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章 运动和力本章实验突破实验1: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1.实验设计:如图,在一个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一辆小车,小车两端分别用细线拴住,细线的另外一端各接一个托盘.实验要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进行,目的是 减小桌面摩擦带来的影响 .2.实验步骤:(1)向两托盘里加不同质量的砝码,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2)向两托盘里加相同质量的砝码,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3)保持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相等,将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3.实验结论:作用在 同一 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 大小相等 、 方向相反 ,并且作用在 同一条直线上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例1】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华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如图甲所示,现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将木块换成小车,然后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发生转动,此实验可以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作用线应在 同一条直线上 .(2)实验中通过改变砝码的 数量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从而探究二力大小的关系,当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便可认为它受到的力相互平衡.(3)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小姬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姬的实验优于小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D (填字母).A.小卡片容易扭转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4)利用图丙装置 能 (选填“能”或“不能”)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图丙装置中保持两侧钩码数量相等,用手将小卡片拿住不动(如图丙中所示状态),松手后,小卡片将 保持不动 .(5)小超认为,若采用如图丁的方案,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拉力和 重力 的大小来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小超的方案中,只能根据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测出 拉力 的大小,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另一个力无法直接测量,所以此方案无法实施.(6)【反思与质疑】小明同学完成实验后,提出猜想:只受一个力作用的物体也能保持平衡状态.为了验证该猜想,他将一小球用一根细线悬挂起来,然后剪断细线后小球落下,如图戊所示,由实验可知,小明的猜想是 错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实验2: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原理: 二力平衡 .2.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3.实验步骤:(1)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做 匀速直线 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等于 滑动摩擦力 的大小,更换不同的粗糙表面重复实验,比较拉力大小得出结论.(2)控制表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大小,重复上述实验,比较拉力大小得出结论.4.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 粗糙程度 和 压力大小 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 越大 .【例2】(枣庄中考)小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所用实验器材及装置如图所示.(1)小华用力推箱子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发现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由此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 压力的大小 有关;水平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力,由此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有关.(2)在实验中,小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木块做 匀速直线 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3)小华按要求进行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乙、丙所示.小华多次实验后得出结论:在压力大小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 越大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 越大 .在实验中,小华用到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转换法和 控制变量 法.(4)【装置改进】小华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丁所示,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叠放在木板上,细线一端连接木块,另一端连接固定的拉力传感器.向右拉动木板,水平细线的拉力大小通过拉力传感器的示数显示.①实验过程中 不需要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②小华认为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反映的是木板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你认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不正确,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反映的是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5)小华还想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是否有关,于是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重复图甲所示的操作,这种做法 不合理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6)联想到“雨天路滑”,小华猜想:除了接触面材料,接触面上有水也可能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于是他在桌面上注水后再次实验,发现多次测出的摩擦力都比没注水时要 小 (选填“大”或“小”).通过讨论和查阅资料知道:在木块和桌面之间注水形成一层水膜充当了润滑剂.拓展应用:汽车轮胎上有深浅不一的横纹和纵纹,如果有小石子嵌入较深的花纹中,一定要及时清理.请你结合以上研究结果分析原因: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减小 .章末总结与复习@本章知识体系@高频考点专项练 考点1 牛顿第一定律1.(湖南中考)如图所示,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保持同一小车每次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只改变水平木板表面的粗糙程度,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小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过程中只受摩擦力的作用B.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相同C.水平木板表面越粗糙,该小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越大D.该实验能直接验证当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时,物体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2.如图为掷出的实心球的运动轨迹,若实心球离开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经过最高点时所受的外力全都消失,则实心球的运动情况将变为( C )A.竖直下落B.保持静止C.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D.仍沿原轨迹做匀速曲线运动 考点2 惯性3.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小明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汽车没有惯性B.足球离开运动员后还能在空中飞行,表明足球受到了惯性的作用C.驾驶员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驾驶员的惯性D.拍打衣服,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具有惯性4.轿车除了安全带以外,还有一种安全装置“头枕”,对人起保护作用.如图所示,“头枕”主要是防止以下哪种情况对人体造成伤害( D )第4题图A.紧急刹车 B.左右转弯C.前方碰撞 D.后方追尾5.如图所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飞出,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上面的棋子由于 惯性 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同时,这些棋子因为受到 重力 的作用,又落到下面的棋子上.第5题图6.超速和超载是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当汽车 超载 (选填“超速”或“超载”)时,它的惯性将变大.在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其顶壁上挂着一个小球,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向右做 加速 (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运动. 考点3 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7.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推箱子,但没有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第7题图A.人对箱子的作用力小于箱子对人的作用力B.人对箱子的推力小于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C.箱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人对箱子的推力与箱子对人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8.(广州中考)如图,把吸盘压在竖直的玻璃墙上,挤出空气,它就“吸”在玻璃墙上静止不动,则吸盘所受摩擦力( B )第8题图A.方向竖直向下 B.方向竖直向上C.大于其所受重力 D.小于其所受重力9.网传“2月11日这天地球引力最小,可以将扫把静立于地面”,如图所示,或许你也“成功”尝试过,其实只要细心操作,在任何时候你都能成功,扫把能静立于水平地面主要是利用了 二力平衡 原理,之所以细心操作是为了满足原理中 重力与支持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的这一条件,这与地球引力大小并无关系.10.(成都中考)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小张同学认为乙方案更合理,理由是乙方案中使用小车时 摩擦力 对实验的影响更小,可以忽略不计.实验中同学们认定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所依据的现象是小车 静止 . 考点4 摩擦力11.下列做法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 )A.定期给机器的转动轴加润滑油B.鞋底和轮胎上都刻有花纹C.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车闸D.下大雪后,在结冰的路面上撒煤渣12.(湖北中考)冰壶运动员比赛用鞋如图,蹬冰鞋底用橡胶制成,滑行鞋底用塑料制成.运动员用滑行鞋支撑全身在冰面上滑行,需要停下时,用蹬冰鞋接触冰面进行控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蹬冰鞋底是为了减小压力B.滑行鞋底是为了减小摩擦力C.运动员在冰面上滑行需要力来维持D.滑行时若摩擦力消失,则运动员会停止运动13.(无锡中考)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0.3 N;再将毛巾平铺在木板上进行实验,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接触面粗糙程度 的关系;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你的做法是 在木块上加不同数量的钩码重复实验 .14.如图所示,用手握住重4 N的瓶子静止不动,此时瓶子受到摩擦力的方向为 竖直向上 (选填“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当对瓶底施加一个竖直向上20 N的推力时,瓶子仍然保持静止,此时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16 N. 考点5 力与运动的关系15.下列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B.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下其运动状态一定不发生改变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力可能是平衡力D.用力推桌子,桌子静止不动,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16.乘坐动车进站时,行李常用传送带运送过安检,水平传送带以0.1 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行李放到传送带上后,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0~t1内,行李受到平衡力的作用B.0~t1内,行李受到向左的摩擦力C.t1~t2内,行李的重力与传送带对行李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t1~t2内,行李的重力与传送带对行李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考点6 力的示意图17.如图所示,穿着旱冰鞋的小梅同学用手推墙,手离开墙后,她开始减速后退.请画出她后退过程中受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在O点)18.如图所示,滑块被固定在粗糙斜面底端的压缩弹簧弹出,离开弹簧后滑块沿斜面向上运动,经过P点时,请将其受力补画完整,不考虑空气阻力.第八章 运动和力本章实验突破实验1: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1.实验设计:如图,在一个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一辆小车,小车两端分别用细线拴住,细线的另外一端各接一个托盘.实验要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进行,目的是 .2.实验步骤:(1)向两托盘里加不同质量的砝码,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2)向两托盘里加相同质量的砝码,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3)保持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相等,将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3.实验结论:作用在 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 、 ,并且作用在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例1】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华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如图甲所示,现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将木块换成小车,然后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发生转动,此实验可以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作用线应在 .(2)实验中通过改变砝码的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从而探究二力大小的关系,当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便可认为它受到的力相互平衡.(3)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小姬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姬的实验优于小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填字母).A.小卡片容易扭转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4)利用图丙装置 (选填“能”或“不能”)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图丙装置中保持两侧钩码数量相等,用手将小卡片拿住不动(如图丙中所示状态),松手后,小卡片将 .(5)小超认为,若采用如图丁的方案,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拉力和 的大小来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小超的方案中,只能根据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测出 的大小,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另一个力无法直接测量,所以此方案无法实施.(6)【反思与质疑】小明同学完成实验后,提出猜想:只受一个力作用的物体也能保持平衡状态.为了验证该猜想,他将一小球用一根细线悬挂起来,然后剪断细线后小球落下,如图戊所示,由实验可知,小明的猜想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实验2: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原理: .2.实验方法: .3.实验步骤:(1)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做 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等于 的大小,更换不同的粗糙表面重复实验,比较拉力大小得出结论.(2)控制表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大小,重复上述实验,比较拉力大小得出结论.4.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 和 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 .【例2】(枣庄中考)小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所用实验器材及装置如图所示.(1)小华用力推箱子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发现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由此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 有关;水平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力,由此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 有关.(2)在实验中,小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木块做 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3)小华按要求进行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乙、丙所示.小华多次实验后得出结论:在压力大小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 .在实验中,小华用到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转换法和 法.(4)【装置改进】小华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丁所示,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叠放在木板上,细线一端连接木块,另一端连接固定的拉力传感器.向右拉动木板,水平细线的拉力大小通过拉力传感器的示数显示.①实验过程中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②小华认为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反映的是木板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你认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5)小华还想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是否有关,于是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重复图甲所示的操作,这种做法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6)联想到“雨天路滑”,小华猜想:除了接触面材料,接触面上有水也可能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于是他在桌面上注水后再次实验,发现多次测出的摩擦力都比没注水时要 (选填“大”或“小”).通过讨论和查阅资料知道:在木块和桌面之间注水形成一层水膜充当了润滑剂.拓展应用:汽车轮胎上有深浅不一的横纹和纵纹,如果有小石子嵌入较深的花纹中,一定要及时清理.请你结合以上研究结果分析原因: .章末总结与复习@本章知识体系@高频考点专项练 考点1 牛顿第一定律1.(湖南中考)如图所示,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保持同一小车每次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只改变水平木板表面的粗糙程度,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过程中只受摩擦力的作用B.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相同C.水平木板表面越粗糙,该小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越大D.该实验能直接验证当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时,物体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2.如图为掷出的实心球的运动轨迹,若实心球离开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经过最高点时所受的外力全都消失,则实心球的运动情况将变为( )A.竖直下落B.保持静止C.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D.仍沿原轨迹做匀速曲线运动 考点2 惯性3.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汽车没有惯性B.足球离开运动员后还能在空中飞行,表明足球受到了惯性的作用C.驾驶员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驾驶员的惯性D.拍打衣服,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具有惯性4.轿车除了安全带以外,还有一种安全装置“头枕”,对人起保护作用.如图所示,“头枕”主要是防止以下哪种情况对人体造成伤害( )第4题图A.紧急刹车 B.左右转弯C.前方碰撞 D.后方追尾5.如图所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飞出,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上面的棋子由于 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同时,这些棋子因为受到 的作用,又落到下面的棋子上.第5题图6.超速和超载是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当汽车 (选填“超速”或“超载”)时,它的惯性将变大.在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其顶壁上挂着一个小球,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向右做 (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运动. 考点3 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7.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推箱子,但没有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7题图A.人对箱子的作用力小于箱子对人的作用力B.人对箱子的推力小于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C.箱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人对箱子的推力与箱子对人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8.(广州中考)如图,把吸盘压在竖直的玻璃墙上,挤出空气,它就“吸”在玻璃墙上静止不动,则吸盘所受摩擦力( )第8题图A.方向竖直向下 B.方向竖直向上C.大于其所受重力 D.小于其所受重力9.网传“2月11日这天地球引力最小,可以将扫把静立于地面”,如图所示,或许你也“成功”尝试过,其实只要细心操作,在任何时候你都能成功,扫把能静立于水平地面主要是利用了 原理,之所以细心操作是为了满足原理中 的这一条件,这与地球引力大小并无关系.10.(成都中考)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小张同学认为乙方案更合理,理由是乙方案中使用小车时 对实验的影响更小,可以忽略不计.实验中同学们认定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所依据的现象是小车 . 考点4 摩擦力11.下列做法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定期给机器的转动轴加润滑油B.鞋底和轮胎上都刻有花纹C.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车闸D.下大雪后,在结冰的路面上撒煤渣12.(湖北中考)冰壶运动员比赛用鞋如图,蹬冰鞋底用橡胶制成,滑行鞋底用塑料制成.运动员用滑行鞋支撑全身在冰面上滑行,需要停下时,用蹬冰鞋接触冰面进行控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蹬冰鞋底是为了减小压力B.滑行鞋底是为了减小摩擦力C.运动员在冰面上滑行需要力来维持D.滑行时若摩擦力消失,则运动员会停止运动13.(无锡中考)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N;再将毛巾平铺在木板上进行实验,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的关系;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你的做法是 .14.如图所示,用手握住重4 N的瓶子静止不动,此时瓶子受到摩擦力的方向为 (选填“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当对瓶底施加一个竖直向上20 N的推力时,瓶子仍然保持静止,此时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 考点5 力与运动的关系15.下列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B.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下其运动状态一定不发生改变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力可能是平衡力D.用力推桌子,桌子静止不动,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16.乘坐动车进站时,行李常用传送带运送过安检,水平传送带以0.1 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行李放到传送带上后,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1内,行李受到平衡力的作用B.0~t1内,行李受到向左的摩擦力C.t1~t2内,行李的重力与传送带对行李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t1~t2内,行李的重力与传送带对行李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考点6 力的示意图17.如图所示,穿着旱冰鞋的小梅同学用手推墙,手离开墙后,她开始减速后退.请画出她后退过程中受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在O点)18.如图所示,滑块被固定在粗糙斜面底端的压缩弹簧弹出,离开弹簧后滑块沿斜面向上运动,经过P点时,请将其受力补画完整,不考虑空气阻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八章运动和力 - 学生版.docx 第八章运动和力.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