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教材】6.2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新教材】6.2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春季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第六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
第二框 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认同中华文化,传承核心思想理念,坚定文化自信。
道德修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核心思想理念的深度;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的积极态度。
健全人格: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核心思想理念,树立仁爱,正义,诚信等的优秀品质。
责任意识:通过加强对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以孔子、孟子、荀子、朱子为代表的历代儒家人物重要言论的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弘扬和践行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增强运用核心思想理念指导人生、指导生活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传承核心思想理念。。
教学难点:如何做到重民本、尚和合、求大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春节申遗成功》,思考:春晚申遗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2024年12月4 日中国申报的 “春节 —— 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 被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申遗的成功:①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动自觉,赓续中华文脉,增进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②为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中国经验,为世界文化多样性贡献更多中国色彩,也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教师过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凝聚着丰富的思想智慧,涵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自强不息、崇德向善、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在今天仍有重要价值。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如何传承核心思想理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
二、自主学习
思考并回答:阅读教材P53-57页,圈注关键词,并在疑难问题上做标记。
学习任务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是如何形成的?
2.如何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核心思想理念的内容)?
学习任务二:核心思想理念的内容及传承要求
1.讲仁爱的要求有哪些?我们怎样讲仁爱?
2.重民本的原因和具体要求?
3.守诚信的要求有哪些?
4.崇正义的原因和具体要求?
5.尚和合的原因和具体要求?
6.求大同的要求有哪些?
三、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
学习任务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
观看视频:《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主题曲<雪花>》,结合【生活观察】P53,小组合作讨论:
“千万雪花,竞相开放,万千你我,汇聚成一个家。雪花,雪花,开在阳光下, 在故乡,在远方,都一样闪亮。”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雪花”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开幕式上,写有参赛国家和地区名 字的引导牌像一片片小雪花,不断汇聚,组成一朵大雪花,成为 本届冬奥会的火炬台。闭幕式上,伴随着主题歌《雪花》,国家体育场上空用烟花打出“天下一家”的字样。
北京2022年冬奥会既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盛会。从“雪花”这一设计中,你体会到什么思想理念?
提示: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主火炬的巨型“雪花”设计,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大雪花由标有参赛各国名称的“小雪花”组成,“雪花”的设计表达了“协和万邦”的愿景,寓意着世界各国和谐共处、团结一致,这体现了中国人“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理念,寓意世界大同,和谐包容。
【课堂归纳】:(笔记)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是如何形成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凝结为具有主导性、根本性意义的核心思想理念。
2.如何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核心思想理念的内容)?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问题探究】
学习任务二:核心思想理念的内容及传承要求
探究一:讲仁爱的要求有哪些?我们怎样讲仁爱?
【探究与分享】P54,小组合作讨论:
孔子将仁的含义概括为“爱人”,主张尊重人、关心人,把人当人看,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后世将仁爱从社会人伦推广到宇宙万物,提倡“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天地万物一体之仁”,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息息相通,共处于一个家园,故见到同类危难而有恻隐之心,见到鸟兽哀鸣而有不忍之心,见到草木摧折而有悯恤之心,见到瓦石毁坏而有顾惜之心。
(1)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仁爱的理解。
①仁爱强调对他人和万物充满爱心、宽容和同情,并愿意为他们付出。
②仁爱之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
(2)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更好地践行仁爱?
①懂得“亲亲之情”是最珍贵的,以孝悌为本。作为子女,不仅要在物质上承担赡养父母的法定义务,更应该在精神上尊重、体贴、关爱父母,让父母的身心都得到幸福。
②要实现自我超越,爱人达人,推己及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用仁德之心来尊重、同情、关爱别人。
③要有恩惠之心,热心公益事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④要有博爱之心、恻隐之心,爱护动植物,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周围的动植物和谐相处。
【探究与分享】:“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理解。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
孟子说:“君子对于万物,爱惜它,但谈不上仁爱;对于百姓,仁爱,但谈不上亲爱。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
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是儒家思想中关于仁爱观的经典表述,其含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亲亲:指亲爱自己的亲人,尤其是父母。这是基于血缘关系的自然情感,也是儒家伦理的起点。
仁民:指对百姓施行仁爱,即普遍地关爱人类所有的人,体现为“仁者爱人”的思想。
爱物:指爱惜自然界或世界上的万物,体现为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课堂归纳:《笔记》
1.讲仁爱的要求有哪些?我们怎样讲仁爱?
①讲仁爱,要求我们“亲亲”“仁民”“爱物”,即爱自己的亲人,爱全社会的人,爱天地万物。
②我们应当孝敬父母、关爱亲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实现由爱亲、爱他人、爱人类到爱万物的扩展。
探究二:重民本的原因和具体要求?
【观看视频】:《民惟邦本 本固邦民》,思考:从视频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民惟邦本 本固邦民”——出自《尚书·五子之歌》
原文: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释义:祖先早就传下训诫,人民是用来亲近的,不能轻视与低看;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
惟:唯独,只有。邦:国。本:根本。
告诉我们赢得人民的支持,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相关链接】P55,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荀子》中说:“传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
这句话后来演变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习近平多次引用这句古语,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课堂归纳】:(笔记)
2.重民本(以人为本,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因和具体要求?
(1)原因:赢得人民的支持,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2)要求:
①重民本,要求我们充分认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爱民保民利民。
②我们应当站稳人民立场,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探究三:守诚信的要求有哪些?
【观看视频】:《孔子教人什么是诚信》,思考:什么是诚信?
提示:诚信,即 诚实守信 ,是指一个人在言行和行为中坚守道德原则、遵守承诺、诚实守信的品质和态度。
【中国古籍里的诚信】,你知道中国古籍里有哪些诚实守信的故事和名言。
古籍里诚信故事:
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在秦国变法时,为了树立威信,在都城南门立了一根木头,并许诺将此木搬至北门者赏金十两。起初无人相信,但当赏金提升至五十两时,有人搬动了木头,商鞅如约兑现了赏金,这一举动赢得了民众的信任,为变法打下了基础 。
季布“一诺千金” :季布是秦末汉初的人物,以诚信著称,言出必行,赢得了极高的信誉。当时有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季布因诚信赢得了朋友的支持和汉王朝的器重 。
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为了安抚儿子,许诺杀猪给他吃。虽然只是玩笑,但曾子认为必须兑现承诺,最终真的杀了猪。这个故事强调了父母应以身作则,诚实守信 。
古籍里诚信名言:
“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论语·子路》。言:话。必:必定,一定。信:信用。行:行为。必:必定,一定。果:果断,坚决。指说话一定讲诚信,做事一定果断。“言必信”是指为人必须讲信用,信守诺言,说到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行必果”指一个人办事应具备的工作作风,即办事坚决果断,雷厉风行。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自《论语·为政》信:信用。其:代词,他。可:可以、行。指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此句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必须谨慎、诚信。孔子认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是实践最高道德标准“仁”的基本道德规范。
“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出自傅玄(西晋文学家、思想家)《傅子·义信》。指以诚信待人,本来不相信的也会相信;以虚伪待人,本来相信的也会不敢相信了。这说明为人必须诚实不欺,这样才能换得别人的诚心实意。
【课堂归纳】:(笔记)
3.守诚信的要求有哪些?
①守诚信,要求我们做到真实无欺、言行一致。
②我们应当树立诚信意识,做诚实守信的人。
探究四:崇正义的原因和具体要求?
【探究与分享】P55,小组合作讨论:
孟子:舍生取义
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文天祥: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文天祥战败被俘后,面对各种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最后从容就义。其绝命辞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的浩然正气为后世所传颂。
(1)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先贤坚守道义的理解。
中华民族先贤坚守道义的理解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中,强调“义”作为人的立身处世之本,主张处理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原则,即先公后私,大公无私。 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以社会整体利益为首要、最高的价值原则,个人利益要服从社会整体利益,主张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这种价值观塑造了中国人强烈的民族认同意识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民族和社会整体利益而奉献,为“大义”而献身。
(2)在现代社会,我们如何坚守道义、弘扬正气
①明辨是非,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行己有耻;
②涵养品德,心怀正气,能够见义智为;
③坚守正道,做正直之人,行公正之事;
④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⑤坚持国家利益、人民利益至上,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用典释义】
“君子义以为上”——出自《论语·阳货》,指君子把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孔子认为,能够不顾一切地维护义的人才算是勇敢,一个真正勇敢的人在面临贫穷和苦难时,始终坚守“义”。
“见利思义” “义然后取”——出自《论语·宪问》,指看见钱财利益,要想到道义。告诉我们见到利益,应首先想一想符不符合道义,该取的可以取,不该取的不应据为已有,即先义然后利。
【课堂归纳】:(笔记)
4. 崇正义的原因和具体要求?
(1)原因:弘扬社会正气,崇尚社会正义,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坚守民族大义,才能让每个人有尊严地生活。
(2)要求:①崇正义,要求我们坚持做正确的事,做符合道义的事。②在面对个人利益选择时,我们应当将道义置于优先位置,让我们的言行合乎道义。
探究五:尚和合的原因和具体要求?
【观看视频】:《探寻文化之道:礼之用,和为贵》,思考:视频告诉了我们什么?
提示:告诉我们“和”强调多元化、多样性,和而不同,和谐共生。
【阅读感悟】P56,小组合作讨论:“和而不同”的含义?
春秋时期,齐景公问晏子,“和”与“同”不一样吗 晏子用音乐说明“和而不同”的含义:演奏一首美妙的音乐,既需要很多乐器,也需要宫、商、角、微、羽五声音阶相协调,还需要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等相配合。这就是多种因素“和”的结果。如果乐器只发出一个音调,就很难听,这就是单纯“同”的结果。
甲骨文的“和”字,左半边字形像一排竹管合拼而成的乐器,右半边为“禾”字,表示读音。“和”的本义就是指乐声调和、和谐。
“和而不同”的含义?
“和而不同” 的含义是指在保持和谐共处的基础上,容忍和接纳差异和多样性。这个成语强调在相互之间保持友好关系的同时,也能够包容和尊重各种差异,包括意见、观点、文化、价值观等。
【用典释义】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指事物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况和自然规律。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出自《国语·郑语》,指只有使不同变得和谐才能生成万物,盲目同一就不能后继发展。此句揭示了宇宙万物的生成规律,强调了和谐、差异和多样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性。
【课堂归纳】:(笔记)
5.尚和合(“和”即和谐,“合”即合作。和合,指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和谐相合的状态)的原因和具体要求?
(1)原因:①只有多样性的东西相互作用并努力达到平衡,事物才能生生不息,发展壮大;②完全相同的东西简单相加,事物则会失去生机,难以维系。
(2)要求:①尚和合,要求我们追求和谐,强调多样性统一。②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差异与矛盾,坚持多样性统一,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探究六:求大同的要求有哪些?
【观看视频】:《天下为公》,思考:视频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提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出自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
“大道之行也”,是指在一个理想的社会中,大道通行,政治清明,社会公正,人民安居乐业。
“天下为公”,是指国家是全民所有,应该由全民来共同治理。表达了古代人民对于社会治理的美好理想和追求。
【课堂归纳】:(笔记)
6.求大同的要求有哪些?
①求大同要求我们胸怀天下,牢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古训,将天下视作天下人的天下,追求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
②我们应当热爱祖国和人民,积极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贡献。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我们可以通过书法、绘画、故事、格言、诗歌、戏曲等多种形式,正确理解和把握核心思想理念,古为今用,守正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坚定文化自信。
板书设计
五、启思导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我们可以通过 书法、绘画、故事、格言、诗歌、戏曲等多种形式,正确理解和把握核心思想理念,古为今用,守正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坚定文化自信。
(1)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展示核心思想理念的活动。
活动名称 中华经典诵读
活动目标 引领学生通过诵读经典,传承国学经典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努力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
活动时间 晨会时间、早读课时间、课间操时间、课后延时服务时间
活动展示的核心思想理念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
展示形式 诵读、摘抄、演讲、分享等
活动流程 ①每个学生自选一本经典,自主阅读,摘抄好句好段;②早读课时自主诵读好句好段;③利用晨会时间让学生齐读经典名句;④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经典名句演讲或者分享感受;⑤利用晨会时间对经典诵读活动进行评比表彰。
需要的物资、场地、设备等条件 ①准备有关书籍,如《论语》《孟子》《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②设备:音响、话筒等。③场地:教室、操场。
活动收获与反思 ①增进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学习了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智慧;②提升了道德情操,丰富了美好情感,丰富了人文修养,积淀了文化底蕴;③增强了中华经典鉴赏能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根据你的观察,核心思想理念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有哪些体现 如何更好地传承核心思想理念?
体现:①重民本:异地医保报销、线上办理提取公积金等。
②守诚信:发布失信黑名单、媒体曝光失信被执行人等。
③崇正义:见义勇为不担责等。
更好传承核心思想理念的做法:①教育宣传。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将核心思想理念融入教学内容和宣传材料中,使青少年能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理解和接受这些理念。
②文化活动。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展览、比赛等,将核心思想理念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大众,增强人们对这些理念的认知和认同。
③社会实践。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让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和应用这些理念,从而加深对其的理解和认同。
④媒体传播。通过媒体平台,广泛传播核心思想理念,扩大其影响力和覆盖面。
⑤政策支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传承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和物质支持。
六、学以致用
一.慧眼识珠(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
1.“千万雪花,竞相开放,万千你我,汇聚成一个家。”北京冬奥会团幕式上,伴随着主题歌《雪花》,国家体育场上空用烟花打出“天下一家”的字样。“天下一家”体现的核心思想理念是( )
A.讲仁爱 B.守诚信 C.求大同 D.崇正义
2.2025年1月15日,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上榜好人中,有捐献遗体帮助两人重见光明的26岁女孩殷斐然;有诚信为本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新农人”刘明坤;有危难之际拼尽全力托举落水男童上岸却不幸牺牲的好男儿张开龙……这些身边好人的感人事迹体现了( )
A.重民本 B.讲仁爱 C.守诚信 D.崇正义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名言警句闪烁着思想与智慧的光芒。下列名言警句及解读对应合理的是( )
①“单则易折,众则难摧”——要遵守社会规则,正确对待竞争
②“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以善意的态度对待他人,为他人着想
③“敬人者,人恒敬之”——懂得尊重别人,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树立诚信意识,做诚实守信的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以下古语体现的内容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古语 核心理念
A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 尚和合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讲仁爱
C 公生明,偏生暗。——《荀子》 重民本
D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崇正义
A.A B.B C.C D.D
5.古人季布,十分重视承诺,凡是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做到,因此,他在当地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广受欢迎。乡亲们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下列行为与上述故事主题相符的是( )
A.小东积极参加学校的艺术社团活动 B.小方外出就餐时,将剩余饭菜打包回家
C.小晨与同学共同扶起摔倒的老人 D.小曦与同学约定周末打篮球,准时赴约
6.“天下大同”是中华民族对和谐世界的向往。《礼记·礼运》篇描绘了大同世界的美好图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以下符合“求大同”思想的有( )
①热爱祖国和人民 ②推动人类进步和发展
③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④胸怀天下,积极走向世界舞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9月27日.2024年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十九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在山东曲阜举办。
材料一:开幕式共有“仁爱之心”“民本之根”“诚信之魂”“正义之声”“和合之美”“大同之道”六大主题演出,分别上演交响乐《风雅和鸣》、情景话剧《孔子》片段、音舞诗画《诚韵流芳》、民族歌剧《沂蒙山》选段《沂蒙山,永远的爹娘》、情景表演《孔子与AI时代的我们》、交响乐舞《时代浪潮》等精品节目。
材料二:民本之根,民心惟尚。情景话剧《孔子》中孔子与弟子子贡、颜回一道,通过师生对谈阐释其以民为重、取信于民的理念,探讨民本思想,尽显君子之志,他们的讨论带给观众诸多思考。
(1)六大主题演出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哪些核心思想理念?
(2)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本思想的认识。
(3)纪念孔子,传承孔子文化,我们要知其言、明其意。请运用你的知识储备,与大家分享你所知的孔子名言或故事,并宣讲其要义。
参考答案:
一.慧眼识珠(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
1.C 2.B 3.D 4.A 5.D 6.B
二、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六大主题演出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哪些核心思想理念?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2)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本思想的认识。
①要充分认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②要坚持爱民保民,坚持惠民利民,坚持安民富民,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③我们应当站稳人民立场,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3)纪念孔子,传承孔子文化,我们要知其言、明其意。请运用你的知识储备,与大家分享你所知的孔子名言或故事,并宣讲其要义。
如孔子倡导“庶、富、教”的治国思想。这主要体现了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认为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台
核心思想理念的形成
讲仁爱
6.2 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
重民本
守诚信
核心思想理念的内容及具体要求
尚和合
崇正义
求大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