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11神州大地之旅 教学设计课题 神州大地之旅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六年级教材分析 《神州大地之旅》是岭南版六年级美术下册中的一课,旨在通过丰富的美术活动,引领学生踏上一场探索中国壮丽山河的旅程。本课教材精心挑选了代表中国不同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作为创作素材,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通过绘画等多种美术形式,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表现地理风貌的艺术技巧,还能深入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地理知识。教材内容生动有趣,实践性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2022新课标要求 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神州大地之旅》课程,掌握如何通过绘画和手工等美术手法表现中国各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特别是如何利用色彩和线条来描绘出神州大地的壮美与细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技巧,还能让他们深入了解中国的地理、文化和历史。2、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神州大地之旅》的创作过程,如通过实地考察或图片资料收集来加深对各地特色的理解,以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幅展现神州大地美景的绘画作品。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并通过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关注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和成就感,促进他们社会交往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符合2022新课标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 通过赏析《神州大地之旅》这一主题下的多样艺术作品,学生能够初步领略到中国各地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的独特魅力和艺术表现力。在赏析过程中,学生将培养对地理之美的敏感度和鉴赏力,学会欣赏并理解作品中色彩、线条、构图等元素如何共同营造出神州大地的壮丽与细腻。(审美感知)2. 通过深入探索《神州大地之旅》的创作灵感与技法,学生将理解如何运用色彩、线条、构图等艺术元素来捕捉和表现中国各地的地理特征和人文风情。创作一件属于自己的《神州大地之旅》主题艺术作品,展现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创意风格。提升艺术创作的技能,同时加深对中华大地的热爱与自豪。(艺术表现 创意实践)3. 通过学习《神州大地之旅》,学生将深化对中国丰富地理文化的认知,了解各地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的独特之处。学生将学会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审视中国,尊重并欣赏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同时,学生将认识到文化遗产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文化理解)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目标群体为六年级学生,他们大多在11-12岁之间,进一步接触系统化的美术课程。由于年龄相对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情感表达都处于发展到形成的过渡阶段。大部分学生对于美术课程充满好奇和兴趣,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天赋和兴趣可能更为突出。重点 学习不同的构图方法,能用摄影、绘画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国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审美感受。难点 取景构图知识和审美感受相结合,用直观图例观察对比。。材料准备 教学材料、举例艺术作品、引入视频、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水彩笔、颜料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观看视频。(出示图片)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壮美,文化古老辉煌。五千年文明留下诸多文化瑰宝等你去发现,大自然无数美景和奇观等你来欣赏。让我们开始神州大地之旅,去认识我们美丽的祖国吧! 观看视频,探索文化瑰宝,欣赏神州美景。 通过生动的视觉体验,加深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理解与热爱。讲授新课 一、知识讲解(一)小博士(一)活动一首先,我们沿着首都北京→古都西安→丝路重镇敦煌这条路线,来领略一下祖国历史悠久的灿烂文明。(出示图片)看一看(北京)第一站,首都北京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文景观众多。北京故宫建成于1420年,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北京市郊的长城为明代所建,起伏于崇山峻岭,气势雄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出示图片)北京还有颐和园、天坛、十三陵等名胜古迹在等我们参观呢!(出示图片)观察·发现问:拍照和绘画时,怎样构图画面才好看?答:(出示图片)作品欣赏以下这幅照片的构图既突出了长城,又能看到人物的面部表情。(出示图片) 摄影师巧妙地运用了三分法构图,将女性置于长城的蜿蜒部分与晴朗天空的交界处,形成了视觉上的平衡。女性身着连衣裙,成为画面的焦点,与长城的灰色、天空的蓝色形成鲜明对比。学习建议方法(一)1.说说你喜欢的中国人文和自然景观,并说出理由。中国人文: 故宫的宏伟壮丽与深厚文化底蕴,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历史故事,让人仿佛穿越回古代皇家生活。(出示图片)自然景观:桂林山水以其秀美绝伦的自然风光著称,山清水秀,如诗如画,让人忘却尘嚣,沉醉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出示图片)2.展示你过去旅行或搜集的景观图片,谈谈构图心得。构图时,我注重利用塔楼的金色尖顶和宝珠作为视觉焦点,与周围的绿色植被形成鲜明对比。远处的城市天际线作为背景,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整体色调和谐,营造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美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段历史之中。(出示图片)看一看(西安)第二站,是位于陕西的古都西安,这里有驰名中外、造型生动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出示图片)小知识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坑位于西安市临潼区,是秦始皇陵园中最大的一组陪葬坑。它由三个大小不同的坑组成,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埋藏有真人真马大小的陶俑、陶马约8000件,实用兵器数以万计,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看一看(敦煌)第三站,是甘肃敦煌莫高窟,开凿于公元366年,是我国古代造型艺术的宝库。(出示图片)小知识莫高窟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历经多个朝代的兴建,形成巨大规模,现有洞窟735个,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二、知识讲解(二)小博士(二)活动二祖国的自然景观,山河锦绣,气象万千。让我们到黄山→漓江→九寨沟去尽情游览!(出示图片)看一看(黄山)第一站,我们先来到安徽壮丽的黄山。(出示图片)欣赏·感受问:画家以流动的线条勾勒了千变万化的云海,以奔放的笔触表现了奇松绝壁。与黄山的实景比较,两者分别给了你哪些相同与不同的感受 答:相同之处:两者都展现了黄山的雄伟与云海的变幻莫测,令人叹为观止。答:不同之处:画作以艺术手法强化了线条与笔触的表现力,赋予画面更多流动感与奔放气息,而实景则更加真实细腻,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看一看(漓江)第二站,广西漓江,山清水秀,如诗如画。(出示图片)看一看(九寨沟)第三站,四川九寨沟,湖泊、瀑布、山林与蓝天白云互相辉映,景色迷人。(出示图片)想一想问:漓江和九寨沟各自有什么特色?漓江:以独特的岩溶山水风光著称,江水清澈,两岸奇峰夹岸,宛如一幅百里画卷。九寨沟:以原始森林、雪山、彩林、翠海和叠瀑闻名,其生态环境原始,景色壮丽。(出示图片)学习方法建议(二)1.你还知道祖国的哪些名山大川?请说说它们的特点。 特点:庐山其高耸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以西,山势雄伟峻拔,四周险峻高耸,顶部平坦开阔。庐山云雾缭绕,瀑布众多,景色秀丽,且文化底蕴深厚,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词歌赋,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瑰宝。(出示图片)2.画出你眼中的祖国山河,并表达你的审美感受。 我笔下的祖国山河,以长城与日落为背景。长城如龙跃山脊,日落金黄橙红交织,四只飞鸟展翅自由翱翔。淡墨水彩勾勒光影,暖色调营造温暖宁静。画面中的长城,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自然的杰作,让我深感祖国的壮丽与伟大。(出示图片)三、艺术欣赏四、实践练习学生作品欣赏(出示图片)各种构图方法(出示图片) 欣赏北京著名风景地区。学习摄影和绘画的构图方法。回答问题。欣赏西安的兵马俑。欣赏敦煌的莫高窟。回答思考题。回答问题。列举名山大川,简述其特点。学生完成艺术作品欣赏。进行实践练习。 激发学生对北京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古建筑和文化遗产的欣赏能力。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构图技巧,提升摄影和绘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加深学生对中国人文与自然景观的理解与热爱。加深学生对西安历史文化及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认识与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莫高窟艺术的魅力,提升艺术鉴赏与创作能力。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艺术创作与实景的差异,培养艺术想象力与审美感知力。通过对比漓江与九寨沟的特色,让学生领略自然之美,拓宽视野。通过列举与简述,加深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了解。通过艺术赏析,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审美,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展示学生作品与构图方法,激励学生创作,提升艺术表现力与构图技巧。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用一种合适的构图方法,表现神州大地的一处景观。要求:合理构图,可采用国画、摄影、蜡笔画等。 完成课堂练习。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课堂小结 学生们通过绘画实践,不仅掌握了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的基本技巧,还深刻体会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与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家纷纷表示,这次旅行让他们更加热爱这片土地,激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希望今后能更多地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画笔记录下更多神州大地的美好瞬间,让这份爱延续并传递给更多人。 进行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板书 神州大地之旅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及其特色展示中国自然美景,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赏析个别中国山川的特点进行实践练习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如何利用透视关系来表现风景画面的空间感?采用广角镜头,纳入更多前景、中景与背景,通过近大远小的对比,展现深度。寻找汇聚线,如道路、河流等,引导视线向远方延伸。利用前景元素增加层次感,同时选择适当拍摄角度,如低角度拍摄强化天空与地面的空间对比。(出示图片)2、绘画与实景的区别在哪里?绘画:以天安门为例,强调艺术加工,色彩鲜明,构图精炼,展现主观审美与情感,是艺术家对实景的创意再现。(出示图片)实景:真实还原,捕捉天安门及其环境的每一处细节,色彩与光影自然,展现客观存在的场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出示图片)3、人民币与风景,猜猜“我”是哪里? 进行课外知识拓展。 拓宽学生知识面。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特色资源涵盖了中国各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艺术作品。技术手段上,采用多媒体展示、视频教学和实践练习相结合,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神州大地的壮丽景色,并鼓励学生运用绘画、摄影等形式表达所见所感,以此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作技能。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通过整合中国各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艺术作品,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还显著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对不同地域文化的了解,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不足点:由于内容涵盖广泛,导致实践环节的时间分配略显不足。虽然对神州大地的美景和文化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感觉时间紧迫,无法充分展现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进行教学反思总结 明确本课教学过程的缺陷,进行教学过程的改善。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