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1.(2025三上·仁化期末)做肥料袋时,放入果皮、菜叶的主要目的是 ( )。A.给小动物提供食物 B.制造氧气 C.增加腐殖质2.(2025三上·仁化期末)下列情况中,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A.多挖蚯蚓做诱饵去钓鱼B.多用农药杀死病虫害C.不随便伤害土壤动物3.(2025三上·仁化期末)下列动物中,对改善土壤的肥力作用较大的是 ( )。A.蚯蚓 B.蝴蝶 C.蟑螂4.(2025三上·仁化期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土壤动物能改变土壤的肥力B.改变土壤的肥力最好的办法是多用化肥C.人类离不开土壤动物5.(2025三上·仁化期末)下列不是做水土流失模拟实验需要用到的材料的是 ( )。A.铲子 B.草皮 C.放大镜6.(2025三上·仁化期末)下列不属于改良贫瘠土壤的方法的是 ( )。A.收集落叶沤肥 B.给土壤浇水 C.施农家肥7.(2025三上·仁化期末)下列不是土壤“居民”的是 ( )。A.蚂蚁 B.枯树枝 C.田螺8.(2025三上·仁化期末)下列土地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裸露的坡地 B.种树的坡地 C.种草的坡地9.(2025三上·仁化期末)____和____是固体。( )A.面粉;羽毛 B.羽毛;泉水 C.泉水;面粉10.(2025三上·仁化期末)分离食盐和水时,哪个做法是不对的 ( )A.边加热边搅拌B.当蒸发皿里出现白色颗粒时熄灭酒精灯C.为节约时间,停止加热后马上用手拿着蒸发皿进行观察11.(2025三上·仁化期末)将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用滤纸过滤,我们发现( )。A.滤纸上留下了食盐B.滤纸上留下了沙子C.过滤后的液体很浑浊了12.(2025三上·仁化期末)分离食盐和水时,经过蒸发得到的食盐颗粒与原来的食盐相比( )。A.颗粒更大 B.颗粒更小 C.保持不变13.(2025三上·仁化期末)将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倒入水中,充分搅拌后,我们发现( )溶解在水中。A.食盐 B.沙子 C.食盐和沙子14.(2025三上·仁化期末)加热时,能使蒸发皿均匀受热的实验器材是( )A.温度计B.三脚架C.石棉网15.(2025三上·仁化期末)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嘴吹灭 B.用书本扇灭 C.用灯帽盖两次熄灭16.(2025三上·仁化期末)不断地往一杯水中加入食盐,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食盐开始溶解,到一定程度后不再溶解B.食盐不断溶解C.食盐一直不溶解17.(2025三上·仁化期末)下列不属于淡水的是( )。A.冰川水 B.海水 C.池塘水18.(2025三上·仁化期末)地下水越来越少,主要是因为( )。A.温度逐渐升高 B.雨水逐渐减少 C.人类过度开采19.(2025三上·仁化期末)使用量筒“测量水的多少”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A.B.C.20.(2025三上·仁化期末)以下行为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方法有( )。A.使用新型抽水马桶 B.淘米水浇花 C.开水龙头刷牙21.(2025三上·仁化期末)我们一日三餐所吃的面条、米饭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素是(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22.(2025三上·仁化期末)土壤层次结构从上而下分为( )。A.表层土、下层土B.表层土、岩石层C.表层土、下层土、岩石层23.(2025三上·仁化期末)测量水体积常用的工具和单位是( )。A.烧杯——千克 B.漏斗——升 C.量筒——毫升24.(2025三上·仁化期末)下面不是仙人掌的生长习性的是( )。A.耐高温 B.喜潮湿 C.耐干旱25.(2025三上·仁化期末)绿豆和玉米粉混合后,体积会( )。A.变大 B.变小 C.不变26.(2025三上·仁化期末)所有的土壤都适合庄稼生长。( )27.(2025三上·仁化期末)蜗牛是改良土壤的能手。 ( )28.(2025三上·仁化期末)无节制地开荒毁林会造成水土的大量流失。 ( )29.(2025三上·仁化期末)少年儿童应该响应祖国的号召,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30.(2025三上·仁化期末)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 ( )31.(2025三上·仁化期末)井水冬天暖和、夏天凉。 ( )32.(2025三上·仁化期末)吃饭时要细嚼慢咽,这样不容易使食物吸收。 ( )33.(2025三上·仁化期末)地球上的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34.(2025三上·仁化期末)边吃饭边讲话不会影响消化,而且能节约时间。 ( )35.(2025三上·仁化期末)人倒立的时候可以吃东西。 ( )36.(2025三上·仁化期末)为什么制冷空调要挂在房间的上方 37.(2025三上·仁化期末)为什么制冷空调要挂在房间的上方?38.(2025三上·仁化期末)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份科学的一日三餐的食谱。39.(2025三上·仁化期末)空气说:“我去你的身体里旅行了!”它在进去之前和出来之后一样吗 请你动手做一做下面的实验吧。实验准备:两个塑料袋、澄清的石灰水。实验步骤:(1)空气与澄清石灰水混合,石灰水是否有明显变化 (填“是”或“否”)(2)呼出的气体与澄清石灰水混合,石灰水变 (填“澄清”或“浑浊”)。(3)我的发现: 。(4)为了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下列( )做法是正确的 (多选)①空气不良时,出门戴口罩 ②不吸烟,远离二手烟③炒菜不开抽油烟机 ④经常开窗通风⑤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垃圾的处理;垃圾分类与回收【解析】【分析】果皮、菜叶等属于有机物质,在肥料袋中经过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的分解作用,会逐渐腐烂变质,最终形成腐殖质。腐殖质是一种富含养分的物质,能够为植物提供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这是放入果皮、菜叶的主要目的,所以C选项正确。2.【答案】C【知识点】保护自然资源【解析】【分析】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土壤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随便伤害土壤动物,有助于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保护土壤的生物多样性,从而有利于土壤的保护和改良,所以C选项正确。3.【答案】A【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分析】蚯蚓生活在土壤中,它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如腐叶、枯草等。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一方面可以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使植物能够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另一方面,蚯蚓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这些粪便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质量 ,所以蚯蚓对改善土壤肥力作用较大。4.【答案】B【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分析】虽然化肥可以在短期内为植物提供大量的养分,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但是长期大量使用化肥会带来许多问题,例如:会使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会导致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失衡,影响土壤的生态功能;还可能造成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而合理使用有机肥、轮作、种植绿肥等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土壤肥力,同时保持土壤的生态健康。所以改变土壤的肥力最好的办法不是多用化肥,B说法错误。5.【答案】C【知识点】放大镜【解析】【分析】放大镜主要用于观察物体的细节,而水土流失模拟实验主要是观察水流对土壤的冲刷、土壤的流失情况以及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等宏观现象,并不需要使用放大镜来观察细节。所以放大镜不是做水土流失模拟实验需要用到的材料。6.【答案】B【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分析】给土壤浇水的主要作用是为土壤补充水分,满足植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缓解干旱对植物的影响。它并不能直接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状况,只是起到了提供水分的作用,而不是对贫瘠土壤进行改良。所以给土壤浇水不属于改良贫瘠土壤的方法。7.【答案】B【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分析】枯树枝是植物的一部分,它已经死亡,不具备生命活动的特征。虽然枯树枝可能会落在土壤表面,最终会在土壤微生物等的作用下分解,但它本身不是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不属于土壤 “居民”。8.【答案】A【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水对地貌的影响【解析】【分析】裸露的坡地没有植被或植被覆盖极少,土壤直接暴露在外。当遇到降雨时,雨水会直接冲击土壤表面,没有植被的阻挡和缓冲,雨水的冲击力会使土壤颗粒容易被冲走。而且,裸露的土壤缺乏根系的固着作用,土壤结构相对松散,更易被水流侵蚀,导致大量的土壤流失,所以水土流失最为严重。9.【答案】A【知识点】固体的认识【解析】【分析】固体的特征是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具有流动性;液体的特征是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面粉和羽毛都是固体。10.【答案】C【知识点】物质的分离【解析】【分析】蒸发皿在加热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热量,温度很高。停止加热后,蒸发皿仍然处于高温状态,此时用手直接拿着蒸发皿会严重烫伤手,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是非常危险且错误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使用坩埚钳等工具来夹持蒸发皿,所以C做法是错误的。11.【答案】B【知识点】物质的分离【解析】【分析】沙子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等,不溶于水。当把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放入水中搅拌后,再进行过滤操作时,沙子作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无法通过滤纸的孔隙,会被留在滤纸上,所以滤纸上留下的是沙子,B选项正确。12.【答案】A【知识点】物质的分离【解析】【分析】在分离食盐和水的蒸发操作中,把食盐溶液放在蒸发皿中加热,水分会不断蒸发,溶液中的食盐浓度逐渐增大。当水分蒸发到一定程度时,食盐就会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原来的食盐可能是经过加工处理的细小颗粒状。在蒸发结晶过程中,随着水分的不断减少,食盐晶体逐渐形成并生长,多个较小的食盐晶体有可能会聚集在一起,形成较大的晶体颗粒。所以经过蒸发得到的食盐颗粒与原来的食盐相比,颗粒更大。13.【答案】A【知识点】物质的分离【解析】【分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它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当把食盐倒入水中并充分搅拌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氯化钠晶体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会逐渐脱离晶体表面,均匀地分散在水分子之间,形成食盐溶液,所以食盐能溶解在水中。14.【答案】C【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解析】【分析】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三脚架是固定的仪器; 石棉网能使仪器均匀受热。因此该题选C。15.【答案】C【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解析】【分析】 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不能用嘴吹气来灭灯,要用灯帽盖灭酒精;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以防有酒精溢出燃烧引起火灾。熄灭酒精灯时,正确的方法用灯帽盖灭,然后掀开再盖一次。16.【答案】A【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解析】【分析】食盐在水中是可以溶解的。当往一杯水中开始加入食盐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食盐晶体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会逐渐脱离晶体表面,均匀地分散在水分子之间,食盐开始溶解。随着不断加入食盐,水中溶解的食盐量逐渐增多,当达到一定程度,即达到该温度下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此时,再继续加入食盐,食盐就不能再溶解了,会沉淀在杯底,所以会出现食盐开始溶解,到一定程度后不再溶解的现象,A选项正确。17.【答案】B【知识点】地球上的水【解析】【分析】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淡水资源。淡水资源由江河湖泊中的水、池塘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淡水水体组成,其中固体冰川较难直接利用,选项中海洋不属于淡水资源。18.【答案】C【知识点】地球上的水【解析】【分析】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除此之外,灌溉水渗入、地表水渗入、越流补给和人工补给,都可以是地下水的来源。地下水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开采。19.【答案】B【知识点】液体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使用量筒测量水的多少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因为如果俯视读数,读取的数值会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数,读取的数值会比实际值偏小 。只有当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时,读出的刻度才是液体的准确体积。20.【答案】C【知识点】节约用水【解析】【分析】在刷牙时一直开着水龙头,水会持续不断地流淌,在这个过程中,有大量的水没有被有效利用就白白流走了,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这种行为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方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接适量的水在杯子里,用杯子里的水刷牙,避免水龙头一直流水。21.【答案】B【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解析】【分析】面条和米饭的主要原料是小麦和水稻,它们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在人体内经过消化酶的作用,可分解为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量。在面条和米饭中,糖类的含量是比较高的,是这两种食物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素,所以B选项正确。22.【答案】C【知识点】土壤剖面【解析】【分析】土壤是由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它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一般从上而下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表层土:位于土壤的最上层,是土壤中肥力最集中的部分,含有丰富的腐殖质、矿物质、空气和水分等,适合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微生物的活动。许多植物的根系主要分布在这一层。 下层土:在表层土之下,相对表层土来说,腐殖质含量较少,颜色较浅,质地较为紧实,矿物质含量相对较高,通气性和透水性较差。 岩石层:位于土壤的最下层,是未风化或部分风化的岩石,它是土壤形成的基础,经过长期的风化作用,岩石逐渐破碎,形成了上层的土壤。23.【答案】C【知识点】液体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量筒是专门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它上面标有刻度,刻度较为精确,能够准确测量液体的体积。 毫升是常用的较小体积单位,在测量水等液体体积时,当体积较小时,常用毫升作单位。所以测量水体积常用的工具是量筒,单位可以是毫升,C选项正确。24.【答案】B【知识点】植物的生长环境【解析】【分析】由于仙人掌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些地方的气候干燥,降水稀少,空气湿度低。仙人掌的形态结构(如肉质茎、针状叶等)都是为了适应干旱环境,减少水分散失。它并不适应潮湿的环境,在潮湿的环境中,仙人掌可能会因为根部缺氧、感染病菌等原因而生长不良甚至死亡,所以仙人掌不喜潮湿,B选项不属于仙人掌的生长习性。25.【答案】B【知识点】固体的认识【解析】【分析】 绿豆和玉米粉混合后 ,体积会变小,因为很多玉米粉会填充到绿豆的空隙中。26.【答案】错误【解析】【解答】不是所有的土壤都适合庄稼生长,有些土壤过干,不适合作物生长。【分析】本题考查庄稼的生长。27.【答案】错误【知识点】蜗牛的生活习性【解析】【分析】蜗牛主要以植物的嫩叶、茎等为食,它的活动主要集中在植物表面或周围,对植物造成一定的危害。 蜗牛在土壤中的活动相对较少,它既不能像蚯蚓那样通过钻洞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也不能像一些微生物那样将有机物分解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养分来提高土壤肥力。28.【答案】正确【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解析】【分析】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重要作用。树木的根系可以像 “锚” 一样牢牢地抓住土壤,固定土壤颗粒,防止土壤被水流冲走。同时,森林中的枯枝落叶层能够截留雨水,减缓雨水对地面的直接冲击,降低雨水的流速,使雨水能够更缓慢地渗入土壤中,减少地表径流,从而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当无节制地开荒毁林时,大片的森林被破坏,树木被砍伐,植被覆盖度降低甚至消失。这就导致土壤失去了根系的固着和植被的保护,在降雨时,雨水会直接冲击裸露的土壤表面,土壤颗粒很容易被水流带走,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而且,没有了植被的保护,地表径流会增强,进一步加剧了土壤侵蚀的程度。29.【答案】正确【知识点】植物与我们的生活【解析】【分析】 植树造林能降低噪声污染 道路两旁栽树能够降低噪音,多种多样的树型、花果和翠绿的枝叶能够美化环境,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供给梦想化环境。所以我们积极参与植树造林。30.【答案】正确【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分析】表层土是指土壤的最上层部分。虽然一般来说,表层土中含有较多的腐殖质等养分,相对较为肥沃,但并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31.【答案】正确【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夏天时,外界环境温度较高,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及地面上的物体吸收大量的热量,温度升高明显。而井水处于地下,受到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较小,其温度一般常年保持在10℃到15℃左右,相对夏天外界动辄20℃以上甚至更高的气温来说,井水的温度就显得较低,所以我们会感觉井水很凉。32.【答案】错误【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解析】【分析】我们在吃饭时要对食物细嚼慢咽,以使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内有充足的时间被消化;如果狼吞虎咽,则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没有来得及发挥作用,就随食物一起进入胃中,增加胃肠的负担。33.【答案】错误【知识点】地球上的水【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和大多数生物需要的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5%。地球上的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错误的。34.【答案】错误【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解析】【分析】边吃饭边讲话是会影响消化的,且从健康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并不能带来益处,该说法错误。35.【答案】错误【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解析】【分析】正常情况下,食物从口腔进入食管,依靠食管的蠕动以及重力作用等顺利下行进入胃内。当人倒立的时候,重力方向与正常进食时相反,食物很难依靠重力正常进入食管和胃。而且,此时食管下括约肌的正常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它不能像正常体位时那样有效地阻止食物反流。 此外,倒立吃东西时,吞咽过程会变得非常困难,食物很容易误入气管,导致呛咳甚至窒息,这会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36.【答案】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 制冷空调挂在房间上方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利用冷热空气的对流原理,使冷空气自然向下流动,从而较快地降低室内气温 。当空调制冷时,冷空气会下沉,而热空气会上升,这种自然对流现象可以帮助冷空气更快地覆盖整个房间 。37.【答案】冷空气是下降的,热空气是上升的,制冷空调产生的是冷空气,是下降的,所以制冷空调要挂在房间的上方。【知识点】对流【解析】【分析】考查空气的流动性,冷空气是下降的,热空气是上升的,制冷空调产生的是冷空气,是下降的,所以制冷空调要挂在房间的上方。38.【答案】略【知识点】平衡膳食【解析】【分析】一天三餐规律饮食,不暴饮暴食,营养上注意荤素搭配,不偏食,均衡膳食健康,如早餐:肉包子、牛奶(或豆奶)、咸鸭蛋(半个)。中餐:馒头、黄豆烧牛肉、干煸四季豆、鸡蛋汤。晚餐:炒面、清炒菠菜、青椒土豆丝。39.【答案】(1)是(2)浑浊(3)我们呼吸呼出二氧化碳(4)①②④⑤【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测量肺活量;呼吸系统【解析】【分析】(1)人类呼吸出的气体还是主要以氮气为主78%左右,氧气少于21%,也有氧气,因为你不可能把吸入的氧气全都消耗掉,当然还有少量的其他其气体。与呼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说明人体的呼吸过程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2)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3)我们身体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4)保护呼吸器官的措施:空气不良时出门戴口罩;经常用淡盐水漱口;扫地时先洒水;不吸烟;不随地吐痰和乱丢垃圾;经常开窗通风换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1 / 1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1.(2025三上·仁化期末)做肥料袋时,放入果皮、菜叶的主要目的是 ( )。A.给小动物提供食物 B.制造氧气 C.增加腐殖质【答案】C【知识点】垃圾的处理;垃圾分类与回收【解析】【分析】果皮、菜叶等属于有机物质,在肥料袋中经过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的分解作用,会逐渐腐烂变质,最终形成腐殖质。腐殖质是一种富含养分的物质,能够为植物提供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这是放入果皮、菜叶的主要目的,所以C选项正确。2.(2025三上·仁化期末)下列情况中,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A.多挖蚯蚓做诱饵去钓鱼B.多用农药杀死病虫害C.不随便伤害土壤动物【答案】C【知识点】保护自然资源【解析】【分析】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土壤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随便伤害土壤动物,有助于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保护土壤的生物多样性,从而有利于土壤的保护和改良,所以C选项正确。3.(2025三上·仁化期末)下列动物中,对改善土壤的肥力作用较大的是 ( )。A.蚯蚓 B.蝴蝶 C.蟑螂【答案】A【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分析】蚯蚓生活在土壤中,它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如腐叶、枯草等。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一方面可以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使植物能够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另一方面,蚯蚓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这些粪便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质量 ,所以蚯蚓对改善土壤肥力作用较大。4.(2025三上·仁化期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土壤动物能改变土壤的肥力B.改变土壤的肥力最好的办法是多用化肥C.人类离不开土壤动物【答案】B【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分析】虽然化肥可以在短期内为植物提供大量的养分,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但是长期大量使用化肥会带来许多问题,例如:会使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会导致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失衡,影响土壤的生态功能;还可能造成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而合理使用有机肥、轮作、种植绿肥等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土壤肥力,同时保持土壤的生态健康。所以改变土壤的肥力最好的办法不是多用化肥,B说法错误。5.(2025三上·仁化期末)下列不是做水土流失模拟实验需要用到的材料的是 ( )。A.铲子 B.草皮 C.放大镜【答案】C【知识点】放大镜【解析】【分析】放大镜主要用于观察物体的细节,而水土流失模拟实验主要是观察水流对土壤的冲刷、土壤的流失情况以及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等宏观现象,并不需要使用放大镜来观察细节。所以放大镜不是做水土流失模拟实验需要用到的材料。6.(2025三上·仁化期末)下列不属于改良贫瘠土壤的方法的是 ( )。A.收集落叶沤肥 B.给土壤浇水 C.施农家肥【答案】B【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分析】给土壤浇水的主要作用是为土壤补充水分,满足植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缓解干旱对植物的影响。它并不能直接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状况,只是起到了提供水分的作用,而不是对贫瘠土壤进行改良。所以给土壤浇水不属于改良贫瘠土壤的方法。7.(2025三上·仁化期末)下列不是土壤“居民”的是 ( )。A.蚂蚁 B.枯树枝 C.田螺【答案】B【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分析】枯树枝是植物的一部分,它已经死亡,不具备生命活动的特征。虽然枯树枝可能会落在土壤表面,最终会在土壤微生物等的作用下分解,但它本身不是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不属于土壤 “居民”。8.(2025三上·仁化期末)下列土地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裸露的坡地 B.种树的坡地 C.种草的坡地【答案】A【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水对地貌的影响【解析】【分析】裸露的坡地没有植被或植被覆盖极少,土壤直接暴露在外。当遇到降雨时,雨水会直接冲击土壤表面,没有植被的阻挡和缓冲,雨水的冲击力会使土壤颗粒容易被冲走。而且,裸露的土壤缺乏根系的固着作用,土壤结构相对松散,更易被水流侵蚀,导致大量的土壤流失,所以水土流失最为严重。9.(2025三上·仁化期末)____和____是固体。( )A.面粉;羽毛 B.羽毛;泉水 C.泉水;面粉【答案】A【知识点】固体的认识【解析】【分析】固体的特征是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具有流动性;液体的特征是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面粉和羽毛都是固体。10.(2025三上·仁化期末)分离食盐和水时,哪个做法是不对的 ( )A.边加热边搅拌B.当蒸发皿里出现白色颗粒时熄灭酒精灯C.为节约时间,停止加热后马上用手拿着蒸发皿进行观察【答案】C【知识点】物质的分离【解析】【分析】蒸发皿在加热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热量,温度很高。停止加热后,蒸发皿仍然处于高温状态,此时用手直接拿着蒸发皿会严重烫伤手,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是非常危险且错误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使用坩埚钳等工具来夹持蒸发皿,所以C做法是错误的。11.(2025三上·仁化期末)将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用滤纸过滤,我们发现( )。A.滤纸上留下了食盐B.滤纸上留下了沙子C.过滤后的液体很浑浊了【答案】B【知识点】物质的分离【解析】【分析】沙子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等,不溶于水。当把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放入水中搅拌后,再进行过滤操作时,沙子作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无法通过滤纸的孔隙,会被留在滤纸上,所以滤纸上留下的是沙子,B选项正确。12.(2025三上·仁化期末)分离食盐和水时,经过蒸发得到的食盐颗粒与原来的食盐相比( )。A.颗粒更大 B.颗粒更小 C.保持不变【答案】A【知识点】物质的分离【解析】【分析】在分离食盐和水的蒸发操作中,把食盐溶液放在蒸发皿中加热,水分会不断蒸发,溶液中的食盐浓度逐渐增大。当水分蒸发到一定程度时,食盐就会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原来的食盐可能是经过加工处理的细小颗粒状。在蒸发结晶过程中,随着水分的不断减少,食盐晶体逐渐形成并生长,多个较小的食盐晶体有可能会聚集在一起,形成较大的晶体颗粒。所以经过蒸发得到的食盐颗粒与原来的食盐相比,颗粒更大。13.(2025三上·仁化期末)将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倒入水中,充分搅拌后,我们发现( )溶解在水中。A.食盐 B.沙子 C.食盐和沙子【答案】A【知识点】物质的分离【解析】【分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它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当把食盐倒入水中并充分搅拌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氯化钠晶体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会逐渐脱离晶体表面,均匀地分散在水分子之间,形成食盐溶液,所以食盐能溶解在水中。14.(2025三上·仁化期末)加热时,能使蒸发皿均匀受热的实验器材是( )A.温度计B.三脚架C.石棉网【答案】C【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解析】【分析】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三脚架是固定的仪器; 石棉网能使仪器均匀受热。因此该题选C。15.(2025三上·仁化期末)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嘴吹灭 B.用书本扇灭 C.用灯帽盖两次熄灭【答案】C【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解析】【分析】 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不能用嘴吹气来灭灯,要用灯帽盖灭酒精;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以防有酒精溢出燃烧引起火灾。熄灭酒精灯时,正确的方法用灯帽盖灭,然后掀开再盖一次。16.(2025三上·仁化期末)不断地往一杯水中加入食盐,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食盐开始溶解,到一定程度后不再溶解B.食盐不断溶解C.食盐一直不溶解【答案】A【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解析】【分析】食盐在水中是可以溶解的。当往一杯水中开始加入食盐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食盐晶体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会逐渐脱离晶体表面,均匀地分散在水分子之间,食盐开始溶解。随着不断加入食盐,水中溶解的食盐量逐渐增多,当达到一定程度,即达到该温度下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此时,再继续加入食盐,食盐就不能再溶解了,会沉淀在杯底,所以会出现食盐开始溶解,到一定程度后不再溶解的现象,A选项正确。17.(2025三上·仁化期末)下列不属于淡水的是( )。A.冰川水 B.海水 C.池塘水【答案】B【知识点】地球上的水【解析】【分析】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淡水资源。淡水资源由江河湖泊中的水、池塘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淡水水体组成,其中固体冰川较难直接利用,选项中海洋不属于淡水资源。18.(2025三上·仁化期末)地下水越来越少,主要是因为( )。A.温度逐渐升高 B.雨水逐渐减少 C.人类过度开采【答案】C【知识点】地球上的水【解析】【分析】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除此之外,灌溉水渗入、地表水渗入、越流补给和人工补给,都可以是地下水的来源。地下水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开采。19.(2025三上·仁化期末)使用量筒“测量水的多少”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A.B.C.【答案】B【知识点】液体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使用量筒测量水的多少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因为如果俯视读数,读取的数值会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数,读取的数值会比实际值偏小 。只有当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时,读出的刻度才是液体的准确体积。20.(2025三上·仁化期末)以下行为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方法有( )。A.使用新型抽水马桶 B.淘米水浇花 C.开水龙头刷牙【答案】C【知识点】节约用水【解析】【分析】在刷牙时一直开着水龙头,水会持续不断地流淌,在这个过程中,有大量的水没有被有效利用就白白流走了,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这种行为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方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接适量的水在杯子里,用杯子里的水刷牙,避免水龙头一直流水。21.(2025三上·仁化期末)我们一日三餐所吃的面条、米饭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素是(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答案】B【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解析】【分析】面条和米饭的主要原料是小麦和水稻,它们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在人体内经过消化酶的作用,可分解为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量。在面条和米饭中,糖类的含量是比较高的,是这两种食物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素,所以B选项正确。22.(2025三上·仁化期末)土壤层次结构从上而下分为( )。A.表层土、下层土B.表层土、岩石层C.表层土、下层土、岩石层【答案】C【知识点】土壤剖面【解析】【分析】土壤是由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它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一般从上而下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表层土:位于土壤的最上层,是土壤中肥力最集中的部分,含有丰富的腐殖质、矿物质、空气和水分等,适合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微生物的活动。许多植物的根系主要分布在这一层。 下层土:在表层土之下,相对表层土来说,腐殖质含量较少,颜色较浅,质地较为紧实,矿物质含量相对较高,通气性和透水性较差。 岩石层:位于土壤的最下层,是未风化或部分风化的岩石,它是土壤形成的基础,经过长期的风化作用,岩石逐渐破碎,形成了上层的土壤。23.(2025三上·仁化期末)测量水体积常用的工具和单位是( )。A.烧杯——千克 B.漏斗——升 C.量筒——毫升【答案】C【知识点】液体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量筒是专门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它上面标有刻度,刻度较为精确,能够准确测量液体的体积。 毫升是常用的较小体积单位,在测量水等液体体积时,当体积较小时,常用毫升作单位。所以测量水体积常用的工具是量筒,单位可以是毫升,C选项正确。24.(2025三上·仁化期末)下面不是仙人掌的生长习性的是( )。A.耐高温 B.喜潮湿 C.耐干旱【答案】B【知识点】植物的生长环境【解析】【分析】由于仙人掌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些地方的气候干燥,降水稀少,空气湿度低。仙人掌的形态结构(如肉质茎、针状叶等)都是为了适应干旱环境,减少水分散失。它并不适应潮湿的环境,在潮湿的环境中,仙人掌可能会因为根部缺氧、感染病菌等原因而生长不良甚至死亡,所以仙人掌不喜潮湿,B选项不属于仙人掌的生长习性。25.(2025三上·仁化期末)绿豆和玉米粉混合后,体积会( )。A.变大 B.变小 C.不变【答案】B【知识点】固体的认识【解析】【分析】 绿豆和玉米粉混合后 ,体积会变小,因为很多玉米粉会填充到绿豆的空隙中。26.(2025三上·仁化期末)所有的土壤都适合庄稼生长。( )【答案】错误【解析】【解答】不是所有的土壤都适合庄稼生长,有些土壤过干,不适合作物生长。【分析】本题考查庄稼的生长。27.(2025三上·仁化期末)蜗牛是改良土壤的能手。 ( )【答案】错误【知识点】蜗牛的生活习性【解析】【分析】蜗牛主要以植物的嫩叶、茎等为食,它的活动主要集中在植物表面或周围,对植物造成一定的危害。 蜗牛在土壤中的活动相对较少,它既不能像蚯蚓那样通过钻洞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也不能像一些微生物那样将有机物分解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养分来提高土壤肥力。28.(2025三上·仁化期末)无节制地开荒毁林会造成水土的大量流失。 ( )【答案】正确【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解析】【分析】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重要作用。树木的根系可以像 “锚” 一样牢牢地抓住土壤,固定土壤颗粒,防止土壤被水流冲走。同时,森林中的枯枝落叶层能够截留雨水,减缓雨水对地面的直接冲击,降低雨水的流速,使雨水能够更缓慢地渗入土壤中,减少地表径流,从而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当无节制地开荒毁林时,大片的森林被破坏,树木被砍伐,植被覆盖度降低甚至消失。这就导致土壤失去了根系的固着和植被的保护,在降雨时,雨水会直接冲击裸露的土壤表面,土壤颗粒很容易被水流带走,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而且,没有了植被的保护,地表径流会增强,进一步加剧了土壤侵蚀的程度。29.(2025三上·仁化期末)少年儿童应该响应祖国的号召,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答案】正确【知识点】植物与我们的生活【解析】【分析】 植树造林能降低噪声污染 道路两旁栽树能够降低噪音,多种多样的树型、花果和翠绿的枝叶能够美化环境,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供给梦想化环境。所以我们积极参与植树造林。30.(2025三上·仁化期末)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 ( )【答案】正确【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解析】【分析】表层土是指土壤的最上层部分。虽然一般来说,表层土中含有较多的腐殖质等养分,相对较为肥沃,但并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31.(2025三上·仁化期末)井水冬天暖和、夏天凉。 ( )【答案】正确【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夏天时,外界环境温度较高,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及地面上的物体吸收大量的热量,温度升高明显。而井水处于地下,受到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较小,其温度一般常年保持在10℃到15℃左右,相对夏天外界动辄20℃以上甚至更高的气温来说,井水的温度就显得较低,所以我们会感觉井水很凉。32.(2025三上·仁化期末)吃饭时要细嚼慢咽,这样不容易使食物吸收。 ( )【答案】错误【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解析】【分析】我们在吃饭时要对食物细嚼慢咽,以使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内有充足的时间被消化;如果狼吞虎咽,则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没有来得及发挥作用,就随食物一起进入胃中,增加胃肠的负担。33.(2025三上·仁化期末)地球上的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答案】错误【知识点】地球上的水【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和大多数生物需要的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5%。地球上的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错误的。34.(2025三上·仁化期末)边吃饭边讲话不会影响消化,而且能节约时间。 ( )【答案】错误【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解析】【分析】边吃饭边讲话是会影响消化的,且从健康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并不能带来益处,该说法错误。35.(2025三上·仁化期末)人倒立的时候可以吃东西。 ( )【答案】错误【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解析】【分析】正常情况下,食物从口腔进入食管,依靠食管的蠕动以及重力作用等顺利下行进入胃内。当人倒立的时候,重力方向与正常进食时相反,食物很难依靠重力正常进入食管和胃。而且,此时食管下括约肌的正常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它不能像正常体位时那样有效地阻止食物反流。 此外,倒立吃东西时,吞咽过程会变得非常困难,食物很容易误入气管,导致呛咳甚至窒息,这会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36.(2025三上·仁化期末)为什么制冷空调要挂在房间的上方 【答案】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 制冷空调挂在房间上方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利用冷热空气的对流原理,使冷空气自然向下流动,从而较快地降低室内气温 。当空调制冷时,冷空气会下沉,而热空气会上升,这种自然对流现象可以帮助冷空气更快地覆盖整个房间 。37.(2025三上·仁化期末)为什么制冷空调要挂在房间的上方?【答案】冷空气是下降的,热空气是上升的,制冷空调产生的是冷空气,是下降的,所以制冷空调要挂在房间的上方。【知识点】对流【解析】【分析】考查空气的流动性,冷空气是下降的,热空气是上升的,制冷空调产生的是冷空气,是下降的,所以制冷空调要挂在房间的上方。38.(2025三上·仁化期末)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份科学的一日三餐的食谱。【答案】略【知识点】平衡膳食【解析】【分析】一天三餐规律饮食,不暴饮暴食,营养上注意荤素搭配,不偏食,均衡膳食健康,如早餐:肉包子、牛奶(或豆奶)、咸鸭蛋(半个)。中餐:馒头、黄豆烧牛肉、干煸四季豆、鸡蛋汤。晚餐:炒面、清炒菠菜、青椒土豆丝。39.(2025三上·仁化期末)空气说:“我去你的身体里旅行了!”它在进去之前和出来之后一样吗 请你动手做一做下面的实验吧。实验准备:两个塑料袋、澄清的石灰水。实验步骤:(1)空气与澄清石灰水混合,石灰水是否有明显变化 (填“是”或“否”)(2)呼出的气体与澄清石灰水混合,石灰水变 (填“澄清”或“浑浊”)。(3)我的发现: 。(4)为了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下列( )做法是正确的 (多选)①空气不良时,出门戴口罩 ②不吸烟,远离二手烟③炒菜不开抽油烟机 ④经常开窗通风⑤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答案】(1)是(2)浑浊(3)我们呼吸呼出二氧化碳(4)①②④⑤【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测量肺活量;呼吸系统【解析】【分析】(1)人类呼吸出的气体还是主要以氮气为主78%左右,氧气少于21%,也有氧气,因为你不可能把吸入的氧气全都消耗掉,当然还有少量的其他其气体。与呼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说明人体的呼吸过程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2)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3)我们身体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4)保护呼吸器官的措施:空气不良时出门戴口罩;经常用淡盐水漱口;扫地时先洒水;不吸烟;不随地吐痰和乱丢垃圾;经常开窗通风换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