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中国历史学习目标一、辽与西夏的建立--契丹党项的立国传奇学习目标二、辽与北宋的和战--宋辽交锋与握手背后的博弈学习目标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从兵戎相见到庆历和议CONTENTS目录01素养目标02新知导入03新知讲解04拓展延伸05课堂总结06课堂练习07作业布置素养目标2022年课程标准: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素养目标:1.知道契丹族和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建立的相关史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了解了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和宋夏和议。(史料实证、唯物史观)(重点、难点)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友好交往始终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主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难点)北宋剧中的乔峰本来认为自己是什么人?结果后来发现自己来自?契丹乔峰,段誉陪同虚竹去哪娶公主?西夏新知导入乔峰,长于大宋,实为契丹虚竹,大宋人,西夏驸马。段誉,大理国世子《天龙八部》是金庸先生根据我国历史上辽、西夏、宋等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创作的武侠小说。整体感知依据辽、北宋、西夏的地理位置,填写下图:赵匡胤耶律阿保机元昊大夏国皇帝宋太祖辽太祖辽北宋西夏时代特征:民族政权并立①②③根据地图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这一时期政权形势有何特点?各政权之间关系如何?有战有和澶渊之战澶渊之盟宋夏战争宋夏和议part 01学习目标一、辽与西夏的建立——契丹党项的立国传奇PART01上联:耶律建国,契丹雄起塞北;下联:元昊称皇,党项据守河西。横批:并立双雄政权名称 辽 北宋 西夏民族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耶律阿保机契丹族10世纪初上京临潢府党项族元昊11世纪前期兴庆府汉族赵匡胤960年东京阅读教材并结合上节课所学知识,完成右侧表格。北宋辽西夏政权并立根据教材P49-50,结合所学知识为辽、西夏、北宋制作政权档案卡。新知讲解1.辽与西夏的建立概况根据史料说一说契丹族生活的地理位置与生活方式。契丹,居潢水之南,黄龙之北,鲜卑之故地……逐猎往来,居无常处。---《旧唐书》辽河上游,今辽宁、吉林、内蒙等地;游牧生活。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北宋)苏颂新知讲解2.契丹族兴起新知讲解饱读中原诗书的阿保机命人用300多个汉字作拼音字母,创造出了契丹文字。任用汉人韩延徽等,制定法律,改革习俗,创造契丹文化,发展农业、商业。契丹鸡冠壶契丹皮囊壶契丹货币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措施结果契丹文字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元)脱脱等《辽史》3.辽国的统治根据图片及史料说一说党项族生活的地理位置与生活方式。今甘肃、宁夏附近;游牧生活每姓别为部落,大者五千余骑,小者千余骑,俗尚武力,无法令,各为生业,有战阵则相屯聚,无徭赋,不相往来。牧养牦牛、羊、猪以供食,不知稼墙。——《隋书·党项传》新知讲解4.党项族兴起新知讲解①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②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③创制了西夏文字。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西夏货币西夏文字契约符牌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西夏文字。三年始成,共五千余字,形体方整,笔画繁冗,结构仿汉字,又有其独特之处。党项族-统治措施(西夏)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蕃学,曰汉学。 ——(元)脱脱等《宋史》5.西夏的统治合作探究与中原文化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法律,创制西夏文字……共同原因:政治上:都仿照中原王朝,制定各项典章制度;文化上:都重视学习中原文化,并创制本民族文字;经济上:重视农耕,发展生产。主要特点:民族交往密切、相互交融。政权建立前政权建立后契丹族党项族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0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小组讨论:契丹、党项族发展壮大的共同原因有哪些?并思考这一时期民族交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part 02学习目标二、辽与北宋的和战——宋辽交锋与握手背后的博弈PART02上联:澶州烽火,宋辽对峙兵戈扰下联:城下之盟,兄弟相和岁币交横批:和战之间使中原王朝失去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一道天然屏障,导致中原赤裸裸地暴露在契丹的铁蹄之下。自晋祖弃全燕之地,北方关险,尽属契丹。契丹之来,荡然无阻。——(宋)富弼思考:阅读史料与地图,思考燕云十六州被辽占据后对中原王朝有何危害?燕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公元936年,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权感受威胁持续长达二百年。新知讲解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内容,概括辽宋在不同时期政权间关系如何?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关系友好互通使节攻辽失败转为防御澶州之战澶渊之盟辽太宗时期占领幽云十六州新知讲解契 丹 的 兴 起幽州云州上京黄龙府农安临潢府女真韦室鞨水黑靺巴林左旗南黄河河辽河土河潢江龙黑海渤海本日契丹(辽)后晋海东高丽943年契丹(辽)疆域幽云十六州地区阴山木叶山东京开封北辽云州武州新州朔州寰州应州蔚州涿州幽州顺州蓟州檀州儒州妫州莫州濮阳澶州北京大同蓟县高粱河陈家谷幽云十六州宋辽主要交战地点岐沟关瓦桥关瀛州河间宋渤海河黄水干桑宋辽交战形势(1)起因:澶州之战1004年秋,辽军进攻北宋,寇准坚决主张抵抗,宋真宗亲征,在澶州打退辽军。3.澶渊之盟新知讲解(2)内容:①辽军撤回,北宋每年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②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互不侵犯;想一想,为什么北宋打胜仗还要签订盟约呢?澶渊之盟是辽与北宋在双方力量相对均衡的条件下互相妥协的产物。③在北宋和辽的边境开“榷场”,进行贸易。3.澶渊之盟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新知讲解点击播放视频材料:对宋朝来说“澶渊之盟”则是一个屈辱妥协的和约,它是宋朝推行“守内虚外”政策的副产品。不过,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却结束了宋辽之间连续数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双方边境大片地区得以发展生产,而且双方还通过“榷场”进行经济交流和商业活动,因而对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提高是十分有利的。——张秀平《影响中国的100次事件》(3)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的局面,有利于双方社会经济发展。3.澶渊之盟新知讲解9601125北宋建立澶渊之盟金灭辽1004北宋与辽并存165年和平交往121年主流化干戈为玉帛是民族交往的智慧新知讲解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十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宋朝的百姓负担。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很不利。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我认为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如何评价“澶渊之盟”?(4)评价:他们都说的对,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宋辽澶渊之盟签约后,宋方立“契丹出境碑”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另一方面,使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1.对北宋政府而言:2.对社会经济而言:3.对于民众生活而言: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边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3.澶渊之盟(4)评价:新知讲解part 03学习目标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从兵戎相见到庆历和议PART03上联:宋夏交锋,兵戎相见山河动下联:庆历议和,榷场通商贸易兴横批:时战时和观看视频思考,宋夏之间关系如何?结合教材说一说宋夏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元昊称帝发动战争停战和谈宋夏和约西夏损耗巨大北宋节节败退新知讲解1.宋夏战争新知讲解2.宋夏议和内 容影 响夏取消帝号,宋册封其为夏国主,名义上向宋称臣;宋每年赐予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重开沿边榷场贸易。宋夏边境贸易兴旺。1044年,元昊被迫与宋议和,元昊表面取消帝号,由宋朝册封为夏国主,宋则每年要给西夏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1045年1月,宋朝在沿边设置榷场西夏市易,恢复民间商贩的往来。辩一辩:宋夏议和,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议和是双方实力均衡的产物;使南北贯通,互市不绝,有利于经济贸易往来;促进了民族融合。“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辽(契丹)北宋西夏辽(契丹)西夏北宋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辽与北宋澶渊之盟西夏与北宋宋夏议和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有战也有和,其中“和”是主流。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澶州之战澶渊之盟北宋辽西夏有战有和以和为主宋夏战争宋夏和约政权并立民族关系发展根据示意图思考,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什么?板书设计课堂延伸辽宋夏金时期,我国境内的各政权同周边各族经济文化交往频繁,社会风俗相互影响,使我国各族形成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整体,这为元朝的大统一准备了重要条件。——张岂之《中国历史》民族交融课堂延伸寻踪辽夏:在我国现在的五十六个民族中,没有契丹族、党项族,他们是怎样神秘“消失”的呢?请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契丹族和党项族随辽夏政权的兴衰在历史上发展和变迁情况。1.“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材料主要说明“澶渊之盟” ( )A.是一个完全平等的盟约 B.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C.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D.完全消除了宋辽间的民族隔阂2.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这种态势( )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C.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D.表明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3.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下列对宋夏之间战争的描述,错误的是( )A.宋朝被动挨打,损失惨重 B.是西夏对北宋的侵略C.西夏在军事上屡屡获胜 D.西夏遭受很大损耗BC课堂练习B中国历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澶渊之盟.mp4 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pptx 西夏与北宋.mp4 辽与北宋.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