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 第2课时 极地科考与保护※[课标要求] 1.在极地开展科学考察有何重要意义?2.为什么要保护极地环境?@A 基础达标 知识点一 科学考察的宝地1.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 ( B )A.长城站 B.黄河站 C.中山站 D.昆仑站2.人类对极地进行科学考察,目的是 ( C )A.便于开采地下矿产 B.捕获更多的极地动物C.更好地保护地球环境 D.为向南极大陆移民做准备3.跨学科·生物我国“南极极端环境温室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实验成功,保障了南极科考队员全年的蔬菜供应。读长城站的“南极温室”种菜大棚图,南极土地上禁止播种植物,温室大棚内也需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原因是 ( B )A.提高作物品质 B.保护生态环境C.展示科技水平 D.降低种植成本4.符合极地保护精神的科考项目是 ( D )A.记录夏季气温,拟建避暑胜地B.大量捕杀极地海洋生物,用于科研C.勘探矿产资源,建立工业基地D.监测海冰动态,研究气候变化5.在“爱护和保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的主题班会活动中,莉莉提出以下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C )A.极地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为解决全球能源紧缺问题,要大量开发B.为了让人们享受美食,可大量捕杀鲸鱼C.科考人员增强环保意识,使用绿色环保产品D.科考人员将垃圾埋在雪地里或丢弃在海洋中6.我国积极开展南极科学考察是为了 ( B )A.开发南极矿产资源B.开展科学调查,保护南极C.进行远洋捕捞作业D.为向南极移民做好准备(苏州中考)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正式开站,这是中国第三个南极常年考察站。南北极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近年来极地呈现快速增温趋势。如图为北极和南极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7.极地呈现快速增温趋势,其可能的影响是 ( C )A.淡水资源将大幅增加 B.全球陆地面积将增大C.南极冰层厚度会下降 D.北极航行范围会缩小8.秦岭考察站的主体建筑采用底部架空设计,其主要目的是 ( D )A.节约建筑材料 B.降低建设难度C.便于通风透气 D.防风与抗雪埋9.为缓解极地地区升温现象,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C )①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②增加耕地面积,科技兴农 ③推广清洁能源,节能减排 ④加强国际合作,互利共赢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知识点二 保护极地环境10.在南极地区建设科考站过程中,下列行为可取的是 ( A )A.生活垃圾合理分类 B.捕杀极地野生动物C.大量开采矿产资源 D.随意堆放建筑材料11.南极哈丁山是我国独立提出并批准的“南极特别保护区”,此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 B )A.有利于建设居民点,大量移民B.有利于进行一系列的科学考察C.有利于大力开采矿产资源D.保护好环境作为今后的旅游地12.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下列做法,有利于南极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是 ( D )A.将垃圾掩埋在雪地里B.南极地区周边海域大量捕杀鲸C.大规模开采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D.加强国际合作,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13.近些年来,南极旅游热度激增,对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 C )A.冰川快速融化 B.物种大量消亡C.环境污染加剧 D.过度消耗矿产资源14.有关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A.保护科考队员的安全,对所遇到的企鹅应予以驱离猎杀B.为缓解资源供应紧缺的状况,应大力开采两极地区的矿产资源C.极地地区环境恶劣,所以科考价值不大D.极地地区人烟稀少,但环境保护刻不容缓15.国际上非常重视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于1991年制定了 ( C )A.《南极条约》 B.《全球禁止捕鲸公约》C.《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D.《北极条约》@B 能力拔高16.(广安中考)极地考察能力是一个国家科研能力和综合国力的体现。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秦岭站开站,目前我国已在南极地区建成了五个科学考察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秦岭站开站当天,太阳直射点向 北 (南/北)移动。(2)中山站的纬度为 70° S 。(3)秦岭站位于中山站的 东南 方向。(4)关于极地考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④ (填序号)。①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8月份②南极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应该大力开发③南极地区气候条件恶劣,常常出现大风降雨天气④秦岭站科考队员观察到从远处驶来的祖国船队,总是先见船帆后见船身@C 思维拓展 (陕西中考)我国南极科考已进入“航空时代”。科学家可利用机载冰雷达等技术装备,对南极部分地区冰下山脉、湖泊以及深部峡谷进行深入探索。据此完成17-18题。17.我国南极科考进入“航空时代”,得益于我国 ( D )A.距离南极大陆较近 B.幅员辽阔地大物博C.探索南极愿望迫切 D.高新技术快速发展18.相较于地面科考,南极地区航空科考的优势不包括 ( B )A.减少地面考察对南极生态的影响B.不受南极酷寒、烈风等环境影响C.可以深入探索地面考察受限区域D.能够获取高质量的航空科考数据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 第2课时 极地科考与保护※[课标要求] 1.在极地开展科学考察有何重要意义?2.为什么要保护极地环境?@A 基础达标 知识点一 科学考察的宝地1.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 ( )A.长城站 B.黄河站 C.中山站 D.昆仑站2.人类对极地进行科学考察,目的是 ( )A.便于开采地下矿产 B.捕获更多的极地动物C.更好地保护地球环境 D.为向南极大陆移民做准备3.跨学科·生物我国“南极极端环境温室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实验成功,保障了南极科考队员全年的蔬菜供应。读长城站的“南极温室”种菜大棚图,南极土地上禁止播种植物,温室大棚内也需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原因是 ( )A.提高作物品质 B.保护生态环境C.展示科技水平 D.降低种植成本4.符合极地保护精神的科考项目是 ( )A.记录夏季气温,拟建避暑胜地B.大量捕杀极地海洋生物,用于科研C.勘探矿产资源,建立工业基地D.监测海冰动态,研究气候变化5.在“爱护和保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的主题班会活动中,莉莉提出以下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极地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为解决全球能源紧缺问题,要大量开发B.为了让人们享受美食,可大量捕杀鲸鱼C.科考人员增强环保意识,使用绿色环保产品D.科考人员将垃圾埋在雪地里或丢弃在海洋中6.我国积极开展南极科学考察是为了 ( )A.开发南极矿产资源B.开展科学调查,保护南极C.进行远洋捕捞作业D.为向南极移民做好准备(苏州中考)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正式开站,这是中国第三个南极常年考察站。南北极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近年来极地呈现快速增温趋势。如图为北极和南极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7.极地呈现快速增温趋势,其可能的影响是 ( )A.淡水资源将大幅增加 B.全球陆地面积将增大C.南极冰层厚度会下降 D.北极航行范围会缩小8.秦岭考察站的主体建筑采用底部架空设计,其主要目的是 ( )A.节约建筑材料 B.降低建设难度C.便于通风透气 D.防风与抗雪埋9.为缓解极地地区升温现象,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②增加耕地面积,科技兴农 ③推广清洁能源,节能减排 ④加强国际合作,互利共赢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知识点二 保护极地环境10.在南极地区建设科考站过程中,下列行为可取的是 ( )A.生活垃圾合理分类 B.捕杀极地野生动物C.大量开采矿产资源 D.随意堆放建筑材料11.南极哈丁山是我国独立提出并批准的“南极特别保护区”,此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 )A.有利于建设居民点,大量移民B.有利于进行一系列的科学考察C.有利于大力开采矿产资源D.保护好环境作为今后的旅游地12.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下列做法,有利于南极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将垃圾掩埋在雪地里B.南极地区周边海域大量捕杀鲸C.大规模开采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D.加强国际合作,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13.近些年来,南极旅游热度激增,对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 )A.冰川快速融化 B.物种大量消亡C.环境污染加剧 D.过度消耗矿产资源14.有关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保护科考队员的安全,对所遇到的企鹅应予以驱离猎杀B.为缓解资源供应紧缺的状况,应大力开采两极地区的矿产资源C.极地地区环境恶劣,所以科考价值不大D.极地地区人烟稀少,但环境保护刻不容缓15.国际上非常重视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于1991年制定了 ( )A.《南极条约》 B.《全球禁止捕鲸公约》C.《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D.《北极条约》@B 能力拔高16.(广安中考)极地考察能力是一个国家科研能力和综合国力的体现。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秦岭站开站,目前我国已在南极地区建成了五个科学考察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秦岭站开站当天,太阳直射点向 (南/北)移动。(2)中山站的纬度为 。(3)秦岭站位于中山站的 方向。(4)关于极地考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①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8月份②南极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应该大力开发③南极地区气候条件恶劣,常常出现大风降雨天气④秦岭站科考队员观察到从远处驶来的祖国船队,总是先见船帆后见船身@C 思维拓展 (陕西中考)我国南极科考已进入“航空时代”。科学家可利用机载冰雷达等技术装备,对南极部分地区冰下山脉、湖泊以及深部峡谷进行深入探索。据此完成17-18题。17.我国南极科考进入“航空时代”,得益于我国 ( )A.距离南极大陆较近 B.幅员辽阔地大物博C.探索南极愿望迫切 D.高新技术快速发展18.相较于地面科考,南极地区航空科考的优势不包括 ( )A.减少地面考察对南极生态的影响B.不受南极酷寒、烈风等环境影响C.可以深入探索地面考察受限区域D.能够获取高质量的航空科考数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 第2课时极地科考与保护 - 学生版.docx 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 第2课时极地科考与保护.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