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期中必考简答题专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下历史期中必考简答题专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下历史期中必考简答题专练
1.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
答:①朝鲜政府的请求;
②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
2.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是最可爱的人;
答:①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②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③志愿军战士保卫了国家,也为民族为国家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④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3.在你学过的中国历史中涉及土地问题的史实有哪些?土地问题为何如此重要?
答:涉及土地问题的史实有:
①原始社会时期土地公有制;
②奴隶社会时期土地国有制;
③封建帝制时期商鞅变法使土地私有;
④太平天国运动时土地均田制;
⑤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把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土地所有制,其性
质是私有制。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集体土地所有制,其性质是公
有制。1978年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国家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其
性质依旧是公有制。)
土地重要的原因是:土地是国家和个人的根本,没有了土地个人和国家都无法生存;而且土
地的合理化运用可以开辟国家工业化的道路。
4.为什么土地改革可以开辟国家工业化的道路?
答:因为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活动迅速恢复和发展故能够开辟国家的
工业化进程。
5.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有步骤,有分别的进行?
答:①这样做可以减小进行过程中的阻力,以保证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②中国是个大国,各地的土地占有情况和受封建土地制度剥削的情况都不同;
③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6.解放后,政府使国民经济恢复的采取措施有哪些?
答: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第 1 页 共 12 页
②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
③同一财经,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④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
⑤大量节减国家机构所需经费。
7.用简明语言归纳“一五”计划的基本内容要点
答:①优先发展重工业,力求轻工业,重工业,商业协调发展;
②“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③提高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8.除了 195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历史上还有那些具有宪法性质的文献?
答:还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9.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任务十分艰巨,为何能超额完成?
答:①党的正确领导和正确决策;
②“三大运动”(抗美援朝运动,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③“三大改造”完成后,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④科学工作者和科学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
⑤各行各业人民的支持;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⑦邻邦苏联的支持,调来人力物力和资金。
10.如果中共“八大”的决策得到很好的落实,会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
失误吗?
答:不会,因为中共“八大”正确的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在综合平衡发展中稳步前进,其决策是正确的,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
了正确方向。
11.为什么说“大跃进”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重大失误?
答:因为“大跃进”是以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运动。它造成了生
态环境的破坏,并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予我们的经验教训有哪些?
答:①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实事求是,在综合平衡发展中稳步前进;
②生产关系不能脱离实际生产水平。
第 2 页 共 12 页
13.“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有哪些?
答:“文革”造成的危害有: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严重摧残了教
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致使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
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有: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内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
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我们必
须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国内环境。
14.对于“包产到户”,当时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有人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
到解放前”,有人认为这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简述你的观点。
答:第一种观点是错误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解放前地主土地私有制、解放初的小农土地私有制是有区别的:
①所有制不同,包产到户时,土地为国家所有;
解放前土地为地主私有;解放初土地归农民所有;
②分配方式不同,包产到户时,交完国家、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而解放前粮食大部分要交给地主;
③效果不同,在“多劳多得”的诱惑下,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15.乡镇企业为何会“异军突起”?乡镇企业的星期有何意义?
答:①包产到户的推行,大大解放了农村劳动力;
②原来的社队企业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意义:①改变了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推动了城镇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②是农民希望通过乡镇企业改变致富途径,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市场。
16.什么是经济特区?它特殊在哪里?在哪些方面又不能特殊?
答:经济特区是我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特殊区域;
主要特殊在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
在国家主权和政治前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上不能特殊。
17.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重点:改变现行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
主要内容:①实行政企分开;
②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
第 3 页 共 12 页
18.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三大”召开,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已经近四 40年,为何还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因为新中国成立时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建国后又经历了长达
二十余年的“左”倾错误,生产力发展也不快,无论从经济、政治、文化方面,我国离发达
国家都有很大差距,所以只能是“初级阶段”。
19.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哪些优越性?
答:①保障了各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使他们能当家作主,既保证了各
民族的平等地位,又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从而使社会主义凝聚力加强;
②充分调动各民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0.香港和澳门分别离开祖国多少年?谈谈你对港澳回归的感受;
答:香港离开祖国 150多年(1842-1997),澳门离开祖国 440多年(1553-1999);
感受:①香港、澳门进入了新时代;
②祖国日益发展壮大;
③“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港澳的回归提供了可能。
21.(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加强科技力量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2)为何要建立第
二炮兵部队?
答:(1)“三弹一星”:导弹、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
(2)因为“二炮”是以战略导弹为装备,担负战略反攻任务的军种,是国家核威慑的力
量。
22.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为何会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
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
等互利、和平共处;
原因: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质是指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建立在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
基础上,它表达了世界人民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共同愿望,是国际正义呼声的
反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历史发展规律的体现。
23.中美关系在 20世纪 70年代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①美苏争霸;②中苏关系紧张;③中国对外关系的需要。
24.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是什么?其中哪一个是最基本的?为什么?
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最基本的是“面向现代化”;
因为教育只有面向现代化,才能更好的面向未来、面向世界。
第 4 页 共 12 页
25.请简述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国企改革的意义。
答: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出现失业是正常的社会
现象,失业了有保险,有最低生活保障金,可以保持社会稳定,是国企改革能顺利进行,有
利于增强国企的活力,便于国企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26.简述中共四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答:(1)从城市到农村:1921-1927年党的工作重心在城市;大革命的失败说明“城市中心”
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1928年创立了井冈山根据地,中国革命开始了走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2)从农村到城市:1949年,随着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胜利以及全国大陆的基本解放。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
(3)从经济建设到阶级斗争:通过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1953
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成,1956年,
中共八大关于经济建设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1958年开始
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左”倾错误开始发展,1966—1976
年的“文化大革命”,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是我国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
(4)从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1978年 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把党和国家的工
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是我党历史上重要转折点。
27.中共“八大”和中共“八大”是党的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请回答:
(1)这两次会议分别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答:“八大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三大改选基本完成),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
就(“一五”计划取得一定成就)。
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国内开始出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2)从中共“八大”到中共“八大”的二十多年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从中你可以得到那些结论?
答:八大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由于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和对国情的错误认
识,出现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错误;在此期间,中共中
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广大干部群众对错误路线进行抵制,经济建设有一定的发展;十一
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
结论: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经曲折,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第 5 页 共 12 页
28.新中国成立之后国际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国外交事务取得成就的重大意义是
什么?怎样看待科技和国防的关系?
答:综合国力的提高(经济实力的提高);
为我的现代化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
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当今世界霸权主义、恐怖主义仍然威胁和平的情况下,我国应大力加强现代化国防力
量,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部队。科技在各国国防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 6 页 共 12 页
八下历史期中必考简答题专练
1.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
答:①朝鲜政府的请求;
②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
2.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是最可爱的人;
答:①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②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③志愿军战士保卫了国家,也为民族为国家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④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3.在你学过的中国历史中涉及土地问题的史实有哪些?土地问题为何如此重要?
答:涉及土地问题的史实有:
①原始社会时期土地公有制;
②奴隶社会时期土地国有制;
③封建帝制时期商鞅变法使土地私有;
④太平天国运动时土地均田制;
⑤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把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土地所有制,其性
质是私有制。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集体土地所有制,其性质是公
有制。1978年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国家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其
性质依旧是公有制。)
土地重要的原因是:土地是国家和个人的根本,没有了土地个人和国家都无法生存;而且土
地的合理化运用可以开辟国家工业化的道路。
4.为什么土地改革可以开辟国家工业化的道路?
答:因为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活动迅速恢复和发展故能够开辟国家的
工业化进程。
5.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有步骤,有分别的进行?
答:①这样做可以减小进行过程中的阻力,以保证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②中国是个大国,各地的土地占有情况和受封建土地制度剥削的情况都不同;
③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6.解放后,政府使国民经济恢复的采取措施有哪些?
答: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第 7 页 共 12 页
②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
③同一财经,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④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
⑤大量节减国家机构所需经费。
7.用简明语言归纳“一五”计划的基本内容要点
答:①优先发展重工业,力求轻工业,重工业,商业协调发展;
②“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③提高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8.除了 195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历史上还有那些具有宪法性质的文献?
答:还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9.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任务十分艰巨,为何能超额完成?
答:①党的正确领导和正确决策;
②“三大运动”(抗美援朝运动,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③“三大改造”完成后,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④科学工作者和科学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
⑤各行各业人民的支持;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⑦邻邦苏联的支持,调来人力物力和资金。
10.如果中共“八大”的决策得到很好的落实,会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
失误吗?
答:不会,因为中共“八大”正确的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在综合平衡发展中稳步前进,其决策是正确的,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
了正确方向。
11.为什么说“大跃进”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重大失误?
答:因为“大跃进”是以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运动。它造成了生
态环境的破坏,并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予我们的经验教训有哪些?
答:①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实事求是,在综合平衡发展中稳步前进;
②生产关系不能脱离实际生产水平。
第 8 页 共 12 页
13.“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有哪些?
答:“文革”造成的危害有: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严重摧残了教
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致使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
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有: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内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
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我们必
须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国内环境。
14.对于“包产到户”,当时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有人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
到解放前”,有人认为这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简述你的观点。
答:第一种观点是错误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解放前地主土地私有制、解放初的小农土地私有制是有区别的:
①所有制不同,包产到户时,土地为国家所有;
解放前土地为地主私有;解放初土地归农民所有;
②分配方式不同,包产到户时,交完国家、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而解放前粮食大部分要交给地主;
③效果不同,在“多劳多得”的诱惑下,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15.乡镇企业为何会“异军突起”?乡镇企业的星期有何意义?
答:①包产到户的推行,大大解放了农村劳动力;
②原来的社队企业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意义:①改变了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推动了城镇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②是农民希望通过乡镇企业改变致富途径,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市场。
16.什么是经济特区?它特殊在哪里?在哪些方面又不能特殊?
答:经济特区是我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特殊区域;
主要特殊在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
在国家主权和政治前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上不能特殊。
17.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重点:改变现行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
主要内容:①实行政企分开;
②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
第 9 页 共 12 页
18.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三大”召开,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已经近四 40年,为何还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因为新中国成立时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建国后又经历了长达
二十余年的“左”倾错误,生产力发展也不快,无论从经济、政治、文化方面,我国离发达
国家都有很大差距,所以只能是“初级阶段”。
19.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哪些优越性?
答:①保障了各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使他们能当家作主,既保证了各
民族的平等地位,又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从而使社会主义凝聚力加强;
②充分调动各民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0.香港和澳门分别离开祖国多少年?谈谈你对港澳回归的感受;
答:香港离开祖国 150多年(1842-1997),澳门离开祖国 440多年(1553-1999);
感受:①香港、澳门进入了新时代;
②祖国日益发展壮大;
③“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港澳的回归提供了可能。
21.(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加强科技力量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2)为何要建立第
二炮兵部队?
答:(1)“三弹一星”:导弹、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
(2)因为“二炮”是以战略导弹为装备,担负战略反攻任务的军种,是国家核威慑的力
量。
22.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为何会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
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
等互利、和平共处;
原因: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质是指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建立在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
基础上,它表达了世界人民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共同愿望,是国际正义呼声的
反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历史发展规律的体现。
23.中美关系在 20世纪 70年代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①美苏争霸;②中苏关系紧张;③中国对外关系的需要。
24.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是什么?其中哪一个是最基本的?为什么?
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最基本的是“面向现代化”;
因为教育只有面向现代化,才能更好的面向未来、面向世界。
第 10 页 共 12 页
25.请简述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国企改革的意义。
答: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出现失业是正常的社会
现象,失业了有保险,有最低生活保障金,可以保持社会稳定,是国企改革能顺利进行,有
利于增强国企的活力,便于国企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26.简述中共四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答:(1)从城市到农村:1921-1927年党的工作重心在城市;大革命的失败说明“城市中心”
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1928年创立了井冈山根据地,中国革命开始了走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2)从农村到城市:1949年,随着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胜利以及全国大陆的基本解放。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
(3)从经济建设到阶级斗争:通过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1953
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成,1956年,
中共八大关于经济建设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1958年开始
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左”倾错误开始发展,1966—1976
年的“文化大革命”,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是我国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
(4)从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1978年 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把党和国家的工
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是我党历史上重要转折点。
27.中共“八大”和中共“八大”是党的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请回答:
(1)这两次会议分别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答:“八大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三大改选基本完成),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
就(“一五”计划取得一定成就)。
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国内开始出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2)从中共“八大”到中共“八大”的二十多年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从中你可以得到那些结论?
答:八大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由于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和对国情的错误认
识,出现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错误;在此期间,中共中
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广大干部群众对错误路线进行抵制,经济建设有一定的发展;十一
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
结论: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经曲折,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第 11 页 共 12 页
28.新中国成立之后国际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国外交事务取得成就的重大意义是
什么?怎样看待科技和国防的关系?
答:综合国力的提高(经济实力的提高);
为我的现代化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
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当今世界霸权主义、恐怖主义仍然威胁和平的情况下,我国应大力加强现代化国防力
量,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部队。科技在各国国防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