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课件(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课件(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关雎》教学课件
八年级下册
第12课
01
课程导入
播放歌曲
提问:你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出自哪里吗?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包括其地位、内容、艺术特色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品味、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关雎》中纯洁美好的爱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目标
02
文学常识
《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这是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又称《诗三百》。
1.《诗经》的配乐性质
风:160篇,来自15个地区的民歌,反映各地风俗和人民生活。
雅: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多为贵族作品,内容涉及政治、
宴会等。
颂:40篇,分为《周颂》《鲁颂》《商颂》,用于宗庙祭祀,歌颂祖
先功德。
2. 《诗经》的表现手法
赋:直接叙述和描写。
比:比喻。
兴:借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出主题。
文学常识
“诗经六义”指的是:
风、雅、颂、赋、比、兴。
注意!
配乐性质和表现手法合称为“六义”,这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03
课文分析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
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采。
美丽贤淑的女子,梦中醒来难忘怀。
美好愿望难实现,醒来梦中都思念。
想来想去思不断,翻来覆去难入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摘。
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表亲爱。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去拔它。
美丽贤淑的女子,鸣钟击鼓取悦她。
白话译文
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鴡。
河:黄河的专称。
窈窕(yǎo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
好逑(hǎoqiú):好的配偶。
寤寐(wùmèi):醒和睡。
思服:思念。服,想。
芼(mào):择取,挑选。
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重点词语
一位男子对一位女子展开热烈追求的故事。
本诗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提问:诗中“君子”和“淑女”分别指什么样的人?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的?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男子,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以看出;“淑女”指美丽善良的女子,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可以看出。
分析人物形象
你认为“君子”和“淑女”的形象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君子”和“淑女”的形象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美好人格的追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人们择偶的标准。
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例说明。
诗歌中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兴,以雎鸠鸟的鸣叫起兴,引出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是赋,直接描写淑女采摘荇菜的情景;“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是比,将淑女比作美好的事物,表达君子的爱慕之情。
赏析艺术手法
提问:这些表现手法对表达诗歌情感有什么作用?
答案: 这些表现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能够更好地表达君子对淑女的爱慕和追求之情。
体会情感变化
提问:诗歌中君子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的?
答案:君子的情感经历了从爱慕到追求,再到求之不得的惆怅,最后到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的变化。例如,“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表达了君子的爱慕之情;“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表达了君子求之不得的惆怅;“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达了君子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
《关雎》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以其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深刻的内涵,展现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结
1. 比较阅读《诗经》中的其他爱情诗篇,例如《蒹葭》、《静女》等,体会《关雎》的独特魅力。
2.小组讨论:你认为《关雎》中表达的爱情观对现代社会有什么启示?
拓展延伸
04
课后作业
1. 背诵并默写《关雎》。
2. 以“我心中的《关雎》”为题,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布置作业 巩固课堂所学
谢谢大家
BYE BY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