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4《孙权劝学》知识梳理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4《孙权劝学》知识梳理 素材

资源简介

《孙权劝学》知识梳理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孙权劝学》主要讲述了孙权劝说手下大将吕蒙读书学习的事情。孙权诚恳地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除掌事,不可不学。”当吕蒙“以军中多务”相推辞时,孙权又指出读书学习的方法和目的。孙权现身说法,循循善诱,还用自己的亲身体会来强调学习的作用。最终,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吕蒙读书学习后进步很大,以至于鲁肃过寻阳时,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并与之结友而别,也可见孙权劝学的成效之大。
阅读《孙权劝学》,对于今天的孩子仍大有裨益,希望孩子们能明白自己学习的目的,积极投身到学习当中,把知识学到手,把本领学到身。
一、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另外拭目相看,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三、重点问题归纳
1.孙权为什么要劝说吕蒙学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认为,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学习尤为重要。所以要劝说吕蒙学习。
2.孙权是怎样劝说吕蒙的?说说他劝说的技巧的高妙之处。
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吕蒙“以军中多务”相推辞时,孙权指出“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帮助吕蒙明确读书学习的方法和目的。而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 "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来强调学习的作用。最终,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也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趣相投。
4.“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语气 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揣摩着读一读。
运用双重否定,写出了孙权语气的坚决,不容置疑。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在严厉中又有对吕蒙的关心、厚望。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态?
反问,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意味。
6.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课文主要是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吕蒙学识进步。一方面,通过鲁肃“与蒙论议”,感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及与吕蒙“结友而别”的行为,侧面烘托吕蒙学识进步很大。同时,运用语言描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从正面展现吕蒙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吕蒙学识进步很大。
7.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①孙权劝告吕蒙要学习,并以自己的体验来劝告吕蒙。由此可见他是一位爱惜人才、关心爱护部下,勤奋好学、善于劝说的人。
②面对劝说,吕蒙一开始推托,后来接受劝告,认真学习,并取得成绩。由此可见,吕蒙是一个乐于听从劝告、勤奋好学的人。
③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蒙今昔的变化,并与吕蒙“结友而别”。由此可见鲁肃是一个爱才、敬才的人。
8.从文中可以提炼出的成语。
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9.结合原文内容,从孙权的角度分析其劝学成功的原因。(3分)
①平等对话,坦率真诚。孙权并未利用自己的身份强行命令吕蒙读书,而是指出学习的必要性,通过有理有据的平等对话,对吕蒙进行劝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有的放矢,注重实效。“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孙权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让吕蒙无可推脱。
10.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①读书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②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③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11.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为什么将本文题目命为《孙权劝学》,而不是《吕蒙就学》
因为文章主要写的是孙权劝说吕蒙就学的过程,突出了孙权的善劝;同时,以《孙权劝学》为题,也更能体现文章的主旨,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12.课文在情节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①详略得当
详写“劝学”“论议”,略写“就学”、“结友”,突出孙权劝学。
②正侧面相结合
正面写“劝学”经过,侧面通过鲁肃惊叹,烘托吕蒙的长进。
③情节安排以人物对话为主,更能突出人物特点。
四、默写填空
1.孙权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的句子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孙权指出“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帮助吕蒙明确读书学习的方法和目的。
3.孙权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来强调学习的作用。
4.鲁肃感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侧面烘托吕蒙学识进步很大。
5.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展现吕蒙对自己学识进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