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木兰诗 第2课时素养目标任务一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任务二 诵读诗文,品音韵任务三 译读诗文,懂诗意任务四 整体感知,讲故事任务五 人物评说,析形象(骁勇善战的英雄&淳朴的劳动女子)任务六 精妙语言,我来品1.采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诗歌,体会其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2.积累重点文言词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把握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3.从“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怀”两方面品析木兰的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优秀品质及 爱国精神;4.品味诗歌精妙的语言,分析本文对偶、互文、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诗歌,体会其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2.积累重点文言词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把握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 1. 从“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怀”两方面品析木兰的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优秀品质及 爱国精神; 2.品味诗歌精妙的语言,分析本文对偶、互文、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理解木兰这一巾帼英雄形象。整体感知,讲故事任务四1.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2.结合下面的剪纸艺术梳理故事情节3.【小组活动】笔尖下的课本插图4.【探究】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如何安排的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分析讨论1.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第一部分(第1-3段): 替父从军第二部分(第4段) : 征战沙场第三部分(第5段) : 建功受封第四部分(第6-7段) :辞官还家《木兰诗》叙述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多次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皮影戏等多种艺术形式。精读课文,结合下面的剪纸艺术梳理故事情节,把握诗歌内容。情 节木兰织布①_________木兰从军木兰思亲学习任务单情 节内容 本文讲述了木兰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故事。②_________木兰征战木兰辞官③_________木兰还乡建功受封、辞官还乡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归朝、小组活动请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关注细节,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这幅插图。笔尖下的课本插图【探究】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如何安排的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详 写略 写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恢复女儿装束时的欣喜木兰的军旅生涯木兰战斗及立功的过程残酷的战争场面作用:(1)有利于丰富木兰的人物形象;(2)突显主题,赞美了她的忠孝两全的品质;(3)略写战争场面,隐含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冷淡与远离。详写战前准备、战后团聚,略写战斗生活。人物评说,析形象(骁勇善战的英雄&淳朴的劳动女子)任务五1.自由朗读诗歌,小组内交流,说说木兰的传奇的英雄形象体现在哪些地方。2.说说木兰的淳朴的劳动女子形象体现在哪些地方?同学们继续探讨、品析。自由朗读诗歌,小组内交流讨论,说说木兰的传奇英雄形象体现在哪些地方。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她奇在作为一名女子,在家庭、国家危难之时,能承担起家庭和国家的责任,不顾传统观念的约束,乔装打扮,义无反顾地替父从军。她的家国情怀,她的勇敢担当让人称奇。课文句子 分析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她奇在作为女子,却英勇善战、矫健勇敢,还立下赫赫战功,她虽是女儿身却胜似男儿,让人敬佩称奇。她从军十余年,居然能巧妙掩饰女儿身份,不被发现,且同男子一样上阵杀敌。她的聪明、机智、谨慎让人称奇。木兰不仅是一位骁勇善战的英雄,还是一位淳朴的劳动女子。诗中许多情节都有所体现,请同学们继续探讨、品析。细致描写了她离家越远思亲越切的心理,真实再现了一个初次离家、孤单思念亲人的女子形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辞别家人奔赴战场她虽然立了大功,却辞官不就,只想回到故乡,享受家庭的欢乐,体现出她不爱功名、热爱田园生活、至情至性的品质和特点。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辞官还家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归家时恢复女儿身她急切地脱掉战袍、穿上红装来恢复女儿身,俨然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木兰形象心思细腻,勤劳能干深明大义,善良孝顺思亲深切,淡泊名利美丽柔情,明丽活泼心思缜密,聪明谨慎勇敢果断,责任担当处事果断,精明干练英姿飒爽,坚毅勇敢不惧生死,英勇善战女儿情怀英雄气概巾帼英雄热爱和平精妙语言,我来品任务六再读诗歌,根据提示,体会诗歌语言的北方民歌特点,并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品析。品味语言再读诗歌,根据提示,体会诗歌语言的北方民歌特点,并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品析。提示:1.可从选择的事物来品评。2.可从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排比)的效果来品评。3.可以从运用民歌写法(设问、铺排、复沓、对偶)的作用来品评。选取的事物:选取了“黄河”“胡骑”“戎机”“关山”“朔气”“金柝”“铁衣”等富有北方特点和战争特点的事物,写出了北方景物的粗犷、雄浑、有气魄的特点和有关战争事物的刚健、豪迈的特点,体现出北方民歌刚健豪迈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排比、互文的修辞手法,层次分明地铺陈出木兰紧张而又周密地准备戎装的情形,语言十分灵活和简洁。(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运用诙谐俏皮的比喻的修辞手法,解答了木兰女扮男装的奥秘,使故事在欢快喜庆的气氛中结束,语言诙谐、幽默。民歌的手法:(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运用设问手法,一问一答,生动地刻画了木兰的心理,口语化的问答使语言质朴清新,体现了民歌特色。(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运用复沓的手法,通过两个句式相同、音节相对、反复咏叹的诗句,渲染出悲壮的气氛,语言生动,富于变化。(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铺排的手法,生动描绘出家人和木兰重逢后的行为、情态,渲染了欢快的场景和欢乐气氛。语言质朴、活泼、富有生活气息。一千多年来,花木兰奇勤孝忠勇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寻常生活。所以,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课文主旨本诗通过记叙木兰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而荣归故里的故事,塑造了木兰这个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儿女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也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板书设计木兰诗停机叹息(详)——勤劳善良决定从军(详)——忠孝两全奔赴战场(详)——坚强勇敢征战沙场(略)——英勇善战凯旋辞官(详)——淡泊名利归乡团聚(详)——满怀柔情设喻回答(略)——谨慎机警爱国爱家深明大义课后作业(1)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2)完成想像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