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7张PPT)新课导入一碗米饭的由来及其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1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空间分布中图版选择性必修三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 质量及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通过阅读相关资料,说明自然资源的含义、特征及分类。(综合思维)2.通过阅读相关图文资料,说明某一种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3.结合我国国情,阐释自然资源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观念。(人地协调观)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空间分布学习内容01 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及特征02 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03 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04 水资源05 矿产资源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空间分布在一定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为人类利用并产生价值的自然环境要素的总称1、自然资源的含义自然属性经济属性指自然环境中客观存在的物质或能量,属于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得。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01 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及特征学生活动:结合教材,说出自然资源的含义及特征探究活动11.以下地理事物哪些属于自然资源?原始森林、岩石、珊瑚岛礁、地下煤矿2.空气属于自然资源吗?说说你的理由。3.台风、闪电、地震等都具有巨大能量,它们是自然资源吗?01 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及特征探究活动2自然资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开发利用的资源种类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拓展、 规模不断扩大。文明时期 生产工具或科学技术 自然资源种类原始文明 石器、钻木取火、采集、狩猎、捕鱼 石、果、兽、鱼等农耕文明 冶铜、冶铁、耕种、灌溉、航海 铁、铜、耕地、风能等工业文明 蒸汽机、火车、轮船、汽车、飞机、化肥、人造纤维、电力、原子能、无线电 煤、石油、铝、磷、钾、稀有金属、放射性元素、半导体元素等生态文明 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 多晶硅、锂、石墨烯、页岩油、可燃冰、遗传基因等读不同文明时期,自然资源种类的变化有何特点?01 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及特征2. 自然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非金属矿产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学生活动:读教材P4,说明自然资源分类及对应的主要种类。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重复利用、循环使用。形成周期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能再生。01 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及特征家用轿车车体材料示意图汽油来源于矿产资源钢板玻璃汽油纤维塑料来源于生物资源橡胶木材织物01 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及特征学生活动:读图,说出轿车车体主要材料来源于哪一种自然资源?是否可再生?知识拓展:能源的不同分类方式按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分类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潮汐能按能源资源的性质分类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能 、潮汐能等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核燃料、核能等按能源资源的形成和来源分类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太阳能、生物能、煤,石油、天然气 、风能、水能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热能、核能来自太阳、月球的引力——潮汐能01 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及特征(1)数量的有限性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5,结合以下资料,说明自然资源的特征。3.自然资源的特征水体 江河 湖泊 深层地下水 高山冰川 极地冰川 海洋更新周期 16天 17年 1400年 1600年 9700年 2500年地球上不同水体的更新周期森林资源的更新与可利用量的关系示意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更新的生长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可再生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也是有限的。01 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及特征(1)数量的有限性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5,结合以下资料,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特征。3.自然资源的特征非可再生资源如煤炭的形成一般需要经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一般以亿年计算。因此不可再生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01 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及特征我国“北煤南运”线路示意3.自然资源的特征(2)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5,结合以下资料,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特征。我国“西气东输”线路示意01 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及特征科学技术经济水平交通条件需求量认知水平……3.自然资源的特征(3)可变性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5,结合以下资料,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特征。01 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及特征(4)整体性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5,结合以下资料,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特征。3.自然资源的特征01 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及特征1.自然资源的数量自然资源的数量是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被人类开发利用的总量。思考:读下图,说出水资源数量的衡量标准。多年平均径流量年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02 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及其对人类的影响2.自然资源的质量自然资源的质量是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各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类和社会环境需要的优劣程度,或获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少和价值高低的表征。中国地表水水域功能分类类别 适用范围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 主要适用于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 主要适用于生活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02 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及其对人类的影响读图思考:我国水质最差的区域?解释原因。海河区,①地处华北平原,大城市密集,工农业生产生活排放的污水多 ②我国北方地区,降水较少,河流水量相对较小,水体自我更新能力差。2.自然资源的质量铁矿的划分——按品位高低,分为富铁矿和贫铁矿。矿石品位指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矿石中有用组分或有用矿物的含量,一般以重量百分比表示。02 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及其对人类的影响2.自然资源的质量我国耕地按生产能力的高低,分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02 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及其对人类的影响2.自然资源的质量02 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石油的含硫量是评价石油质量的重要指标,含硫量越低的石油质量越高。2.自然资源的质量02 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及其对人类的影响3.自然资源的质量对人类的影响读图思考:智利铜矿品位和开采成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概括自然资源的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总体来看,品味越高,开发利用的成本越低;品位越低,开发利用成本越高。自然资源的质量影响其开采利用成本02 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炼铁、化肥生产直接燃烧发电炼焦、作燃料、化工原料读图思考:说出不同质量煤炭资源的用途,概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的质量影响其人类的用途(需求差异)3.自然资源的质量对人类的影响02 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及其对人类的影响03 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空间分布不均但有规律可循中国主要油气田的分布中国水资源的分布中国温度带的分布南多北少南多北少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受地质演化历史的制约,往往富集在特定地区。学生活动:读图概括我国水资源、热量资源、油气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可再生资源(气候、水、生物、土地):受水热等自然因素影响,具有明显地带性。学生活动:读图说出我国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其对应的农业类型,概括土地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差异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北方耕地资源丰富,发展旱地农业,主要种植小麦;南方耕地资源丰富,发展水地农业,主要种植水稻;农业经济发达。西北和青藏草地资源丰富,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广布,主要发展畜牧业;农业经济落后。03 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读图思考:早期农业起源于哪些地区?为什么?据此概括自然资源对人类的影响。农业社会早期,气候资源、水资源和耕地资源质量对人类活动约束作用较大,人们通常选择在中低纬度(热量充足)、河流沿岸(水源充足)的谷地和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区居住和生产。自然资源组合好的地区,往往优先开发03 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读图思考:中东地区石油资源高度集中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高度集中的地区,可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优势03 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中国南水北调线路世界海上石油运输路线读图思考: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对区域联系的影响。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导致资源空间流动促进区域联系和全球化03 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04 水资源表1-1-2 地球上的水资源学生活动:读表1-1-2地球上的水资源,讨论水资源的分类。总储量不足百分之一阅读:蓝水和绿水(P7)思考什么是蓝水?什么是绿水?蓝水是降水形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可见的液态水,包括河流、湖泊及地下含水层中的水;绿水是一种不易被看见的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层中用于植物生长的水和植物通过蒸腾返回大气的水。绿水是维持生态系统景观协调和平衡的重要水源。大约60%的世界粮食生产依赖于绿水,绿水在维护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功能和服务功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水资源的特征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世界人均的1/4400 全国660多个城市有400个供水不足60亿m3 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m36%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m3,占全球水资源 6%6 我国水资源总量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6位我国水资源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是联合国认定的“水资源紧缺”国家学生活动:结合以下数据,说明我国水资源的特征。知识扩展:我国水资源的问题与措施05 矿产资源1.概念:矿产资源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在当前和可预见未来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和气态的自然物质。2.分类:根据矿产资源的特点和用途,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铁矿金刚石煤金属矿产资源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钨、锡、锑、稀土、钽、钛、钒、钼、铌、铍和锂等;部分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大、质量高,但许多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质量欠佳;中小型矿床比重大,大型、超大型矿床比重小;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于东部、东南部地区。3.特点非金属矿产资源我国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储量丰富,具有地域分布不均的特点;世界前列:菱镁矿、石墨;储量比较丰富:磷矿、高岭土、大理石、花岗岩等;相对贫乏:钾、硼等。我国能源矿产资源的特点:我国能源矿产资源比较丰富, 但结构不理想;煤炭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石油资源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天然气资源分布比较集中,中西部地区的天然气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一半以上。能源矿产资源能源矿产资源学生活动(P15):分析认识中国矿产资源的不平衡1. 读材料,概括中国矿产资源的不平衡的表现。2. 如何协调我国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上的不平衡?① 优化资源空间配置,通过差异开发、利用等推动区域协同发展。② 资源富集区推进集约化开发,建立国家级资源基地,重点发展深加工产业链。③ 资源匮乏区限制低效开采,鼓励发展新型替代替资源。④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通道升级,降低跨区域资源调配成本。⑤ 跨区域合作,发展“飞地经济”模式,资源匮乏区与富集区联合建设产业园区。⑥ 技术创新驱动,通过智能化矿山开采、循环利用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能源矿产资源学生活动:分析认识中国矿产资源的不平衡(P15)3.根据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我国提出“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说明原因。①我国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矿产资源短缺,决定了必须实现国际化,利用好全球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②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构建多元化供应链,有利于分散过度依赖单一国内资源或进口渠道易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地缘政治冲突等造成的不良影响。案例研究:新技术矿产(P16)2. 新技术矿产概念的出现,反映了自然资源的什么特征?3. 新技术矿产资源的主要特征?阅读文本,思考以下问题:1. 什么是新技术矿产?列举主要新技术矿产伴随着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被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新能源和新兴材料产业的新兴矿产资源。例如石墨、石墨烯、锂、随着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深度和广度的增加,一些自然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等特征可能会发生变化(可变性)。① 分布及供应较集中; ② 应用技术高度垄断; ③ 产品附加值体现在后端。案例研究:新技术矿产(P16)5. 未来新技术矿产的热点矿种?阅读文本,思考以下问题:4. 我国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①节能环保产业 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③生物产业 ④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⑤新能源产业 ⑥新材料产业 ⑦新能源汽车产业①与新能源相关的矿种,如锂,镍,钴等。②与节能环保有关的矿种,如与稀土相关的磁性材料。③关键农业矿种,如钾,磷,硼等知识扩展:风力发电(P17)观察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风力发电利用了什么自然资源?与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有哪些优势和劣势?2.风力发电是不是风力越大越好?(结合物理课知识)风能优势:可再生资源;分布广泛,蕴藏量巨大;清洁能源,无污染;劣势:随机性强,能源供给不稳定;地域分散、地区差异大;能量的密度低。不是。机械设备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如果风特别大,叶片、轴承难以承受,风机转速过快会损坏发电机。课堂练习鄂尔多斯煤炭资源丰富,煤炭曾是其支柱产业。但在近年来“双碳”目标背景下,其支柱产业开始由煤炭向新能源方向转型。2021年,我国首个“零碳产业园”落户该市。下图为鄂尔多斯市及“零碳产业园”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属于鄂尔多斯市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类型是A.风能 B.生物能 C.天然气 D.地热能2.鄂尔多斯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保证能源的持续稳定供应,应采取的措施是A.提高发电技术 B.开拓用电市场C.增加储能设备 D.产业工人培训3.“零碳产业园”是实现区域产业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下列不属于“零碳产业园”建设中应采取的措施是A.分散供冷供热 B.采用清洁能源C.行驶氢能汽车 D.建筑物增加保温外墙ACA课堂练习河南省焦作市因煤而兴,拥有以煤为基础、较为完善的化学、机械、电力等工业体系。当前,焦作市煤炭逐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经济转型成为该市发展的重要任务。完成下面小题。4.该市曾经煤炭资源丰富,从属性上看体现了自然资源的( )A.地域性 B.非可再生性 C.多用性 D.整体性5.焦作市转型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 ②整治污染,推动新兴工业的布局③加速扩大传统工业的规模 ④大力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相融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D课堂练习中国是稀土出口大国,稀土上游产品的进口额远大于出口额,而中、下游产品的进口额远小于出口额,在全球稀土贸易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2008—2018年,在经历稀土产业重组强化后,我国稀土出口重新面向全球,由粗放出口提升至科学管理。下图示意2008—2018年中美稀土贸易情况及相互依存指数。6.2011—2018年,在中美稀土贸易中( )A.中国对美国出口额不断增加B.中国对美国进口额持续减少C.相互依存指数整体减小D.相互依存指数整体增大7.中国稀土产业重组强化的年份可能是( )A.2008年 B.2012年 C.2015年 D.2017年8.我国对美国稀土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相差大主要是因为( )A.美国稀土资源匮乏 B.美国稀土开发技术水平低C.我国稀土原矿出口多 D.我国产品具有技术和规模优势DBD课堂练习马来西亚被称为“世界锡都”,其锡矿原生于中央山地花岗岩侵入体的接触带,后来逐渐聚集于山麓地带。较长一段时间里马来西亚是世界著名的锡矿开采地与矿产加工工业重要地区,其主要产品为金属锡。近年来,“锡矿地带”出现产业危机,当地一方面从世界各地进口大量锡矿用于加工生产金属锡并出口,另一方面,一大批其他工业部门代之而起,已向“制造地带”转化。下图为马来西亚锡矿分布图。(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马来西亚山麓富集锡矿的成因。热带雨林气候,热量、降水丰富,风化作用强烈;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加速花岗岩山体的风化、剥蚀和分解;径流丰富,以山地地形为主,利于径流携带原生锡矿矿物流向低处;沿海平原地势低平,利于锡矿富集和沉淀。课堂练习马来西亚被称为“世界锡都”,其锡矿原生于中央山地花岗岩侵入体的接触带,后来逐渐聚集于山麓地带。较长一段时间里马来西亚是世界著名的锡矿开采地与矿产加工工业重要地区,其主要产品为金属锡。近年来,“锡矿地带”出现产业危机,当地一方面从世界各地进口大量锡矿用于加工生产金属锡并出口,另一方面,一大批其他工业部门代之而起,已向“制造地带”转化。下图为马来西亚锡矿分布图。(2)简述当地锡矿加工工业多分布在河流沿线的原因。河流沿岸地区靠近锡矿富集区,方便原料运输;河流沿线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冶炼锡矿。课堂练习(3)作为曾经的锡矿产地,马来西亚近年来从世界各地进口大量锡矿用于加工生产金属锡并出口,试说明这种经济行为的原因。长时间开发锡矿,导致当地锡矿资源枯竭;可充分利用多余的加工能力;加工当地锡矿加工历史悠久,技术先进,经验丰富;锡矿工业基础雄厚,基础设施齐全;锡矿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好;发展加工贸易型冶金工业有助于本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马来西亚被称为“世界锡都”,其锡矿原生于中央山地花岗岩侵入体的接触带,后来逐渐聚集于山麓地带。较长一段时间里马来西亚是世界著名的锡矿开采地与矿产加工工业重要地区,其主要产品为金属锡。近年来,“锡矿地带”出现产业危机,当地一方面从世界各地进口大量锡矿用于加工生产金属锡并出口,另一方面,一大批其他工业部门代之而起,已向“制造地带”转化。下图为马来西亚锡矿分布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