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第3章物质的特性单元检测卷(160分制)(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第3章物质的特性单元检测卷(160分制)(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单元测试卷
科学
考试范围:七下第三章; 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考生须知:
1.本卷按照新中考标准命题,15道选择,7道填空,5道实验探究,5道解答题;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核对条形码信息;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45分,每小题3分)
1.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明1m3的水质量是1.0×103kg/m3
C.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质量变小
D.嫦娥五号返回舱从月球带回1731g月球土壤样品返回地球,土壤样品质量不变
2.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3.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用天平称出某瓶子最多能装水的质量,有两种方法:方法一是称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把水倒掉再称出空瓶的质量,两次相减得水的质量;方法二是先称出空瓶的质量,再称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两次相减得水的质量。对这两种方法的看法正确的是(  )
A.随便用哪种方法都一样
B.用第二种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用第一种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无法判断
5.“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是利用太阳能海水淡化的一种装置。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沸腾,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蒸发,后沸腾
6.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A.该物质加热后就开始熔化
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增多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升高
7.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很快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该过程中(  )
A.一直吸热且状态不变
B.一直吸热且由固态变为液态
C.先吸热,后放热;先熔化后凝固
D.先放热,后吸热;先凝固后熔化
8.三个试管中分别装甲、乙、丙固体,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甲、乙、丙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丙之间的质量关系,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甲的质量大于乙 B.乙的质量小于丙
C.乙的质量大于丙 D.甲的质量小于乙
9.小敏为了测量一实心塑料小球的密度,先用天平测出小球的质量m,再用量筒测量小球的体积。测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V1,用细线拴一石块,没入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V2,然后将石块和塑料小球拴在一起,没入水中,测出水面对应刻度为V3.若不考虑实验过程中水的损失,则塑料小球的密度应为(  )
A. B.
C. D.
10.某钢瓶中装有氧气,瓶内气体密度为8kg/m3,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则剩下气体的密度为(  )
A.2kg/m3 B.4kg/m3 C.6kg/m3 D.8kg/m3
11.某兴趣小组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液体的密度,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图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甲的密度小于液体乙的密度
B.液体乙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
C.当体积为60厘米3 时,液体甲的质量为80克
D.当质量相同时,液体甲与液体乙的体积比是4:5
12.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13.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
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蜡烛吸收的热量相同
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的内能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
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
14.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
A.3:5 B.3:1 C.2:1 D.5:3
15.小宇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其实验过程得到的“液体与量杯的总质量m﹣液体的体积V”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量杯的质量为20g
B.该液体的密度为1g/cm3
C.当液体的质量为30g时,其体积为25cm3
D.当液体的体积为50cm3时,其质量为40g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20空格。每空2分,共40分)
16.煤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为了防止煤气中毒,人们有意在煤气里加入少量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当煤气泄漏时,人们可以根据硫醚的气味觉察到煤气的泄漏,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为1.25g L﹣1,比空气密度略小.一氧化碳有剧毒,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冶金工业上,通常用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将铁矿石中的碳元素还原出来.请你根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   .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   .
(3)一氧化碳用途有:   .
17.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一些    。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    ,仍然保持气体状态。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   ,形成“白气”。(②③两题填物态变化名称)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2)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    是火焰熄灭前的图片。
18.有一个塑料矿泉水瓶,上面标有“600mL”的字样,某同学用天平测得其总质量为616g。他喝完后测得空瓶的质量为10g。
(1)此矿泉水的密度为    kg/m3。
(2)若此同学喝掉的矿泉水后,则剩下的矿泉水和瓶的总质量为    g。
(3)若在瓶中放入400g水和194g的酒精,刚好装满,则此混合溶液的密度为    g/cm3。
19.在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把分别装有固体a与b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将温度计正确的插入两种固体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固体a的熔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固体b的熔化图像如图丙所示。
(1)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此时a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体b属于一种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已知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标准大气压下,烧杯与试管中均加入水,通过酒精灯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    沸腾。(选填“会”或“不会”)
20.小明使用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测量前,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进行天平横梁平衡的调节。调节完成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1)请你指出小明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   ;
(2)完成遗漏的操作步骤后,为了调节横梁平衡,他需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在中央刻度线两侧等幅摆动;
(3)调节横梁平衡后,小明将小石块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砝码情况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
21.托盘天平是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器具。科学规范的使用托盘天平是每个同学必备的技能。
(1)小科同学把天平调平衡后,错把待测的小石头放在右盘,左盘放20g、10g砝码各2个,又把游码移到3.2g处天平刚好平衡。则小石头的实际质量为    。
(2)小胡、小许两同学分别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小胡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右,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称量结果为10.8g,小许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称量结果为6.5g,则小胡和小许两同学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之差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3g。
22.如图所示,体积相等的两个实心均匀圆柱体,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若沿水平方向将甲、乙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剩余部分的质量恰好相等,则ρ甲   ρ乙.如果切掉部分的质量分别为Δm甲、Δm乙,则Δm甲   Δm乙.(均选填“>”、“=”或“<”)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
23.托盘天平是一种精密测量仪器,某实验室天平的配套砝码及横梁标尺如图1所示。
(1)小科发现砝码盒中的砝码已生锈,用这样的砝码称量物体质量,测量结果将    。
(2)小科观察铭牌时,发现该天平的最大测量值为200g,但他认为应为210g。你认为小科产生这种错误想法的原因是    。
(3)小江认为铭牌上最大测量值没有标错,但砝码盒中10g的砝码是多余的,而小明认为砝码盒中所有的砝码都是不可缺少的。你认为谁的观点是正确的    。
(4)解决完这些问题后,小科和小江开始了测量,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测量前发现如图甲所示情况。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
(5)小科和小江虚心地听取了小华的建议,重新进行操作。在称量过程中,又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的情况    。
(6)天平再次平衡后,按照如图乙的称量方法,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    。
24.小明自制土密度计并测定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刻度尺、圆柱形竹筷、细铅丝、烧杯、水、待测盐水。
实验步骤:
①在竹筷的一端缠上适量细铅丝,制成土密度计。
②用刻度尺测出竹筷的长度L。
③把土密度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1(如图所示)。
④   。
请将上面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ρ水=1.0g/cm3,F浮=ρ液gV排)
(1)竹筷一端缠上铅丝,是为了   。
(2)密度计是利用漂浮的条件工作的。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   (选填“越小”或“越大”)。
(3)被测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盐水=   。(不计铅丝体积)
25.小乐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回答问题:
(1)在组装装置时,应先固定    (选填“A”或“B”)的位置。
(2)如图乙所示,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内是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如图丙所示为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则此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
(3)小乐发现正在沸腾的水,撤去酒精灯后,还能继续沸腾一会儿。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26.为了研究物态变化的规律,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将装有液态海波的大试管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忽略外界温度对实验的影响)
(1)由乙图中a曲线可知,海波的凝固点为    。
(2)根据乙图中a、b曲线的变化情况分析,在8~10min时间段,海波是否仍在凝固?   。为什么?   。
(3)图丙是兴趣小组建构的物质三态变化模型的部分内容。则第3min时,试管内的海波状态对应该模型中的    (选填“A”、“B”或“C”)状态。
27.人们都说:“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热水烫伤严重得多”。对此,小科设计了以下实验验证:
①将一定质量温度为tl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
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比较发现t2高于tl。
(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2)小华认为小科的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他的观点,小华的改进步骤如下:
①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与第一个保温杯中质量相同,温度为tl的冷水;
②然后向杯中倒入100℃的沸水直至B处;
③摇匀后测出此时保温杯中的水温为t3,若t3低于    (选填“tl”或“t2”),则可以说明“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更严重”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还会放出热量。
(3)为了防止在开盖时被水蒸气烫伤,你认为下列开盖方法最安全的是    。
四.解答题(共5小题,共35分)
28.杭州亚运会公路自行车比赛是在有各种地形变化的公路上举行的,为了使骑行达到快速,一般要求自行车强度好且车身较轻。如表是制造自行车可选的材料。
材料 锰钢 铝合金 钛合金 碳纤维
性能(强度) 强 较弱 较强 强
密度(kg/m3) 7.9×103 3.0×103 4.5×103 1.6×103
(1)按照上述要求,选择表中    材料制造公路自行车最理想。
(2)某品牌公路自行车所用铝合金部分的质量为12kg,请你计算所用铝合金材料体积为多少?
(3)若保持自行车的款式和外形不变,将所用的铝合金材料换为碳纤维材料,则自行车的质量变化了多少?
29.过年的时候,很多农家开始烧制上好的农家白酒。制酒要经历发酵、蒸馏和勾兑三个过程,蒸馏是指粮食发酵后,将酒液放在蒸锅中蒸煮(蒸馏温度一般保持在78.3℃﹣95℃间),然后将“气酒”通过输汽管引入冷凝池后再注入储酒罐。蒸馏后,酒液中的固体都留在蒸锅内,酒液变得澄清、透明,同时白酒的酒精度也会大大提高,储酒罐内的白酒度数很高,需要与适量水混合勾兑后方可饮用。
【资料】
①白酒的“度数”是指在20℃的100毫升酒液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
②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酒精的沸点为78.3℃。
(1)将冷凝池内的输汽管设计成弯弯曲曲的目的是    。
(2)请利用相关的科学知识分析酒精在蒸馏过程中的物态变化及解释为何蒸馏后白酒的度数会升高。
30.如图所示,是我国C919大型客机,其质量参数如表。C919在使用材料上,采用了大量的先进复合材料,如铝锂合金、钛合金等。全机结构质量的20%使用新型铝锂合金材料,这样可以减小飞机机身的质量,提高标准商载质量。C919客机已基本完成各项飞行试验,现在已经进入首飞阶段。(已知航空燃油的密度为0.8×103kg/m3,ρ铝合金=2.5×103kg/m3,ρ铝锂=2.1×103kg/m3)
特征质量 C919(标准航程型)
最大起飞质量 72500kg
最大着陆质量 66600kg
最大燃油质量 19560kg
标准商载质量 15920kg
全机结构质量 42000kg
(1)C919需加多少升航空燃油才能将油箱加满?
(2)C919采用密度较小的新型国产铝锂合金材料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提高标准商载质量,若在不改变其设计结构的情况下,采用新型国产铝锂合金材料要比用普通的铝合金材料时提高的标准商载质量是多少?
(3)C919的机翼由A、B两种密度不同的材料混合制成,混合后的材料密度小,强度大。若A、B按质量比1:2混合后的密度与A、B按体积比4:3混合后的密度相等。则机翼中A、B两种材料的密度之比为    (设混合前后机翼总体积不变)。
31.如图甲所示,装有部分水的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160g,向杯子中放入一个金属球后,水刚好将杯子装满,杯子、水和金属球的总质量为228g,如图乙所示,然后取出金属球,向杯子中加满水,此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180g,如图丙所示,已知ρ水=1.0×103kg/m3。求:
(1)金属球的体积;
(2)金属球的密度;
(3)若该金属球是空心的,且空心部分的体积为10cm3,则制造该金属球所用金属的密度。
32.冬天气温低、天气干燥,小明利用家中的矿泉水瓶、棉棒、电热装置等自制加湿器如图甲,图乙是它结构示意图。棉棒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加热装置可给上端伞状结构中的水加热,使伞状结构上端产生大量的“白雾”。
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自制加湿器能快速产生大量“白雾”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单元测试卷
科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C B A C C D D A D A B B D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明1m3的水质量是1.0×103kg/m3
C.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质量变小
D.嫦娥五号返回舱从月球带回1731g月球土壤样品返回地球,土壤样品质量不变
【答案】D
【解答】解: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质量和体积无关,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密度相同,故A错误;
B、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明1m3的水质量是1.0×103kg,故B错误;
C、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状态改变,质量不变,故C错误;
D、嫦娥五号返回舱从月球带回1731g月球土壤样品返回地球,样本的位置发生变化,质量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2.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答案】C
【解答】解:A、“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错误;
B、“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空中小尘埃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错误;
C、“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草叶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正确;
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3.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案】C
【解答】解:A、野火烧不尽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爆竹声中一岁除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蜡炬成灰泪始干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4.用天平称出某瓶子最多能装水的质量,有两种方法:方法一是称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把水倒掉再称出空瓶的质量,两次相减得水的质量;方法二是先称出空瓶的质量,再称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两次相减得水的质量。对这两种方法的看法正确的是(  )
A.随便用哪种方法都一样
B.用第二种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用第一种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无法判断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第一支种方法先装满水称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把水倒掉再称出空瓶的质量,两次相减得水的质量。
因为这种方法会有水粘在瓶子内壁上倒不净,会使测出的空瓶质量偏大,使测出的水的质量会偏小一点;
而第二种方法避免了有水粘在瓶子内壁上倒不净,可以减小误差,因此应当采用第二种方法。
故选:B。
5.“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是利用太阳能海水淡化的一种装置。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沸腾,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蒸发,后沸腾
【答案】A
【解答】解:海水是液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气态又变为了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所以蒸馏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故选:A。
6.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A.该物质加热后就开始熔化
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增多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升高
【答案】C
【解答】解:A、从图像可以看出,该物质加热后到第10分钟开始熔化,故A错误;
B、从图像可以看出,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0min结束,第15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故B错误;
CD、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于该物质,会向该物质放热,内能减小,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符合凝固结冰的条件,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即冰的质量将变大,但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不变,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7.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很快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该过程中(  )
A.一直吸热且状态不变
B.一直吸热且由固态变为液态
C.先吸热,后放热;先熔化后凝固
D.先放热,后吸热;先凝固后熔化
【答案】C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这种“神奇物质”是一种晶体,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温度保持不变,这种晶体能使水温在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这种晶体的熔点为55℃,
所以55℃的这种物质可能是固态(达到熔点尚未熔化),可能是液态(刚刚熔化结束),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熔化过程中)。
综上所述,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很快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是因为这种物质先熔化吸热,后凝固放热的缘故,只有C选项说法是正确的。
故选:C。
8.三个试管中分别装甲、乙、丙固体,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甲、乙、丙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丙之间的质量关系,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甲的质量大于乙 B.乙的质量小于丙
C.乙的质量大于丙 D.甲的质量小于乙
【答案】D
【解答】解:AD、晶体熔化图象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非晶体图象随时间增加温度不断上升;由图可知,这三种物质都是晶体;熔点相同可能是一种物质,甲乙熔点相同,可能是同种物质;因为乙熔化的时间比甲长,所以乙的质量比甲的质量大。故A错误,D正确;
BC、由于不知道甲、乙、丙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根据Q=cmΔt,所以无法比较三者的质量关系,故BC错误。
故选:D。
9.小敏为了测量一实心塑料小球的密度,先用天平测出小球的质量m,再用量筒测量小球的体积。测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V1,用细线拴一石块,没入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V2,然后将石块和塑料小球拴在一起,没入水中,测出水面对应刻度为V3.若不考虑实验过程中水的损失,则塑料小球的密度应为(  )
A. B.
C. D.
【答案】D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用天平测出实心塑料小球的质量m,
由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V2、水和石块以及塑料小球浸没时的总体积为V3可知,石块的体积V=V3﹣V2,
则塑料小球的密度ρ。
故选:D。
10.某钢瓶中装有氧气,瓶内气体密度为8kg/m3,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则剩下气体的密度为(  )
A.2kg/m3 B.4kg/m3 C.6kg/m3 D.8kg/m3
【答案】A
【解答】解:
设氧气瓶的容积为V,氧气的质量为m,则原来氧气的密度ρ;
用去了其中的,则剩余氧气的质量:
m′=(1)mm,
因剩余氧气的体积不变,
所以剩余氧气的密度:
ρ′ρ8kg/m3=2kg/m3。
故选:A。
11.某兴趣小组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液体的密度,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图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甲的密度小于液体乙的密度
B.液体乙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
C.当体积为60厘米3 时,液体甲的质量为80克
D.当质量相同时,液体甲与液体乙的体积比是4:5
【答案】D
【解答】解:据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甲、乙图线对应质量均为20g,即量杯的质量为20g,
甲液体的密度:ρ甲1g/cm3,
乙液体的密度:ρ乙0.8g/cm3,
A、液体甲的密度大于液体乙的密度,故A错误;
B、ρ乙=0.8g/cm3=0.8×103kg/m3,故B错误;
C、当甲液体体积V=60厘米3 时,m甲=ρ甲V=1g/cm3×60cm3=60g,故C错误;
D、当质量相同时,,故D正确。
故选:D。
12.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A
【解答】解:
水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当向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锅内水的温度会迅速降低(需要的时间较短),然后在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需要的时间较长),达到沸点继续沸腾,在此过程中,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
据此分析可知A图象符合题意,BC图象的沸点与原来不同,不符合题意;D图象中水的温度不可能直接从很低的温度达到沸点,应该有一个升温过程,则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
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蜡烛吸收的热量相同
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的内能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
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
【答案】B
【解答】解:A、图甲中,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使试管内的物质完全接触水,试管不要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接触冰和蜡烛,不要碰到试管壁和试管底,依次固定上面的两根铁棒,所以应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安装,故A错误;
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蜡烛吸收的热量相同,且物质受热均匀,故B正确;
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是晶体冰,2min~4min是冰的熔化过程,该过程中,需要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所以A图线对应物质的内能一直增大;故C错误;
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为非晶体,是蜡烛,故D错误。
故选:B。
14.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
A.3:5 B.3:1 C.2:1 D.5:3
【答案】B
【解答】解:天平左右两侧的质量相等,根据公式ρ可得,2ρ甲V+ρ乙V=ρ甲V+4ρ乙V,
ρ甲V=3ρ乙V,
ρ甲:ρ乙=3:1。
故选:B。
15.小宇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其实验过程得到的“液体与量杯的总质量m﹣液体的体积V”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量杯的质量为20g
B.该液体的密度为1g/cm3
C.当液体的质量为30g时,其体积为25cm3
D.当液体的体积为50cm3时,其质量为40g
【答案】D
【解答】解:AB、设量杯的质量为m0,液体的密度为ρ,
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5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为30g,
由密度公式可得:m总1=m1+m0=ρV1+m0=30g,
ρ×25cm3+m0=30g﹣﹣﹣﹣﹣﹣①
当液体体积为V2=5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为50g,
m总2=m2+m0=ρV2+m0=50g,
ρ×50cm3+m0=50g﹣﹣﹣﹣﹣﹣②
②﹣①解得,液体的密度:ρ=0.8g/cm3;
将ρ=0.8g/cm3代入①得:m0=10g;故AB错误;
C、当液体质量为30g时,根据密度公式,则液体体积为:V液237.5cm3,故C错误;
D、5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m液3=ρ液V液3=0.8g/cm3×50cm3=40g,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6.煤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为了防止煤气中毒,人们有意在煤气里加入少量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当煤气泄漏时,人们可以根据硫醚的气味觉察到煤气的泄漏,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为1.25g L﹣1,比空气密度略小.一氧化碳有剧毒,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冶金工业上,通常用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将铁矿石中的碳元素还原出来.请你根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略小 .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 一氧化碳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一氧化碳有毒性 .
(3)一氧化碳用途有: 一氧化碳可做燃料;冶炼金属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略小,这属于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填: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略小;
(2)一氧化碳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可以跟铁矿石中的三氧化二铁在高温下发生反应,有毒,这属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填:一氧化碳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一氧化碳有毒性;
(3)根据一氧化碳的可燃性,一氧化碳能用作燃料,具有还原性,能用于冶炼金属,故填:一氧化碳可做燃料;冶炼金属.
17.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一些  小水珠 。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  高 ,仍然保持气体状态。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 液化 ,形成“白气”。(②③两题填物态变化名称)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汽化 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2)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  乙 是火焰熄灭前的图片。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已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①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高,水蒸气不会液化,仍是气态,所以看不到“白气”;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温度降低了,水蒸气液化,形成了小水珠,所以看到了“白气”;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发生汽化,又变成了水蒸气,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2)因为水蒸气遇冷时才易发生液化,所以在火焰熄灭前,炉子上方空气温度较高,液化现象不明显,我们所看到的“白气”较少,故可以确定乙是火焰熄灭前的图片。
故答案为:(1)小水珠;①高;②液化;③汽化。(2)乙。
18.有一个塑料矿泉水瓶,上面标有“600mL”的字样,某同学用天平测得其总质量为616g。他喝完后测得空瓶的质量为10g。
(1)此矿泉水的密度为  1.01×103 kg/m3。
(2)若此同学喝掉的矿泉水后,则剩下的矿泉水和瓶的总质量为  515 g。
(3)若在瓶中放入400g水和194g的酒精,刚好装满,则此混合溶液的密度为  0.99 g/cm3。
【答案】(1)1.01×103;(2)515;(3)0.99。
【解答】解:(1)瓶子的容积:V=600mL=600cm3,
某同学用天平测得其总质量为616g,他喝完后测得空瓶的质量为10g,
矿泉水的质量:m=616g﹣10g=606g,
矿泉水的密度:ρ矿泉水1.01g/cm3=1.01×103kg/m3;
(2)喝掉矿泉水后,剩下的矿泉水和瓶的总质量为:
m′=616gm=616g606g=515g;
(3)水和酒精的总质量m总=400g+194g=594g,
由题意可得,此混合溶液的体积V=600cm3,
则混合溶液的密度为:ρ混合液0.99g/cm3。
故答案为:(1)1.01×103;(2)515;(3)0.99。
19.在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把分别装有固体a与b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将温度计正确的插入两种固体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固体a的熔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固体b的熔化图像如图丙所示。
(1)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此时a处于  固液共存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体b属于一种  非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已知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标准大气压下,烧杯与试管中均加入水,通过酒精灯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  不会 沸腾。(选填“会”或“不会”)
【答案】(1)不变;固液共存;(2)非晶体; (3)不会。
【解答】解:(1)由图乙知,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不变,此时a处于固液共存态;
(2)由图丙可知,固体b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上升,所以固体b是非晶体;
(3)标准大气压下,烧杯与试管中均加入水,通过酒精灯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由于温度保持不变,试管中的水不能持续吸热,故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1)不变;固液共存;(2)非晶体; (3)不会。
20.小明使用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测量前,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进行天平横梁平衡的调节。调节完成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1)请你指出小明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 游码调零 ;
(2)完成遗漏的操作步骤后,为了调节横梁平衡,他需向  右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在中央刻度线两侧等幅摆动;
(3)调节横梁平衡后,小明将小石块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砝码情况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78.4 g。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1)使用天平时,应先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即游码归零,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而小明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遗漏了游码归零这一步骤。
(2)甲图中没有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横梁就平衡了,如果将游码调零,则指针会偏向分度盘左侧,此时要使横梁平衡,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3)由图知,小石块的质量m=50g+20g+5g+3.4g=78.4g。
故答案为:(1)游码调零;(2)右;(3)78.4。
21.托盘天平是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器具。科学规范的使用托盘天平是每个同学必备的技能。
(1)小科同学把天平调平衡后,错把待测的小石头放在右盘,左盘放20g、10g砝码各2个,又把游码移到3.2g处天平刚好平衡。则小石头的实际质量为  56.8g 。
(2)小胡、小许两同学分别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小胡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右,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称量结果为10.8g,小许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称量结果为6.5g,则小胡和小许两同学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之差  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3g。
【答案】(1)56.8g;(2)大于。
【解答】解:(1)天平调好后错把小石头放在右盘,在左盘放20g、10g砝码各2个,又把游码拨至标尺3.2g处,达到平衡,砝码的质量=物体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20g+20g+10g+10g﹣3.2g=56.8g;
(2)由题意可知:小胡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右,就开始称量,说明在未加砝码时,右边已经重了。在称量食盐为10.8g时,左物右码,右盘中加入砝码,只有左边的食盐质量大于10.8g才能使天平达到平衡,则实际称量的食盐的质量是m甲=10.8g+m′;
小许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开始称量,说明在未加砝码时,右边质量小。在称量食盐为6.5g时,左物右码,右盘中加入6.5g砝码,只有左边的食盐质量小于6.5g才能使天平达到平衡,则实际称量的食盐的质量是m乙=6.5g﹣m″;
则小胡、小许两同学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之差为Δm=m甲﹣m乙=10.8g+m′﹣(6.5g﹣m″)=4.3g+(m′+m″),
由于m′与m″不为零,略大于0,则Δm>4.3g。
故答案为:(1)56.8g;(2)大于。
22.如图所示,体积相等的两个实心均匀圆柱体,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若沿水平方向将甲、乙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剩余部分的质量恰好相等,则ρ甲 < ρ乙.如果切掉部分的质量分别为Δm甲、Δm乙,则Δm甲 < Δm乙.(均选填“>”、“=”或“<”)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由题和图知,V甲=V乙,若沿水平方向将甲、乙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因为S乙>S甲,故切去乙的体积大,剩余乙的体积小,因为剩余部分的质量恰好相等,由得,ρ甲<ρ乙;
切掉部分甲的体积小,又因为ρ甲<ρ乙,由m=ρV得,切掉部分的质量Δm甲<Δm乙。
故答案为:<;<。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23.托盘天平是一种精密测量仪器,某实验室天平的配套砝码及横梁标尺如图1所示。
(1)小科发现砝码盒中的砝码已生锈,用这样的砝码称量物体质量,测量结果将  偏小 。
(2)小科观察铭牌时,发现该天平的最大测量值为200g,但他认为应为210g。你认为小科产生这种错误想法的原因是  他认为砝码的总质量是205g,标尺的最大刻度是5g 。
(3)小江认为铭牌上最大测量值没有标错,但砝码盒中10g的砝码是多余的,而小明认为砝码盒中所有的砝码都是不可缺少的。你认为谁的观点是正确的  小明的观点正确,因为缺少10g砝码部分质量是测不出来的 。
(4)解决完这些问题后,小科和小江开始了测量,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测量前发现如图甲所示情况。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
(5)小科和小江虚心地听取了小华的建议,重新进行操作。在称量过程中,又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的情况  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 。
(6)天平再次平衡后,按照如图乙的称量方法,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  42.6g 。
【答案】(1)偏小;(2)他认为砝码的总质量是205g,标尺的最大刻度是5g;(3)小明的观点正确,因为缺少10g砝码部分质量是测不出来的;(4)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5)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6)42.6g。
【解答】解:(1)当砝码生锈时,砝码的质量比所标的值偏大,假设称量0.1kg的物体,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右盘放标示为0.1kg的砝码,这样的话天平肯定偏向右盘,因为砝码生锈,生锈的砝码质量要大于标准值,那么要使天平平衡就要换小的砝码,而测量值就是砝码标示值的总和,那么这个总和就肯定小于0.1kg,所以测量值就小于实际值;
(2)小科观察铭牌时,发现该天平的最大测量值为200g,而由图可知砝码的总质量是205g,标尺的最大刻度是5g,所以小科以为天平的砝码质量加上标尺最大刻度就是天平的量程;即:小科产生这种错误想法的原因是他认为砝码的总质量是205g,标尺的最大刻度是5g;
(3)小明的观点正确,因为少了10g砝码,运用其他砝码及游码无法完成某些200g以内的质量值的称量;
(4)在调节天平平衡时,他首先应该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然后调节平衡螺母,由图甲知,现在指针左偏,所以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到指针指在分读盘的中央;
(5)若在测量过程中出现甲图的情况,即表明物体较重,砝码较轻,故应该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
(6)右盘中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所以物体的质量为45g﹣2.4g=42.6g。
故答案为:(1)偏小;(2)他认为砝码的总质量是205g,标尺的最大刻度是5g;(3)小明的观点正确,因为缺少10g砝码部分质量是测不出来的;(4)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5)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6)42.6g。
24.小明自制土密度计并测定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刻度尺、圆柱形竹筷、细铅丝、烧杯、水、待测盐水。
实验步骤:
①在竹筷的一端缠上适量细铅丝,制成土密度计。
②用刻度尺测出竹筷的长度L。
③把土密度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1(如图所示)。
④ 把土密度计放入盐水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2 。
请将上面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ρ水=1.0g/cm3,F浮=ρ液gV排)
(1)竹筷一端缠上铅丝,是为了 降低重心,使土密度计能竖立在液体中 。
(2)密度计是利用漂浮的条件工作的。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 越小 (选填“越小”或“越大”)。
(3)被测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盐水=  。(不计铅丝体积)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实验步骤:
④把土密度计放入盛盐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2(或把土密度计放入盛盐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竹筷浸入液面下的长度h2);
(1)铅丝的密度比较大,在液体中能够浸没,并且密度计重心偏低越稳定,使密度计能够竖直漂浮在液体中;
(2)根据漂浮条件,密度计在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浮力与重力相等,因此密度计在水中与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相等,即:F浮=ρ液gV排,当液体密度越大时,V排会越小。
(3)在水中时:F浮=ρ水gV排1=ρ水gs(L﹣h1);
在盐水中时:F浮=ρ盐水gV排2=ρ盐水gs(L﹣h2)或者:F浮=ρ盐水gV排1=ρ水gsh2;
因为浮力相等所以:ρ水gs(L﹣h1)=ρ盐水gs(L﹣h2)或者:ρ水gs(L﹣h1)=ρ盐水gsh2;
即:ρ盐水;
故答案为:④把土密度计放入盐水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2;
(1)降低重心,使土密度计能竖立在液体中;(2)越小;(3)。
25.小乐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回答问题:
(1)在组装装置时,应先固定  B (选填“A”或“B”)的位置。
(2)如图乙所示,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内是  水蒸气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如图丙所示为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则此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99 ℃。
(3)小乐发现正在沸腾的水,撤去酒精灯后,还能继续沸腾一会儿。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石棉网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水仍能从石棉网上吸热 。
【答案】(1)B;(2)水蒸气;99;(3)石棉网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水仍能从石棉网上吸热。
【解答】解:(1)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需要先确定石棉网的位置,因此需要自下而上安装实验器材。所以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节B的位置;
(2)水沸腾后不断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所以气泡内是水蒸气;水在到达沸点后只要能继续吸收热量,就能保持沸腾,且温度不变。由图丙可知水的沸点是99℃;
(3)当水沸腾时,撤去酒精灯后,水还能继续沸腾一段时间,原因是撤去酒精灯后,石棉网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水仍能从石棉网上吸热,故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
故答案为:(1)B;(2)水蒸气;99;(3)石棉网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水仍能从石棉网上吸热。
26.为了研究物态变化的规律,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将装有液态海波的大试管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忽略外界温度对实验的影响)
(1)由乙图中a曲线可知,海波的凝固点为  48℃ 。
(2)根据乙图中a、b曲线的变化情况分析,在8~10min时间段,海波是否仍在凝固? 停止凝固 。为什么? 海波与水的温度相等,不能继续放热 。
(3)图丙是兴趣小组建构的物质三态变化模型的部分内容。则第3min时,试管内的海波状态对应该模型中的  B (选填“A”、“B”或“C”)状态。
【答案】(1)48℃;(2)停止凝固;海波与水的温度相等,不能继续放热;(3)B。
【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海波在第5min开始凝固,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故海波的凝固点为48℃;
(2)冷水的温度在0~8min逐渐上升,8min时上升的48℃,此时海波的温度同样为48℃,两者的温度相同,海波不能继续放热,不满足海波凝固的条件,故在8~10min时间段,海波的凝固已经停止;
(3)物质有三种状态,A为固态,吸热熔化为液态B,液态B吸热变为气态C,气态C放热直接变为固态A,此过程为凝华;由图乙可知第3min时海波还没有开始凝固,所以此时状态为液态,故第3min时,试管内的海波状态对应该模型中的B。
故答案为:(1)48℃;(2)停止凝固;海波与水的温度相等,不能继续放热;(3)B。
27.人们都说:“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热水烫伤严重得多”。对此,小科设计了以下实验验证:
①将一定质量温度为tl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
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比较发现t2高于tl。
(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2)小华认为小科的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他的观点,小华的改进步骤如下:
①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与第一个保温杯中质量相同,温度为tl的冷水;
②然后向杯中倒入100℃的沸水直至B处;
③摇匀后测出此时保温杯中的水温为t3,若t3低于  t2 (选填“tl”或“t2”),则可以说明“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更严重”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还会放出热量。
(3)为了防止在开盖时被水蒸气烫伤,你认为下列开盖方法最安全的是  B 。
【答案】(1)液化;(2)t2;(3)B。
【解答】解:(1)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受冷就会液化,形成水,所以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向杯中倒入100℃的沸水,水面应到达B处,摇匀后测出此保温杯中水温t3,并与t2比较,t3低于t2,则可以得出“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更严重”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还需放出热量;
(3)为了防止在开盖时被水蒸气烫伤,你认为下列开盖方法最安全的是B,让水蒸气从另一侧冒出。
故答案为:(1)液化;(2)t2;(3)B。
四.解答题(共5小题)
28.杭州亚运会公路自行车比赛是在有各种地形变化的公路上举行的,为了使骑行达到快速,一般要求自行车强度好且车身较轻。如表是制造自行车可选的材料。
材料 锰钢 铝合金 钛合金 碳纤维
性能(强度) 强 较弱 较强 强
密度(kg/m3) 7.9×103 3.0×103 4.5×103 1.6×103
(1)按照上述要求,选择表中  碳纤维 材料制造公路自行车最理想。
(2)某品牌公路自行车所用铝合金部分的质量为12kg,请你计算所用铝合金材料体积为多少?
(3)若保持自行车的款式和外形不变,将所用的铝合金材料换为碳纤维材料,则自行车的质量变化了多少?
【答案】(1)碳纤维;
(2)铝合金材料的体积是4×10﹣3m3;
(3)自行车由铝合金材料换为碳纤维材料时,其质量变化了5.6kg。
【解答】解:(1)车身的材料要求强度高且轻便,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碳纤维材料的性能(强度)强、密度最小,所以用碳纤维材料来制作车身最理想;
(2)质量为12kg的铝合金材料,其体积为:V铝合金4×10﹣3m3;
(3)由于自行车的款式和外形不变,所以将所用的铝合金换为碳纤维材料时,碳纤维材料的体积等于铝合金材料的体积,即V碳纤维=V铝合金=4×10﹣3m3,
使用碳纤维材料的质量:m碳纤维=ρ碳纤维V碳纤维=1.6×103kg/m3×4×10﹣3m3=6.4kg;
所以自行车由铝合金材料换为碳纤维材料时,其质量减小了Δm=m铝合金﹣m碳纤维=12kg﹣6.4kg=5.6kg。
答:(1)碳纤维;
(2)铝合金材料的体积是4×10﹣3m3;
(3)自行车由铝合金材料换为碳纤维材料时,其质量变化了5.6kg。
29.过年的时候,很多农家开始烧制上好的农家白酒。制酒要经历发酵、蒸馏和勾兑三个过程,蒸馏是指粮食发酵后,将酒液放在蒸锅中蒸煮(蒸馏温度一般保持在78.3℃﹣95℃间),然后将“气酒”通过输汽管引入冷凝池后再注入储酒罐。蒸馏后,酒液中的固体都留在蒸锅内,酒液变得澄清、透明,同时白酒的酒精度也会大大提高,储酒罐内的白酒度数很高,需要与适量水混合勾兑后方可饮用。
【资料】
①白酒的“度数”是指在20℃的100毫升酒液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
②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酒精的沸点为78.3℃。
(1)将冷凝池内的输汽管设计成弯弯曲曲的目的是  散热面积越大,能降低输气管内的温度使气态酒精更易液化 。
(2)请利用相关的科学知识分析酒精在蒸馏过程中的物态变化及解释为何蒸馏后白酒的度数会升高。
【答案】将冷凝池内的输汽管设计成弯弯曲曲的目的是散热面积越大,能降低输气管内的温度使气态酒精更易液化;酒精在蒸馏过程中会发生汽化,酒精中的水分会转变成水蒸气散失掉,故酒精的度数会升高。
【解答】答:将冷凝池内的输汽管设计成弯弯曲曲的目的是散热面积越大,能降低输气管内的温度使气态酒精更易液化;酒精在蒸馏过程中会发生汽化,酒精中的水分会转变成水蒸气散失掉,故酒精的度数会升高。
30.如图所示,是我国C919大型客机,其质量参数如表。C919在使用材料上,采用了大量的先进复合材料,如铝锂合金、钛合金等。全机结构质量的20%使用新型铝锂合金材料,这样可以减小飞机机身的质量,提高标准商载质量。C919客机已基本完成各项飞行试验,现在已经进入首飞阶段。(已知航空燃油的密度为0.8×103kg/m3,ρ铝合金=2.5×103kg/m3,ρ铝锂=2.1×103kg/m3)
特征质量 C919(标准航程型)
最大起飞质量 72500kg
最大着陆质量 66600kg
最大燃油质量 19560kg
标准商载质量 15920kg
全机结构质量 42000kg
(1)C919需加多少升航空燃油才能将油箱加满?
(2)C919采用密度较小的新型国产铝锂合金材料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提高标准商载质量,若在不改变其设计结构的情况下,采用新型国产铝锂合金材料要比用普通的铝合金材料时提高的标准商载质量是多少?
(3)C919的机翼由A、B两种密度不同的材料混合制成,混合后的材料密度小,强度大。若A、B按质量比1:2混合后的密度与A、B按体积比4:3混合后的密度相等。则机翼中A、B两种材料的密度之比为  3:8 (设混合前后机翼总体积不变)。
【答案】(1)C919需加24450升航空燃油才能将油箱加满;
(2)在不改变其设计结构的情况下,采用新型国产铝锂合金材料要比用普通的铝合金材料时提高的标准商载质量是1600kg;
(3)3:8。
【解答】解:(1)根据ρ知油箱加满需加的燃油的体积:
V燃油24.45m3=24450L;
(2)铝锂合金材料的质量:m铝锂=20%×m全机=20%×42000kg=8400kg,
铝锂合金材料的体积;V铝锂4m3;
若用铝合金材料,则这部分的质量为:m铝=ρ铝V铝=ρ铝V铝锂=2.5×103kg/m3×4m3=10000kg,
提高的标准商载质量为:Δm=m铝﹣m铝锂=10000kg﹣8400kg=1600kg;
(3)设A、B两种材料的密度分别为ρA、ρB,则A、B按质量比1:2混合后的密度为:ρAB,
A、B按体积比4:3混合后的密度为:ρAB,
因为A、B按质量比1:2混合后的密度与A、B按体积比4:3混合后的密度相等,则,
解得:或(不符合题意,舍去)。
答:(1)C919需加24450升航空燃油才能将油箱加满;
(2)在不改变其设计结构的情况下,采用新型国产铝锂合金材料要比用普通的铝合金材料时提高的标准商载质量是1600kg;
(3)3:8。
31.如图甲所示,装有部分水的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160g,向杯子中放入一个金属球后,水刚好将杯子装满,杯子、水和金属球的总质量为228g,如图乙所示,然后取出金属球,向杯子中加满水,此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180g,如图丙所示,已知ρ水=1.0×103kg/m3。求:
(1)金属球的体积;
(2)金属球的密度;
(3)若该金属球是空心的,且空心部分的体积为10cm3,则制造该金属球所用金属的密度。
【答案】(1)金属球的体积为20cm3;
(2)金属球的密度为3.4×103kg/m3;
(3)制造该金属球所用金属的密度6.8×103kg/m3。
【解答】解:(1)向杯内加满水时,所加水的质量:
m=m总′﹣m总=180g﹣160g=20g,
由ρ可得,所加水的体积:
V水20cm3,
因金属球浸没在水中,所以V球=V水=20cm3。
(2)金属球的质量:
m球=m总″﹣m总=228g﹣160g=68g,
金属球的密度:
ρ球3.4g/cm3=3.4×103kg/m3。
(3)金属的体积:
V金属=V球﹣V空心=20cm3﹣10cm3=10cm3;
则金属的密度:
ρ金属6.8g/cm3=6.8×103kg/m3。
答:(1)金属球的体积为20cm3;
(2)金属球的密度为3.4×103kg/m3;
(3)制造该金属球所用金属的密度6.8×103kg/m3。
32.冬天气温低、天气干燥,小明利用家中的矿泉水瓶、棉棒、电热装置等自制加湿器如图甲,图乙是它结构示意图。棉棒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加热装置可给上端伞状结构中的水加热,使伞状结构上端产生大量的“白雾”。
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自制加湿器能快速产生大量“白雾”的原因。
【答案】棉棒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其中含水量较高。伞状弧形结构可以增大水的蒸发面积,加热装置提高了水的温度,从而加快了水蒸发,棉棒周围快速形成大量水蒸气;
冬天气温低,被电热装置加热后形成的水蒸气温度高,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快速产生大量“白雾”。
【解答】答:棉棒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其中含水量较高。伞状弧形结构可以增大水的蒸发面积,加热装置提高了水的温度,从而加快了水蒸发,棉棒周围快速形成大量水蒸气;
冬天气温低,被电热装置加热后形成的水蒸气温度高,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快速产生大量“白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