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章末素养提升物理观念 牛顿第一 运动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 ,除非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说明:力是 的原因 (3)惯性:物体保持 状态不变的属性;惯性的大小取决于 的大小牛顿第二 运动定律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所受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2)表达式: (3)矢量性、瞬时性、独立性、同体性牛顿第三 运动定律 (1)内容: 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 ,方向 ,作用在同一条直 线上 (2)理解 ①同时产生,同时 ,同时消失 ②同种性质 ③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力学单 位制 (1)基本单位;(2)导出单位;(3)单位制超重和 失重 (1)超重: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 物体所受的重力,超重时物体具有 的加速度 (2)失重: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 物体所受的重力,失重时物体具有 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物体对悬挂物(或支持物)的作用力为 ,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____科学思维 理想实 验法 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和相应的推理过程控制变 量法 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用分析推理方法解决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力av、s、v0、t等建立几类 物理模型 (1)含弹簧的瞬时加速度问题 (2)动力学的整体和隔离问题 (3)板块模型 (4)传送带模型图像法 (1)由v-t、s-t图像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2)由F-t、F-s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3)由a-F图像分析运动或受力情况科学探究 1.能完成“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等物理实验 2.能从生活中的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物理问题;能在他人帮助下制订科学探究方案,有控制变量的意识,会使用实验器材获取数据;能根据数据形成结论,会分析导致实验误差的原因 3.能参考教科书撰写有一定要求的实验报告,在报告中能对实验操作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能用学过的物理术语等交流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与伽利略、牛顿相关的史实,能认识物理学研究是不断完善的 2.乐于将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于日常生活实际 3.能认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例1 (多选)(2023·全国甲卷)用水平拉力使质量分别为m甲、m乙的甲、乙两物体在水平桌面上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两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甲和μ乙。甲、乙两物体运动后,所受拉力F与其加速度a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m甲m乙C.μ甲<μ乙 D.μ甲>μ乙例2 (多选)如图所示,物块A、B叠放在一起,其中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A.上滑的过程A、B整体处于失重状态B.上滑到最高点后A、B整体将停止运动C.上滑过程中A与B之间的摩擦力大于下滑过程中A与B之间的摩擦力D.上滑与下滑过程中A与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相等例3 (多选)(2023·大同市期末)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的安全检查仪,其传送装置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模型。传送带始终保持v=0.4 m/s的恒定速率逆时针转动,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A、B间的距离为2 m,g取10 m/s2。旅客把行李(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时行李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B.行李经过2 s到达B处C.行李到达B处时速度大小为0.4 m/sD.行李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度为0.08 m例4 如图所示,一长L=4 m,质量M=3 kg的薄木板(厚度不计)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台面上,其右端距平台边缘l=6 m。木板的正中央放有一质量为m=1 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已知木板与水平台面、小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3,小物块与水平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2=0.2。现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36 N,g取10 m/s2,求:(1)小物块从木板上滑下的时间和相对于水平台面的速度大小;(2)F作用了1.1 s时,木板的右端离水平台面边缘的距离;(3)小物块最终到水平台面边缘的距离。答案精析再现素养知识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质量 F=ma 两个 相等 相反变化 大于 向上 小于 向下 0 g提能综合训练例1 BC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μmg=ma,整理得F=ma+μmg,可知F-a图像的斜率为m,纵轴截距为μmg,则由题图可看出m甲>m乙,μ甲m甲g=μ乙m乙g,则μ甲<μ乙,故选B、C。]例2 AD [在上滑和下滑的过程,A、B整体都是只受三个力,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以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A+mB)gsin θ+f=(mA+mB)a,又f=μ(mA+mB)gcos θ因此有:a=gsin θ+μgcos θ,方向沿斜面向下,所以向上运动的过程中A、B组成的整体处于失重状态,故A正确;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A、B整体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A+mB)gsin θ-f=(mA+mB)a',得:a'=gsin θ-μgcos θ由于μ0所以上滑到最高点后A、B整体将向下运动,故B错误;以A为研究对象,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Agsin θ+f'=mAa解得:f'=μmAgcos θ;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Agsin θ-f″=mAa',解得:f″=μmAgcos θ;所以f″=f',即上滑与下滑过程中A与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故C错误,D正确。]例3 AC [开始时,对行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解得a=2 m/s2,故A正确;设行李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行李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为v=0.4 m/s,根据v=at1代入数据解得:t1=0.2 s,匀加速运动的位移大小s=a=×2×0.22 m=0.04 m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2== s=4.9 s,可得行李从A到B的时间为t=t1+t2=5.1 s,故B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行李在到达B处前已经与传送带共速,所以行李到达B处时速度大小为0.4 m/s,故C正确;行李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度为Δs=vt1-s=(0.4×0.2-0.04) m=0.04 m,故D错误。]例4 (1)1 s 3 m/s (2)1.755 m (3)4.25 m解析 (1)由牛顿第二定律,对木板有F-μ1(m+M)g-μ1mg=Ma1,解得a1=7 m/s2对物块有μ1mg=ma2,解得a2=3 m/s2设经过时间t,小物块从木板上滑下,则a1t2-a2t2=L,代入数据解得t=1 s小物块相对于水平台面的速度大小v=a2t=3×1 m/s=3 m/s(2)t=1 s时间内木板的位移s=a1t2=×7×12 m=3.5 m后t'=0.1 s木板的加速度为F-μ1Mg=Ma'解得a'=9 m/s2后0.1 s木板的位移为s'=(a1t)t'+a't'2解得s'=0.745 mF作用了1.1 s时,木板的右端离水平台面边缘的距离为(6-3.5-0.745) m=1.755 m(3)由以上分析知,小物块从木板上滑下时离水平台面边缘的距离为(6+4-3.5) m=6.5 m此后小物块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3==2 m/s2小物块再运动s″后停止运动,则0-v2=-2a3s″解得s″=2.25 m小物块最终到水平台面边缘的距离为6.5 m-2.25 m=4.25 m。(共22张PPT)DIWUZHANG第5章章末素养提升再现素养知识物理观念 牛顿 第一 运动 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 ,除非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说明:力是 的原因(3)惯性:物体保持 状态不变的属性;惯性的大小取决于 的大小牛顿 第二 运动 定律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所受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2)表达式:_______(3)矢量性、瞬时性、独立性、同体性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质量F=ma物理观念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1)内容: 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 ,方向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理解①同时产生,同时 ,同时消失②同种性质③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力学单 位制 (1)基本单位;(2)导出单位;(3)单位制两个相等相反变化物理观念 超重和 失重 (1)超重: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 物体所受的重力,超重时物体具有 的加速度(2)失重: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 物体所受的重力,失重时物体具有 的加速度(3)完全失重:物体对悬挂物(或支持物)的作用力为 ,物体的加速度a=___大于向上小于向下0g科学思维 理想实 验法 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和相应的推理过程控制变 量法 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用分析推理方法解决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力 a v、s、v0、t等科学思维 建立几类 物理模型 (1)含弹簧的瞬时加速度问题(2)动力学的整体和隔离问题(3)板块模型(4)传送带模型图像法 (1)由v-t、s-t图像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2)由F-t、F-s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3)由a-F图像分析运动或受力情况科学 探究 1.能完成“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等物理实验2.能从生活中的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物理问题;能在他人帮助下制订科学探究方案,有控制变量的意识,会使用实验器材获取数据;能根据数据形成结论,会分析导致实验误差的原因3.能参考教科书撰写有一定要求的实验报告,在报告中能对实验操作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能用学过的物理术语等交流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科学 态度与 责任 1.通过与伽利略、牛顿相关的史实,能认识物理学研究是不断完善的2.乐于将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于日常生活实际3.能认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 (多选)(2023·全国甲卷)用水平拉力使质量分别为m甲、m乙的甲、乙两物体在水平桌面上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两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甲和μ乙。甲、乙两物体运动后,所受拉力F与其加速度a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m甲m乙C.μ甲<μ乙 D.μ甲>μ乙例1√提能综合训练√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μmg=ma,整理得F=ma+μmg,可知F-a图像的斜率为m,纵轴截距为μmg,则由题图可看出m甲>m乙,μ甲m甲g=μ乙m乙g,则μ甲<μ乙,故选B、C。 (多选)如图所示,物块A、B叠放在一起,其中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A.上滑的过程A、B整体处于失重状态B.上滑到最高点后A、B整体将停止运动C.上滑过程中A与B之间的摩擦力大于下滑过程中A与B之间的摩擦力D.上滑与下滑过程中A与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相等例2√√在上滑和下滑的过程,A、B整体都是只受三个力,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以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A+mB)gsin θ+f=(mA+mB)a,又f=μ(mA+mB)gcos θ因此有:a=gsin θ+μgcos θ,方向沿斜面向下,所以向上运动的过程中A、B组成的整体处于失重状态,故A正确;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A、B整体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A+mB)gsin θ-f=(mA+mB)a',得:a'=gsin θ-μgcos θ由于μ0所以上滑到最高点后A、B整体将向下运动,故B错误;以A为研究对象,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Agsin θ+f'=mAa解得:f'=μmAgcos θ;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Agsin θ-f″=mAa',解得:f″=μmAgcos θ;所以f″=f',即上滑与下滑过程中A与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故C错误,D正确。 (多选)(2023·大同市期末)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的安全检查仪,其传送装置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模型。传送带始终保持v=0.4 m/s的恒定速率逆时针转动,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A、B间的距离为2 m,g取10 m/s2。旅客把行李(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开始时行李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B.行李经过2 s到达B处C.行李到达B处时速度大小为0.4 m/sD.行李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度为0.08 m例3√√开始时,对行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解得a=2 m/s2,故A正确;设行李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行李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为v=0.4 m/s,根据v=at1代入数据解得:t1=0.2 s,匀加速运动的位移大小s=a=×2×0.22 m=0.04 m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2== s=4.9 s,可得行李从A到B的时间为t=t1+t2=5.1 s,故B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行李在到达B处前已经与传送带共速,所以行李到达B处时速度大小为0.4 m/s,故C正确;行李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度为Δs=vt1-s=(0.4×0.2-0.04) m=0.04 m,故D错误。 如图所示,一长L=4 m,质量M=3 kg的薄木板(厚度不计)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台面上,其右端距平台边缘l=6 m。木板的正中央放有一质量为m=1 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已知木板与水平台面、小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3,小物块与水平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2=0.2。现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36 N,g取10 m/s2,求:(1)小物块从木板上滑下的时间和相对于水平台面的速度大小;例4答案 1 s 3 m/s由牛顿第二定律,对木板有F-μ1(m+M)g-μ1mg=Ma1,解得a1=7 m/s2对物块有μ1mg=ma2,解得a2=3 m/s2设经过时间t,小物块从木板上滑下,则a1t2-a2t2=L,代入数据解得t=1 s小物块相对于水平台面的速度大小v=a2t=3×1 m/s=3 m/s(2)F作用了1.1 s时,木板的右端离水平台面边缘的距离;答案 1.755 mt=1 s时间内木板的位移s=a1t2=×7×12 m=3.5 m后t'=0.1 s木板的加速度为F-μ1Mg=Ma'解得a'=9 m/s2后0.1 s木板的位移为s'=(a1t)t'+a't'2解得s'=0.745 mF作用了1.1 s时,木板的右端离水平台面边缘的距离为(6-3.5-0.745) m=1.755 m(3)小物块最终到水平台面边缘的距离。答案 4.25 m由以上分析知,小物块从木板上滑下时离水平台面边缘的距离为(6+4-3.5) m=6.5 m此后小物块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3==2 m/s2小物块再运动s″后停止运动,则0-v2=-2a3s″解得s″=2.25 m小物块最终到水平台面边缘的距离为6.5 m-2.25 m=4.25 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5章 章末素养提升.docx 第5章 章末素养提升.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