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8 《琵琶行并序》食第 三 单 元吊白居易唐宣宗 ·李忱缀玉连珠六十年,谁叫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每日积累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邦,生于河南新 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 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 事而作”,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 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 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 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任务一: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时期 生活特点诗歌特点前期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以讽喻诗为 主 。从入仕到贬江 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代表作品: 《卖炭州司马以前翁》后期 自贬江州司马 到死 “独善其身”的时期,糅合儒 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 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 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 “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以闲适诗和感伤诗 为主。感伤诗: 《长恨歌》 《琵琶行》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任务一: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6月3日,在河北拥兵自重的藩镇李师道、王承宗派遣刺客刺杀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书,请求朝廷缉捕凶犯, 以雪国耻。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嫉恨。白居易当时是太子左赞善大夫,已经 离开了谏官的位置。那些人说他不该越职言事,并诬称白居易写过“新井”和“赏 花”的诗,不顾忌他母亲是因看花坠井而死的,大逆不道。其中真实的原因是,白 居易在前此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期间,屡向皇帝上书言事,剖析朝政,还写了大量 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像《卖炭翁》等,得罪了很多权贵。这一次政治打击在白居 易的一生中是最为沉重的。从此,他虽然也不失关心国计民生的赤子之心,但干预 政治的热情却大大减退。任务一: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是贞元、元和年间特定时代条件下的产物。这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唐王朝正走向衰落。 一方面,藩镇割据,宦官擅权,赋税繁重,贫富悬殊,蕃族侵扰,战祸频仍,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矛盾进一步显露出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中一部分有识之士,对现实的弊病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他们希望通过改良政治,缓和社会矛盾,使得唐王朝中兴。这种情况反映在当时的文坛和诗坛上,便分别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的基本宗旨是“新题作新诗咏时事”,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讽喻作用,主张诗歌要有社会内容,要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弊病;不以入乐与否作为衡量的标准,要求诗歌的形式与内容统一,为内容服务,表达真切顺畅,让人容易接受。文体知识“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特点有:①篇幅可短可长。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有一百二十句,《琵琶行》则有八十八 句。②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 容充实而生动。③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歌行”体诗歌在格律、音韵方 面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歌行体的形式比较自由,是由内容所决定的。④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 言的句子。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文体知识琵琶,弹拨乐器名。相传在秦代,百姓因“苦长城之役”,“弦畿 (táo) 而鼓之”。 “鼓”, 小鼓,如同今天的拨浪鼓。弦,意即配上三条弦,便成了秦琵琶。到隋唐时,琵琶种类繁多,成为弹 拨乐器的总称。本篇中琵琶女弹奏的,是从“丝绸 之路"传进“曲项琵琶”,犁形、曲项、四弦,下 腹共鸣性强。文体知识琴 头head弦轴 peg山口nut相ledge品fret搏弦tailpiece弦strings面板belly于 穆 、 曹 二 善 才 。 年 长 色 衰 , 委 身 为 贾 (gǔ) 人 妇 。 遂 命 酒 , 使 快 弹 数 曲 。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贾 (gǔ) 人:商人。 快:畅快。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命酒:叫(手下人)摆酒。曲 罢 悯 然 , 自 叙 少 小 时 欢 乐 事 , 今 漂 沦 憔 悴 , 转 徙 于 江 湖 间 。 予 出 官 二 年 ,悯然:忧郁的样子。 漂沦:漂泊沦落。 出官:(京官)外调。为:创作。恬 然 自 安 , 感 斯 人 言 , 是 夕 始 觉 有 迁 谪 (zhé) 意 。 因 为 长 句 , 歌 以 赠 之 ,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长句:指七言诗。 歌:作歌。凡 六 百 一 十 六 言 。 命 曰 《 琵 琶 行 》 。凡:总共。 言:字。 命:命名,题名。明年:第二年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滥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 (zhēng) 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左迁:贬官,降职。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为:做。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主人:诗人自指。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 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以调音定调。添酒回 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掩抑:掩蔽,遏抑。 续续弹:连续弹奏。 捻:揉弦的动作。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 手 续 续 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思:深长的情思。 信手:随手。 拢 : 左 手 手 指 按 弦 向 里 ( 琵 琶 的 中 部 ) 推 。挑 , 初 为 《 霓 裳 》大 弦:指最塑的弦。大 弦 嘈 嘈如 急 雨 ,小 弦 切 切如 私 语 。 嘈 嘈 切切 错 杂 弹 ,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小弦:指最细的弦。 切切 细促轻幽 . 急切细碎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鸟鸣声。幽咽:遏塞不畅状。 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挑:反手回拨的动作。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凝绝:凝滞。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舫:船。 曲终:乐曲结束。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 (há·ma) 陵下住。十三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 五陵:在长安城外,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钿头银篦:此指镶嵌着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花钿的篦形发饰。 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曲红绡 (xiāo) 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等闲:随随便便。 击节:打拍子。 颜色故:容貌衰老。 老大:年纪大了。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去来:走了以后。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 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啼妆泪红阑干。迸:溅射。重:重新,重又之意。唧唧:叹声。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 (chóng) 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 声。住近溢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 (zhāo) 秋月夜,往往取酒还 (huán) 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晰(ōu yā zhāo zhā)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琵琶语:琵琶声,琵琶 暂:忽然, 一下子。呕哑嘲晰:形容声音噪杂。所弹奏的乐曲。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更:再。却坐:退回到原处。 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感我此言良久立, 却 坐 促 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 (chóng) 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当 时的官阶是将侍郎,从九品,所以服青衫。促弦:把弦拧得更紧。掩泣:掩面哭泣。任务二:理解文章内容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思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各段内容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滥浦口,闻舟中夜弹琵 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 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 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 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任务二:理解文章内容作者写作的目的并不是记录这样一个女子,而是要记传一个让“天涯沦落人”都会动情的故事。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 更深的感情共鸣。思考: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 要写成一首诗呢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任务二:理解文章内容思考:小序有什么作用 ① “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枫叶、荻花,等景物意象色调暗淡; “瑟瑟”二字点情,突出作者眼中景物萧瑟凄凉的特点,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② “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 别绪,“茫茫”二字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江浸月”则为画面 添加了唯美浪漫的氛围,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思考:赏析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写,本段中的景物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 有 何作用 任务二:理解文章内容“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琵琶女身旁无物,唯有明月、江水绕船,孤单冷寂之意,不言自明, 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任务二:理解文章内容思考:找出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分析其作用。第一次演奏: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方法和作用:侧面烘托音乐的美任务二:理解文章内容思考:找出文中三次描写听琵琶声的句段,并指出描写方法及其作用。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任务二:理解文章内容倾诉悲情 一 前奏曲急切愉快 → 欢乐曲幽愁暗恨→ 沉思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壮悲愤曲曲终 →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曲终收拨序曲第一 乐曲第二 乐曲第三 乐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 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大量运用比喻二:叠词三:叙议结合,曲中 带情,妙语点睛。四:正面、侧面结合任务二:理解文章内容任务二:理解文章内容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直接描写音乐的悲凄侧面烘托音乐的感人第三次演奏: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当年 艳冠群芳 艺压京城 人妒人捧年年欢笑如今 年老色衰 门前冷落 委身商人独守空船京倡 商妇任务二:理解文章内容思考:为什么诗人会同一个从未谋面的下等的歌妓产生共鸣呢 白居易当年 京城做官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 如今 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 其情凄凄京官 谪官任务二:理解文章内容思考:为什么诗人会同一个从未谋面的下等的歌妓产生共鸣呢 琵琶女 白居易京倡 京官怨 同是天涯沦落人 恨商 妇 一 琵琶声 一 谪 官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着满 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清的寂寞生活。任务二:理解文章内容全诗以人物为线索,共有明暗两条: 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为线索,一是以诗人的感受为线索。然后两线交织,汇合在“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主题上。琵琶女的身世是一条明线,诗人的感受是一条暗线。明线从具体 形象上反映主题,暗线则从事物本质上揭示主题。 一个反映民间的变 化,一个反映朝政的变化。全诗结构严谨,叙事和抒情同时进行,不仅推动了全诗叙事情节 的发展,而且不断暗示了诗歌的主题,深化了诗歌的内容。任务二:理解文章内容《琵琶行》通过叙述诗人与一位漂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抒发诗人对歌女身世的同情、 感伤及对自己被贬谪后的愁苦失意。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