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常见的盐(第1课时)(分层作业)(解析版)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题3 常见的盐(第1课时)(分层作业)(解析版)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3 常见的盐(第1课时)(分层作业)
【基础达标】
1.垃圾分类投放,实现回收利用。如生活废旧镉电池内的硫酸镉(CdSO4)回收后可作为生产新电池的原料,硫酸镉属于( )
A.氧化物 B.盐 C.碱 D.酸
2.酸、碱、盐三类物质的共同点是( )
A.都含有氧元素 B.都是化合物
C.都能溶于水 D.一定条件下都能解离
3.(2024·青海·一模)下列物质的俗名化学式类别用途完全对应的是( )
A.纯碱 Na2CO3 碱 制玻璃 B.生石灰 CaO 氧化物 补钙剂
C.食盐 NaCl 盐 除铁锈 D.火碱 NaOH 碱 制造洗涤剂
4.(2024·湖南长沙·一模)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盐,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下列有关氯化钠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
A.用作调味品 B.配制生理盐水 C.用于金属除锈 D.用作融雪剂
5.(2024·安徽池州·三模)“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这是宋代诗人方岩对灵璧石发出的由衷赞叹。灵璧石产自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矿石中含较多碳酸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B.碳酸钙高温分解可得到CaO和CO2
C.碳酸钙能溶于水并放出热量
D.碳酸钙可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
6.(2024·陕西渭南·三模)某茶饮料所含成分的标识如图。下列各组物质所属类别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柠檬酸 小苏打 水 红茶粉
类别 氧化物 碱 化合物 纯净物
A.A B.B C.C D.D
7.(2024·甘肃平凉·一模)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大理石做装饰材料 B.烧碱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C.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用氯化钠做调味品
8.(2024·云南昭通·二模)含有硝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硝酸盐。下列物质中属于硝酸盐的是( )
A.NO2 B.KNO3 C.HNO3 D.FeCl2
9.家庭或企业加工馒头、面包和饼干等食品时,常在面粉中加入膨松剂(如碳酸氢钠),蒸制或烘焙食品中产生大量气体,使面团疏松、多孔,制作的食品松软或酥脆,易于消化吸收。阅读上面信息后,回答:
(1)信息中提供的膨松剂是 (填化学式)。
(2)碳酸氢钠是一种 (填“可溶”或“不溶”)性的化合物。
(3)碳酸氢钠能使蒸制或烘焙的食品疏松多孔,原理是蒸制或烘焙食品中产生大量气体,该气体是 (填化学式);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
10.以典型物质为核心,进行问题的设置与整合,是我们全面认识物质性质及应用的有效途径。小明同学对氯化钠的相关问题,以结构图的形式进行了如下梳理:
(1)氯化钠是 的主要成分。
(2)氯化钠在物质分类中属于 (填“酸”、“碱”或“盐”)。
(3)氯化钠是由 和 构成的。
(4)氯化钠在日常生活中可用于 (填一种即可)。
(5)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硝酸钾杂质,一般选用 (填“降温结晶”、“升温结晶”或“蒸发结晶”)进行提纯。
【能力提升】
11.鉴别碳酸盐常用的试剂是( )
A.硝酸银溶液 B.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C.氯化钡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12.氯化钠是一种重要且十分常见的化合物。下列做法或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B.氯化钠是由Na+和Cl-构成的
C.蒸发食盐溶液时待水蒸干后停止加热
D.配制100g16%食盐水需要50mL的量筒
13.(2024·宁夏银川·二模)如图是碳元素对应物质的部分转化关系,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转化①的反应类型可以是复分解反应
B.转化②中的盐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C.转化③可用来检验CO2气体
D.工业上可利用转化④制备生石灰
14.(2024·四川成都·二模)可用作雪天道路抗冻剂.时,水与冰发生交换的水分子数目相等,该微观过程如图1所示.向冰水中加入,水分子交换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发生的是化学反应 B.图2冰变成水,水不会变成冰
C.氯化钠是该转化过程的催化剂 D.抗冻剂的原理是降低混合物的凝固点
15.(2024·山东潍坊·中考真题)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性质完全相同
B.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和,则该物质一定含有C、H元素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D.碳酸盐能和酸反应产生气体,则能和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16.小明用碳酸氢钠溶液测定某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将50g碳酸氢钠溶液分为5等份,依次滴入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并测出每次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碳酸氢钠溶液的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108.9g 117.8g 126.7g 135.6g 145.6g
(1)共生成二氧化碳 g;
(2)计算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直击中考】
17.(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下列溶液能变蓝色的是( )
A.纯碱溶液 B.蔗糖水 C.柠檬汁 D.食盐水
18.(2024·广西·中考真题)我国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纯碱是指( )
A.NaOH B.Ca(OH)2 C.Na2CO3 D.CaCO3
19.(2024·北京·中考真题)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捞饺子对应的分离固液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是 。
(2)发酵粉(含)可用于制作面包。的俗称是 。
(3)盐酸可用于除铁锈(主要成分为),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和解析
【基础达标】
1.垃圾分类投放,实现回收利用。如生活废旧镉电池内的硫酸镉(CdSO4)回收后可作为生产新电池的原料,硫酸镉属于( )
A.氧化物 B.盐 C.碱 D.酸
【答案】B
【解析】硫酸镉是由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盐,故选B。
2.酸、碱、盐三类物质的共同点是( )
A.都含有氧元素 B.都是化合物
C.都能溶于水 D.一定条件下都能解离
【答案】B
【解析】A、酸和盐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如盐酸和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B.酸碱盐都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符合题意;
C.不是所用的酸碱盐都能溶于水,如碳酸钙、硫酸钡等不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D.不是所有的酸碱盐都能解离,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4·青海·一模)下列物质的俗名化学式类别用途完全对应的是( )
A.纯碱 Na2CO3 碱 制玻璃 B.生石灰 CaO 氧化物 补钙剂
C.食盐 NaCl 盐 除铁锈 D.火碱 NaOH 碱 制造洗涤剂
【答案】D
【详解】A、纯碱为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2CO3,但纯碱不是碱,属于盐,且纯碱可用于制玻璃,该选项不正确;
B、生石灰为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属于氧化物,但不能作补钙剂,该选项不正确;
C、食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食盐属于盐,但不能除铁锈,该选项不正确;
D、火碱为氢氧化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OH,烧碱属于碱,且可用于制造洗涤剂,该选项正确。
故选D。
4.(2024·湖南长沙·一模)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盐,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下列有关氯化钠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
A.用作调味品 B.配制生理盐水 C.用于金属除锈 D.用作融雪剂
【答案】C
【详解】A、氯化钠有咸味,可用作调味品,说法正确;
B、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故可以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说法正确;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氯化钠不能与氧化铁反应,不能用于金属除锈,说法错误;
D、盐水的凝固点小于水的凝固点,故氯化钠可用作融雪剂,说法正确。
故选:C。
5.(2024·安徽池州·三模)“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这是宋代诗人方岩对灵璧石发出的由衷赞叹。灵璧石产自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矿石中含较多碳酸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B.碳酸钙高温分解可得到CaO和CO2
C.碳酸钙能溶于水并放出热量
D.碳酸钙可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详解】A、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易被人体吸收的氯化钙,因此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碳酸钙高温分解可得到CaO和CO2,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酸钙难溶于水,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碳酸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特点,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6.(2024·陕西渭南·三模)某茶饮料所含成分的标识如图。下列各组物质所属类别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柠檬酸 小苏打 水 红茶粉
类别 氧化物 碱 化合物 纯净物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柠檬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C、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符合题意;
D、红茶粉是由小苏打、水、柠檬酸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4·甘肃平凉·一模)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大理石做装饰材料 B.烧碱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C.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用氯化钠做调味品
【答案】B
【详解】A、大理石硬度大具有美丽的花纹,常用作建筑装饰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B、虽然氢氧化钠可与盐酸反应,但是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水垢的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而除去,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氯化钠有咸味,常用作调味品,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2024·云南昭通·二模)含有硝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硝酸盐。下列物质中属于硝酸盐的是( )
A.NO2 B.KNO3 C.HNO3 D.FeCl2
【答案】B
【详解】A、NO2是二氧化氮,故A不符合题意;
B、KNO3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硝酸盐,故B符合题意;
C、HNO3是硝酸,属于酸,故C不符合题意;
D、FeCl2是由亚铁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属于硝酸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家庭或企业加工馒头、面包和饼干等食品时,常在面粉中加入膨松剂(如碳酸氢钠),蒸制或烘焙食品中产生大量气体,使面团疏松、多孔,制作的食品松软或酥脆,易于消化吸收。阅读上面信息后,回答:
(1)信息中提供的膨松剂是 (填化学式)。
(2)碳酸氢钠是一种 (填“可溶”或“不溶”)性的化合物。
(3)碳酸氢钠能使蒸制或烘焙的食品疏松多孔,原理是蒸制或烘焙食品中产生大量气体,该气体是 (填化学式);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
【答案】(1)
(2)可溶
(3)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出现浑浊,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详解】(1)信息中提供的膨松剂(碳酸氢钠),故填:NaHCO3;
(2)由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可知,碳酸氢钠是一种可溶性的化合物,故填:可溶;
(3)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大量二氧化碳,使蒸制或烘焙的食品疏松多孔,二氧化碳检验方法是: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出现浑浊,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故填:CO2;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出现浑浊,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10.以典型物质为核心,进行问题的设置与整合,是我们全面认识物质性质及应用的有效途径。小明同学对氯化钠的相关问题,以结构图的形式进行了如下梳理:
(1)氯化钠是 的主要成分。
(2)氯化钠在物质分类中属于 (填“酸”、“碱”或“盐”)。
(3)氯化钠是由 和 构成的。
(4)氯化钠在日常生活中可用于 (填一种即可)。
(5)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硝酸钾杂质,一般选用 (填“降温结晶”、“升温结晶”或“蒸发结晶”)进行提纯。
【答案】(1)食盐
(2)盐
(3) Na+ Cl-
(4)调味品
(5)蒸发结晶
【详解】(1)氯化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
(2)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在物质分类中属于盐;
(3)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是由Na+和Cl-构成的;
(4)氯化钠有咸味,在生活中可用作调味品;
(5)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硝酸钾杂质,一般选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
【能力提升】
11.鉴别碳酸盐常用的试剂是( )
A.硝酸银溶液 B.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C.氯化钡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B
【详解】A、不溶性碳酸盐与硝酸银不能反应,相互接触后,无明显变化,与硝酸银相互接触没有明显现象的不一定是碳酸盐,可溶性碳酸盐可以与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但能与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的还可以是可溶性含有氯离子化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碳酸盐中含有碳酸根离子,碳酸盐的特点是可以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是:将该碳酸盐少许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化合物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说明该化合物是碳酸盐,故B符合题意;
C、氯化钡溶液与碳酸盐溶液相互接触能产生白色沉淀,可溶的含有硫酸离子化合物与氯化钡溶液也能产生白色沉淀,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盐一般不能反应,相互接触后,无明显变化,与氢氧化钠相互接触没有明显现象的不一定是碳酸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氯化钠是一种重要且十分常见的化合物。下列做法或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B.氯化钠是由Na+和Cl-构成的
C.蒸发食盐溶液时待水蒸干后停止加热
D.配制100g16%食盐水需要50mL的量筒
【答案】B
【解析】A、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几乎不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氯化钠是含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Na+和Cl-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蒸发食盐溶液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将滤液蒸干,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配制100g16%食盐水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00g×16%=84g(合84mL),因此需要100 mL的量筒,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3.(2024·宁夏银川·二模)如图是碳元素对应物质的部分转化关系,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转化①的反应类型可以是复分解反应
B.转化②中的盐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C.转化③可用来检验CO2气体
D.工业上可利用转化④制备生石灰
【答案】B
【详解】A、转化①可以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转化②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转化②中的盐(碳酸钠)不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发酵粉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转化③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该选项说法正确;
D、转化④为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工业上可利用转化④制备生石灰(氧化钙),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4.(2024·四川成都·二模)可用作雪天道路抗冻剂.时,水与冰发生交换的水分子数目相等,该微观过程如图1所示.向冰水中加入,水分子交换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发生的是化学反应 B.图2冰变成水,水不会变成冰
C.氯化钠是该转化过程的催化剂 D.抗冻剂的原理是降低混合物的凝固点
【答案】D
【详解】A、图1发生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B、图2冰变成水,水会变成冰,只是冰交换到NaCl溶液中的水分子数目比NaCl溶液交换到冰中的水分子数目多,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变化是物理变化,氯化钠不是该转化过程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D、抗冻剂的原理是降低混合物的凝固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5.(2024·山东潍坊·中考真题)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性质完全相同
B.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和,则该物质一定含有C、H元素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D.碳酸盐能和酸反应产生气体,则能和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答案】B
【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不符合题意;
B、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H、O,反应物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故该物质中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氧元素,符合题意;
C、溶液是溶质和溶剂混合而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是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物质,但是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D、碳酸盐能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是能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如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小明用碳酸氢钠溶液测定某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将50g碳酸氢钠溶液分为5等份,依次滴入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并测出每次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碳酸氢钠溶液的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108.9g 117.8g 126.7g 135.6g 145.6g
(1)共生成二氧化碳 g;
(2)计算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4.4
(2)解:设该稀盐酸中溶质氯化氢的质量为x,
x=3.65g
则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3.65%
答: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
【详解】(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第四次后再加入碳酸氢钠溶液没有反应,说明盐酸已经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故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50g)-145.6g=4.4g。
(2)见答案。
【直击中考】
17.(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下列溶液能变蓝色的是( )
A.纯碱溶液 B.蔗糖水 C.柠檬汁 D.食盐水
【答案】A
【分析】紫色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遇中性物质不变色。
【详解】A、纯碱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A选项正确;
B、蔗糖水呈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B选项错误;
C、柠檬汁呈酸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C选项错误;
D、食盐水呈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D选项错误。
故选:A。
18.(2024·广西·中考真题)我国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纯碱是指( )
A.NaOH B.Ca(OH)2 C.Na2CO3 D.CaCO3
【答案】C
【详解】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故A错误;
B、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故B错误;
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故C正确;
D、碳酸钙是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故D错误。
故选C。
19.(2024·北京·中考真题)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捞饺子对应的分离固液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是 。
(2)发酵粉(含)可用于制作面包。的俗称是 。
(3)盐酸可用于除铁锈(主要成分为),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过滤
(2)小苏打
(3)
【详解】(1)捞饺子实现了固液分离,故对应的实验操作是:过滤;
(2)NaHCO3俗称小苏打;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