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第八章人教版2024八年级《运动和力》【学霸提优】01课标要求02重难突破03题型讲解04思维导图1课标要求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掌握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3、理解惯性的概念。4、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5、理解摩擦力的概念。6、掌握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方法2重难突破【考点1】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①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不可能用实验直接来验证。②牛顿第一定律对任何物体都适用,不论固体、液体、气体。2重难突破【考点1】牛顿第一定律③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④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它的运动状态)。⑤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2重难突破2.惯性现象及其应用(1)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它的运动状态,静止物体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2)一切物体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具有惯性)。2重难突破(3)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惯性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大的物体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位置及受力情况无关。(4)惯性是一种属性,它不是力。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5)惯性的防止与应用。2重难突破3.力与运动的关系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判定(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它的运动状态)。(3)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状态(保持它的静止状态)。(4)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判定: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包括速度大小的变化和速度方向的变化,两变其一或者都变化,那么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两者均不变,那么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2重难突破4.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伽利略斜面实验在光滑轨道的左边释放一颗钢珠,发现钢珠从左边滚下后,滚到右边的斜面上,钢珠将上升到与左边释放高度相同的点。若将右边的倾斜角减小,钢珠还是上升到原来的高度,但通过的路程比原来更长。假设右边的轨道为水平,且没有摩擦阻力,钢珠想要达到原来的高度,但是钢珠无法达到原来的高度,钢珠将永远运动下去。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可得出:如果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它将永远运动下去。2重难突破4.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目的、原理①实验目的: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②实验原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重难突破实验器材: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刻度尺实验方法: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如图所示,改变水平面表面的粗糙程度,使其对小车运动的阻力不相同。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铺毛巾,第二次铺棉布,第三次将棉布去掉,只剩下木板,比较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2重难突破实验结论及推理(1)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物体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所受阻力越小;平面越粗糙,物体运动的距离越近,速度减小得越快,所受阻力越大。(2)实验推理: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将永远匀速直线运动下去。2重难突破实验方法①控制变量法:控制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使小车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②转换法: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的长短来间接判断小车所受阻力大小。③科学推理法:若小车不受阻力时,小车的速度将不会减小,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2重难突破【典例1】下列与惯性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B )①驾驶员和乘客都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②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提高成绩,是利用自身的惯性③公交汽车突然刹车时,站立的乘客向前倾倒是由于人具有惯性④锤头松了,撞击锤柄下端锤头便套紧在锤柄上,是由于锤头具有惯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重难突破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 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选填“能”或“不能”)由实验来直接验证。【变式1-1】匀速直线运动不能2重难突破【变式1-2】小伟同学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小伟让小车 滑下。(2)从甲、乙、丙三次实验小车所停位置情况看, 图中小车所受阻力最大。(3)根据实验现象,由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2重难突破【考点2】二力平衡1.平衡力和平衡状态(1)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这几个力就叫做平衡力。这个物体所处的状态就叫做平衡状态。(2)物体只受两个力时的平衡状态叫二力平衡。(3)平衡状态的两种情况: 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的茶杯处于平衡状态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处于平衡状态2重难突破2.二力平衡特点和条件(1)二力平衡特点: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简单的说就是:同体、等大、反向、共线。(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对于二力平衡条件,我们必须注意上面四个要点,且这四个要点缺一不可。2重难突破3.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平衡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而相互的两个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2重难突破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在平衡力作用下,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依然处于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一定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2)静止的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时,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只受两个力作用,那么这两个力也一定是平衡力。2重难突破【典例3】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B.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C.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D.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重难突破【变式1-1】起重机钢绳的拉力为6×104N的时候,能把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起,上升速度为0.4m/s。若使重物以0.2m/s的速度匀速下降,钢绳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 N。若重物在下降过程中停下来保持静止不动,此时钢绳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 N6×1046×1042重难突破【变式1-2】如图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填“能”或“不能”)平衡,说明二力平衡的两个力需满足 。钩码个数不能在同一直线上2重难突破【考点3】摩擦力1.摩擦力及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摩擦力的概念: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常用字母 f 表示。(2)物体之间产生摩擦力必须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两物体相互接触;第二:接触面粗糙;第三: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3)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我们用肉眼看到的光滑固体表面,当用显微镜观察时,就会发现其表面是凸凹不平的,当两个接触面发生相对运动的时候,就会彼此阻碍,从而形成了摩擦力。2重难突破2.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实验(1)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拉即为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f摩。(2)测量原理: 因为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木块受到的拉力 F拉与滑动摩擦力 f摩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 f摩=F拉。(3)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4)猜想与假设由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当你推箱子时,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地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力。2重难突破(5)设计实验①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木块、木板3块(粗糙程度不同)、砝码等。②实验过程:Ⅰ. 要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就是摩擦力的大小。Ⅱ. 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通过加减砝码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测出摩擦力。Ⅲ. 控制压力不变,改变木板的粗糙程度,测出摩擦力。Ⅳ. 分析数据,归纳结论。2重难突破(6)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7)实验原理匀速拉动木块时,木块在水平方向所受到的力有:拉力 F、滑动摩擦力 f;因为木块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拉力与滑动摩擦力是平衡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即 f =F。f =F2重难突破(8)实验结论① 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受力面积都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②在压力与受力面积相同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越大,摩擦力也越大。③在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相同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④在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相同时,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2重难突破3.摩擦力的种类和应用(1)滑动摩擦: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2)滚动摩擦: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发生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3)静摩擦力: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有相对运动趋势,但它们之间处于相对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2重难突破4.增大或者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如汽车轮胎做上花纹; ②增大压力,如骑自行车捏闸的力越大,摩擦力越大;③变滚动为滑动,如汽车急刹车时车只滑不滚; ④变湿摩擦为干摩擦。(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使接触面变光滑;②减小压力;③用滚动代替滑动;④使接触面分离;⑤变干摩擦为湿摩擦。2重难突破【典例1】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以下分析中,正确的是(C)A.在转动的部分加润滑油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的B.轮胎上制有花纹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的C.刹车时用力捏刹车把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D.脚踏凹凸不平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来增大摩擦的2重难突破【变式1-1】用10N的力握住重为6N的矿泉水瓶,使矿泉水瓶在竖直方向上保持静止,此时矿泉水瓶受到的摩擦力为 N,再将握力增大至20N,此时矿泉水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不变 2重难突破如图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情景。(1)将木块平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木块做 运动;(2)由图甲可知: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N;(3)由图乙和图丙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 。【变式1-2】匀速直线1.2大3题型讲解【题型】牛顿第一定律【典例1】生活中,惯性现象既有利也有弊。以下属于利用惯性“利”的一面的是( B )①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以提高成绩②赛车在转弯时滑出赛道③箭离开弓弦后,能飞行相当远的距离④汽车紧急刹车,车上的人会向前倾3题型讲解【题型2】二力平衡【典例2】用绳子拴住一个重10N的物体,第一次让它静止在空中,第二次让它以1m/s的速度匀速上升,设前后两次的拉力分别为F1、F2,则( A )A.F1<F2 B.F1=F2C.F1>F2 D.无法确定哪个力大3题型讲解【题型3】摩擦力【典例3】在研究摩擦力时,小明同学用一块各侧面光滑程度完全相同的木块,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三次示数F1、F2、F3的大小关系为( A )A.F1=F2>F3 B.F1>F2>F3C.F2>F1>F3 D.F1<F2=F33题型讲解【题型4】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典例4】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的作用,的大小与时间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 3题型讲解【题型4】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典例4】A.时,物体受到力的摩擦力为零B.内物体所受摩擦力逐渐增大C.时,物体所受摩擦力是D.时,将撤掉,物体立刻静止4思维导图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