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机械与功 章末总结与复习 (有答案)2024-2025学年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章机械与功 章末总结与复习 (有答案)2024-2025学年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11章 机械与功 章末总结与复习
@本章知识体系
@高频考点专项练
 考点1 功与功率
1.下列实例中,没有对物体做功的是(  )
A.运动员挺举杠铃的过程
B.起重机提升大石块
C.小宇推木箱而未推动
D.运动员将弓拉弯的过程
2.物块在水平拉力F(大小未知)的作用下,在水平直线轨道上运动(如图),其中AB=CD=10 m.已知物块在AB段和CD段分别以2 m/s和5 m/s的速度匀速运动,且在AB段、CD段所受摩擦阻力分别为1 N和2 N,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块在CD段的惯性比AB段大
B.该物块通过AB段和CD段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5
C.拉力F在AB段所做的功为20 J
D.拉力F在CD段做功的功率为10 W
3.(甘肃中考)小勇背着重40 N的书包沿水平路面走了200 m,用时3 min,又用1 min爬上了大约9 m高的四层楼回到了家,小勇的重力为600 N,则他在回家过程中对书包所做的功为 J,他上楼过程中克服总重力所做功的功率是 W.(沿水平路面行走时不考虑重心高度的变化)
4.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个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及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0~3 s内推力F大小为 N,3~6 s内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N,6~9 s内推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J.
 考点2 杠杆
5.(北京中考)如图所示,园艺工人在修剪枝条时,常把枝条尽量往剪刀的轴处靠近,这样做是为了(  )
第5题图
A.增大动力臂,能够省力
B.增大阻力臂,方便使用
C.减小动力臂,方便使用
D.减小阻力臂,能够省力
6.【跨学科·生物】如图所示,小明用手提起哑铃,这一动作从生物学的视角,可以认为桡骨在肱二头肌的牵引下绕着肘关节转动;从物理学的视角,可以认为是一个杠杆在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6题图
A.此杠杆的支点为A点
B.此杠杆的阻力是哑铃受到的重力
C.此杠杆是一个费力杠杆
D.肱二头肌的收缩距离大于哑铃的移动距离
7.(重庆中考)小兰自制了一把杆秤,由秤盘、提纽、秤杆以及200 g的秤砣构成,如图所示.当不挂秤砣、秤盘中不放重物时,提起提纽,杆秤在空中恰好能水平平衡.已知AO间距离为10 cm.当放入重物,将秤砣移至距O点30 cm的B处时,秤杆水平平衡,则重物质量为 g;往秤盘中再增加20 g的物体,秤砣需要从B处移动 cm才能维持秤杆水平平衡.
8.图甲是压制饺子皮的“神器”,压皮时压杆可视为一个杠杆,图乙是简化示意图,图中O为支点,F2为压饺子皮时作用在B点的阻力.请在图乙中画出压饺子皮时作用在A点的最小动力F1及阻力F2的力臂l2.
 考点3 滑轮
9.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升重为600 N的物体.不计摩擦和滑轮与绳的自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滑轮均为动滑轮
B.物体匀速上升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300 N
C.若人将绳子匀速拉过2 m,物体也上升2 m
D.使用该装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10.【模型构建】如图所示,取两根光滑的木棍甲、乙,将绳子的一端系在甲木棍上,再依次绕过两根木棍.甲、乙两根木棍分别由两位同学在木棍的两端握紧.用力缓慢拉绳子的自由端, (选填“甲”或“乙”)木棍受到绳子的拉力更大,已知绳端拉力为F,则甲木棍受到绳子的拉力为 F;若将甲、乙木棍长度增长,木棍受到绳子的拉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10题图
11.如图,有人利用该滑轮将G=100 N的物体匀速提升了20 cm(不计绳重和摩擦),此过程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为 J,若动滑轮重10 N,则F= N.
第11题图
 考点4 机械效率
12.某建筑工地上,用滑轮组将质量相同的水泥板吊往高处.不计绳重和摩擦,同时吊起若干块水泥板时,滑轮组的效率为75%,再多吊起一块水泥板时,滑轮组的效率为80%.若要使滑轮组吊起水泥板的效率不低于90%,应至少同时吊起水泥板(  )
A.5块 B.7块
C.9块 D.11块
13.(苏州中考)某起重机的滑轮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最大载重为5 t.起重机将3 600 kg的钢板匀速提升到10 m高的桥墩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钢丝绳的重力和摩擦,g取10 N/kg.求:
(1)克服钢板重力做的功W有用.
(2)钢丝绳的拉力F.
(3)滑轮组满载时的机械效率(结果精确到0.1%).第11章 机械与功 章末总结与复习
@本章知识体系
@高频考点专项练
 考点1 功与功率
1.下列实例中,没有对物体做功的是( C )
A.运动员挺举杠铃的过程
B.起重机提升大石块
C.小宇推木箱而未推动
D.运动员将弓拉弯的过程
2.物块在水平拉力F(大小未知)的作用下,在水平直线轨道上运动(如图),其中AB=CD=10 m.已知物块在AB段和CD段分别以2 m/s和5 m/s的速度匀速运动,且在AB段、CD段所受摩擦阻力分别为1 N和2 N,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D )
A.该物块在CD段的惯性比AB段大
B.该物块通过AB段和CD段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5
C.拉力F在AB段所做的功为20 J
D.拉力F在CD段做功的功率为10 W
3.(甘肃中考)小勇背着重40 N的书包沿水平路面走了200 m,用时3 min,又用1 min爬上了大约9 m高的四层楼回到了家,小勇的重力为600 N,则他在回家过程中对书包所做的功为 360 J,他上楼过程中克服总重力所做功的功率是 96 W.(沿水平路面行走时不考虑重心高度的变化)
4.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个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及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0~3 s内推力F大小为 2 N,3~6 s内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4 N,6~9 s内推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24 J.
 考点2 杠杆
5.(北京中考)如图所示,园艺工人在修剪枝条时,常把枝条尽量往剪刀的轴处靠近,这样做是为了( D )
第5题图
A.增大动力臂,能够省力
B.增大阻力臂,方便使用
C.减小动力臂,方便使用
D.减小阻力臂,能够省力
6.【跨学科·生物】如图所示,小明用手提起哑铃,这一动作从生物学的视角,可以认为桡骨在肱二头肌的牵引下绕着肘关节转动;从物理学的视角,可以认为是一个杠杆在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第6题图
A.此杠杆的支点为A点
B.此杠杆的阻力是哑铃受到的重力
C.此杠杆是一个费力杠杆
D.肱二头肌的收缩距离大于哑铃的移动距离
7.(重庆中考)小兰自制了一把杆秤,由秤盘、提纽、秤杆以及200 g的秤砣构成,如图所示.当不挂秤砣、秤盘中不放重物时,提起提纽,杆秤在空中恰好能水平平衡.已知AO间距离为10 cm.当放入重物,将秤砣移至距O点30 cm的B处时,秤杆水平平衡,则重物质量为  600 g;往秤盘中再增加20 g的物体,秤砣需要从B处移动 1 cm才能维持秤杆水平平衡.
8.图甲是压制饺子皮的“神器”,压皮时压杆可视为一个杠杆,图乙是简化示意图,图中O为支点,F2为压饺子皮时作用在B点的阻力.请在图乙中画出压饺子皮时作用在A点的最小动力F1及阻力F2的力臂l2.
 考点3 滑轮
9.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升重为600 N的物体.不计摩擦和滑轮与绳的自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两个滑轮均为动滑轮
B.物体匀速上升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300 N
C.若人将绳子匀速拉过2 m,物体也上升2 m
D.使用该装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10.【模型构建】如图所示,取两根光滑的木棍甲、乙,将绳子的一端系在甲木棍上,再依次绕过两根木棍.甲、乙两根木棍分别由两位同学在木棍的两端握紧.用力缓慢拉绳子的自由端, 甲 (选填“甲”或“乙”)木棍受到绳子的拉力更大,已知绳端拉力为F,则甲木棍受到绳子的拉力为 5 F;若将甲、乙木棍长度增长,木棍受到绳子的拉力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10题图
11.如图,有人利用该滑轮将G=100 N的物体匀速提升了20 cm(不计绳重和摩擦),此过程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为 20 J,若动滑轮重10 N,则F= 210 N.
第11题图
 考点4 机械效率
12.某建筑工地上,用滑轮组将质量相同的水泥板吊往高处.不计绳重和摩擦,同时吊起若干块水泥板时,滑轮组的效率为75%,再多吊起一块水泥板时,滑轮组的效率为80%.若要使滑轮组吊起水泥板的效率不低于90%,应至少同时吊起水泥板( C )
A.5块 B.7块
C.9块 D.11块
13.(苏州中考)某起重机的滑轮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最大载重为5 t.起重机将3 600 kg的钢板匀速提升到10 m高的桥墩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钢丝绳的重力和摩擦,g取10 N/kg.求:
(1)克服钢板重力做的功W有用.
(2)钢丝绳的拉力F.
(3)滑轮组满载时的机械效率(结果精确到0.1%).
解:(1)钢板重力:G钢板=m钢板g=3 600 kg×10 N/kg=3.6×104 N;
克服钢板重力做的有用功:
W有用=G钢板·h=3.6×104 N×10 m=3.6×105 J.
(2)滑轮组共有4段绳子拉着动滑轮,故拉力移动距离为钢板提升高度的4倍,
即s=4×10 m=40 m;
拉力做的功:
W总===4.5×105 J;
钢丝绳的拉力大小:
F===1.125×104 N.
(3)W额外=W总-W有用=4.5×105 J-3.6×105 J=9×104 J;
动滑轮重:G动===9 000 N;
当载重最大时,质量为5 t=5 000 kg,
G最大=mg=5 000 kg×10 N/kg=50 000 N;
则滑轮组满载时的机械效率:
η=×100%=×100%=×100%≈84.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