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突破(五) 极地地区@专题概览@专题训练1.南极地区泛指 ( )A.南极大陆及周边的岛屿B.60°E以南的地区C.60°N以南的地区D.60°S以南的地区2.在两极地区,对航运船只威胁最大的是 ( )A.暴风雪 B.寒冷 C.洪水 D.冰山3.酷寒、干燥和烈风,是南极地区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这里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下面有关南极地区的称谓,错误的是 ( )A.世界的“寒极” B.白色荒漠C.冰雪高原 D.世界原料仓库4.(绥化中考)南极地区的象征是 ( )A.北极熊 B.红猩猩 C.袋鼠 D.企鹅5.某同学用某地球软件搜索到我国北极科考站——黄河站的地理位置为(78°55'N,11°21'E)。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黄河站位于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地中的①地B.黄河站有极昼极夜现象C.黄河站附近海域多企鹅D.北半球夏季是到黄河站附近科考的最佳时期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秦岭站、长城站与中山站是我国在南极的三个常年考察站。秦岭站优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占比超过60%。读我国在南极考察站分布图,完成6-8题。6.秦岭站选择在2月份开站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暖季,便于科考 B.黑夜较长,利于观测星空C.降水稀少,便于外出 D.风和日丽,景色宜人7.我国在南极的三个常年考察站的共同点是 ( )A.位于南极大陆 B.位于沿海C.有极昼极夜现象 D.面向太平洋8.跨学科·物理秦岭站优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的主要原因是 ( )A.风能、太阳能使用方便B.常规能源非常短缺C.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D.注重绿色环保的理念(菏泽中考)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队(“雪龙”号和“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出发踏上科考征程。按照计划,相关作业队员将于12月中旬抵达秦岭站建设区域,并在60天内完成建设任务。如图示意中国第40次赴南极科考航线。据此完成9-10题。9.在秦岭站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可能是 ( )A.漫漫长夜 B.寒风凛冽 C.烈日炎炎 D.阴雨连绵10.“雪龙”号科考船在向南极秦岭站航行中途经 ( )A.东海 太平洋 B.渤海 太平洋C.黄海 大西洋 D.南海 大西洋11.在南极,新鲜蔬菜是“奢侈品”,随着智慧温室大棚在中国南极科考站的建立,科考队员能够吃上亲手栽种的新鲜蔬菜,主要依赖于 ( )A.科技发展 B.科考队员多 C.市场需求大 D.交通便利12.许多国家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大规模猎捕鲸鱼,丰富食物来源B.利用南极广阔空间进行核试验C.大力发展种植业,解决粮食问题D.研究南极冰川,分析全球气候变化13.(内江中考)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图1为北极和南极地区简图,图2为人体体温、水的冰点和两极地区气温对比图,图3为极地地区两种动物。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从高、中、低纬度看,秦岭站位于 纬度。(2)A、B两种极地地区动物,生活在北极地区的是 。(3)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地区气温更 ,原因是 。(4)到南极地区旅游,需要准备哪些必备物品?14.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秦岭站位于南纬74度56分,东经163度42分,所处的罗斯海西海岸是南极洲气候环境最为恶劣的区域之一。材料二 2024年2月28日,我国首台近红外望远镜在南极昆仑站成功运行。昆仑站海拔4 087米,不仅大气稀薄洁净、没有光污染,而且每年有长达6个月的极夜,是地球上最佳的天文观测台址之一。材料三 如图是我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1)据秦岭站的经纬度可知,秦岭站位于 (地球上的五带)。冬至日前后,秦岭站有 (极昼/极夜)现象,有利于考察站的建设。(2)秦岭站所在地区气候恶劣,如 、干燥、烈风等,给极地科考增加了困难。(3)试分析昆仑站适宜科学家进行天文观测的有利条件。15.(聊城中考)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迄今为止,我国在极地地区已建立6个科学考察站。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秦岭站”正式开站。秦岭站以中华民族古老山脉秦岭命名,是绵延传承中华历史文化记忆的一个精神象征。材料二 近年来,北冰洋夏季海冰加速融化。有科学家预测北冰洋夏季海冰将在2040年前彻底消失,成为一片“无冰洋”。材料三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示意图。(1)我国已建立的6个极地科考站中,位于最北、最南的分别是 、 。读图可知,秦岭站将填补我国在 洋扇区长期观测的空白。(2)秦岭站主体建筑架空,看上去好像长了“脚”。试简述原因。(3)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近年来北冰洋夏季海冰加速融化的原因。16.极地是属于全人类共同的土地,极地考察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科研能力和综合国力的体现。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2022年3月,多国气象人员发现南北极地区同时出现了极端高温,气候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极为罕见。目前,南极地区的四个特殊意义的“点”,“极点”“磁点”“冰点”“高点”附近分别有不同国家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材料二 南极大陆等高线地形图。(1)南极地区具有特殊意义的四个“点”中,属于中国的是 点。(2)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一般选择在我国的 (季节)。(3)如图为南极大陆被称为“白色荒漠”的原因示意图,请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正确含义。① ② ③ ④ 专题突破(五) 极地地区@专题概览@专题训练1.南极地区泛指 ( A )A.南极大陆及周边的岛屿B.60°E以南的地区C.60°N以南的地区D.60°S以南的地区2.在两极地区,对航运船只威胁最大的是 ( D )A.暴风雪 B.寒冷 C.洪水 D.冰山3.酷寒、干燥和烈风,是南极地区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这里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下面有关南极地区的称谓,错误的是 ( D )A.世界的“寒极” B.白色荒漠C.冰雪高原 D.世界原料仓库4.(绥化中考)南极地区的象征是 ( D )A.北极熊 B.红猩猩 C.袋鼠 D.企鹅5.某同学用某地球软件搜索到我国北极科考站——黄河站的地理位置为(78°55'N,11°21'E)。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A.黄河站位于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地中的①地B.黄河站有极昼极夜现象C.黄河站附近海域多企鹅D.北半球夏季是到黄河站附近科考的最佳时期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秦岭站、长城站与中山站是我国在南极的三个常年考察站。秦岭站优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占比超过60%。读我国在南极考察站分布图,完成6-8题。6.秦岭站选择在2月份开站的主要原因是 ( A )A.处于暖季,便于科考 B.黑夜较长,利于观测星空C.降水稀少,便于外出 D.风和日丽,景色宜人7.我国在南极的三个常年考察站的共同点是 ( B )A.位于南极大陆 B.位于沿海C.有极昼极夜现象 D.面向太平洋8.跨学科·物理秦岭站优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的主要原因是 ( C )A.风能、太阳能使用方便B.常规能源非常短缺C.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D.注重绿色环保的理念(菏泽中考)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队(“雪龙”号和“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出发踏上科考征程。按照计划,相关作业队员将于12月中旬抵达秦岭站建设区域,并在60天内完成建设任务。如图示意中国第40次赴南极科考航线。据此完成9-10题。9.在秦岭站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可能是 ( B )A.漫漫长夜 B.寒风凛冽 C.烈日炎炎 D.阴雨连绵10.“雪龙”号科考船在向南极秦岭站航行中途经 ( A )A.东海 太平洋 B.渤海 太平洋C.黄海 大西洋 D.南海 大西洋11.在南极,新鲜蔬菜是“奢侈品”,随着智慧温室大棚在中国南极科考站的建立,科考队员能够吃上亲手栽种的新鲜蔬菜,主要依赖于 ( A )A.科技发展 B.科考队员多 C.市场需求大 D.交通便利12.许多国家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D )A.大规模猎捕鲸鱼,丰富食物来源B.利用南极广阔空间进行核试验C.大力发展种植业,解决粮食问题D.研究南极冰川,分析全球气候变化13.(内江中考)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图1为北极和南极地区简图,图2为人体体温、水的冰点和两极地区气温对比图,图3为极地地区两种动物。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从高、中、低纬度看,秦岭站位于 高 纬度。(2)A、B两种极地地区动物,生活在北极地区的是 B 。(3)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地区气温更 低 ,原因是 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海拔较高,冰面反射阳光 。(4)到南极地区旅游,需要准备哪些必备物品?保暖衣物、护目镜、充足的食物等。14.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秦岭站位于南纬74度56分,东经163度42分,所处的罗斯海西海岸是南极洲气候环境最为恶劣的区域之一。材料二 2024年2月28日,我国首台近红外望远镜在南极昆仑站成功运行。昆仑站海拔4 087米,不仅大气稀薄洁净、没有光污染,而且每年有长达6个月的极夜,是地球上最佳的天文观测台址之一。材料三 如图是我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1)据秦岭站的经纬度可知,秦岭站位于 南寒带 (地球上的五带)。冬至日前后,秦岭站有 极昼 (极昼/极夜)现象,有利于考察站的建设。(2)秦岭站所在地区气候恶劣,如 酷寒 、干燥、烈风等,给极地科考增加了困难。(3)试分析昆仑站适宜科学家进行天文观测的有利条件。大气稀薄洁净,没有光污染。15.(聊城中考)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迄今为止,我国在极地地区已建立6个科学考察站。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秦岭站”正式开站。秦岭站以中华民族古老山脉秦岭命名,是绵延传承中华历史文化记忆的一个精神象征。材料二 近年来,北冰洋夏季海冰加速融化。有科学家预测北冰洋夏季海冰将在2040年前彻底消失,成为一片“无冰洋”。材料三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示意图。(1)我国已建立的6个极地科考站中,位于最北、最南的分别是 黄河站 、 昆仑站 。读图可知,秦岭站将填补我国在 太平 洋扇区长期观测的空白。(2)秦岭站主体建筑架空,看上去好像长了“脚”。试简述原因。为了避免积雪掩埋和利于大风通过。(3)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近年来北冰洋夏季海冰加速融化的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16.极地是属于全人类共同的土地,极地考察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科研能力和综合国力的体现。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2022年3月,多国气象人员发现南北极地区同时出现了极端高温,气候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极为罕见。目前,南极地区的四个特殊意义的“点”,“极点”“磁点”“冰点”“高点”附近分别有不同国家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材料二 南极大陆等高线地形图。(1)南极地区具有特殊意义的四个“点”中,属于中国的是 高 点。(2)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一般选择在我国的 冬季 (季节)。(3)如图为南极大陆被称为“白色荒漠”的原因示意图,请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正确含义。① 海拔高 ② 气温低 ③ 降水少 ④ 冰雪覆盖的世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突破(五) 极地地区 - 学生版.docx 专题突破(五) 极地地区.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