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沈阳市第十中学高二下学期
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泰坦号”是一艘潜水器,是美国某公司为一项旅游观光项目所设计,该项目可带领游客在海底参观深3800米的“泰坦尼克号”沉船残骸(下图为其沉没地点,41.7°N、49.9°W附近,距纽芬兰岛东南约700千米),可潜至水下4000米,最多可载5人。2023年6月18日凌晨4时左右“泰坦号”被母船“极地王子号”从纽芬兰岛的圣约翰港口拖出,前往“泰坦尼克号"沉船残骸所在地。在下水1小时45分钟后,潜艇与母船失去联系。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救援队经过几天争分夺秒搜救后,6月22日证实该潜水器已经在水下发生解体,5名乘员全部遇难。2023年6月21日是夏至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泰坦号”潜水器从离开纽芬兰岛到其被证实解体的几天内( )
A. 北京正午日影逐渐变长 B. 纽约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C. 南安普顿的日出逐渐偏向东北 D. 哈尔滨的昼长始终比海口长
2. 纽芬兰岛表面岩石裸露,湖泊、沼泽星罗棋布,海岸十分曲折,多峡湾、岛屿。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动力是( )
A. 冰川侵蚀作用 B. 岩浆喷发作用 C. 全球气候变暖 D. 风力堆积作用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形成的一种地貌,在平面上呈扇形,自出山口向边缘可分为扇顶、扇中和扇缘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3. 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粒径的总体变化特征和原因正确的是( )
A. 随机分布 风化碎屑物堆积 B. 粒径变小 流速降低,河流携沙能力下降
C. 粒径变大 扇缘地形阻挡 D. 基本不变 地形平坦,流水沉积稳定
4. 对于山前冲积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B. 地形平坦,多汊流
C. 与河口三角洲的成因相似 D. 扇顶水源充足,适宜耕种
下图示意某日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5. 图示季节( )
A. 地中海沿岸温和湿润 B. 澳大利亚大陆北部盛行东南风
C. 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D. 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6. 图示时刻,影响北海道地区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 反气旋 B. 暖锋 C. 冷锋 D. 准静止锋
7. 下图中符合图示时刻甲地近地面气压、气温分布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夏季径流量有增大趋势。下图示意某年新疆境内某条河流的各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百分比和径流变差系数(反映某地月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完成下面小题。
8. 该河径流量年际变化最大的月份是( )
A. 2月 B. 5月 C. 8月 D. 11月
9. 近年来,河流夏季的径流量增大,主要是因为( )
A. 夏季冰川融化量增大 B. 夏季降水变多
C. 冬季降雪量增大 D. 冬季气温升高
10. 从长期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 )
A. 径流变差系数更加稳定 B. 径流量增大
C. 径流量季节变化会变小 D. 径流量减小
下图为我国东北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完成下面小题。
11. 山坡与谷地植被空间分布差异属于( )
A. 垂直分异规律 B. 地方性分异规律
C.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 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12. 限制谷地森林生长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地形②降水③热量④土壤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牦牛是游牧藏族的主要畜种之一,能为人们提供肉、乳、皮、毛、粪等独特的产品。2023年8月,借浙川对口支援的机遇,来自浙江、西藏、四川等6个省(自治区)的近百家企业代表齐聚四川阿坝州参加川浙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大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牦牛及其产品影响藏族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反映了区域的( )
A. 整体性 B. 关联性 C. 动态性 D. 开放性
14. 浙川对口支援对阿坝州牦牛产业的主要影响是( )
A. 增加牦牛品种类型 B. 增加牦牛养殖经验
C. 拓展牦牛产品销路 D. 降低牦牛养殖成本
近年来,在永久性冻土地区局部出现一些湖泊,被称为热融湖。通常冻土中储存着有机碳,冻土融化后,土壤中的微生物会将有机碳降解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5. 最可能见到该类湖泊的地区是( )
A. 西欧平原 B. 巴塔哥尼亚高原
C. 云贵高原 D. 青藏高原
16. 热融湖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
①湖岸垮塌后退 ②融化区土壤含水量减少
③湖区出现酸雨 ④全球气候变暖速度加快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海域海水表层温度差异较大,其中海水表层温度较低区域称为东太冷舌、较高区称为西太暖池,太平洋海水表层温度变化能反映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波动。下图示意某年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导致西太暖池形成的大气环流是( )
A. 极地东风带 B. 副热带高压带 C. 东南信风带 D. 赤道低气压带
18. 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图示海域发生的变化是( )
A. 东太冷舌海表水温升高 B. 赤道逆流减弱
C. 西太暖池海表水温降低 D. 北太平洋暖流减弱
里海是世界最大的内流湖,下图为伏尔加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伏尔加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 雨水 B. 地下水 C. 冰川融水 D. 积雪融水
20. 伏尔加河( )
A. 干流流量下游大于上游 B. 干流在初春有凌汛现象
C. 主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D. 降水水汽主要源自大西洋
二、综合题(共60分)
2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哈拉湖属高原咸水内陆湖,位于南祁连山脉西段一个断裂凹陷盆地,四周多雪山冰川,有40余条河流注入。哈拉湖东岸可见沙丘,该地区常年盛行偏西风。2017年青海气象科研所最新遥感监测数据显示,哈拉湖水体面积与去年同期相比扩大了14.43平方千米。下图示意哈拉湖地理位置。
(1)分析哈拉湖曾一度为淡水湖的原因(6分)。
(2)简析哈拉湖东岸大片沙丘的成因(6分)。
(3)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简述哈拉湖面积增大对湖区气候方面的影响(8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冰岛低压位于大西洋北部冰岛附近,为副极地低压带上的一个半永久性低压中心,其强度和范围随季节而变化,影响欧洲西北部大范围天气热况。
材料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见图)位于欧洲西北部,西隔挪威海与位于北极圈附近的冰岛相望,半岛上有挪威和瑞典两个国家,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横立于两国之间,该山脉走向对东风阻挡,但利于西南风深入。半岛上冬季多积雪。半岛西部常年受西风影响,海岸陡峭,破碎曲折,多岛屿和峡湾。
材料三:固态降水率是指固态降水(雪、霜等)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百分比。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固态降水率、盛行风向及峡湾地貌形成示意图。
(1)说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固态降水率在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上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8分)
(2)据图描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
(3)分析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极地东风带却常年盛行西风的原因。(6分)
2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原产于亚热带,植株灌木状,喜温、好光。新疆是典型的绿洲灌溉农业。随着滴溉、覆膜等技术的应用,棉花的宜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2019年新疆棉花机械化采收面积突破1150万亩,在国家农机补贴支持下,全区棉田机采率首次超过40%,一些县市达到100%。
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高达520万吨,占国内产量比重约87%,约占世界棉花产量的20%以上。新疆棉花生产用水占新疆灌溉用水的35%~40%,约占新疆农业用水的1/4。新疆棉花一般在4月中旬到5月初都是可以播种,南疆地区棉花采摘时间一般在8月中下旬左右,而北疆地区棉花采摘时间一般在10月初进行。新疆棉花整个生长期为200天,采摘期集中在40天,左图为新疆棉花分布图,右图为棉花机械化收割图。
(1)试从气候的角度,说出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优势条件。(8分)
(2)指出我国新疆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原因。(6分)
(3)就新疆棉花的种植方式,推测容易发生的生态问题。(6分)
2024-2025学年沈阳市第十中学高二下学期
开学考试地理试参考答案
【答案】1. D 2. A
【答案】3. B 4. D
【答案】5. A 6. C 7. C
【答案】8. B 9. A 10. D
【答案】11. B 12. D
【答案】13. A 14. C
【答案】17. C 18. B
【答案】19. D 20. D
21.【答案】(1)地壳运动断裂下陷,形成了独立湖泊,湖水水位较低,周围河流淡水向湖中心汇流,湖水水量大;第四纪大冰期时,冰川面积广大,融水补给量大,大量淡水注入湖盆;冰期蒸发弱,湖泊水分流失少。
(2)位于青藏高原内部,降水少,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强烈,地表沙源丰富;盛行偏西风,风力将裸露的泥沙侵蚀、搬运到湖区东岸;风力减弱泥沙堆积,形成沙丘。
(3)湖泊面积增大,蒸发增强,降水增加;湖泊周边地区大气湿润度增加;湖泊调节功能增强,湖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减小;湖泊面积增大,湖陆风增强。
22.【答案】(1)南北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由南向北递增(北部高于南部);纬度。
东西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中部(偏西)高于东、西两侧,西部的空间变化大于东部;地形。
(2)地质时期冰川受重力作用对山谷刨蚀形成U形谷;气候变暖,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海浪侵蚀而成。(6分)
(3)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受盛行西风影响;其他季节,受冰岛低压(气旋)南部的西南风影响;半岛和半岛上的山脉呈东北一西南走向;阻挡极地东风的同时;利于西风(西南风)向东北方向深入。(6分)
23.【答案】(1)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长期长;气候干燥(寒冷),病虫害少。
(2)耕地规模大,棉田集中成片;地广人稀;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内工业基础好。
(3)过度农垦使土壤松动,加快土地荒漠化;用水增加引起地下水位升高,易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常年连作,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易板结;地膜覆盖面积大,易产生残膜污染。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