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菏泽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 年高三一模试题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3 分)A(“拓展了货币数量论的应用”错误)
2.(3 分)D(A 项,“损坏”错误;B 项,“金属货币就已满足需要”错误;
C 项,“是由于当时的社会以自然经济为主”错误)
3.(3 分)B(材料一并没有运用数据)
4.(4 分)(1)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了最早的货币理论,奠定了货币价值理
论的基础;(2)汉唐时期, 货币国定论和货币数量论成为正统,并交融发展;(3)
宋金时期, 出现了纸币,并产生了纸币价值理论;(4)元明清时期,实行不兑换
纸币制度,货币价值理论在交锋中得到系统性发展。(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5.(6 分)(1)借鉴中国古代纸币价值理论,不断完善当代货币体系;(2)
不断加强货币价值理论的研究、创新,为当代货币体系的稳定和发展提供理论支
持;(3)货币的发行要完全建立在国家信用之上,任何情况下都不得透支国家信
用;(4)国家控制货币流通量和社会商品总价值保持相当,保持货币的稳定。(每
点 2 分,答出其中的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6.(3 分)B(“找到了真正的救命稻草——灯光”错误,从文中看,真正的
救命稻草应是自己想到的别人遇上海流时的应对经验)
7.(3 分)C(“都是典型的‘硬汉’形象”错,“我”在面对危险时表现出
一定的坚韧和抗争精神,具备部分“硬汉”特征,但由于恐惧情绪的明显表露以
及抗争主动性相对较弱等因素,与《老人与海》中典型的“硬汉形象”圣地亚哥
存在差异,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我”归为传统意义上的“硬汉形象”)
8.(4 分)(1)天空景象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推移,记录了“我”的漂流
过程,推动了故事发展;(2)“我”在恐惧中看到美丽的天空景象,从害怕到欣
赏,从恐惧到安定再到激动,情感表达更加细腻。(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9.(6 分)(1)面对未知,勇气增长。“我”不考虑周围的环境,决定一直
游到海水变蓝,展现出挑战自我、探索未知的勇气。(2)应对困境,心理承受能
力增强。“我”在海流中学会了自我调节,克服恐惧心理,变得更加冷静理智。
(3)处理问题,能力提高。在海流中绝望时,“我”不再盲目行动,学会借鉴他
1 / 4
人应对海流的方法。(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
情得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2 分)
10.(3 分)B、D、F
11.(3 分)C(二者意义和用法相同)
12.(3 分)C(“弱小的对手也可以杀害君主”错误,从原文看,此处是说
即便看似弱小的对手也能给君王造成威胁,使君王受到伤害)
13.(8 分)(1)(当初)凭着孟尝君和芒卯的才干,率领着强大的韩、魏的
军队来讨伐秦国,还不能把我怎么样!(“以”“帅”“无奈……何”,各 1 分;句
意通顺,1 分)
(2)(昭王的)失误在于不信赖自己,却还问敌人能把我怎么样,他不被侵
害实在是很侥幸的了。(“自恃”“幸”,各 1 分;“其不侵也”,被动句,1 分;句
意通顺,1 分)
14.(5 分)(1)秦国实力不够强大,韩、魏不是想像中的弱小,秦国臣子
可能叛变,秦昭王不应错误估计天下形势而轻视敌人。(2)中期以肘足之事类比
不当,不符合当时秦国形势;中期谈论的是自己职责之外不懂的事情,非常荒谬。
(第一点 3 分,第二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3 分)C(“且长夜读书不休息,诗人以此赞美了其读书的勤奋专注”
错误)
16.(6 分)(1)先生在儿子出场前先夸赞一番,客人都敬重其子,不敢有
轻侮之意,诗人以此烘托出先生声誉威望之高,富有生活情趣。(2)诗人以阮籍
自比,戏言自己再见到先生之子,必定像王羲之那样感叹自己孩子不如对方之子,
以此烘托出先生教子有方,生活气息浓郁。(每点 3 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6 分)(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君子)食无
求饱 居无求安 (3)①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②开轩
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③开轩临颍阳 卧视飞鸟没 (王
维《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④当轩对樽酒 四面芙蓉开 (王维《临
2 / 4
湖亭》)(每空 1 分,多字、少字、错字,该空均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18.(2 分)①义—益 ②慧—惠 ③ 观—关(每找出一处并正确修
改得 1 分)
19.(4 分)第①处:这趟“慢火车”不仅是沿线群众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还是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 第③处:路上每隔大约 10 公里就有一个
车站(或:路上每隔 10 公里左右就有一个车站)(每处 2 分,其中指出序号 1 分,
正确修改 1 分)
20.(4 分)示例: 甲:但操纵一定要细致入微(或:“但驾驶难度大”“但
驾驶时一定慎之又慎”) 乙:这种严谨的态度(每处 2 分,意思对即可)
21.(4 分)示例:慢是火车走停的“哐当”,是温度与欢乐的交融,是对社
会底线的牢固坚守。(内容符合文本中“慢”的特征,2 分;句式整齐,1 分;修
辞手法,1 分)
22.(4 分)示例:他精益求精,多少回和自己较劲,练就高超本领;他态
度严谨,多少年没有半点马虎,服务沿线百姓;他忠于职守,多少次放弃更好机
会,一心扑在开好“慢火车”上。(内容完整,2 分;句式整齐,1 分;语言有文
采,1 分)
四、写作(60 分)
23.参考 2024 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建议切入分 45。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秦昭王对左右的臣子说:“今天的韩国和魏国与当初相比较,哪个时期更强
大呢?”大臣们说:“不如当初强大。”秦昭王又问:“现在的韩国大臣如耳和魏
国大臣魏齐与当初的孟尝君和芒卯相比较,哪个更有才能呢?”大臣们回答说:
“都不如孟尝君和芒卯。”秦昭王说:“(当初)凭着孟尝君和芒卯的才干,率领
着强大的韩、魏的军队来讨伐秦国,还不能把我怎么样!如今,凭无能的如耳和
魏齐,率领着业已弱小了的韩、魏军队进攻秦国,他能把我怎么样,也就很清楚
了!”大臣们都说:“的确是这样。”
大臣中期推开弦琴回答说:“大王估计天下的形势,错了。从前晋国的韩氏、
赵氏、魏氏、范氏、智氏和中行氏这六个卿相,智氏最强大,它消灭了范氏和中
3 / 4
行氏之后,又率领韩氏和魏氏的军队在晋阳围住赵襄子。然后掘开晋水的河口淹
没了晋阳城,城墙只有六尺没有沉入水中。智伯出来巡视水势,韩康子驾着马车,
魏桓子陪侍旁边。智伯说:‘开始我还不知道用河水可以消灭人家的国家,今天
才知道了这个办法。用汾水淹没安邑很方便,用绛水淹没平阳也很省事。’这时
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下韩康子,韩康子也用脚踩了一下魏桓子,又踢了他的脚跟。
正是肘脚在车上相碰的时候,智伯的土地已(开始)被分割了。最后智伯身死国
亡,被天下人嘲笑。现在秦国的强大超不过智伯,韩、魏即使软弱,也比赵襄子
被围在晋阳城时强得多。我们现在可是正处在‘肘脚相碰’的时期,希望大王千
万不可轻敌。”
材料二:
有人说:昭王的发问有失误,侍从、中期的回答有过错。凡是英明的君主治
理国家,依靠自己的权势。自己的权势如果不可侵犯,那么即使是强大的各国联
盟也对我无可奈何,更何况是孟尝君、芒卯、韩国、魏国,能把我怎么样呢?自
己的权势如果可以被侵害,那么即使无能得像如耳、魏齐以及现在的韩国、魏国,
也能侵害我。既然这样,那么是受到侵害还是不受到侵害,在于信赖自己罢了,
还要问什么呢?信赖自己,昭王就不可能被侵害,那么对于敌人的强大和弱小他
还要去挑选什么呢?(昭王的)失误在于不信赖自己,却还问敌人能把我怎么样,
他不被侵害实在是很侥幸的了。申子说:“不运用法术来解决问题而只是靠相信
别人的话来找答案,那就疑惑了。”这大概就是说的秦昭王吧。智伯说话没有个
分寸,让韩康子、魏宣子跟着自己却还在谋划用河水去灌灭他们的封邑,这就是
智伯国灭身死、头骨成为杯子的缘故啊。现在昭王却问起目前的韩国、魏国和当
初的韩国、魏国哪个强大,难道是害怕有智伯那种想用河水去灌灭韩、魏而反使
自己国灭身死的祸患吗?
(昭王说话时)虽然有侍从在身边,但他们并不是韩康子和魏宣子,哪会有
用肘、脚相碰而暗中勾结的事呢?而中期却说“不要轻视他们”,这是不切实际
的话啊。况且中期掌管的,是琴瑟。琴弦没调节好,曲调没弹清楚,是中期的责
任,因为这是中期用来侍奉昭王的工作。中期胜任自己的职务,并没有使昭王感
到不满,现在却谈论起他不懂的事情,哪能不荒谬呢?
4 / 4保密★启用前
等人提出的“税收驱动货币”思想,强调政府接受向其输纳构成不兑现纸币流通的前提条件,
2025年高三一模考试
发展了传统的货币国定论。从货币金属主义本质观出发,衍生出了暗含纸币价值代表金属货币
价值的纸币“子母论”和“虚实论”。
语文试题
元朝、明代前期和清朝短期间断实行的不兑换纸币制度,推动了货币名目主义和金属主义
的系统性发展和理论交锋。从货币名目主义出发,马亨、刘基提出了纸币是“国家法律的产物”
2025.02
的货币国定论思想,陈子龙、钱澄之重申了该理论的要义,王鎏基于对“有权势”的国家有别
注意事项:
于“无权势”的私人之主权货币国家本质的分析,构建了完整的货币国定论体系。从货币金属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主义出发,丘溶捉出了“资以人力”而“功所成”的朴素劳动价值论,否定“所费之直不过三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五钱”的纸币流通论:包世臣、魏源、许楣兄弟和王茂荫等批判货币国定论,论述了政治权力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
无法限制物价的有限性和财政发行必然导致通胀的危险性,并发展了主张纸币可兑换的“货币
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
虚实论”。
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摘自李黎力《中国古代纸币价值理论流变及其重要贡献》,有删减)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材料二: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宋代到清代的货币以金属货币为主,表明社会以自然经济为主,并不需要大量的货币作为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5题。
交易支撑,但因主要金属币材铜的产量不高,导致历代王朝的铸币量长期偏少,不能满足商品
材料一:
经济水平不高条件下的货币需求。如唐代中后期,每年的铜币铸造额仅十万贯左右。北宋远超
中国的货币价值理论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货币理论
唐代,每年铜币铸造额达三百万贯左右,但因大量铜钱外流或被销铸,仍然出现钱荒的现象。
单旗的“子母相权论”,这一理论涉及货币价值与商品价值的比较和不同金属货币之间价
从唐宋到明代,不得不分别采用了钱帛兼行、铸造铁钱、实行省陌、发行纸币等方式,对钱荒
值关系的探讨。墨家的“刀籴相为价论”明确将货币价值与商品价值视为反比关系。而《管子》
进行缓解。即使是元明两代用国家权力强制推行不兑换纸币,都无法取代以铜钱为主体的金属
的“轻重理论”正是以货币价值理论为中心,从“物多则贱,寡则贵”的“数量价值论”出发,
货币的地位。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活跃,从明代后期开始,随着美洲白银的流入,金属货
引申出朴素的货币数量论。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子母”“轻重”等专有概念,还是“先王制
币已基本可以满足社会商品流通的需求。从这一历史过程可以看到,交子出现后,纸币在金融
币”货币起源论和货币金属主义与货币名目主义本质论,抑或是“以守财物,以御民事,而平
体系中始终没有占据主导地位,纸币发行理论与纸币发行制度历经千年没有出现重大突破。
天下”的管理通货传统,均为后来货币价值理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宋代到清代屡次发行纸币,但都未认识到纸币的根本价值是建立在国家信用基础之上,
汉唐大一统王朝围绕统一造币权、中唐围绕两税法与“钱荒”的货币争论,确立了货币国
超发纸币实质是不断透支国家信用。甚至民国时期法币的发行,仍然因滥印纸币引起严重通货
定论和货币数量论的古代正统地位,促进了两大价值理论的交融发展。汉代思想家贾谊、贾山
膨胀,使国家信用崩溃。历经千年,国家信用都未在纸币发行领域真正建立和巩固起来。直到
是错等认为货币“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亡用器”,之所以具有价值,乃“上用之故”,奠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的发行完全建立在国家信用基础之上,纸币的稳定以国家控制货币流通
定了货币国定论的基调。陆贽提出了“物贱由乎钱少,少则重…物贵由乎钱多,多则轻”的
量和社会商品总价值相适应作为坚实保证,才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即使在计划经济时期,
典型货币数量论。刘秩从货币需求角度出发,将货币价值与人口数量联系起来,进一步丰富了
票证一度成为纸币的补充,也未影响人民币的稳定。
货币数量论。白居易等明确将货币流通数量及其价值与国家财政收支联系在一起。这一时期,
(摘自谢元鲁《从历史看纸币与国家信用的关系一读<千年交子与中国货币金融>》,有删减)
货币金属主义也得到显著发展,形成了南齐孔觊隐含货币生产费用价值的“不惜铜爱工论”。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北宋“交子”的诞生,南宋“会子”、金朝“交钞”等纸币的流通,及在钱钞并行过程中
A.管子的“轻重理论”引申出朴素的货币数量论,刘秩进一步丰富了货币数量论,宋孝
出现的纸币贬值情况,使得纸币价值开始成为货币讨论的中心问题,进而在过去历朝货币价值
宗时拓展了货币数量论的应用。
理论的基础上推动了各种纸币价值理论的产生。货币数量论被应用于纸币,产生了宋孝宗“少
B.汉代贾谊等奠定了货币国定论的基调,辛弃疾等发展了传统的货币国定论,王鎏构建
则重,多测轻”理论,并以此为出发点,形成了依靠钱币、商品、有价证券和税收等收兑流通
了完整的货币国定论体系。
中的纸币以调控纸币价值的“称提理论”。货币数量论在应用中得到拓展,不仅在货币需求方
C.纸币“子母论”和“虚实论”暗含着纸币价值代表金属货币价值,它们是宋金时期货
面被辛弃疾与纸币流通区域的大小联系起来,而且在货币供给方而由沈括提出了“货币流通速
币讨论的中心问题转变后逐渐产生的。
度”思想。货币流通和循环理论分析得到显著发展,形成了货币的价值来源于流通的“职能价
D.货币名目主义认为纸币是国家法律的产物:货币金属主义则认为国家政治权力对物价
值论”,以及作为货币循环中心的政府财政收支失衡影响货币价值的“货币财政论”。辛弃疾
不能完全掌控,主张纸币可兑换。
高三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高三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