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八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第1课时)课题 8.2.1 《东南亚》 单元 八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下教材分析 东南亚章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新课程下初中中考要求掌握的五个地区之一,不仅涉及到具体的地理知识,还关系到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的养成。通过学习东南亚,学生可以掌握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为后续的区域地理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2022新课标要求 1. 运用图文资料,描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2. 运用图表等相关资料,描述东南亚的气候特点,说明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运用地图等相关资料,描述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说出该地理位置的特点和重要性。【综合思维】运用地图等相关资料,简述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了解东南亚各国家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整体,理解在发展经济和生产生活过程中,要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地理实践力】通过阅读地图,能够从图中获取相应地理信息,提升识图、析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世界地形、气候等基本自然要素,具备初步的读图、析图能力。然而,在了解地区地理环境方面,学生的能力还相对较弱,特别是在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方面,学生普遍欠缺深入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直观的教学材料和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东南亚的地理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重点和难点 运用图文资料,描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及重要性,培养区域认知素养。(重点)运用图表等相关资料,归纳东南亚的气候特点,说明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综合思维素养。(重点、难点)材料准备 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马六甲海峡 观看视频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学习活动一】“十字路口”的位置【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30—P31,读图8.16东南亚的位置和地形、8.18马六甲海峡航线,回答问题。【问题引领】读图8.16,找出东南亚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陆地组成。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半岛、群岛以及主要的海峡。简要归纳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纬度位置:东南亚的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至10°S之间,位于热带、低纬度;②海陆位置: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③陆地组成: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④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与亚洲太平洋沿岸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交通位置非常重要。【学习活动二】东南亚的华人【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31,回答问题。【问题引领】东南亚为什么生活着大量的华人?【教师】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东南亚华人总数超过3000万,是海外华人数量最多的地区。②东南亚北部与我国山水相连,唐宋时期我国与东南亚就有频繁的交流,明代已有大量华人在东南亚定居。③近些年,我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等交流渐趋广泛,前往东南亚投资、务工、学习的人员也在增加。【学习活动三】课堂探究:认识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32,读图8.18,回答问题。【问题引领】海峡作为海上交通线的咽喉,在全球海洋运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1)阅读图8.16,说出马六甲海峡连接的大洲和大洋。(2)我国是世界石油进口第一大国,目前有接近一半的进口石油来自西亚,还有不少来自欧洲和非洲。阅读材料和图8.18,说说马六甲海峡对我国进口石油的重要性。【教师】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小结】①马六甲海峡连接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连接大洲:欧洲、非洲与亚洲、大洋洲。②马六甲海峡是西亚、非洲石油运输到东亚的重要通道,被称为“海上生命线”。一旦马六甲海峡航道关闭 , 全球和我国的海上石油运输将受到严重影响。【学习活动四】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32—P33,读图8.20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举例,回答问题。【问题引领】读图说出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读图说出东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结合课文分析东南亚广泛种植水稻的原因;读图说出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及其重要的生产国和出口国。东南亚大量向我国出口热带水果的优势有哪些?【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东南亚绝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沛,有利于水稻的生长。②水稻是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粮食作物。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种植水稻可以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东南亚广泛种植水稻的原因:热量充足,降水丰沛;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种植历史悠久。③东南亚的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蕉麻纤维等生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榴莲、芒果等热带水果产量和出口量也很大。④东南亚全年鲜果不断,热带水果种类多、产量大,出口量大;东南亚是距离我国最近的热带地区,运输成本低;东南亚与我国货物贸易和文化交流历史悠久,近年来更为密切。【学习活动五】活动探究:认识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34,读图8.21和图8.22,回答问题。【问题引领】阅读图8.21,以新加坡为例,描述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热带雨林气候区几乎每天都经历同样的天气过程。阅读图8.22,简述热带雨林气候区白天的天气过程。(3)说说热带雨林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略) 认真阅读,思考问题,分析归纳认真阅读,思考问题,分析归纳阅读课文,联系已学过的气候知识,回答问题观看课件演示,思考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并展示交流 引导学生认识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理解东南亚在交通网络中的关键作用,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东南亚的人文地理特征,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帮助学生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其在交通网络中的关键作用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念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掌握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理解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对地理环境的认识课堂练习 见同步教学课件第35页—42页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独特的气候特征以及丰富的农业资源。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还能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举一反三,帮助学生强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板书 东南亚的位置、气候和农业——1.“十字路口”的位置①东南亚的地理位置②东南亚的陆地组成: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③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2.热带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沛,雨热同期3.热带农业: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 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利于理解和记忆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指出了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并详细讲解了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同时,结合东南亚的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分析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教师可以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