期末)如图所示,直角墙角处吊挂支架由两等长轻杆OA、OB和轻绳OC构成,等长轻杆的一端用铰链分别固定在竖直墙壁上等高的位置A、B处,另一端与轻绳、重物的悬线拴接于O点,轻绳OC的另一端固定在墙角C处,绳OC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7°,两杆均垂直于墙面,已知重物重力G=15 N,sin 37°=0.6,cos 37°=0.8,求:(1)绳OC拉力的大小;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25 N123456789101112对结点O受力分析,将绳OC的拉力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在竖直方向上,由平衡条件得Tsin 37°=G解得绳OC的拉力大小T=25 N131415(2)杆OA弹力的大小。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10 N在水平方向上,绳OC的水平分力Tx=Tcos 37°在水平面上,将绳OC的水平分力沿OA和OB方向分解,由平衡条件得FOA=Tx·cos 45°解得杆OA的弹力的大小FOA=10 N。14.(2023·厦门市高一期末)如图所示,质量为m1=5 kg的滑块,置于一粗糙的斜面上,用一平行于斜面的大小为40 N的力F推滑块,滑块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斜面体质量m2=10 kg,且始终静止,取g=10 m/s2,求:(sin 37°=0.6,cos 37°=0.8)(1)斜面对滑块的动摩擦因数;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0.25123456789101112131415以滑块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支持力N1、摩擦力f1和推力F,滑块向上匀速运动时,则有F=m1gsin 37°+f1 (2分)N1=m1gcos 37° (1分)f1=μN1 (1分)解得动摩擦因数μ=0.25; (1分)(2)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和支持力的大小。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32 N 126 N123456789101112131415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的合力为零,根据平衡条件得斜面水平方向受到的摩擦力f2=Fcos 37°=32 N, (3分)竖直方向根据平衡条件可得支持力N2=(m1+m2)g-Fsin 37°, (3分)解得N2=126 N。 (1分)15.(2023·南平市高一期末)如图,固定斜面倾角θ=37°,质量M=2 kg的物块A放置在斜面上,通过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与质量为m的物块B相连,牵引物块A的轻绳与斜面平行。已知物块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物块B在竖直方向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1)斜面对物块A支持力N的大小;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16 N123456789101112131415对物块A受力分析如图,由平衡条件,有N=Mgcos θ,解得N=16 N;(2)物块B的质量m。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2 kg或0.4 kg123456789101112131415若物块B匀速向下运动,物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下,由平衡条件有m1g=Mgsin θ+f1,f1=μN,解得m1=2 kg,若物体B匀速向上运动,物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由平衡条件有Mgsin θ=m2g+f2,f2=μN,解得m2=0.4 k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4章 章末检测试卷(四).docx 第4章 章末检测试卷(四).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