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天津真题面对面·专练1.(2023天津10题)“20世纪初,有一年份叫辛亥,有一壮举叫首义……”歌谣中辛亥年发生的“首义”是指 ( D )A.安庆起义 B.广西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2.(2024天津12题)下图为天津市人民政府第一号布告。它颁布于 ( C )A.1947年B.1948年C.1949年D.1950年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了两枚民国时期的银币。回答3—4题。图1 图23.(2023天津8题)图1为“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中华民国建立于 ( B )A.1911年 B.1912年 C.1915年 D.1916年4.(2023天津9题)学生们认出图2中的人物是袁世凯,与他相关的史实是 ( D )A.虎门销烟 B.收复新疆 C.公车上书 D.复辟帝制5.(2023天津11题)广州七十二烈士墓缅怀的英烈牺牲于 ( D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广西起义 D.黄花岗起义6.(2023天津12题)“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讨伐的“民贼”是 ( A )A.袁世凯 B.段祺瑞 C.冯国璋 D.张作霖7.[2023天津26(1)题,4分]中国纪年方式的变化,体现了时代性和进步性。以1912年为例:查阅中国历史纪年表,发现宣统年号纪年止于1912年。这与哪场革命有关?这场革命对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答案】革命:辛亥革命。(2分)影响: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分)中考考向点对点·通练命题点1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2023南开区三模)1925年3月12日,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在北京病逝。蔡元培先生闻此噩耗,书写了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chái)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这里他纪念的是( C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李大钊2.(2024河北)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它使革命派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民主革命的鲜明旗帜。“它”指的是 ( C )A.《天朝田亩制度》 B.“扶清灭洋”C.三民主义 D.民主与科学3.(2024和平区三模)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 ( D )A.第一个要求推翻清政府B.第一个发动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C.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4.(2024西青区一模)“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下列有关“他”领导民主革命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有 ( C )①成立中国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思想 ③领导二次革命 ④发起护国运动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命题点2 辛亥革命5.【家国情怀】(2024滨海新区二模)近代一位绍兴革命志士曾赋诗明志:“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位革命志士是 ( B )A.徐锡麟 B.秋瑾 C.陈天华 D.邹容6.(2024红桥区一模)如果一个民族面对着深重的危机,却看不到前途和希望,只是沉浸在一片悲愤和沮丧绝望的情绪中,或者只是不顾一切地起来蛮干,那谈不上民族的新觉醒,这就需要有新的社会力量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前头。材料中的“新的社会力量”领导了( D )A.太平天国运动 B.王安石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7.【→史料信度】(2024黔南州)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辛亥革命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B )A.油画《武昌起义》 B.国家博物馆馆藏《清帝退位诏书》C.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 D.茅家琦等人所著《孙中山评传》8.【历史评价】(2024河东区二模)历史叙述包括史实与评价。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叙述,属于评价的是 ( D )A.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B.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C.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D.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9.(2023南开区一模)“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辛亥革命 ( C )A.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 D.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命题点3 中华民国的创建10.(2023南开区一模)它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根本性制度变革,这是武装斗争手段换来的制度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清帝退位诏减少了流血冲突,缩短了革命进程,确有积极作用。材料中的“它”是指 ( B )A.太平天国 B.中华民国C.南京国民政府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1.(2024河北区二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成立于 ( C )A.1911年10月 B.1911年12月C.1912年1月 D.1912年2月12.(2023河北区一模)1913年,中华民国国歌中有这样的歌词:“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这反映了 ( A )A.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 B.护国战争取得了胜利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13.【→创新情境】(2024黔东南州改编)我们学习了下表所示法律条文(节选)后,可以确定这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 B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第二章 人民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三章 参议院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4.(2024部分区一模)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先生逝世于 ( B )A.民国十三年 B.民国十四年 C.民国十五年 D.民国二十三年命题点4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15.【创设情境】(2023南开区二模)小唐同学在整理档案时,摘抄了如下案件资料。这一案件 ( C )时间:1913年3月20日 被害人:宋教仁 经过:被害人于上海火车站遭歹徒枪击,之后不治身亡 涉案人:袁世凯亲信及本人A.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 B.说明了袁世凯复辟了帝制C.反映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 D.导致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出现16.(2024东丽区二模)“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大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意豁然。”材料中“滇黔独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C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护法运动17.(2024西青区二模)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一系列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其核心是 ( B )A.反对独裁专制 B.维护民主共和C.倡导君主立宪 D.主张实业救国18.(2023河北区一模)下表内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 B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 500多万户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 000多万亩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 000多万亩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 000多万元A.西方列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 B.军阀割据混战造成严重灾难C.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 D.广大农民响应号召积极参军素养提升综合练·优练1.(2024河北区一模)“从甲午中日战争后仿效日本,改革制度,到20世纪初仿效美国,追求共和,这些都是近代历史上先进中国人的艰辛探索。”材料中的两次“仿效”是指( C )A.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2023和平区三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中国人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进行的三次艰辛探索。它们的共同点是 ( B )A.维护封建统治 B.挽救民族危机C.推行君主立宪 D.建立民主共和3.【家国情怀】(2024和平区期末)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到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些诗句共同体现了中国近代进步人士强烈的 ( D )A.师夷长技思想 B.君主立宪思想C.民主共和思想 D.爱国主义思想4.(2023红桥区一模)下列选项中,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D )①革命派成立一系列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并创办《民报》②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A.①属于历史结论 B.①说明辛亥革命抵御了外来侵略C.②属于历史事实 D.②肯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5.【史论结合】(2023河东区一模)下列选项中的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C )序号 史实 结论① 1840—1842年;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的签订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② 1851—1864年;14年太平天国运动 沉重打击了八国联军瓜分中国的野心③ 1911年;武昌起义的胜利 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④ 1949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A.① B.② C.③ D.④6.(2024上海改编)(14分)读材料,析原因。同学们研究辛亥革命时发现各界在武昌起义爆发后的态度有所不同。材料一 清政府的话:大意是革命军勾结在一起,要尽早扑灭,防止革命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材料二 各国使馆人员的话:你们革命军英明勇武,感激其保护武汉华侨,严守中立态度。材料三 孙中山接受采访:虽然武昌起义,我们革命军准备不是很充分,但是由于全国各省都在纷纷响应,以及我们革命军非常的英勇,所以说我支持,然后他们会胜利。(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对武昌起义所采取的措施。(2分)【答案】措施:镇压。(2分)(2)根据材料二,总结各国对武昌起义的态度。(2分)【答案】态度:中立。(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对起义态势持乐观态度的原因。(4分)【答案】原因:全国各省纷纷响应;革命军队作战勇猛。(每点2分,共4分)(4)各方对于武昌起义的爆发存在不同的态度,结合材料,分析原因。(6分)【答案】原因:材料一反映清政府维护自身统治;材料二反映外国列强维护本国利益;材料三反映革命者推翻清王朝政权。(每点2分,共6分)7.(2025预测)(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下面是一些历史学家或历史伟人评价辛亥革命的观点。人物 观点 引文出处陈旭麓 辛亥革命……为2 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毛泽东 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 《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章开沅 中华民族的三次腾飞中,辛亥革命算第一次腾飞,辛亥革命的影响不是短期能够突出的,总要经过一些事件。它当时的任务就是解决帝制,建立共和。虽然三纲五常没有最后消灭。 《辛亥革命需探索上下三百年》请针对材料中的某一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示例观点: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腾飞。(2分)论述:辛亥革命虽然不彻底,保留了封建残余,但积极影响是长期而持续的,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成立了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等等。(4分)结论:辛亥革命虽不彻底,但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2分)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天津真题面对面·专练1.(2023天津10题)“20世纪初,有一年份叫辛亥,有一壮举叫首义……”歌谣中辛亥年发生的“首义”是指 ( )A.安庆起义 B.广西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2.(2024天津12题)下图为天津市人民政府第一号布告。它颁布于 ( )A.1947年B.1948年C.1949年D.1950年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了两枚民国时期的银币。回答3—4题。图1 图23.(2023天津8题)图1为“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中华民国建立于 ( )A.1911年 B.1912年 C.1915年 D.1916年4.(2023天津9题)学生们认出图2中的人物是袁世凯,与他相关的史实是 ( )A.虎门销烟 B.收复新疆 C.公车上书 D.复辟帝制5.(2023天津11题)广州七十二烈士墓缅怀的英烈牺牲于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广西起义 D.黄花岗起义6.(2023天津12题)“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讨伐的“民贼”是 ( )A.袁世凯 B.段祺瑞 C.冯国璋 D.张作霖7.[2023天津26(1)题,4分]中国纪年方式的变化,体现了时代性和进步性。以1912年为例:查阅中国历史纪年表,发现宣统年号纪年止于1912年。这与哪场革命有关?这场革命对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中考考向点对点·通练命题点1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2023南开区三模)1925年3月12日,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在北京病逝。蔡元培先生闻此噩耗,书写了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chái)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这里他纪念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李大钊2.(2024河北)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它使革命派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民主革命的鲜明旗帜。“它”指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扶清灭洋”C.三民主义 D.民主与科学3.(2024和平区三模)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 ( )A.第一个要求推翻清政府B.第一个发动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C.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4.(2024西青区一模)“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下列有关“他”领导民主革命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成立中国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思想 ③领导二次革命 ④发起护国运动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命题点2 辛亥革命5.【家国情怀】(2024滨海新区二模)近代一位绍兴革命志士曾赋诗明志:“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位革命志士是 ( )A.徐锡麟 B.秋瑾 C.陈天华 D.邹容6.(2024红桥区一模)如果一个民族面对着深重的危机,却看不到前途和希望,只是沉浸在一片悲愤和沮丧绝望的情绪中,或者只是不顾一切地起来蛮干,那谈不上民族的新觉醒,这就需要有新的社会力量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前头。材料中的“新的社会力量”领导了( )A.太平天国运动 B.王安石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7.【→史料信度】(2024黔南州)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辛亥革命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A.油画《武昌起义》 B.国家博物馆馆藏《清帝退位诏书》C.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 D.茅家琦等人所著《孙中山评传》8.【历史评价】(2024河东区二模)历史叙述包括史实与评价。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叙述,属于评价的是 ( )A.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B.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C.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D.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9.(2023南开区一模)“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辛亥革命 ( )A.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 D.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命题点3 中华民国的创建10.(2023南开区一模)它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根本性制度变革,这是武装斗争手段换来的制度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清帝退位诏减少了流血冲突,缩短了革命进程,确有积极作用。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太平天国 B.中华民国C.南京国民政府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1.(2024河北区二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成立于 ( )A.1911年10月 B.1911年12月C.1912年1月 D.1912年2月12.(2023河北区一模)1913年,中华民国国歌中有这样的歌词:“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这反映了 ( )A.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 B.护国战争取得了胜利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13.【→创新情境】(2024黔东南州改编)我们学习了下表所示法律条文(节选)后,可以确定这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第二章 人民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三章 参议院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4.(2024部分区一模)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先生逝世于 ( )A.民国十三年 B.民国十四年 C.民国十五年 D.民国二十三年命题点4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15.【创设情境】(2023南开区二模)小唐同学在整理档案时,摘抄了如下案件资料。这一案件 ( )时间:1913年3月20日 被害人:宋教仁 经过:被害人于上海火车站遭歹徒枪击,之后不治身亡 涉案人:袁世凯亲信及本人A.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 B.说明了袁世凯复辟了帝制C.反映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 D.导致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出现16.(2024东丽区二模)“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大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意豁然。”材料中“滇黔独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护法运动17.(2024西青区二模)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一系列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其核心是 ( )A.反对独裁专制 B.维护民主共和C.倡导君主立宪 D.主张实业救国18.(2023河北区一模)下表内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 500多万户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 000多万亩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 000多万亩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 000多万元A.西方列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 B.军阀割据混战造成严重灾难C.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 D.广大农民响应号召积极参军素养提升综合练·优练1.(2024河北区一模)“从甲午中日战争后仿效日本,改革制度,到20世纪初仿效美国,追求共和,这些都是近代历史上先进中国人的艰辛探索。”材料中的两次“仿效”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2023和平区三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中国人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进行的三次艰辛探索。它们的共同点是 ( )A.维护封建统治 B.挽救民族危机C.推行君主立宪 D.建立民主共和3.【家国情怀】(2024和平区期末)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到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些诗句共同体现了中国近代进步人士强烈的 ( )A.师夷长技思想 B.君主立宪思想C.民主共和思想 D.爱国主义思想4.(2023红桥区一模)下列选项中,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革命派成立一系列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并创办《民报》②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A.①属于历史结论 B.①说明辛亥革命抵御了外来侵略C.②属于历史事实 D.②肯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5.【史论结合】(2023河东区一模)下列选项中的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史实 结论① 1840—1842年;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的签订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② 1851—1864年;14年太平天国运动 沉重打击了八国联军瓜分中国的野心③ 1911年;武昌起义的胜利 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④ 1949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A.① B.② C.③ D.④6.(2024上海改编)(14分)读材料,析原因。同学们研究辛亥革命时发现各界在武昌起义爆发后的态度有所不同。材料一 清政府的话:大意是革命军勾结在一起,要尽早扑灭,防止革命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材料二 各国使馆人员的话:你们革命军英明勇武,感激其保护武汉华侨,严守中立态度。材料三 孙中山接受采访:虽然武昌起义,我们革命军准备不是很充分,但是由于全国各省都在纷纷响应,以及我们革命军非常的英勇,所以说我支持,然后他们会胜利。(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对武昌起义所采取的措施。(2分)(2)根据材料二,总结各国对武昌起义的态度。(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对起义态势持乐观态度的原因。(4分)(4)各方对于武昌起义的爆发存在不同的态度,结合材料,分析原因。(6分)7.(2025预测)(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下面是一些历史学家或历史伟人评价辛亥革命的观点。人物 观点 引文出处陈旭麓 辛亥革命……为2 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毛泽东 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 《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章开沅 中华民族的三次腾飞中,辛亥革命算第一次腾飞,辛亥革命的影响不是短期能够突出的,总要经过一些事件。它当时的任务就是解决帝制,建立共和。虽然三纲五常没有最后消灭。 《辛亥革命需探索上下三百年》请针对材料中的某一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学生版.docx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