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陆地和海洋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精炼与综测(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陆地和海洋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精炼与综测(含答案)

资源简介

(2)陆地和海洋(综合测试)——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精炼与综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数字与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亚洲 B.②印度洋 C.③南美洲 D.④大西洋
2.赤道没有穿过的大洋和大洲是( )
A.非洲、印度洋 B.南美洲、太平洋 C.亚洲、大西洋 D.北冰洋、南极洲
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澳大利亚大陆是世界上最小的大陆。读图格陵兰岛和澳大利亚大陆位置示意图,并结合它们的“对话”完成下面小题。
3.如果格陵兰岛区域图(甲图)和澳大利亚区域图(乙图)的图幅相同,则甲乙两图的比例尺( )
A.一样大 B.甲图大 C.乙图大 D.无法比较
4.格陵兰岛属于( )
A.大洋洲 B.非洲 C.亚洲 D.北美洲
5.下列有关格陵兰岛和澳大利亚大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格陵兰岛主体位于西半球 B.格陵兰岛主体位于中纬度
C.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北半球 D.澳大利亚大陆濒临大西洋和印度洋
6.有同学想在乙图绘制澳大利亚环海铁路,他应该选择的图例是( )
A. B.
C. D.
2023年10月,中国科考队在卓奥友峰的科考中,在距今2.2亿年的地层中发现了鲨鱼化石。读部分区域板块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卓奥友峰地处( )
A.印度洋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B.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C.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 D.板块内部
8.卓奥友峰上发现鲨鱼化石,可以说明( )
A.海陆变迁 B.全球变暖 C.海平面上升 D.海洋面积大
9.卓奥友峰是世界第六高峰,巍然屹立在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
A.阿尔卑斯山脉 B.安第斯山脉 C.喜马拉雅山脉 D.落基山脉
2024年1月1日15时10分,在日本本州岛西岸近海发生7.4级地震,同一天位于日本南部鹿儿岛县诹访之濑岛的御岳火山喷发。读世界局部板块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0.造成九州岛火山地震频发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与( )
A.印度洋板块 B.美洲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亚欧板块
11.要迅速了解受灾范围和评估损失,当地政府需借助( )
A.世界政区图 B.卫星影像图 C.亚洲气候图 D.九州岛交通地图
12.当遇到地震时,可以采取的应急措施有( )
①远离建筑物并原地蹲下
②条件允许时应有序撤离
③佩戴太阳镜、穿着防晒服
④带好贵重物品、原地等待援助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如图示意珠穆朗玛峰和马里亚纳海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珠穆朗玛峰(8848.86米)与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的相对高度是( )
A.2060.14m B.2185.14m C.19757.86m D.19882.86m
14.珠穆朗玛峰每年都会长高,主要原因是( )
A.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B.板块的张裂作用使其不断抬升
C.位于板块交界处,不断隆起抬升 D.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得地壳抬升
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为10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读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奋斗者”号潜水器成功坐底的海底地形是图中的序号( )
A.① B.② C.③ D.④
16.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各种资源。下列开发海洋资源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大面积填海造陆 B.大力捕捞近海生物资源
C.大规模开采海底矿产 D.防止海洋污染
下图为东西半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非洲地跨南北半球
②纬度最高的是欧洲
③面积最大的是非洲
④南北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
⑤南北回归线同时穿过非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18.对世界海陆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西半球海洋面积小于陆地面积 D.任意半球海洋面积均大于陆地面积
下图为北极航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商船从大连出发走北极航线到荷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途经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北冰洋、大西洋
B.途经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C.起止地区人口稠密
D.北冰洋被亚、欧、非三洲环绕
20.下列关于北极航线沿途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日本以黄种人为主,美国印第安人是黄种人
B.韩国人大多信仰基督教,挪威人大多信仰佛教
C.德国人普遍使用英语,俄罗斯人普遍使用俄语
D.欧洲位于亚欧板块,北冰洋位于北冰洋板块
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秦岭站于2024年2月建成。下图为南极地区中国科考站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环绕南极洲的各大洋①②③的名称正确的是( )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B.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22.某科考小组在秦岭站可能开展的考察项目有( )
①冰川面积的变化
②企鹅的生活习性
③煤炭资源的勘探
④因纽特人的分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6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是中国专门为海上医疗救护“量身定做”的专业大型医院船。2024年,“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入列16年来,以“和谐使命”系列任务为主要载体。11次走出国门,航行28万余海里,累计服务45个国家和地区,治疗29万多人次,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材料二:2024年8月22日,“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抵达南非,进行为期7天的友好访问并提供医疗服务。
材料三:“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到访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分布图。
(1)“和平方舟”号前往南非会经过B________洋;医院船抵达南非时,南非正值________(填季节),此时南非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6分)
(2)“和平方舟”号到访的国家和地区中,按五带划分,主要位于________带;走最近的航线前往西班牙,会经过②③大洲分界线的人工河________________。(4分)
(3)“和平方舟”号到访智利时,发现智利经常发生地震,试用板块运动的观点,分析原因。(2分)
(4)指出“和平方舟”号唯一没有到访的大洲________,并分析原因________。(4分)
24.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6分)
材料一:如图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和“局部板块构造图”。
材料二: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全国共有火山数量超过400座,其中活火山达129座之多,有“火山国”之称。尽管火山喷发可能会引发巨大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但印度尼西亚有一个怪现象,有人宁愿搬到火山口附近去居住,因为火山喷发物中含有多种矿物质,火山附近土壤肥沃。
材料三:地震逃生口诀:地震来,忌乱跑,三角地,就近找,家首先,卫生间;次安全,厨房间;第三名,承重墙;第四名,实木(铁制)床。不近火,近水好,若被困,敲管道。
(1)下表是同学们学习板块构造学说后整理的笔记,请从中找出两处错误(不用改正)。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被平分成六大板块。以海洋命名的有两大板块,其中印度洋板块全部在海洋中。各大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图中甲处比乙处地震、火山活动频繁。由于板块运动有不同的方向,造成丙处海洋面积将不断缩小,丁处山脉不断增高。
示例错误:地球表面被平分成六大板块
错误1:______________,错误2:______________。(4分)
(2)写出两点火山喷发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可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分析)(8分)
(3)试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印度尼西亚火山频发的原因。(6分)
(4)板块运动不仅造成了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同时缓慢的运动也使得世界海陆格局在发生变化,据板块运动方向推测,喜马拉雅山脉的海拔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请你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解释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因。(4分)
(5)我们中国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举例说明地震来了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至少说出一条)。(4分)
25.同学们在地理课上通过实践活动探究“世界的海陆分布”。结合活动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活动主题 探究世界的海陆分布
活动步骤
第一步:图中给陆地涂上白色,给海洋涂上浅灰色。
(1)涂色过程中可见:面积最小的大洲是_______,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_____。从纬度位置看,热带面积最广的是_______(填大洲名称)。(6分)
第二步:沿大陆轮廓剪下陆地,包括面积较大的岛屿。
(2)裁剪过程中可见:世界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填半球名称)。(2分)
第三步:将剪下的陆地和海洋依次粘贴到10×10方格纸上,见下图。
(3)上图中,A是_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_,据此说明_____________。(6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南美洲,②是印度洋,③是亚洲,④太平洋,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答案:D
解析:读图,赤道自西向东依次穿过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亚洲、大洋洲,ABC不符合题意。北冰洋全部位于北半球、南极洲全部位于南半球,赤道没有穿过,D符合题意。故选D。
3.答案:B
解析: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格陵兰岛面积小于澳大利亚,格陵兰岛比例尺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答案:D
解析:格陵兰岛属于丹麦。格陵兰岛是丹麦的一个自治领地,位于北美洲东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答案:A
解析: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格陵兰岛主体介于30°W~60°W之间,主体位于西半球,A正确;格陵兰岛主体位于60°-90°的高纬度,B错误;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南半球,C错误;澳大利亚大陆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D错误;故选A。
6.答案:B
解析:读图分析,A是河流,B是铁路,C是水库,D是长城,B正确,故选B。
7.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卓奥友峰在喜马拉雅山脉附近,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属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答案:A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卓奥友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在此发现鲨鱼化石推知原来曾是海洋,这是由于地壳活跃,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山脉,可以说明海陆变迁,A正确;不能说明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洋面积大,BCD错误。故选A。
9.答案:C
解析:喜马拉雅山脉,横跨亚洲的多个国家,包括尼泊尔、印度、中国等,其中包含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C正确;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和落基山脉都不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排除ABD。故选C。
10.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造成九州岛火山地震频发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1.答案:B
解析: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要迅速了解受灾范围和评估损失,当地政府需借助即时卫星影像图,B正确;世界政区图,亚洲气候图,九州岛交通地图,都不能迅速了解受灾范围和评估损失,ACD错误。故选B。
12.答案:B
解析:当面临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并原地蹲下,条件允许时应有序撤离;在逃离时,尽量戴上坚硬的头盔或者其他物品,保护头部不受伤害,①②正确;而不是佩戴太阳镜,穿着防晒服,③错误;当遇到地震时,我们应该抓紧时间逃离,不能带好贵重物品、原地等待援助,④错误,故选B。
13.答案:D
解析: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就是高的海拔减去低的海拔。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马里亚纳海沟海拔-11034米,所以两者之间的相对高度是8848.86-(-11034)=19882.86m。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答案:C
解析:珠穆朗玛峰每年都会长高,主要是因为该山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挤压碰撞,导致珠穆朗玛峰不断隆起抬升,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答案:B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图中①是大陆架,②是海洋中最深的海沟,③是洋盆,④是海洋中脊,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图中②处,故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6.答案:D
解析:以上四种做法中,大面积填海造陆会破坏海洋生态,大力捕捞的近海生物资源会破坏海洋资源,大规模开采海底矿产都是破坏海洋资源和生态的做法,只有防止海洋污染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保护海洋资源,排除ABC,故选D。
17.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赤道穿越非洲中部,非洲地跨南北半球,①正确。纬度最高的是南极洲,②错误。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③错误。南北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④正确。南北回归线同时穿过非洲,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⑤正确。①④⑤正确,故选C。
18.答案:D
解析: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将地球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陆半球上依然是海洋多于陆地。所以,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9.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商船从大连出发走北极航线到荷兰,途经太平洋、白令海峡、北冰洋、大西洋,A错误;途经北温带、北寒带。B错误;大连位于我国东部地区,荷兰位于欧洲西部,都是人口稠密地区,C正确;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三大洲环绕,D错误。故选C。
20.答案:A
解析:日本以黄种人为主,美国印第安人是黄种人,A正确;韩国人大多信仰佛教,挪威人大多信仰基督教,B错误;德国人普遍使用德语,俄罗斯人普遍使用俄语,C错误;欧洲位于亚欧板块,六大板块中,没有北冰洋板块,D错误。故选A。
21.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经度范围可知,①为太平洋海域,②为印度洋海域,③为大西洋海域,A对,B、C、D错。
22.答案:A
解析:因纽特人分布在北极地区,不是南极的罗斯海附近,④错;气候变暖导致南极冰川面积变化,企鹅是南极的特有物种,南极蕴藏着大量的煤炭资源,①②③都是南极科考项目,A对,B、C、D错。
23.答案:(1)印度;冬季;昼短夜长
(2)热;苏伊士运河
(3)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4)南极洲;南极洲酷寒、烈风、干燥,气候恶劣,无常住人口,不需要提供医疗服务。
解析:(1)“和平方舟”号前往南非会经过B印度洋,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由此判断,南非位于东半球,2024年8月22日,“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抵达南非,此时我国是夏季,南北半球相反,南非正值冬季,此时南非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
(2)“和平方舟”号到访的国家和地区中,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地区,走最近航线到达西班牙,途中要经过苏伊士运河,其沟通地中海和红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苏伊士运河是②亚洲和③非洲的分界线。
(3)智利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发生地震。
(4)读图可知,“和平方舟号”行进途中唯一没有到访的大洲是南极洲,酷寒、烈风、干燥是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气候恶劣,无常住人口,因此不需要途径南极洲提供医疗服务。
24.答案:(1)印度洋板块全部在海洋中;图中甲处比乙处地震火山活动频繁丙处海洋面积将不断缩小
(2)有利影响:①火山附近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②火山分布地区温泉众多;③火山喷发物有丰富的矿物质;④促进相关科学研究的发展等;不利影响:①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②掩埋城市村庄,破坏庄稼;③破坏环境;④影响气候等。
(3)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4)升高;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在发生碰撞挤压运动
(5)低楼层要快速跑到室外空旷的地方;高楼层要躲在小开间的墙角等。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所以笔记错误之处有:印度洋板块全部在海洋里;甲处比乙处地震、火山活动频繁;造成丙处海洋面积将不断缩小;改正之后是:印度洋板块包含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和印度洋的一部分,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乙处地震、火山活动频繁,甲处地壳稳定;丙处是红海,其面积将不断扩大。
(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火山喷发的有利影响:①火山附近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②火山分布地区温泉众多;③火山喷发物有丰富的矿物质;④促进相关科学研究的发展等。火山喷发的不利影响:①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②掩埋城市村庄,破坏庄稼;③破坏环境;④影响气候等。
(3)根据所学知识和地图可知,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亚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隆起而成,喜马拉雅山脉的海拔会因为两大板块不断碰撞挤压而继续升高。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遇到地震,低楼层要快速跑到室外空旷的地方;高楼层要躲在小开间的墙角等。
25.答案:(1)大洋洲;南极洲;非洲
(2)北半球、东半球
(3)29%;71%;地球上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或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面积约900万平方公里,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跨越所有的经度。从纬度位置看,热带面积最广的是非洲,被赤道穿越中部,有“热带大陆”之称。
(2)裁剪过程中可见:世界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3)图中,A是地球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29%,B是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据此说明三分陆地,七分海洋。(2)陆地和海洋(知识精炼)——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精炼与综测
海陆分布
重难知识点讲解
海陆比例:地球表面约 71% 是海洋,29% 是陆地,即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从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看,海洋彼此相连,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大小不同的陆块。
配图:插入一张地球海陆分布的卫星图,用不同颜色明显区分海洋和陆地,同时标注出 “71% 海洋” 和 “29% 陆地”。
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称为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大洲之间多以山脉、河流、海峡等为界,如亚洲与欧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亚洲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南、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四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面积最大,约占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北冰洋面积最小,且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
延伸拓展
特殊的海陆分布现象:赤道穿过南美洲、非洲和亚洲的部分地区,其中非洲和南美洲被赤道横穿大陆,而亚洲只有部分岛屿被赤道穿过。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差异明显,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南半球海洋面积更广阔。
重要海峡和运河的战略意义: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大大缩短了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程,是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最近航线的必经之路,对国际贸易和全球航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巴拿马运河连接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使船只不必绕道南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节省了大量航行时间和成本,在美洲东西两岸的贸易往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是东亚地区与西亚、非洲、欧洲之间海上贸易的重要通道。
解题方法
判断大洲大洋位置:记忆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和轮廓特征是关键。例如,北美洲位于西半球北部,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美洲与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位于西半球南部,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通过观察地图,反复练习识别不同大洲大洋在地图上的位置,可提高答题准确率。
利用洲界判断地理事物位置:当题目给出某一地理事物位于某洲界附近时,要能迅速联想该洲界两侧的大洲名称。如已知某港口位于苏伊士运河附近,就可判断其位于亚非两大洲交界处,进而推断该港口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周边可能的地理环境特征。
海陆变迁
重难知识点讲解
地表形态变化:地球表面的海陆形态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不断变化着。如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抬升为陆地。荷兰的围海造陆工程则是人类活动改变海陆分布的实例,通过修筑堤坝、排水等方式,将部分海域变为陆地。
大陆漂移学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被海洋所包围。后来,大陆开始分裂并缓慢漂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证据有:南美洲东岸和非洲西岸的轮廓线十分吻合;南美洲和非洲的古老地层具有相似性;非洲和南美洲的动物具有亲缘关系等。
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 - 喜马拉雅地带,这两个地带正是板块交界的地方。
延伸拓展
板块运动与地形形成:板块碰撞挤压会形成山脉、海沟等地形。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而且目前这两大板块仍在持续挤压,使得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升高。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了北美洲的落基山脉。板块张裂拉伸会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是由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形成的,并且随着板块的继续张裂,它可能会逐渐发展成新的海洋。大西洋也是在板块张裂的作用下,面积不断扩大。
火山地震对人类的影响:火山喷发和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如破坏房屋、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引发海啸、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但火山活动也有有利的一面,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灰富含矿物质,能使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火山地区还常常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可用于发电、温泉洗浴等。
解题方法
分析海陆变迁证据:遇到关于海陆变迁证据的题目,要理解不同证据背后的原理。若发现某地区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该地曾经是海洋;若某地区地层出现弯曲、断裂等现象,可能是地壳运动导致的。通过分析这些证据,判断该地区海陆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依据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当题目考查火山、地震分布或山脉形成等地理现象时,要找准相关地区所在的板块位置,根据板块运动方向进行解释。例如,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为它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地壳活动频繁。如果考查红海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应回答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拉伸所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