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宁波市北仑区岷山学校2023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期末调研卷1.(2024三上·北仑期末)下列物品中,没有利用热空气会上升原理的是( )。A.孔明灯 B.热气球 C.风筝【答案】C【知识点】制作热气球【解析】【分析】热空气会上升,孔明灯、热气球都是利用这个原理。风筝能在天上飞是利用了空气的流动。2.(2024三上·北仑期末)( )是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也是气候变化研究的先驱者。A.袁隆平 B.竺可桢 C.陈景润【答案】B【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竺可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他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是气候变化研究的先驱者。同时,他长期担任浙江大学校长,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竺可桢符合题目描述,B选项正确。3.(2024三上·北仑期末)先往注射器里抽进20毫升空气,用手堵住管口,用力向下压活塞,然后松开活塞,活塞会( )A.回弹到原来位置 B.回弹一点点 C.没有变化【答案】A【知识点】压缩空气【解析】【分析】空气是由大量的气体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并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当我们往注射器里抽进20毫升空气,用手堵住管口,用力向下压活塞时: 此时注射器内的空气被压缩,由于空气分子间存在空隙,在压力作用下,分子间的距离变小,空气的体积减小,注射器内空气的压强增大。当我们往注射器里抽进毫升空气,用手堵住管口,用力向下压活塞时: 此时注射器内的空气被压缩,由于空气分子间存在空隙,在压力作用下,分子间的距离变小,空气的体积减小,注射器内空气的压强增大。4.(2024三上·北仑期末)酒精灯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酒精灯B.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答案】C【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解析】【分析】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时,灯帽将火焰与空气隔绝,使火焰缺少燃烧所需要的氧气,从而熄灭酒精灯,这是熄灭酒精灯的正确方法。而且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灯帽内的压强变小,下次使用时不易打开灯帽。所以C选项正确。5.(2024三上·北仑期末)我们通常利用酒精灯火焰的( )给物体加热.A.内焰 B.外焰 C.焰心【答案】B【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解析】【分析】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个部分: 焰心:是酒精灯火焰的最内层,由于氧气不足,酒精燃烧不充分,所以温度最低。 内焰:位于焰心的外层,酒精燃烧相对较充分,但因燃烧仍不够完全,温度比焰心高,但比外焰低。 外焰:是酒精灯火焰的最外层,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最充分,放出的热量最多,温度最高。6.(2024三上·北仑期末)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水干了,这种现象称为( )。A.蒸发 B.冷却 C.凝结【答案】A【知识点】水的蒸发【解析】【分析】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用湿抹布擦黑板后,黑板上的水处于液态,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从而使水逐渐减少直至干了,这就是水的蒸发过程,所以A选项正确。7.(2024三上·北仑期末)下列测量水温的操作正确的是( )。A. B. C.【答案】A【知识点】温度计;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 测量水温的正确操作是:将温度计下端完全浸入水中,不碰到容器的底和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8.(2024三上·北仑期末)每50毫升水最多能溶解 ( )克食盐。A.16 B.18 C.36【答案】B【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解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常温下,50毫升水,食盐大约是16-18克,小苏打大约是6-8克。9.(2024三上·北仑期末)如图,要让瓶中的水流出来,需要向( )端通入空气。A.a B.b C.a 或b【答案】B【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解析】【分析】要让瓶中的水流出来,就需要破坏瓶内的气压平衡,使瓶内有足够的压力将水挤出。 如果向b端通入空气,空气进入瓶内,瓶内的气压会逐渐增大,当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时,在气压差的作用下,瓶内的水就会从a端流出; 如果向a端通入空气,由于水的阻隔,空气很难进入瓶内,也就无法有效增大瓶内的气压,水难以流出。10.(2024三上·北仑期末)下列关于风速说法错的是 ( )。A.风速是指风前进的速度B.风速可以用风向标测量C.风速是可以测量的【答案】B【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解析】【分析】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它的箭头会随着风吹来的方向转动,从而指示风向。而测量风速的仪器是风速仪(如三杯风速仪等),它通过感受风的作用力来测量风速的大小。所以风速不可以用风向标测量,B选项错误。11.(2024三上·北仑期末)下列透明容器中,制作雨量器可以选择( )。A. B. C.【答案】A【知识点】雨量器【解析】【分析】直筒形:直筒形的容器便于准确测量降雨量,因为直筒的横截面积是固定的,这样水在容器内的高度变化能准确反映降雨量的多少。如果容器不是直筒形(如锥形等),则水在不同高度的横截面积不同,会导致测量不准确。 有刻度:刻度清晰且准确,能够准确读取降雨量的数值。 合适的口径:口径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可能导致测量不精确,过小则可能在降雨较大时无法容纳足够的雨水。12.(2024三上·北仑期末)下列物质能在水中溶解的是( )。A.食盐和小苏打 B.面粉和白糖 C.油和食盐【答案】A【知识点】溶解【解析】【分析】 溶解 是指一种物质均匀地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匀、稳定溶液的过程。具体来说,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的分子均匀分散在一种液体中,形成溶液的过程 。食盐和小苏打都能够完全融合在水中。13.(2024三上·北仑期末)下列关于天气预报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数值天气预报②天气会商③气象员做出预报④发布天气预报⑤数据收集A.⑤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⑤ C.⑤②①③④【答案】A【知识点】天气预报的制作【解析】【分析】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是一个复杂且严谨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分别是: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天气会商、气象员做出预报、发布天气预报。14.(2024三上·北仑期末)下列纸的变化中,哪个变化后纸不再是原来的物质( )。A.撕成碎纸片 B.烧成灰 C.折成纸飞机【答案】B【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解析】【分析】纸在燃烧的过程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纸张中的有机物等成分在高温下发生氧化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以及一些灰烬(主要是无机盐等不能燃烧的物质)。在这个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纸不再是原来的物质了,发生了化学变化。所以B选项正确。15.(2024三上·北仑期末)天空有大团大团像棉花一样堆积的云,按照云的形态分类,它是( )。A.层云 B.卷云 C.积云【答案】C【知识点】云的种类【解析】【分析】积云通常在晴天出现,是孤立的、分散的云块。积云底部平坦,顶部凸起,外形像棉花糖或馒头,常常是大团大团堆积的样子,云体边界分明。题目中描述的 “天空有大团大团像棉花一样堆积的云” 符合积云的形态特点。所以C选项正确。16.(2024三上·北仑期末)将一个气球放入空的矿泉水瓶中,并用气球的口套住瓶口,用力吹气球,气球会( )。A.吹得非常大 B.一点都吹不大 C.只能吹大一点点【答案】C【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解析】【分析】当把气球放入空的矿泉水瓶中,并用气球的口套住瓶口时,此时瓶内的空间是封闭的。 当用力吹气球时,气球内部的空气增多,气压增大,气球会有膨胀的趋势。但是,由于瓶内是封闭空间,随着气球的膨胀,瓶内的空气被压缩,瓶内气压也会随之增大。 当瓶内气压增大到与气球内部因吹气而增加的气压相近时,气球内外的压力差就不足以使气球继续膨胀了,所以气球只能吹大一点点,无法像在开放空间中那样吹得非常大,也不是一点都吹不大。17.(2024三上·北仑期末)如果在上一题的塑料瓶上戳一个小孔,再吹气球,这时气球会 ( )。A.比原来大 B.比原来小 C.没有变化【答案】A【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解析】【分析】将气球放入空矿泉水瓶并用气球口套住瓶口时,瓶内空间封闭。用力吹气球,随着气球膨胀,瓶内空气被压缩,气压增大,阻碍气球进一步膨胀,所以气球只能吹大一点点。 当在塑料瓶上戳一个小孔后,瓶内与外界大气相通。此时再吹气球,气球内部气压增大,而瓶内的空气可以通过小孔与外界空气流通,瓶内气压基本保持与外界大气压相等。18.(2024三上·北仑期末)如图,在水面上放一个乒乓球,再用一个透明塑料杯盖住乒乓球往下压,直到杯底完全浸入水中。在塑料杯底扎出1个小洞,一段时间后,乒乓球会在哪个位置 ( )A.A B.B C.C【答案】C【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解析】【分析】当用透明塑料杯盖住乒乓球往下压至杯底完全浸入水中时,因为杯内有空气,空气占据空间,此时乒乓球在杯内水面上方,处于被杯内空气托起的状态。 当在塑料杯底扎出一个小洞后,杯内空气与外界大气相通,杯内气压迅速与外界大气压相等。随着水继续进入,乒乓球受到的浮力最终会大于它自身的重力,从而使乒乓球向上运动。19.(2024三上·北仑期末)“天宫二号”空间站内一个小小的瓶子就存了足够3名宇航员使用一个月的空气,请问这主要利用了空气的哪种性质 ( )A.空气容易被压缩 B.空气会流动 C.空气是有质量的【答案】A【知识点】压缩空气【解析】【分析】空气是由大量气体分子组成,分子间存在较大的空隙。当对空气施加压力时,分子间的距离可以变小,从而使空气的体积减小,即空气容易被压缩。在 “天宫二号” 空间站内,利用空气容易被压缩这一性质,将大量的空气压缩到一个小小的瓶子中,使得这个小瓶子能够储存足够 3 名宇航员使用一个月的空气。所以A选项正确。20.(2024三上·北仑期末)做“水结冰”实验时,往碎冰里加食盐,是为了( )。A.提高碎冰的温度 B.降低碎冰的温度 C.保持碎冰的温度【答案】B【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解析】【分析】在做 “水结冰” 实验时,往碎冰里加食盐,这是因为食盐溶解在冰表面少量的水中,会发生溶解吸热现象。 当盐溶解在水中时,会破坏水分子之间的氢键等相互作用,需要吸收热量来完成溶解过程,而这些热量就来自于周围的环境,也就是碎冰。 由于碎冰的热量被吸收,其自身的温度就会降低,使得环境温度变得更低,这样可以为水结冰提供更低的温度条件,加快水结冰的速度。21.(2024三上·北仑期末)当食盐和沙混合在一起,我们能根据食盐和沙的特点将他们分离,依次将他们( )。A.蒸发、过滤、溶解 B.过滤、蒸发、溶解 C.溶解、过滤、蒸发【答案】C【知识点】物质的分离【解析】【分析】食盐和沙混合后,可以先用水进行分离,利用滤纸过滤含有沙的食盐水时,最终留在滤纸上的是沙,把沙分离出来;要将食盐从盐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最合适的方法是蒸发,随着水分的蒸发,食盐慢慢结晶出来。所以将混合在一起的食盐和沙子分离,正确的操作顺序是溶解—过滤—蒸发。22.(2024三上·北仑期末)水沸腾时,我们不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温度持续上升 B.气泡上升变大 C.水面上产生热气【答案】A【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解析】【分析】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持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会保持在沸点不变,而不是持续上升。这是因为水沸腾时,吸收的热量用于使水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即发生汽化现象,而不是用来升高温度。所以该选项所描述的现象不能观察到,A选项错误。23.(2024三上·北仑期末)受台风影响,某日北仑降雨量达到161.5毫米,这一天北仑的降水量属于( )A.大雨 B.暴雨 C.大暴雨【答案】C【知识点】降雨量等级【解析】【分析】小雨:24 小时内降水量小于10毫米; 中雨:24 小时内降水量为10-24.9毫米; 大雨:24 小时内降水量为25-49.9毫米; 暴雨:24 小时内降水量为50-99.9毫米; 大暴雨:24 小时内降水量为 100-249.9毫米; 特大暴雨:24 小时内降水量大于250毫米 。受台风影响,某日北仑降雨量达到161.5毫米,这一天北仑的降水量属于大暴雨24.(2024三上·北仑期末)水变成冰的过程叫 (选填“凝结”“凝固”),试管中的水结冰后,冰柱的高度比原来水柱的高度要 (选填“高” “低”)。【答案】凝固;高【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凝结是指气体遇冷而变成液体的过程,比如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的水。 凝固是指在一定压强下,液态的晶体物质温度略微低于熔点时,微粒便规则地排列成为稳定的结构,由液体变为固体。水凝固成冰后,体积变大。25.(2024三上·北仑期末)将压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乒乓球恢复到原来形状,是因为 受热膨胀。【答案】空气【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解析】【分析】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泡一泡重新鼓了起来,是由于球的内外温度不一样引起的球内外大气压的不等,内部气压大,外部气压小,所以球会重新鼓起来。所以主要是由于球内气体的热胀冷缩。26.(2024三上·北仑期末)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 。【答案】气候【知识点】气候【解析】【分析】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光照、气温和降水等,与天气不同,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气候反映的是长时间的天气特征和变化规律。27.(2024三上·北仑期末)通常根据一个地方 小时降雨量的多少来确定降雨量的等级,降雨量的单位是 。【答案】24;毫米【知识点】雨量器【解析】【分析】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科学家通常是根据一个地方24小时降雨量的多少来确定降雨量的等级。28.(2024三上·北仑期末)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对温度计有了更深的认识,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1)测量物体温度,必须学会读写温度计上的示数。请读出下列温度计读数,并填写在横线上。(2)请你将温度计与它们的用途连线。【答案】(1)17℃,-8℃,26℃。(2)【知识点】温度计;认识气温计【解析】【分析】(1)一般来说,读温度计示数时,要先确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看液柱对应的刻度,注意液柱在0刻度以上还是以下,0刻度以上是正数,0刻度以下是负数。图中温度分别是17℃,-8℃,26℃。(2)不同的温度计所适用的场景不同,气温计具有负值,水温计最大测量范围为100℃,体温计测量范围为35-42℃。29.(2024三上·北仑期末)11月第一周天气日历如下(1)根据天气日历发现(填气温):这周最低气温是 ,最高气温是 。(2)这一周出现最多的是 (选填“晴”“多云”或“阴”),出现最多的风向是 ,风速大小以 为主。(3)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 和风等天气情况。(4)一天当中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A.早上10点 B.中午12点 C.下午2点(5)11月1日风向记录损坏了,小红记得那天国旗向北完全展开,可以据此判断当时刮( )。A.东风 B.北风 C.南风(6)从11月1日旗帜完全展开的情况,可以推测这一天是 ( )。A.0 (无风) B.1(微风) C.2 (大风)(7)小红应该把在 ( )测量到的温度记录为当时的气温。A.通风、阳光能晒到的室外B.通风、阳光不能晒到的室外C.不通风、阳光能晒到的室内(8)对照记录表,我猜测5日那天的云是( ) 。A. B. C.【答案】(1)16℃;20℃(2)阴;东风;1级(3)日期、云量、气温(4)C(5)C(6)C(7)B(8)A【知识点】测量气温;风的大小和方向;云量;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这周最低气温是11月7日的16摄氏度,最高气温是11月1日的20℃。(2)根据表信息可知,这一周出现最多的是阴,出现最多的风向是东风,风速大小以1级风为主。(3)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降水量和风等天气情况。 日期和时间能明确记录天气变化的具体时刻;气温反映了大气的冷热程度;云量可以体现天空中云的多少,间接反映天气的阴晴状况;降水量包括雨、雪、冰雹等不同形式降水的量,衡量降水的多少;风则包含风向(风吹来的方向)和风速(风的快慢)等信息。(4)从中午 12 点开始,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仍然多于地面向大气放出的热量,地面不断积累热量,同时持续向大气传递热量。经过一段时间的热量积累和传递,到下午 2 点左右,大气吸收的热量达到最多,气温也就达到了一天中的最高值,所以C选项正确。(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与物体飘的方向相反。11月1日风向记录损坏了,小红记得那天国旗向北完全展开,可以据此判断当时刮南风。(6)从11月1日旗帜完全展开的情况,可以推测这一天是大风。(7)小红应该把在通风、阳光不能晒到的室外测量到的温度记录为当时的气温。(8)11月5日是晴天,天空中云量小于四分之一。30.(2024三上·北仑期末)为了研究“加热是否可以加快糖在水中的溶解”,丁丁找来了很多实验材料(如图所示)。(1)除了已经打圈的材料,还需要哪些材料 请你帮助丁丁在图中圈一圈。(2)如果实验结果是两杯水中的方糖溶解得一样快,那么说明 ____。如果实验结果是热水的那杯水中的方糖溶解得快,那么说明____。A.加热不影响溶解快慢B.加热可以加快溶解C.加热会减慢溶解(3)这是一个对比实验。这样的实验中,只能改变( )个条件A.1 B.2 C.3(4)通过实验过程中我们要做到( )。A.加热水的一杯搅拌速度快B.两杯搅拌速度一样快C.加冷水的一杯搅拌速度快【答案】(1)略(2)B(3)A(4)B【知识点】溶解;加快溶解【解析】【分析】(1)溶解需要运用到烧杯,玻璃棒和溶解物,以及溶剂。(2)在实验中,一般会设置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来对比加热对溶解快慢的影响。两杯水中的方糖溶解得不一样快,加热能够加快溶解。(3)这是一个对比实验,对比实验需要控制变量,每次只改变一个因素。(4)实验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两杯搅拌速度一样快。31.(2024三上·北仑期末)蒸发食盐水时,我们是这样操作的:(1)准备了一些器材(请在括号里填写字母)。A.蒸发皿B.三脚架C.石棉网D.酒精灯(2)器材B的主要作用是 ( )。A.让蒸发皿温度更高B.防止蒸发皿底部变黑C.让蒸发皿均匀受热(3)加热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水慢慢变少了,因为这些水( )。A.被蒸发皿吸收了 B.变成水蒸气了 C.渗到蒸发皿外了(4)发现( ),就应该熄灭火焰。A.有白色颗粒中现 B.食盐水沸腾了 C.食盐水快烧干【答案】(1)(2)C(3)B(4)C【知识点】物质的分离【解析】【分析】(1)蒸发食盐水的实验装置中,酒精灯是提供热源的仪器,用于加热。 三脚架用于支撑其他仪器,放置在水平实验台上。 石棉网一般放在三脚架上,因为蒸发皿直接加热可能受热不均匀,石棉网可以使蒸发皿受热更均匀。 蒸发皿是用来盛放食盐水进行蒸发操作的容器,食盐水在蒸发皿中受热,水分逐渐蒸发,食盐结晶析出。(2)器材B的主要作用是让蒸发皿均匀受热。(3)当对食盐水进行加热时,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沸点后会发生汽化现象,由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从而导致水的量逐渐减少,所以水慢慢变少是因为变成了水蒸气,B选项正确。(4)在蒸发食盐水时,当观察到食盐水快烧干时,即蒸发皿中只剩下少量水分和大量析出的食盐晶体时,就应该熄灭火焰。这是因为利用蒸发皿的余热就可以将剩余的少量水分蒸干,若继续加热,可能会导致食盐颗粒飞溅,甚至可能使蒸发皿过热损坏,所以当食盐水快烧干时就应熄灭火焰,C选项正确。32.(2024三上·北仑期末)小科在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时,天平的状态如图所示。(1)可以让天平再次平衡的做法是( )。A.向球内充气B.增加豆子的数量C.将皮球内的气放掉一些(2)上述实验中,皮球和豆子达到平衡,如果再给皮球打入15筒空气,发现( )现象。A.天平保持平衡 B.皮球一端下沉 C.皮球一端上翘【答案】(1)C(2)B【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解析】【分析】(1)将皮球内的气放掉一些,会使皮球内空气的质量减少,这样可以减轻皮球这一端的重量,从而有可能让天平再次平衡,所以C选项正确。(2)当皮球和豆子达到平衡时,说明此时皮球(包含里面的空气)的质量和豆子的质量相等。 如果再给皮球打入15筒空气,那么皮球内空气的量增加,根据空气有质量,皮球的总质量就会增加,即皮球这一端的质量大于豆子那一端的质量。33.(2024三上·北仑期末)在对水和空气进行了研究中,发现它们有很多特征,请你整理并完成水和空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记录图。 (将左边方框中的特征填写在维恩图中,用编号表示)①有质量 ⑦看得见 ②无色 ⑧会流动 ③占据空间 ⑨液态 ④容易被压缩 ⑩气态 ⑤很轻 动植物都需要 ⑥帮助燃烧【答案】略【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空气的特征【解析】【分析】相同点: ①有质量:水和空气都是物质,都具有质量。 ②无色:通常情况下,纯净的水和空气都是无色的。 ③占据空间:水和空气都能占据一定的空间,比如水可以装满容器,空气也能充满一个空间。 ⑧会流动:水可以流动,空气也能够流动,比如风就是空气流动的表现。 动植物都需要:水是动植物生存所必需的物质,空气也是动植物进行呼吸等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水的特点(不同点): ⑨液态:水在常温常压下是液态的物质。 ⑦看得见:在一定条件下,水是可以看得见的,比如一杯水、一条河流等。空气的特点(不同点): ④容易被压缩:空气分子间距离较大,所以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这是与水明显不同的地方。 ⑤很轻:与水相比,相同体积的空气质量要轻得多。 ⑩气态:空气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的物质。 ⑥帮助燃烧: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帮助燃烧,而水一般不具备这个性质。1 / 1浙江宁波市北仑区岷山学校2023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期末调研卷1.(2024三上·北仑期末)下列物品中,没有利用热空气会上升原理的是( )。A.孔明灯 B.热气球 C.风筝2.(2024三上·北仑期末)( )是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也是气候变化研究的先驱者。A.袁隆平 B.竺可桢 C.陈景润3.(2024三上·北仑期末)先往注射器里抽进20毫升空气,用手堵住管口,用力向下压活塞,然后松开活塞,活塞会( )A.回弹到原来位置 B.回弹一点点 C.没有变化4.(2024三上·北仑期末)酒精灯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酒精灯B.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5.(2024三上·北仑期末)我们通常利用酒精灯火焰的( )给物体加热.A.内焰 B.外焰 C.焰心6.(2024三上·北仑期末)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水干了,这种现象称为( )。A.蒸发 B.冷却 C.凝结7.(2024三上·北仑期末)下列测量水温的操作正确的是( )。A. B. C.8.(2024三上·北仑期末)每50毫升水最多能溶解 ( )克食盐。A.16 B.18 C.369.(2024三上·北仑期末)如图,要让瓶中的水流出来,需要向( )端通入空气。A.a B.b C.a 或b10.(2024三上·北仑期末)下列关于风速说法错的是 ( )。A.风速是指风前进的速度B.风速可以用风向标测量C.风速是可以测量的11.(2024三上·北仑期末)下列透明容器中,制作雨量器可以选择( )。A. B. C.12.(2024三上·北仑期末)下列物质能在水中溶解的是( )。A.食盐和小苏打 B.面粉和白糖 C.油和食盐13.(2024三上·北仑期末)下列关于天气预报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数值天气预报②天气会商③气象员做出预报④发布天气预报⑤数据收集A.⑤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⑤ C.⑤②①③④14.(2024三上·北仑期末)下列纸的变化中,哪个变化后纸不再是原来的物质( )。A.撕成碎纸片 B.烧成灰 C.折成纸飞机15.(2024三上·北仑期末)天空有大团大团像棉花一样堆积的云,按照云的形态分类,它是( )。A.层云 B.卷云 C.积云16.(2024三上·北仑期末)将一个气球放入空的矿泉水瓶中,并用气球的口套住瓶口,用力吹气球,气球会( )。A.吹得非常大 B.一点都吹不大 C.只能吹大一点点17.(2024三上·北仑期末)如果在上一题的塑料瓶上戳一个小孔,再吹气球,这时气球会 ( )。A.比原来大 B.比原来小 C.没有变化18.(2024三上·北仑期末)如图,在水面上放一个乒乓球,再用一个透明塑料杯盖住乒乓球往下压,直到杯底完全浸入水中。在塑料杯底扎出1个小洞,一段时间后,乒乓球会在哪个位置 ( )A.A B.B C.C19.(2024三上·北仑期末)“天宫二号”空间站内一个小小的瓶子就存了足够3名宇航员使用一个月的空气,请问这主要利用了空气的哪种性质 ( )A.空气容易被压缩 B.空气会流动 C.空气是有质量的20.(2024三上·北仑期末)做“水结冰”实验时,往碎冰里加食盐,是为了( )。A.提高碎冰的温度 B.降低碎冰的温度 C.保持碎冰的温度21.(2024三上·北仑期末)当食盐和沙混合在一起,我们能根据食盐和沙的特点将他们分离,依次将他们( )。A.蒸发、过滤、溶解 B.过滤、蒸发、溶解 C.溶解、过滤、蒸发22.(2024三上·北仑期末)水沸腾时,我们不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温度持续上升 B.气泡上升变大 C.水面上产生热气23.(2024三上·北仑期末)受台风影响,某日北仑降雨量达到161.5毫米,这一天北仑的降水量属于( )A.大雨 B.暴雨 C.大暴雨24.(2024三上·北仑期末)水变成冰的过程叫 (选填“凝结”“凝固”),试管中的水结冰后,冰柱的高度比原来水柱的高度要 (选填“高” “低”)。25.(2024三上·北仑期末)将压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乒乓球恢复到原来形状,是因为 受热膨胀。26.(2024三上·北仑期末)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 。27.(2024三上·北仑期末)通常根据一个地方 小时降雨量的多少来确定降雨量的等级,降雨量的单位是 。28.(2024三上·北仑期末)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对温度计有了更深的认识,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1)测量物体温度,必须学会读写温度计上的示数。请读出下列温度计读数,并填写在横线上。(2)请你将温度计与它们的用途连线。29.(2024三上·北仑期末)11月第一周天气日历如下(1)根据天气日历发现(填气温):这周最低气温是 ,最高气温是 。(2)这一周出现最多的是 (选填“晴”“多云”或“阴”),出现最多的风向是 ,风速大小以 为主。(3)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 和风等天气情况。(4)一天当中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A.早上10点 B.中午12点 C.下午2点(5)11月1日风向记录损坏了,小红记得那天国旗向北完全展开,可以据此判断当时刮( )。A.东风 B.北风 C.南风(6)从11月1日旗帜完全展开的情况,可以推测这一天是 ( )。A.0 (无风) B.1(微风) C.2 (大风)(7)小红应该把在 ( )测量到的温度记录为当时的气温。A.通风、阳光能晒到的室外B.通风、阳光不能晒到的室外C.不通风、阳光能晒到的室内(8)对照记录表,我猜测5日那天的云是( ) 。A. B. C.30.(2024三上·北仑期末)为了研究“加热是否可以加快糖在水中的溶解”,丁丁找来了很多实验材料(如图所示)。(1)除了已经打圈的材料,还需要哪些材料 请你帮助丁丁在图中圈一圈。(2)如果实验结果是两杯水中的方糖溶解得一样快,那么说明 ____。如果实验结果是热水的那杯水中的方糖溶解得快,那么说明____。A.加热不影响溶解快慢B.加热可以加快溶解C.加热会减慢溶解(3)这是一个对比实验。这样的实验中,只能改变( )个条件A.1 B.2 C.3(4)通过实验过程中我们要做到( )。A.加热水的一杯搅拌速度快B.两杯搅拌速度一样快C.加冷水的一杯搅拌速度快31.(2024三上·北仑期末)蒸发食盐水时,我们是这样操作的:(1)准备了一些器材(请在括号里填写字母)。A.蒸发皿B.三脚架C.石棉网D.酒精灯(2)器材B的主要作用是 ( )。A.让蒸发皿温度更高B.防止蒸发皿底部变黑C.让蒸发皿均匀受热(3)加热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水慢慢变少了,因为这些水( )。A.被蒸发皿吸收了 B.变成水蒸气了 C.渗到蒸发皿外了(4)发现( ),就应该熄灭火焰。A.有白色颗粒中现 B.食盐水沸腾了 C.食盐水快烧干32.(2024三上·北仑期末)小科在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时,天平的状态如图所示。(1)可以让天平再次平衡的做法是( )。A.向球内充气B.增加豆子的数量C.将皮球内的气放掉一些(2)上述实验中,皮球和豆子达到平衡,如果再给皮球打入15筒空气,发现( )现象。A.天平保持平衡 B.皮球一端下沉 C.皮球一端上翘33.(2024三上·北仑期末)在对水和空气进行了研究中,发现它们有很多特征,请你整理并完成水和空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记录图。 (将左边方框中的特征填写在维恩图中,用编号表示)①有质量 ⑦看得见 ②无色 ⑧会流动 ③占据空间 ⑨液态 ④容易被压缩 ⑩气态 ⑤很轻 动植物都需要 ⑥帮助燃烧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制作热气球【解析】【分析】热空气会上升,孔明灯、热气球都是利用这个原理。风筝能在天上飞是利用了空气的流动。2.【答案】B【知识点】科学常识【解析】【分析】竺可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他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是气候变化研究的先驱者。同时,他长期担任浙江大学校长,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竺可桢符合题目描述,B选项正确。3.【答案】A【知识点】压缩空气【解析】【分析】空气是由大量的气体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并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当我们往注射器里抽进20毫升空气,用手堵住管口,用力向下压活塞时: 此时注射器内的空气被压缩,由于空气分子间存在空隙,在压力作用下,分子间的距离变小,空气的体积减小,注射器内空气的压强增大。当我们往注射器里抽进毫升空气,用手堵住管口,用力向下压活塞时: 此时注射器内的空气被压缩,由于空气分子间存在空隙,在压力作用下,分子间的距离变小,空气的体积减小,注射器内空气的压强增大。4.【答案】C【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解析】【分析】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时,灯帽将火焰与空气隔绝,使火焰缺少燃烧所需要的氧气,从而熄灭酒精灯,这是熄灭酒精灯的正确方法。而且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灯帽内的压强变小,下次使用时不易打开灯帽。所以C选项正确。5.【答案】B【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解析】【分析】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个部分: 焰心:是酒精灯火焰的最内层,由于氧气不足,酒精燃烧不充分,所以温度最低。 内焰:位于焰心的外层,酒精燃烧相对较充分,但因燃烧仍不够完全,温度比焰心高,但比外焰低。 外焰:是酒精灯火焰的最外层,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最充分,放出的热量最多,温度最高。6.【答案】A【知识点】水的蒸发【解析】【分析】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用湿抹布擦黑板后,黑板上的水处于液态,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从而使水逐渐减少直至干了,这就是水的蒸发过程,所以A选项正确。7.【答案】A【知识点】温度计;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 测量水温的正确操作是:将温度计下端完全浸入水中,不碰到容器的底和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8.【答案】B【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解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常温下,50毫升水,食盐大约是16-18克,小苏打大约是6-8克。9.【答案】B【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解析】【分析】要让瓶中的水流出来,就需要破坏瓶内的气压平衡,使瓶内有足够的压力将水挤出。 如果向b端通入空气,空气进入瓶内,瓶内的气压会逐渐增大,当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时,在气压差的作用下,瓶内的水就会从a端流出; 如果向a端通入空气,由于水的阻隔,空气很难进入瓶内,也就无法有效增大瓶内的气压,水难以流出。10.【答案】B【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解析】【分析】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它的箭头会随着风吹来的方向转动,从而指示风向。而测量风速的仪器是风速仪(如三杯风速仪等),它通过感受风的作用力来测量风速的大小。所以风速不可以用风向标测量,B选项错误。11.【答案】A【知识点】雨量器【解析】【分析】直筒形:直筒形的容器便于准确测量降雨量,因为直筒的横截面积是固定的,这样水在容器内的高度变化能准确反映降雨量的多少。如果容器不是直筒形(如锥形等),则水在不同高度的横截面积不同,会导致测量不准确。 有刻度:刻度清晰且准确,能够准确读取降雨量的数值。 合适的口径:口径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可能导致测量不精确,过小则可能在降雨较大时无法容纳足够的雨水。12.【答案】A【知识点】溶解【解析】【分析】 溶解 是指一种物质均匀地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匀、稳定溶液的过程。具体来说,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的分子均匀分散在一种液体中,形成溶液的过程 。食盐和小苏打都能够完全融合在水中。13.【答案】A【知识点】天气预报的制作【解析】【分析】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是一个复杂且严谨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分别是: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天气会商、气象员做出预报、发布天气预报。14.【答案】B【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解析】【分析】纸在燃烧的过程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纸张中的有机物等成分在高温下发生氧化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以及一些灰烬(主要是无机盐等不能燃烧的物质)。在这个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纸不再是原来的物质了,发生了化学变化。所以B选项正确。15.【答案】C【知识点】云的种类【解析】【分析】积云通常在晴天出现,是孤立的、分散的云块。积云底部平坦,顶部凸起,外形像棉花糖或馒头,常常是大团大团堆积的样子,云体边界分明。题目中描述的 “天空有大团大团像棉花一样堆积的云” 符合积云的形态特点。所以C选项正确。16.【答案】C【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解析】【分析】当把气球放入空的矿泉水瓶中,并用气球的口套住瓶口时,此时瓶内的空间是封闭的。 当用力吹气球时,气球内部的空气增多,气压增大,气球会有膨胀的趋势。但是,由于瓶内是封闭空间,随着气球的膨胀,瓶内的空气被压缩,瓶内气压也会随之增大。 当瓶内气压增大到与气球内部因吹气而增加的气压相近时,气球内外的压力差就不足以使气球继续膨胀了,所以气球只能吹大一点点,无法像在开放空间中那样吹得非常大,也不是一点都吹不大。17.【答案】A【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解析】【分析】将气球放入空矿泉水瓶并用气球口套住瓶口时,瓶内空间封闭。用力吹气球,随着气球膨胀,瓶内空气被压缩,气压增大,阻碍气球进一步膨胀,所以气球只能吹大一点点。 当在塑料瓶上戳一个小孔后,瓶内与外界大气相通。此时再吹气球,气球内部气压增大,而瓶内的空气可以通过小孔与外界空气流通,瓶内气压基本保持与外界大气压相等。18.【答案】C【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解析】【分析】当用透明塑料杯盖住乒乓球往下压至杯底完全浸入水中时,因为杯内有空气,空气占据空间,此时乒乓球在杯内水面上方,处于被杯内空气托起的状态。 当在塑料杯底扎出一个小洞后,杯内空气与外界大气相通,杯内气压迅速与外界大气压相等。随着水继续进入,乒乓球受到的浮力最终会大于它自身的重力,从而使乒乓球向上运动。19.【答案】A【知识点】压缩空气【解析】【分析】空气是由大量气体分子组成,分子间存在较大的空隙。当对空气施加压力时,分子间的距离可以变小,从而使空气的体积减小,即空气容易被压缩。在 “天宫二号” 空间站内,利用空气容易被压缩这一性质,将大量的空气压缩到一个小小的瓶子中,使得这个小瓶子能够储存足够 3 名宇航员使用一个月的空气。所以A选项正确。20.【答案】B【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解析】【分析】在做 “水结冰” 实验时,往碎冰里加食盐,这是因为食盐溶解在冰表面少量的水中,会发生溶解吸热现象。 当盐溶解在水中时,会破坏水分子之间的氢键等相互作用,需要吸收热量来完成溶解过程,而这些热量就来自于周围的环境,也就是碎冰。 由于碎冰的热量被吸收,其自身的温度就会降低,使得环境温度变得更低,这样可以为水结冰提供更低的温度条件,加快水结冰的速度。21.【答案】C【知识点】物质的分离【解析】【分析】食盐和沙混合后,可以先用水进行分离,利用滤纸过滤含有沙的食盐水时,最终留在滤纸上的是沙,把沙分离出来;要将食盐从盐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最合适的方法是蒸发,随着水分的蒸发,食盐慢慢结晶出来。所以将混合在一起的食盐和沙子分离,正确的操作顺序是溶解—过滤—蒸发。22.【答案】A【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解析】【分析】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持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会保持在沸点不变,而不是持续上升。这是因为水沸腾时,吸收的热量用于使水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即发生汽化现象,而不是用来升高温度。所以该选项所描述的现象不能观察到,A选项错误。23.【答案】C【知识点】降雨量等级【解析】【分析】小雨:24 小时内降水量小于10毫米; 中雨:24 小时内降水量为10-24.9毫米; 大雨:24 小时内降水量为25-49.9毫米; 暴雨:24 小时内降水量为50-99.9毫米; 大暴雨:24 小时内降水量为 100-249.9毫米; 特大暴雨:24 小时内降水量大于250毫米 。受台风影响,某日北仑降雨量达到161.5毫米,这一天北仑的降水量属于大暴雨24.【答案】凝固;高【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解析】【分析】凝结是指气体遇冷而变成液体的过程,比如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的水。 凝固是指在一定压强下,液态的晶体物质温度略微低于熔点时,微粒便规则地排列成为稳定的结构,由液体变为固体。水凝固成冰后,体积变大。25.【答案】空气【知识点】气体的热胀冷缩【解析】【分析】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泡一泡重新鼓了起来,是由于球的内外温度不一样引起的球内外大气压的不等,内部气压大,外部气压小,所以球会重新鼓起来。所以主要是由于球内气体的热胀冷缩。26.【答案】气候【知识点】气候【解析】【分析】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光照、气温和降水等,与天气不同,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气候反映的是长时间的天气特征和变化规律。27.【答案】24;毫米【知识点】雨量器【解析】【分析】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科学家通常是根据一个地方24小时降雨量的多少来确定降雨量的等级。28.【答案】(1)17℃,-8℃,26℃。(2)【知识点】温度计;认识气温计【解析】【分析】(1)一般来说,读温度计示数时,要先确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看液柱对应的刻度,注意液柱在0刻度以上还是以下,0刻度以上是正数,0刻度以下是负数。图中温度分别是17℃,-8℃,26℃。(2)不同的温度计所适用的场景不同,气温计具有负值,水温计最大测量范围为100℃,体温计测量范围为35-42℃。29.【答案】(1)16℃;20℃(2)阴;东风;1级(3)日期、云量、气温(4)C(5)C(6)C(7)B(8)A【知识点】测量气温;风的大小和方向;云量;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这周最低气温是11月7日的16摄氏度,最高气温是11月1日的20℃。(2)根据表信息可知,这一周出现最多的是阴,出现最多的风向是东风,风速大小以1级风为主。(3)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降水量和风等天气情况。 日期和时间能明确记录天气变化的具体时刻;气温反映了大气的冷热程度;云量可以体现天空中云的多少,间接反映天气的阴晴状况;降水量包括雨、雪、冰雹等不同形式降水的量,衡量降水的多少;风则包含风向(风吹来的方向)和风速(风的快慢)等信息。(4)从中午 12 点开始,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仍然多于地面向大气放出的热量,地面不断积累热量,同时持续向大气传递热量。经过一段时间的热量积累和传递,到下午 2 点左右,大气吸收的热量达到最多,气温也就达到了一天中的最高值,所以C选项正确。(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与物体飘的方向相反。11月1日风向记录损坏了,小红记得那天国旗向北完全展开,可以据此判断当时刮南风。(6)从11月1日旗帜完全展开的情况,可以推测这一天是大风。(7)小红应该把在通风、阳光不能晒到的室外测量到的温度记录为当时的气温。(8)11月5日是晴天,天空中云量小于四分之一。30.【答案】(1)略(2)B(3)A(4)B【知识点】溶解;加快溶解【解析】【分析】(1)溶解需要运用到烧杯,玻璃棒和溶解物,以及溶剂。(2)在实验中,一般会设置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来对比加热对溶解快慢的影响。两杯水中的方糖溶解得不一样快,加热能够加快溶解。(3)这是一个对比实验,对比实验需要控制变量,每次只改变一个因素。(4)实验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两杯搅拌速度一样快。31.【答案】(1)(2)C(3)B(4)C【知识点】物质的分离【解析】【分析】(1)蒸发食盐水的实验装置中,酒精灯是提供热源的仪器,用于加热。 三脚架用于支撑其他仪器,放置在水平实验台上。 石棉网一般放在三脚架上,因为蒸发皿直接加热可能受热不均匀,石棉网可以使蒸发皿受热更均匀。 蒸发皿是用来盛放食盐水进行蒸发操作的容器,食盐水在蒸发皿中受热,水分逐渐蒸发,食盐结晶析出。(2)器材B的主要作用是让蒸发皿均匀受热。(3)当对食盐水进行加热时,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沸点后会发生汽化现象,由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从而导致水的量逐渐减少,所以水慢慢变少是因为变成了水蒸气,B选项正确。(4)在蒸发食盐水时,当观察到食盐水快烧干时,即蒸发皿中只剩下少量水分和大量析出的食盐晶体时,就应该熄灭火焰。这是因为利用蒸发皿的余热就可以将剩余的少量水分蒸干,若继续加热,可能会导致食盐颗粒飞溅,甚至可能使蒸发皿过热损坏,所以当食盐水快烧干时就应熄灭火焰,C选项正确。32.【答案】(1)C(2)B【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解析】【分析】(1)将皮球内的气放掉一些,会使皮球内空气的质量减少,这样可以减轻皮球这一端的重量,从而有可能让天平再次平衡,所以C选项正确。(2)当皮球和豆子达到平衡时,说明此时皮球(包含里面的空气)的质量和豆子的质量相等。 如果再给皮球打入15筒空气,那么皮球内空气的量增加,根据空气有质量,皮球的总质量就会增加,即皮球这一端的质量大于豆子那一端的质量。33.【答案】略【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空气的特征【解析】【分析】相同点: ①有质量:水和空气都是物质,都具有质量。 ②无色:通常情况下,纯净的水和空气都是无色的。 ③占据空间:水和空气都能占据一定的空间,比如水可以装满容器,空气也能充满一个空间。 ⑧会流动:水可以流动,空气也能够流动,比如风就是空气流动的表现。 动植物都需要:水是动植物生存所必需的物质,空气也是动植物进行呼吸等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水的特点(不同点): ⑨液态:水在常温常压下是液态的物质。 ⑦看得见:在一定条件下,水是可以看得见的,比如一杯水、一条河流等。空气的特点(不同点): ④容易被压缩:空气分子间距离较大,所以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这是与水明显不同的地方。 ⑤很轻:与水相比,相同体积的空气质量要轻得多。 ⑩气态:空气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的物质。 ⑥帮助燃烧: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帮助燃烧,而水一般不具备这个性质。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宁波市北仑区岷山学校2023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期末调研卷(学生版).docx 浙江宁波市北仑区岷山学校2023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期末调研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