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
[分值:61分]
(选择题1~7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2023·河南开封月考)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是通过降低雨水的地表汇流,恢复城市原始水文生态特征,使其地表径流尽可能达到开发前的自然状态,下图是“‘海绵城市’与传统‘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环对比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海绵城市的建设会使(  )
A.年径流总量增加 B.城市地表径流减少
C.蒸发(腾)量减少 D.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2.海绵城市改变下渗减排的主要措施是(  )
①铺装透水砖 ②修建雨水湿地 ③修建蓄水池④修建下沉式绿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目的是(  )
A.美化城市环境
B.增加城市景观的多样性
C.节约城市用水
D.提高城市抗旱防涝能力
(2024·湖南株洲期中)六盘水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起来的工业城市,它被石灰岩山丘环抱,有水城河穿城而过,以凉爽的高原气候著称。六盘水城市人口密集,为了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建设完善的生态基础设施,城市景观设计师们利用水城河串联起现存的溪流、坑塘、湿地和低洼地,形成一系列蓄水池和不同承载力的净化湿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雨水管理和生态净化系统,即绿色海绵体系。完成4~5题。
4.六盘水的绿色海绵体系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  )
A.水汽输送速度加快
B.地表径流季节变化趋缓
C.地下径流不断减少
D.水循环的周期逐渐延长
5.自绿色海绵体系建立以来,六盘水的城市内涝发生频率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绿色海绵体系的(  )
A.水域面积显著增大,蓄洪量增加
B.各种水体相互贯通,提高泄洪能力
C.植物多样性提高,利于雨水下渗
D.调节气候功能增强,暴雨频率下降
(2023·黑龙江哈尔滨月考)吉林省白城市进行了“海绵城市”建设,白城市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东麓平原区,当地有“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河水泛滥”之说,也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说法。下图示意“海绵城市”中关于“透水路面”的设计方案。据此完成6~7题。
6.白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优势条件有(  )
A.地形平坦,地表水流速慢
B.原有管网基础设施较完善,利于排水
C.降水集中,多暴雨
D.有季节性冻土,保水量大
7.白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可能带来的效益是(  )
①减轻洪涝灾害影响 ②增加空气的湿度 ③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 ④减轻风沙影响 ⑤解决当地水资源不足问题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选择题8~13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2024·陕西安康月考)宁夏地处西北内陆、黄河上游中部,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雨水资源综合利用是减缓地区水土流失和干旱缺水的有效途径。宁夏主要从下凹式绿地入渗、海绵式道路入渗和雨洪集蓄综合利用三个方面加强对城镇建成区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下表为“宁夏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类型表”。据此完成8~9题。
下凹式绿地入渗 通过降低运动场、公园、公共绿地等场所的地面高程,建设下凹式绿地,将雨水直接引入下凹式绿地就地利用
海绵式道路入渗 采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砖和草皮等透水材料及工艺铺设道路和集雨设施
雨洪集蓄综合利用 以单元或小区为单位建设小型雨水拦蓄设施,通过屋面雨水积蓄系统收集雨水
8.广东省广州市经济发达,人口数量大,城镇建成区主要的雨水资源利用类型应为(  )
A.下凹式绿地入渗 B.海绵式道路入渗
C.雨洪集蓄综合利用 D.直接利用
9.为改善宁夏生态环境,所拦截的雨水应优先(  )
A.回灌地下水 B.满足生活用水
C.灌溉绿地 D.在水库储存
(2023·内蒙古通辽月考)我国西南丘陵地区某古城实施“海绵城市”改造,根据当地降水、径流和下垫面的特征,设定改造目标为地表径流总量减少75%、外排径流总量减少60%。下图为“该古城改造前后的部分水环境要素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实施“海绵城市”改造后,该古城的改造目标(  )
A.地表径流总量和外排径流总量均达标
B.地表径流总量和外排径流总量均未达标
C.地表径流总量达标,外排径流总量未达标
D.地表径流总量未达标,外排径流总量达标
11.“海绵城市”改造后,该古城(  )
A.降水量显著增加 B.蒸发量显著减少
C.蓄水量显著减少 D.下渗量显著增加
(2024·四川巴中月考)屋顶绿化(图1)指建筑物、构筑物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为探究不同植被覆盖率对绿色屋顶径流的调节效果,设计如下实验(图2)。据此完成12~13题。
12.若实验中提高植被覆盖率则(  )
A.导流槽中雨水汇集的速度减慢
B.植被蒸腾消耗的水量变少
C.溢流口流出的水量增多
D.导流槽径流达峰时间提前
13.绿色屋顶被广泛应用后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减少城区的蒸腾量,降低空气湿度
B.吸烟滞尘,明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C.减少城市地表径流,根除城市内涝
D.增大气温日较差,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14.(2023·广西南宁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下凹式绿地是指一种高程低于周围路面的公共绿地,也称低势绿地。建设理念是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一般来说低势绿地对下凹深度有一定要求,而且其土质多未经改良。其内部植物多以当地草本植物为主。图1为城市常规道路绿地及路面排水设施,图2为城市道路两侧下凹式绿地的设计图。
(1)我国常规道路路面中间向两侧________,从而有利于路面排水,两侧的绿地与路面有路沿石分割,且比路面高度________。下雨时,雨水随地势流入排水口。(4分)
(2)与传统道路相比,包含下凹式绿地的道路排水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3)从水循环环节角度,说明下凹式绿地的作用。(4分)
(4)你认为下凹式绿地有必要在城市旧城区进行推广吗?请说明理由。(4分)
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
1.B 2.C 3.D [第1题,由材料“海绵城市建设是通过降低雨水的地表汇流,恢复城市原始水文生态特征,使其地表径流尽可能达到开发前的自然状态”可知,海绵城市建设会使城市地表径流减少。故选B。第2题,铺装透水砖能使得雨水快速渗透地表,补充土壤内的水分及地下水,①符合题意;雨水湿地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等作用净化雨水,是一种高效的径流污染控制设施,一般设计成防渗型,以便维持雨水湿地植物所需要的水量,②不符合题意;为解决和规避雨水洪峰,实现雨水循环利用,避免初期雨水排放对水体的污染,人工修建雨水蓄水池,临时把雨水储存起来,可起到积极调度作用,③不符合题意;下沉式绿地利于减少城市的洪涝灾害,增加土壤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减少绿地的浇灌用水,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正确。第3题,海绵城市建设是缓解城市内涝的重要举措之一,能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高城市抗旱防涝能力,使城市在适应气候变化、抵御暴雨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和“韧性”,D正确。]
4.B 5.A [第4题,六盘水的绿色海绵体系利用水城河串联起现存的溪流、坑塘、湿地和低洼地,形成一系列蓄水池和不同承载力的净化湿地。故六盘水的绿色海绵体系是雨水管理和生态净化系统的一部分,可调蓄径流,使地表径流季节变化趋缓,B正确。第5题,自绿色海绵体系建立以来,六盘水的城市内涝发生频率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绿色海绵体系的水域面积显著增大,蓄洪量增加,A正确;径流速度减慢,导致泄洪能力下降,B错误;植物多样性提高,利于雨水下渗,但不利于径流下泄,不是六盘水内涝发生频率下降的主要原因,C错误;湿地有调节气候功能,但不能改变气候特征,即不能减少暴雨频率,D错误。]
6.A 7.D
8.C 9.A [第8题,广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数量较大,城市建成区面积较大,以不透水硬化地面为主,可供利用的公园、公共绿地资源较少,不适宜发展下凹式绿地入渗、海绵式道路入渗,A、B错误;城市建成区面积较大,适宜以小区为单位建设小型雨水拦蓄设施,通过屋面雨水积蓄系统收集雨水,C正确;城市空气质量较差,雨水受到污染,不适宜直接利用,D错误。所以选C。第9题,宁夏水资源短缺,导致人们大量开采地下水,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拦蓄的雨水应该优先回灌地下水,减缓因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环境问题,A正确。]
10.A 11.D [第10题,改造前和改造后的地表径流总量的变化:先用改造前的地表径流总量减去改造后的地表径流总量的差值除以改造前的地表径流总量,再乘以100%,大约等于80%;同理可知,计算改造前和改造后的外排径流总量的变化约为60%。由此可知,改造后的地表径流总量和外排径流总量均达标(材料信息“根据当地降水、径流和下垫面的特征,设定改造目标为地表径流总量减少75%、外排径流总量减少60%”)。故选A。第11题,据图可知,“海绵城市”改造后地表径流总量显著减少,外排径流总量比地表径流总量大,说明下渗量增加、蓄水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多、蒸发量增加,D对,C、B错;降水量改造前后变化不明显,A错。故选D。]
12.A 13.B [第12题,植被对降水有截留作用,植被覆盖率越大,截留作用越显著,会导致导流槽中雨水汇集的速度减慢,且导流槽中径流达峰时间滞后,A正确、D错误;植被覆盖率越大,植被蒸腾消耗的水量会更多,B错误;植被覆盖率越大,植被吸收的水分越多,溢流口流出的水量更少,C错误。故选A。第13题,若将绿色屋顶广泛应用于城市中,则会增加城区的植被覆盖率,从而增加城区的蒸腾量,增加空气湿度,A错误;植被有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的作用,若将绿色屋顶广泛应用于城市中,则会缓解城区大气污染,明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B正确;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若将绿色屋顶广泛应用于城市中,则会减少城区的地表径流,降低城市内涝发生概率,C错误;植被有调节气候的作用,若将绿色屋顶广泛应用于城市中,利于减小气温日较差,缓解城市热岛效应,D错误。故选B。]
14.(1)倾斜 高
(2)绿地低于路面,雨水沿路面先汇聚到绿地蓄积并下渗;多余水量流入雨水口,最后从雨水口汇入地下雨水管。
(3)植物蒸腾水量增加;减小路面径流量,增加下渗,补充地下水。
(4)有必要推广。理由:可以防洪,增加土壤水和地下水资源量,减少绿地的浇灌用水等。
没必要推广。理由:对城市已有道路进行大面积改造,成本高且对交通有影响;对原有的某些植被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
课程标准 —
学习目标 1.结合图表资料,说明海绵城市的原因和意义。(综合思维) 2.结合我国某城市,分析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方案。(地理实践力)
知识点一 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1.海绵城市的含义:指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________作用、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________作用,以及植被、土壤、湿地等对水的吸纳与________作用,使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______、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有效预防____________的发生,缓解________时水源不足的问题。
2.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目的 解决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并存的问题。暴雨内涝与干旱缺水的原因如下:
我国建设海绵城市的原因 除以上原因外,还包括: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雨集中在________,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在夏秋季节易受到________影响,暴雨天气时有发生;许多城市___________脆弱,因此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在城市内“看海”的景象时有出现
思考 海绵城市是否适合我国所有城市建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江苏宿迁学业考试)海绵城市,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就是在城市小区里布置若干地块,用吸水材料建设(如下图),作为海绵体,暴雨的时候就作为蓄水的地方,那些被海绵体充分吸收的雨水还可以再次利用,如浇花、洗车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据此完成1~2题。
1.“海绵城市”最主要是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  )
A.径流 B.降水
C.下渗 D.蒸腾(蒸发)
2.“海绵城市”的建设有利于(  )
①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②补充地下水 ③增加径流量 ④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3·北京东城区模拟)自2018年起,河南省郑州市陆续投入534.8亿元建设海绵城市,旨在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2021年7月河南中西部地区连续多日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7月20日16时至17时郑州市一小时降雨量达201.9 mm。暴雨使得郑州海绵城市“失灵”,市区严重积水。读图,完成3~4题。
3.郑州市内涝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
①连降暴雨,降水强度大 ②地势起伏大,流速快 ③城市硬化路面多,地表水下渗不畅 ④热岛效应减弱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暴雨使得郑州海绵城市“失灵”的主要原因是(  )
A.强降雨超出海绵城市的吸收速度
B.海绵城市建设力度不足
C.海绵城市建设使得地表排水不畅
D.海绵城市设备严重老化
知识点二 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方案
1.建设重点:建立________________系统。
2.关键: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目的:有效控制____________。
4.建设方案
海绵城市的核心就是合理地控制城市下垫面上的雨水径流,使雨水就地消纳和吸收利用。实现海绵城市的六个关键字:渗、滞、蓄、净、用、排。
5.具体措施
方案 作用
屋顶绿化 在承重、防水和坡度合适的屋顶种植树木花卉、瓜果蔬菜,使屋面雨水得到________、利用,减缓________压力,美化环境
下凹式绿地 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过滤、下渗使雨水得到________,涵养地下水
利用透水材料铺设硬质地面,加快雨水________;或通过水渠和沟槽将雨水引流至街道附近的滞留设施中,加快________
屋面集水 通过排水沟、雨水链等方式将屋面雨水收集引流到地表下渗,或者用储水箱收集储蓄
地下水箱 在建筑密度较高的区域,将储水设施埋于地下,将屋面收集的雨水导流到储水箱中,经过________、净化后加以利用
收集雨水灌溉绿地 收集、净化后的雨水可以用于绿化灌溉、洗车、冲厕等,缓解用水压力
拓展延伸 建设海绵城市的内涵
2021年7月,随着几场强降雨席卷我国部分地区,持续的极端天气让河南郑州、新乡等多个城市出现内涝、洪水灾害。为了治理城市内涝,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系统诞生,郑州等地人们开始积极建设海绵城市(如下图)。
1.[区域认知]分析郑州等地积极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思维]结合材料依据所学知识,为郑州建设海绵城市提出科学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河北保定期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下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对水循环干预最明显的环节是(  )
A.蒸发 B.地表径流
C.降水 D.水汽输送
2.活水公园中荷花池在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中最主要的功能是(  )
A.下渗、蓄水 B.美化城市环境
C.调节局部小气候 D.保护生物多样性
(2023·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期末)下凹式绿地是城市建设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符合现代雨洪管理理念的绿地设计方式,其理念是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并利用,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下图示意某城市道路隔离带下凹式绿地建设。读图,完成3~4题。
3.下凹式绿地和以前传统绿地相比,其优势是(  )
A.不易遮挡行车视线
B.造价低便于维护
C.增加雨水下渗,增强过滤
D.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4.与下凹式绿地配套建设的设施,最可能是(  )
A.排污管 B.集水池
C.隔离网 D.灌溉喷头
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
知识点一 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梳理教材新知
1.积存 渗透 净化 蓄水 城市内涝 旱季
2.暴雨内涝 干旱缺水 夏季 台风 排水系统
思考 并不是所有城市都适合建设成海绵城市,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城市问题,应因地制宜地去建设城市,不应千篇一律。
落实思维方法
1.C 2.A [第1题,从材料中关于海绵城市的定义可知,海绵城市通过在地面铺设吸水材料从而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C正确。第2题,依据材料可知,海绵城市的建设会增加城市可用水资源,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①正确;海绵城市的建设利于增加地表水下渗量,补充地下水,但对增加城市径流量没有作用,②正确、③错;通过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可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但不能解决城市内涝问题,④错。故选A。]
3.A 4.A [第3题,根据材料“连续多日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一小时降雨量达201.9 mm”,说明连降暴雨,降水强度大,①对;读图可知,郑州海拔在200米以下,说明郑州海拔低,地形平坦,排水不畅,②错;“自2018年起,河南省郑州市陆续投入534.8亿元建设海绵城市”,说明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硬化路面多,地表水下渗不畅,③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规模大,人为热排放多,城市热岛效应增强,④错。①③对。故选A。第4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郑州市连降暴雨,降水强度大,强降雨超出海绵城市的吸收速度,出现内涝,A对;“自2018年起,河南省郑州市陆续投入534.8亿元建设海绵城市”,说明海绵城市建设力度强,时间短,海绵城市设备并没有严重老化,B、D错;海绵城市建设,旨在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使得地表排水通畅,C错。]
知识点二 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方案
梳理教材新知
1.城市雨洪综合管理
2.快速渗水 有效集水
3.雨水径流
5.滞留 排水 净化 透水铺装 渗透 排水 沉淀
探究核心知识
1.郑州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7~8月降水多且集中,易发生洪涝灾害;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和黄河流出黄土高原处,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洪涝灾害频繁;城市生产、生活排污量大,城市水环境保护需求迫切。
2.修建地下蓄水池:利用洼地存蓄雨水,滞留地表径流;铺设透水砖:利于雨水和地表水下渗;增加绿地面积:建设人工湿地、草坪、植树造林等滞留地表径流,增加蒸发;利用蓄水修建喷泉:增加空气湿度,促进水循环,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合理布局和修缮城市排污管道:使污水安全排放,确保用水安全等。
落实思维方法
1.B 2.A [第1题,根据图示水体间关系,可以判断该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通过雨水收集井,将雨水收集起来,减少了地表径流,对地表径流干预最为明显,B正确。第2题,荷花池在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中主要起蓄水作用,同时也利于增加下渗,A正确。]
3.C 4.B [第3题,下凹式绿地中的树木等植被较为高大,仍会遮挡视线,A项错误;造价不会低于传统绿地,B项错误;下凹式绿地更容易集水,增加雨水下渗和增强过滤,C项正确;没有增加绿地面积,D项错误。故选C。第4题,由材料“下凹式绿地是城市建设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符合现代雨洪管理理念的绿地设计方式,其理念是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并利用,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可知,下凹式绿地的修建理念是承接、贮存雨水,因此与其配套建设的设施最可能为集水池,B项正确。](共65张PPT)
建设海绵城市
单元活动
第四单元 水体运动的影响

1.结合图表资料,说明海绵城市的原因和意义。(综合思维)
2.结合我国某城市,分析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方案。(地理实践力)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知识点一 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知识点二 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方案
内容索引
课时对点练
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
<
知识点一
1.海绵城市的含义:指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 作用、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 作用,以及植被、土壤、湿地等对水的吸纳与 作用,使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 、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有效预防 的发生,缓解 时水源不足的问题。
积存
渗透
净化
蓄水
城市内涝
旱季
2.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目的 解决 与 并存的问题。暴雨内涝与干旱缺水的原因如下:

暴雨内涝
干旱缺水
我国建设海绵城市的原因 除以上原因外,还包括: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雨集中在 ,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在夏秋季节易受到 影响,暴雨天气时有发生;许多城市 脆弱,因此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在城市内“看海”的景象时有出现
夏季
台风
排水系统
思考 海绵城市是否适合我国所有城市建设?
答案 并不是所有城市都适合建设成海绵城市,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城市问题,应因地制宜地去建设城市,不应千篇一律。
(2023·江苏宿迁学业考试)海绵城市,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就是在城市小区里布置若干地块,用吸水材料建设(如下图),作为海绵体,暴雨的时候就作为蓄水的地方,那些被海绵体充分吸收的雨水还可以再次利用,如浇花、洗车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据此完成1~2题。
1.“海绵城市”最主要是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
A.径流 B.降水
C.下渗 D.蒸腾(蒸发)

从材料中关于海绵城市的定义可知,海绵城市通过在地面铺设吸水材料从而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C正确。
(2023·江苏宿迁学业考试)海绵城市,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就是在城市小区里布置若干地块,用吸水材料建设(如下图),作为海绵体,暴雨的时候就作为蓄水的地方,那些被海绵体充分吸收的雨水还可以再次利用,如浇花、洗车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据此完成1~2题。
2.“海绵城市”的建设有利于
①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②补充地下水
③增加径流量 ④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依据材料可知,海绵城市的建设会增加城市可用水资源,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①正确;
海绵城市的建设利于增加地表水下渗量,补充地下水,但对增加城市径流量没有作用,②正确、③错;
通过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可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但不能解决城市内涝问题,④错。故选A。
(2023·北京东城区模拟)自2018年起,河南省郑州市陆续投入534.8亿元建设海绵城市,旨在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2021年7月河南中西部地区连续多日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7月20日16时至17时郑州市一小时降雨量达201.9 mm。暴雨使得郑州海绵城市“失灵”,市区严重积水。读图,完成3~4题。
3.郑州市内涝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①连降暴雨,降水强度大 ②地势起伏大,流速快
③城市硬化路面多,地表水下渗不畅 ④热岛效应减弱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根据材料“连续多日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一小时降雨量达201.9 mm”,说明连降暴雨,降水强度大,①对;
读图可知,郑州海拔在200米以下,说明郑州海拔低,地形平坦,排水不畅,②错;
“自2018年起,河南省郑州市陆续投入534.8亿元建设海绵城市”,说明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硬化路面多,地表水下渗不畅,③对;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规模大,人为热排放多,城市热岛效应增强,④错。①③对。故选A。
(2023·北京东城区模拟)自2018年起,河南省郑州市陆续投入534.8亿元建设海绵城市,旨在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2021年7月河南中西部地区连续多日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7月20日16时至17时郑州市一小时降雨量达201.9 mm。暴雨使得郑州海绵城市“失灵”,市区严重积水。读图,完成3~4题。
4.暴雨使得郑州海绵城市“失灵”的主要原因是
A.强降雨超出海绵城市的吸收速度
B.海绵城市建设力度不足
C.海绵城市建设使得地表排水不畅
D.海绵城市设备严重老化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郑州市连降暴雨,降水强度大,强降雨超出海绵城市的吸收速度,出现内涝,A对;
“自2018年起,河南省郑州市陆续投入534.8亿元建设海绵城市”,说明海绵城市建设力度强,时间短,海绵城市设备并没有严重老化,B、D错;
海绵城市建设,旨在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使得地表排水通畅,C错。
建设海绵城市的行动方案
>
<
知识点二
1.建设重点:建立__________________
系统。
2.关键: 和 。
3.目的:有效控制 。
4.建设方案
海绵城市的核心就是合理地控制城市下垫面上的雨水径流,使雨水就地消纳和吸收利用。实现海绵城市的六个关键字:渗、滞、蓄、净、用、排。
城市雨洪综合管理
快速渗水
有效集水
雨水径流
5.具体措施
方案 作用
屋顶绿化 在承重、防水和坡度合适的屋顶种植树木花卉、瓜果蔬菜,使屋面雨水得到 、利用,减缓 压力,美化环境
下凹式绿地 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过滤、下渗使雨水得到 ,涵养地下水
透水铺装 利用透水材料铺设硬质地面,加快雨水 ;或通过水渠和沟槽将雨水引流至街道附近的滞留设施中,加快_____
滞留
排水
净化
渗透
排水
方案 作用
屋面集水 通过排水沟、雨水链等方式将屋面雨水收集引流到地表下渗,或者用储水箱收集储蓄
地下水箱 在建筑密度较高的区域,将储水设施埋于地下,将屋面收集的雨水导流到储水箱中,经过 、净化后加以利用
收集雨水灌溉绿地 收集、净化后的雨水可以用于绿化灌溉、洗车、冲厕等,缓解用水压力
沉淀
建设海绵城市的内涵
拓展延伸
2021年7月,随着几场强降雨席卷我国部分地区,持续的极端天气让河南郑州、新乡等多个城市出现内涝、洪水灾害。为了治理城市内涝,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系统诞生,郑州等地人们开始积极建设海绵城市(如右图)。
1.[区域认知]分析郑州等地积极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答案 郑州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7~8月降水多且集中,易发生洪涝灾害;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和黄河流出黄土高原处,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洪涝灾害频繁;城市生产、生活排污量大,城市水环境保护需求迫切。
2.[综合思维]结合材料依据所学知识,为郑州建设海绵城市提出科学方案。
答案 修建地下蓄水池:利用洼地存蓄雨水,滞留地表径流;铺设透水砖:利于雨水和地表水下渗;增加绿地面积:建设人工湿地、草坪、植树造林等滞留地表径流,增加蒸发;利用蓄水修建喷泉:增加空气湿度,促进水循环,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合理布局和修缮城市排污管道:使污水安全排放,确保用水安全等。
(2023·河北保定期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右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对水循环干预最明显的环节是
A.蒸发 B.地表径流
C.降水 D.水汽输送

根据图示水体间关系,可以判断该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通过雨水收集井,将雨水收集起来,减少了地表径流,对地表径流干预最为明显,B正确。
(2023·河北保定期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右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2.活水公园中荷花池在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中最主要的功能是
A.下渗、蓄水 B.美化城市环境
C.调节局部小气候 D.保护生物多样性

荷花池在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中主要起蓄水作用,同时也利于增加下渗,A正确。
(2023·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期末)下凹式绿地是城市建设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符合现代雨洪管理理念的绿地设计方式,其理念是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并利用,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下图示意某城市道路隔离带下凹式绿地建设。读图,完成3~4题。
3.下凹式绿地和以前传统绿地相比,其优势是
A.不易遮挡行车视线
B.造价低便于维护
C.增加雨水下渗,增强过滤
D.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下凹式绿地中的树木等植被较为高大,仍会遮挡视线,A项错误;
造价不会低于传统绿地,B项错误;
下凹式绿地更容易集水,增加雨水下渗和增强过滤,C项正确;
没有增加绿地面积,D项错误。故选C。
(2023·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期末)下凹式绿地是城市建设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符合现代雨洪管理理念的绿地设计方式,其理念是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并利用,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下图示意某城市道路隔离带下凹式绿地建设。读图,完成3~4题。
4.与下凹式绿地配套建设的设施,最可能是
A.排污管 B.集水池
C.隔离网 D.灌溉喷头

由材料“下凹式绿地是城市建设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符合现代雨洪管理理念的绿地设计方式,其理念是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并利用,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可知,下凹式绿地的修建理念是承接、贮存雨水,因此与其配套建设的设施最可能为集水池,B项正确。
课时对点练
(2023·河南开封月考)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是通过降低雨水的地表汇流,恢复城市原始水文生态特征,使其地表径流尽可能达到开发前的自然状态,下图是“‘海绵城市’与传统‘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环对比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海绵城市的建设会使
A.年径流总量增加
B.城市地表径流减少
C.蒸发(腾)量减少
D.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础过关
由材料“海绵城市建设是通过降低雨水的地表汇流,恢复城市原始水文生态特征,使其地表径流尽可能达到开发前的自然状态”可知,海绵城市建设会使城市地表径流减少。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础过关
(2023·河南开封月考)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是通过降低雨水的地表汇流,恢复城市原始水文生态特征,使其地表径流尽可能达到开发前的自然状态,下图是“‘海绵城市’与传统‘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环对比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2.海绵城市改变下渗减排的主要措施是
①铺装透水砖  ②修建雨水湿地
③修建蓄水池 ④修建下沉式绿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础过关
铺装透水砖能使得雨水快速渗透地表,补充土壤内的水分及地下水,①符合题意;
雨水湿地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等作用净化雨水,是一种高效的径流污染控制设施,一般设计成防渗型,以便维持雨水湿地植物所需要的水量,②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础过关
为解决和规避雨水洪峰,实现雨水循环利用,避免初期雨水排放对水体的污染,人工修建雨水蓄水池,临时把雨水储存起来,可起到积极调度作用,③不符合题意;
下沉式绿地利于减少城市的洪涝灾害,增加土壤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减少绿地的浇灌用水,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础过关
(2023·河南开封月考)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是通过降低雨水的地表汇流,恢复城市原始水文生态特征,使其地表径流尽可能达到开发前的自然状态,下图是“‘海绵城市’与传统‘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环对比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3.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目的是
A.美化城市环境
B.增加城市景观的多样性
C.节约城市用水
D.提高城市抗旱防涝能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础过关
海绵城市建设是缓解城市内涝的重要举措之一,能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高城市抗旱防涝能力,使城市在适应气候变化、抵御暴雨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和“韧性”,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础过关
(2024·湖南株洲期中)六盘水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起来的工业城市,它被石灰岩山丘环抱,有水城河穿城而过,以凉爽的高原气候著称。六盘水城市人口密集,为了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建设完善的生态基础设施,城市景观设计师们利用水城河串联起现存的溪流、坑塘、湿地和低洼地,形成一系列蓄水池和不同承载力的净化湿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雨水管理和生态净化系统,即绿色海绵体系。完成4~5题。
4.六盘水的绿色海绵体系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
A.水汽输送速度加快
B.地表径流季节变化趋缓
C.地下径流不断减少
D.水循环的周期逐渐延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础过关
六盘水的绿色海绵体系利用水城河串联起现存的溪流、坑塘、湿地和低洼地,形成一系列蓄水池和不同承载力的净化湿地。故六盘水的绿色海绵体系是雨水管理和生态净化系统的一部分,可调蓄径流,使地表径流季节变化趋缓,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础过关
(2024·湖南株洲期中)六盘水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起来的工业城市,它被石灰岩山丘环抱,有水城河穿城而过,以凉爽的高原气候著称。六盘水城市人口密集,为了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建设完善的生态基础设施,城市景观设计师们利用水城河串联起现存的溪流、坑塘、湿地和低洼地,形成一系列蓄水池和不同承载力的净化湿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雨水管理和生态净化系统,即绿色海绵体系。完成4~5题。
5.自绿色海绵体系建立以来,六盘水的城市内涝发生频率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绿色海绵体系的
A.水域面积显著增大,蓄洪量增加
B.各种水体相互贯通,提高泄洪能力
C.植物多样性提高,利于雨水下渗
D.调节气候功能增强,暴雨频率下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础过关
自绿色海绵体系建立以来,六盘水的城市内涝发生频率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绿色海绵体系的水域面积显著增大,蓄洪量增加,A正确;
径流速度减慢,导致泄洪能力下降,B错误;
植物多样性提高,利于雨水下渗,但不利于径流下泄,不是六盘水内涝发生频率下降的主要原因,C错误;
湿地有调节气候功能,但不能改变气候特征,即不能减少暴雨频率,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础过关
(2023·黑龙江哈尔滨月考)吉林省白城市进行了“海绵城市”建设,白城市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东麓平原区,当地有“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河水泛滥”之说,也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说法。下图示意“海绵城市”中关于“透水路面”的设计方案。据此完成6~7题。
6.白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优势条件有
A.地形平坦,地表水流速慢
B.原有管网基础设施较完善,利于排水
C.降水集中,多暴雨
D.有季节性冻土,保水量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础过关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可知,该城市位于大兴安岭东麓平原区,说明该城市地形平坦,地表水流速慢,有利于下渗,A正确;
通过“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河水泛滥”说明该城市排水设施不完善,B错误;
降水集中,且有季节性冻土不利于水体下渗,也不利于“海绵城市”建设,C、D错误。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础过关
(2023·黑龙江哈尔滨月考)吉林省白城市进行了“海绵城市”建设,白城市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东麓平原区,当地有“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河水泛滥”之说,也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说法。下图示意“海绵城市”中关于“透水路面”的设计方案。据此完成6~7题。
7.白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可能带来的效益是
①减轻洪涝灾害影响 ②增加空气的湿度
③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 ④减轻风沙影响
⑤解决当地水资源不足问题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础过关
通过题干可知,白城市受洪涝灾害影响,故①减轻洪涝灾害是海绵城市带来的效益;
白城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减少水分的散失,增加植被覆盖率,可缓解当地旱情,故②增加空气湿度为海绵城市的效益;
通过图示可知,海绵城市建设能够蓄集水分,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故③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为海绵城市带来的效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础过关
当地风沙灾害严重,植被的增加能起到削减风力的作用,故④减轻风沙灾害是海绵城市带来的效益;
水资源短缺情况只能缓解,而不能解决,故⑤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24·陕西安康月考)宁夏地处西北内陆、黄河上游中部,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雨水资源综合利用是减缓地区水土流失和干旱缺水的有效途径。宁夏主要从下凹式绿地入渗、海绵式道路入渗和雨洪集蓄综合利用三个方面加强对城镇建成区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下表为“宁夏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类型表”。据此完成8~9题。
能力提升
下凹式绿地入渗 通过降低运动场、公园、公共绿地等场所的地面高程,建设下凹式绿地,将雨水直接引入下凹式绿地就地利用
海绵式道路入渗 采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砖和草皮等透水材料及工艺铺设道路和集雨设施
雨洪集蓄综合利用 以单元或小区为单位建设小型雨水拦蓄设施,通过屋面雨水积蓄系统收集雨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广东省广州市经济发达,人口数量大,城镇建成区主要的雨水资源利用类型应为
A.下凹式绿地入渗 B.海绵式道路入渗
C.雨洪集蓄综合利用 D.直接利用
能力提升
下凹式绿地入渗 通过降低运动场、公园、公共绿地等场所的地面高程,建设下凹式绿地,将雨水直接引入下凹式绿地就地利用
海绵式道路入渗 采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砖和草皮等透水材料及工艺铺设道路和集雨设施
雨洪集蓄综合利用 以单元或小区为单位建设小型雨水拦蓄设施,通过屋面雨水积蓄系统收集雨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广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数量较大,城市建成区面积较大,以不透水硬化地面为主,可供利用的公园、公共绿地资源较少,不适宜发展下凹式绿地入渗、海绵式道路入渗,A、B错误;
城市建成区面积较大,适宜以小区为单位建设小型雨水拦蓄设施,通过屋面雨水积蓄系统收集雨水,C正确;
城市空气质量较差,雨水受到污染,不适宜直接利用,D错误。所以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9.为改善宁夏生态环境,所拦截的雨水应优先
A.回灌地下水 B.满足生活用水
C.灌溉绿地 D.在水库储存

下凹式绿地入渗 通过降低运动场、公园、公共绿地等场所的地面高程,建设下凹式绿地,将雨水直接引入下凹式绿地就地利用
海绵式道路入渗 采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砖和草皮等透水材料及工艺铺设道路和集雨设施
雨洪集蓄综合利用 以单元或小区为单位建设小型雨水拦蓄设施,通过屋面雨水积蓄系统收集雨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宁夏水资源短缺,导致人们大量开采地下水,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拦蓄的雨水应该优先回灌地下水,减缓因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环境问题,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2023·内蒙古通辽月考)我国西南丘陵地区某古城实施“海绵城市”改造,根据当地降水、径流和下垫面的特征,设定改造目标为地表径流总量减少75%、外排径流总量减少60%。下图为“该古城改造前后的部分水环境要素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实施“海绵城市”改造后,该古城的改造目标
A.地表径流总量和外排径流总量均达标
B.地表径流总量和外排径流总量均未达标
C.地表径流总量达标,外排径流总量未达标
D.地表径流总量未达标,外排径流总量达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改造前和改造后的地表径流总量的变化:先用改造前的地表径流总量减去改造后的地表径流总量的差值除以改造前的地表径流总量,再乘以100%,大约等于80%;同理可知,计算改造前和改造后的外排径流总量的变化约为60%。由此可知,改造后的地表径流总量和外排径流总量均达标(材料
信息“根据当地降水、径流和下垫面的特征,设定改造目标为地表径流总量减少75%、外排径流总量减少60%”)。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2023·内蒙古通辽月考)我国西南丘陵地区某古城实施“海绵城市”改造,根据当地降水、径流和下垫面的特征,设定改造目标为地表径流总量减少75%、外排径流总量减少60%。下图为“该古城改造前后的部分水环境要素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10~11题。
11.“海绵城市”改造后,该古城
A.降水量显著增加
B.蒸发量显著减少
C.蓄水量显著减少
D.下渗量显著增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据图可知,“海绵城市”改造后地表径流总量显著减少,外排径流总量比地表径流总量大,说明下渗量增加、蓄水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多、蒸发量增加,D对,C、B错;
降水量改造前后变化不明显,A错。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2024·四川巴中月考)屋顶绿化(图1)指建筑物、构筑物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为探究不同植被覆盖率对绿色屋顶径流的调节效果,设计如右实验(图2)。据此完成12~13题。
12.若实验中提高植被覆盖率则
A.导流槽中雨水汇集的速度减慢
B.植被蒸腾消耗的水量变少
C.溢流口流出的水量增多
D.导流槽径流达峰时间提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植被对降水有截留作用,植被覆盖率越大,截留作用越显著,会导致导流槽中雨水汇集的速度减慢,且导流槽中径流达峰时间滞后,A正确、D错误;
植被覆盖率越大,植被蒸腾消耗的水量会更多,B错误;
植被覆盖率越大,植被吸收的水分越多,溢流口流出的水量更少,C错误。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2024·四川巴中月考)屋顶绿化(图1)指建筑物、构筑物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为探究不同植被覆盖率对绿色屋顶径流的调节效果,设计如右实验(图2)。据此完成12~13题。
13.绿色屋顶被广泛应用后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减少城区的蒸腾量,降低空气湿度
B.吸烟滞尘,明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C.减少城市地表径流,根除城市内涝
D.增大气温日较差,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若将绿色屋顶广泛应用于城市中,则会增加城区的植被覆盖率,从而增加城区的蒸腾量,增加空气湿度,A错误;
植被有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的作用,若将绿色屋顶广泛应用于城市中,则会缓解城区大气污染,明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若将绿色屋顶广泛应用于城市中,则会减少城区的地表径流,降低城市内涝发生概率,C错误;
植被有调节气候的作用,若将绿色屋顶广泛应用于城市中,利于减小气温日较差,缓解城市热岛效应,D错误。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14.(2023·广西南宁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凹式绿地是指一种高程低于周围路面的公共绿地,也称低势绿地。建设理念是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一般来说低势绿地对下凹深度有一定要求,而且其土质多未经改良。其内部植物多以当地草本植物为主。图1为城市常规道路绿地及路面排水设施,图2为城市道路两侧下凹式绿地的设计图。
(1)我国常规道路路面中间向两侧______,从而有利于路面排水,两侧的绿地与路面有路沿石分割,且比路面高度____。下雨时,雨水随地势流入排水口。
倾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2)与传统道路相比,包含下凹式绿地的道路排水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 绿地低于路面,雨水沿路面先汇聚到绿地蓄积并下渗;多余水量流入雨水口,最后从雨水口汇入地下雨水管。
(3)从水循环环节角度,说明下凹式绿地的作用。
答案 植物蒸腾水量增加;减小路面径流量,增加下渗,补充地下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能力提升
(4)你认为下凹式绿地有必要在城市旧城区进行推广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 有必要推广。理由:可以防洪,增加土壤水和地下水资源量,减少绿地的浇灌用水等。
没必要推广。理由:对城市已有道路进行大面积改造,成本高且对交通有影响;对原有的某些植被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