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二 压强、浮力 (有答案)2024-2025学年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复习二 压强、浮力 (有答案)2024-2025学年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期末复习二 压强、浮力
1.下列实例中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释的是( B )
A.拦河大坝设计成上窄下宽
B.候车时要站在安全线以外
C.跳伞运动员匀速竖直降落
D.喝饮料时,用吸管把饮料吸进嘴里
2.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处多次成功坐底,标志着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奋斗者”号在水面以下下潜过程中,受到( C )
A.压强增大,浮力增大
B.压强不变,浮力增大
C.压强增大,浮力不变
D.压强不变,浮力不变
3.(长沙中考)在一端封闭的塑料管中灌满水,用纸片盖住管口后倒过来,如图所示.纸片和塑料管里的水不会掉下来,是因为( D )
A.水受到的重力
B.空气对水的浮力
C.塑料管对纸片的弹力
D.大气压力
4.将重为5 N的物体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物体漂浮在水面上且溢出2 N的水,物体受到的浮力( D )
A.可能等于2 N B.可能等于3 N
C.一定等于2 N D.一定等于5 N
5.(天津中考)小明对我国一些科技成就进行了梳理,如下表所示.在“相关内容分析”中存在错误的是( C )
选项 科技成就 相关内容分析
A 三峡船闸 轮船通行时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B “玉兔号”月球车 车轮宽大可减小对月球表面的压强
C 神舟飞船返回舱 它在地面附近减速下降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D 国产大飞机C919 机翼获得升力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6.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盐水,静置在水平面上.现将一杯子和木块以两种方式分别放在甲、乙两容器中,甲中杯子静止时漂浮在水面上,乙中木块紧贴杯底(杯中无气体)并与杯子一起悬浮在盐水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甲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
B.木块在甲容器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乙容器中受到的浮力
C.甲容器中液面上升的高度大于乙容器中液面上升的高度
D.将乙容器中的杯子轻轻向下推动少许,杯子和木块将沉到容器底
7.如图所示,电子秤上有一底面积为100 cm2的圆柱形平底溢水杯(不计厚度),杯中未装满水,将质量为500 g,密度为5×103 kg/m3的圆柱形金属块用细线系住,从金属块下表面接触水面到金属块浸没水中直至沉底的过程中,当电子秤示数增加2 N时,细线的拉力为2.5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金属块沉底时对溢水杯的压力为2 N
B.小桶收集到溢出水的重力为1 N
C.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增大了50 Pa
D.金属块下降的过程中,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保持不变
8.(上海中考)小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竖直悬空拉着一个物体,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0 N.他将物体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2.0 N,则浮力的大小是 1 N,方向为竖直 向上 .若将物体继续向下移动,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常州中考)如图所示,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甲试管倾斜、乙试管竖直,两试管内液面相平.甲试管内的液体密度为ρ甲,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为p甲,乙试管内的液体密度为ρ乙,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为p乙,则ρ甲 < ρ乙,p甲 < p乙.
第9题图
10.科技制作活动中,小明将金属夹夹在吸管一端使其密闭,制成简易密度计,如图所示.为了给密度计标刻度,他将密度计分别放入水和煤油中,密度计均竖直漂浮,吸管露出液面的长度为d.密度计在水中时d为12 cm,浮力大小为F1.在煤油中时d为10 cm,浮力大小为F2,则F1 = (选填“>”“<”或“=”)F2.若将密度计放入密度为1.25 g/cm3的液体中,则d为  13.6 cm.(ρ水=1.0 g/cm3,ρ煤油=0.8 g/cm3)
第10题图
11.小明同学利用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两个质量相同的圆柱形容器A、B,它们底面积的关系为SA<SB,两个容器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盐水,将它们分别放在两块相同的海绵上.(ρ水<ρ盐水)
(1)比较甲、乙两图,通过观察海绵的形变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由此说明:压力相同时, 受力面积 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
(2)小明同学利用这些器材继续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于是他找来一个如图丙所示的微小压强计,将压强计的探头向下先后放入A、B两容器液体的相同深度处,发现探头在B容器中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较  大 (选填“大”或“小”),说明在深度相同时, 液体的密度 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再将探头放入B容器中的某一深度,仅改变探头的方向,则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不变 (选填“不变”或“改变”),由此说明:在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相等 .
1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华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Ⅰ液体的密度.Ⅱ物体受到的重力.Ⅲ物体的形状.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1)如图甲,用手把空的易拉罐按入水中,易拉罐浸入水中越深,手会感觉越吃力.这个事实可以支持以上猜想 Ⅳ (选填“Ⅰ”“Ⅱ”“Ⅲ”或“Ⅳ”).
(2)为了研究猜想Ⅰ和Ⅱ,用体积相同的A、B、C三个圆柱体,测得重力分别为4 N、4.5 N和5 N,然后进行如图乙所示的实验:
①序号a的实验中物体A所受的浮力为  1 N.进一步计算得出A、B、C所受浮力  相等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可得出初步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  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
②比较序号  a、d、e 的三次实验,可得出初步结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3)为了研究猜想Ⅲ,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不吸水且不溶于水)分别做成不同形状,进行如图丙所示实验,此时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得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有关.同学小珍认为该结论不可靠,主要原因是  没有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
(4)小珍觉得用量筒就可以测出橡皮泥的密度,进行了如图丁所示操作:
①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此时读数为V1.
②将橡皮泥捏成小碗形,轻放入量筒中,使其漂浮在水面上,此时读数为V2.
③将橡皮泥用细长针按入水中,此时读数为V3.
橡皮泥的密度为ρ= ρ水 (用ρ水、V1、V2、V3表示).
13.我国的智能船舶“明远”号矿砂船最大载货量为40万吨,这么大的货船通过国际港口时,工作人员通常是通过读取货船没入海水中的深度来测量载货量.物理小组根据这个原理,利用圆柱形玻璃杯制作出可测量物体质量的“浮力秤”.如图甲所示,玻璃杯底面积为80 cm2,质量为200 g,将未知质量的铁块放入玻璃杯中,静止时玻璃杯浸入水中的深度为5.5 cm.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求:
(1)玻璃杯底面所受水的压强和压力.
(2)铁块的质量.
(3)此装置还可以作为密度计来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如图乙所示,将空玻璃杯放入待测液体中,静止时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为2 cm,求待测液体的密度.
解:(1)静止时玻璃杯浸入水中的深度为5.5 cm,
则玻璃杯底面所受水的压强:p=ρ水gh=1.0×103 kg/m3×10 N/kg×5.5×10-2 m=550 Pa.
由p=可知玻璃杯底面所受水的压力:
F=pS=550 Pa×80×10-4 m2=4.4 N.
(2)空玻璃杯的重力:
G杯=m杯g=200×10-3 kg×10 N/kg=2 N.
因玻璃杯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零,下表面受到的压力F向上=4.4 N,则由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可知,玻璃杯受到水的浮力:
F浮=F向上=4.4 N,
由图甲可知,装有铁块的玻璃杯在水中处于漂浮状态,则玻璃杯和铁块的总重力:
G总=F浮=4.4 N.
则铁块的重力:
G铁=G总-G杯=4.4 N-2 N=2.4 N,
由G=mg可得铁块的质量:
m铁===0.24 kg.
(3)空玻璃杯处于漂浮状态,此时玻璃杯受到的浮力:F浮'=G杯=2 N.
此时玻璃杯排开待测液体的体积:V排=Sh1=80×10-4 m2×2×10-2 m=1.6×10-4 m3,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待测液体的密度:
ρ液===1.25×103 kg/m3.
14.(长沙中考)有一个质量为4 kg,底面积为500 cm2的足够高的薄壁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g取10 N/kg.
(1)容器受到的重力是多大?
(2)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3)科技小组利用这个容器来研究物体的浮沉,他们将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吸水的正方体A和长方体B放在容器中,如图甲所示.向容器内缓慢加水,A、B始终保持竖直,水深h与加水体积V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当水深为3h0时,取出其中一个物体,水面下降2 cm.当水深为3h0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多少帕?(不考虑取出物体的过程中带出的水,ρ水=1.0×103 kg/m3)
解:(1)容器受到的重力:
G=mg=4 kg×10 N/kg=40 N.
(2)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其重力大小,即F=G=40 N,
底面积S=500 cm2=0.05 m2,
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800 Pa.
(3)由题意及图像可知,A、B浸没或漂浮时均有hB=2hA,注水体积由0~3V0的过程中,
(S容-SA-SB)h0=3V0……①.
注水体积由3V0~7V0的过程中,
(S容-SB)h0=7V0-3V0……②.
注水体积由7V0~12V0的过程中,
S容h0=12V0-7V0……③.
联立①②③解得SA=SB=S容=100 cm2,
由此可知正方体A棱长l=10 cm.
取出其中一个物体时,ΔV排=S容·Δh=500 cm2×2 cm=1 000 cm3=VA=VB.
①若ρ物≥ρ水,则A、B浸没,由ΔV排=VA可知,取出的物体为A,h0为A的高度,h0=l=10 cm,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ρ水g·3h0=1.0×103 kg/m3×10 N/kg×3×0.1 m=3 000 Pa.
②若ρ物<ρ水,则A、B漂浮,由ΔV排=VA=VB可知,取出的物体为B,
由图可知A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0,B浸入水中的深度为2h'0,由于ΔV排=SB·2h'0,
即1 000 cm3=100 cm2×2h'0,
解得h'0=5 cm,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ρ水g·3h'0=1.0×103 kg/m3×10 N/kg×3×0.05 m=1 500 Pa.期末复习二 压强、浮力
1.下列实例中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释的是(  )
A.拦河大坝设计成上窄下宽
B.候车时要站在安全线以外
C.跳伞运动员匀速竖直降落
D.喝饮料时,用吸管把饮料吸进嘴里
2.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处多次成功坐底,标志着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奋斗者”号在水面以下下潜过程中,受到(  )
A.压强增大,浮力增大
B.压强不变,浮力增大
C.压强增大,浮力不变
D.压强不变,浮力不变
3.(长沙中考)在一端封闭的塑料管中灌满水,用纸片盖住管口后倒过来,如图所示.纸片和塑料管里的水不会掉下来,是因为(  )
A.水受到的重力
B.空气对水的浮力
C.塑料管对纸片的弹力
D.大气压力
4.将重为5 N的物体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物体漂浮在水面上且溢出2 N的水,物体受到的浮力(  )
A.可能等于2 N B.可能等于3 N
C.一定等于2 N D.一定等于5 N
5.(天津中考)小明对我国一些科技成就进行了梳理,如下表所示.在“相关内容分析”中存在错误的是(  )
选项 科技成就 相关内容分析
A 三峡船闸 轮船通行时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B “玉兔号”月球车 车轮宽大可减小对月球表面的压强
C 神舟飞船返回舱 它在地面附近减速下降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D 国产大飞机C919 机翼获得升力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6.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盐水,静置在水平面上.现将一杯子和木块以两种方式分别放在甲、乙两容器中,甲中杯子静止时漂浮在水面上,乙中木块紧贴杯底(杯中无气体)并与杯子一起悬浮在盐水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
B.木块在甲容器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乙容器中受到的浮力
C.甲容器中液面上升的高度大于乙容器中液面上升的高度
D.将乙容器中的杯子轻轻向下推动少许,杯子和木块将沉到容器底
7.如图所示,电子秤上有一底面积为100 cm2的圆柱形平底溢水杯(不计厚度),杯中未装满水,将质量为500 g,密度为5×103 kg/m3的圆柱形金属块用细线系住,从金属块下表面接触水面到金属块浸没水中直至沉底的过程中,当电子秤示数增加2 N时,细线的拉力为2.5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块沉底时对溢水杯的压力为2 N
B.小桶收集到溢出水的重力为1 N
C.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增大了50 Pa
D.金属块下降的过程中,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保持不变
8.(上海中考)小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竖直悬空拉着一个物体,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0 N.他将物体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2.0 N,则浮力的大小是 N,方向为竖直 .若将物体继续向下移动,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常州中考)如图所示,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甲试管倾斜、乙试管竖直,两试管内液面相平.甲试管内的液体密度为ρ甲,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为p甲,乙试管内的液体密度为ρ乙,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为p乙,则ρ甲 ρ乙,p甲 p乙.
第9题图
10.科技制作活动中,小明将金属夹夹在吸管一端使其密闭,制成简易密度计,如图所示.为了给密度计标刻度,他将密度计分别放入水和煤油中,密度计均竖直漂浮,吸管露出液面的长度为d.密度计在水中时d为12 cm,浮力大小为F1.在煤油中时d为10 cm,浮力大小为F2,则F1 (选填“>”“<”或“=”)F2.若将密度计放入密度为1.25 g/cm3的液体中,则d为 cm.(ρ水=1.0 g/cm3,ρ煤油=0.8 g/cm3)
第10题图
11.小明同学利用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两个质量相同的圆柱形容器A、B,它们底面积的关系为SA<SB,两个容器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盐水,将它们分别放在两块相同的海绵上.(ρ水<ρ盐水)
(1)比较甲、乙两图,通过观察海绵的形变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由此说明:压力相同时, 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
(2)小明同学利用这些器材继续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于是他找来一个如图丙所示的微小压强计,将压强计的探头向下先后放入A、B两容器液体的相同深度处,发现探头在B容器中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较 (选填“大”或“小”),说明在深度相同时, 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再将探头放入B容器中的某一深度,仅改变探头的方向,则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选填“不变”或“改变”),由此说明:在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
1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华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Ⅰ液体的密度.Ⅱ物体受到的重力.Ⅲ物体的形状.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1)如图甲,用手把空的易拉罐按入水中,易拉罐浸入水中越深,手会感觉越吃力.这个事实可以支持以上猜想 (选填“Ⅰ”“Ⅱ”“Ⅲ”或“Ⅳ”).
(2)为了研究猜想Ⅰ和Ⅱ,用体积相同的A、B、C三个圆柱体,测得重力分别为4 N、4.5 N和5 N,然后进行如图乙所示的实验:
①序号a的实验中物体A所受的浮力为 N.进一步计算得出A、B、C所受浮力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可得出初步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 (选填“有关”或“无关”).
②比较序号 的三次实验,可得出初步结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3)为了研究猜想Ⅲ,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不吸水且不溶于水)分别做成不同形状,进行如图丙所示实验,此时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得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有关.同学小珍认为该结论不可靠,主要原因是 .
(4)小珍觉得用量筒就可以测出橡皮泥的密度,进行了如图丁所示操作:
①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此时读数为V1.
②将橡皮泥捏成小碗形,轻放入量筒中,使其漂浮在水面上,此时读数为V2.
③将橡皮泥用细长针按入水中,此时读数为V3.
橡皮泥的密度为ρ= (用ρ水、V1、V2、V3表示).
13.我国的智能船舶“明远”号矿砂船最大载货量为40万吨,这么大的货船通过国际港口时,工作人员通常是通过读取货船没入海水中的深度来测量载货量.物理小组根据这个原理,利用圆柱形玻璃杯制作出可测量物体质量的“浮力秤”.如图甲所示,玻璃杯底面积为80 cm2,质量为200 g,将未知质量的铁块放入玻璃杯中,静止时玻璃杯浸入水中的深度为5.5 cm.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求:
(1)玻璃杯底面所受水的压强和压力.
(2)铁块的质量.
(3)此装置还可以作为密度计来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如图乙所示,将空玻璃杯放入待测液体中,静止时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为2 cm,求待测液体的密度.
14.(长沙中考)有一个质量为4 kg,底面积为500 cm2的足够高的薄壁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g取10 N/kg.
(1)容器受到的重力是多大?
(2)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3)科技小组利用这个容器来研究物体的浮沉,他们将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吸水的正方体A和长方体B放在容器中,如图甲所示.向容器内缓慢加水,A、B始终保持竖直,水深h与加水体积V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当水深为3h0时,取出其中一个物体,水面下降2 cm.当水深为3h0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多少帕?(不考虑取出物体的过程中带出的水,ρ水=1.0×103 kg/m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