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生物学一轮复习考点综测:专题七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生物学一轮复习考点综测:专题七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专题七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果农给移栽后的树苗进行遮荫,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B.加强吸收作用
C.降低蒸腾作用 D.促进输导作用
2.如图所示为一根枝条上面长有两个大小相同的果实。如果将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环割(如图),那么经过一段时间后,A、B两果实的变化是( )
A.都继续生长 B.都会萎缩 C.A生长,B萎缩 D.A萎缩,B生长
3.在水培白色百合花的花瓶中滴入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花色变红,说明导管运输的特点是( )
A.由上向下运输水和无机盐 B.由下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C.由下向上运输有机物 D.由上向下运输有机物
4.2023年,我国科考队发现了一棵高达百米的西藏柏木。促进西藏柏木根部的水分运输到树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
5.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而植物体却能把根吸收的水分运达数米高的顶端,水分向上运输的动力主要来自植物的( )
A.蒸腾作用 B.吸收作用 C.光合作用 D.呼吸作用
6.我国古树资源丰富,一些千年古树的树干几乎中空,但仍然枝繁叶茂,展现出生命之顽强。由此推断,这些“空心”树朽烂掉的是( )
A.全部韧皮部 B.全部木质部
C.部分韧皮部 D.部分木质部
7.俗话说:“梨树砍三刀,树枝压弯腰。”这是下列哪种原因所致( )
A.叶片制造的有机物不能下行 B.根部吸收的养料快速上行
C.体内水分供应充足 D.体内水分不易散失
8.给植物打针输液是近年来在树木移栽过程中常用的方法。输入的液体主要是水和无机盐,输液用的针头应插入树木的( )
A.木质部,属于营养组织 B.木质部,属于输导组织
C.韧皮部,属于营养组织 D.韧皮部,属于输导组织
9.下列关于南瓜体内导管和筛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只位于植物的茎中 B.都是死细胞
C.导管自上而下运输水和无机盐 D.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10.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水稻的“烧苗”现象,这是因为( )
A.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无法吸水 B.土壤温度太高
C.水分太多,根无法呼吸 D.土壤溶液浓度过小,根失水
11.将一个透明塑料袋套在一株盆栽植物上,并将下口紧扎于茎的基部。一小时后,塑料袋内壁出现很多水珠。这些水珠主要来自( )
A.叶的光合作用 B.叶的呼吸作用
C.叶的蒸腾作用 D.土壤中水分的蒸发
12.移栽树木时,给树“挂吊瓶”补充营养物质以提高成活率,吊瓶的针头应插到茎的( )
A.韧皮部 B.形成层 C.根 D.木质部
13.在公园或路旁有时能看到绿化树“打吊瓶”的现象,通过“打吊瓶”可以提高成活率。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针头应刺入植物茎的木质部
B.该方法可给植物提供水和有机物
C.该方法可为植物施肥及防治病虫害
D.输入的液体在植物体内自下而上运输
14.取同一植物相同大小的两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枝条A保留叶片,枝条B摘除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两个相同大小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在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将这两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叶片
B.量筒中滴加油滴的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
C.实验结束后,A所在量筒比B所在量筒液面低
D.两量筒中液面差异的原因是枝条A进行了光合作用
15.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了菠菜叶片的横切面和下表皮,并绘制了菠菜叶片横切面示意图(图甲)和下表皮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乙),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②③是菠菜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B.⑤和⑧表示的气孔是菠菜蒸腾作用的“门户”
C.⑥表皮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D.①和④是表皮,属于保护组织
16.雨后,荷叶上常有水珠滚动,水分并没有渗到叶片内部,其原因是( )
A.保卫细胞的保护作用 B.气孔关闭,水分不能进入
C.表皮细胞排列紧密 D.表皮上有一层不透水的角质层
17.马尾松是常绿植物,叶针形,能够耐低温和干旱。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B.保卫细胞的活动不影响叶的呼吸作用
C.气孔陷在表皮下,有利于减少水分散失
D.制作临时切片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清水
18.下列关于植物叶片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3具有保护作用
B.2和1的细胞内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C.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从5进入叶片内
D.4内有运输有机物的导管和运输无机物的筛管
19.取甲、乙、丙、丁四片大小、重量相同的新鲜菠菜叶,进行如下处理后,置于通风处。5小时后称重,其重量从重到轻的顺序是( )
甲 乙 丙 丁
涂抹凡士林的部分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上、下表皮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甲→丁→乙→丙 D.丁→乙→甲→丙
20.如图是蚕豆叶下表皮部分气孔的电镜扫描照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气孔由状态①变为状态②,可能影响无机盐的运输
B.若叶片大多数气孔呈状态②,蒸腾作用随之停止
C.当太阳升起时,气孔由状态②变为状态①
D.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会使叶片大多数气孔呈状态①
21.下面对气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孔的开闭通过表皮细胞控制 B.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
C.气孔分布在叶片的表皮上 D.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
22.下列有关植物参与自然界中水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根吸收水分 B.通过筛管运输水分
C.通过气孔散失水分 D.蒸腾作用
23.将刚摘下青菜叶片放入热水中,叶片表面很快出现许多小气泡,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多,该现象说明( )
A.下表皮细胞呼吸作用强
B.下表皮细胞光合作用强
C.下表皮气孔数量多
D.气孔是气体交换和散失水分的门户
24.在炎热的夏季,像兰草这样的草木花卉要放进凉棚,并经常向叶面喷水。以上措施的目的不包括( )
A.降低周围温度,减弱蒸腾作用,防止萎蔫
B.降低阳光照射的强度,减弱蒸腾作用,防止萎蔫
C.增大周围空气湿度,减弱蒸腾作用,防止萎蔫
D.补充植物体内水分,防止萎蔫
25.如图是植物体内的某种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了植物的蒸腾作用
B.水蒸气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到环境中的
C.阴雨天时,植物的蒸腾作用弱
D.植物的蒸腾作用能降低大气湿度
26.下列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叶片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B.植物吸收的水仅有少部分由蒸腾作用散失
C.晚上植物的大多数气孔缩小或闭合,蒸腾作用会减弱
D.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以拉动体内水与无机盐的运输
27.“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每个人都是乘凉者,更要做种树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大树底下好乘凉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关
B.移栽树苗时根部带土坨能保护幼根和根毛
C.水分通过导管输送到植物体各部位
D.树苗剪去部分枝叶主要是为了方便运输
28.剪取大小和生长状态相近的三枝枝条,分别放在同种、装有等量水的量筒中,并滴加等量植物油。记录液面刻度后将三组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量筒的刻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B.滴加植物油为了隔绝空气
C.液面刻度下降最大的是丙组
D.该实验说明植物蒸腾作用与叶有关
29.研究者测量了一棵灰树18小时内水分的运输速率和水分的吸收速率,并绘制曲线(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水分的运输速率大于吸收速率
B.水分的运输和吸收速率都与蒸腾作用无关
C.水分运输和吸收的最高速率相同
D.水分的运输速率和吸收速率存在相关性
30.为研究施肥深度对干旱条件下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相同条件下,选择符合实验标准的三个地块施肥、播种,长出植株后进行检测,实验数据(单位已省略)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处理 生理指标 浅施(15cm) 中施(30cm) 深施(45cm)
叶绿素含量 1.8 2.1 2.5
气孔导度 0.12 0.15 0.18
光合作用速率 18.5 223 26.7
注:气孔导度数值越大,表示气孔开放程度越大。
A.本实验控制的变量是施肥深度
B.随着施肥深度增加,小麦蒸腾作用减弱
C.小麦的光合作用速率与气孔开放程度、叶绿素含量有关
D.干旱条件下深施肥提高了小麦的光合作用速率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大题,每空2分,共40分)
31.(16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⑦______(填结构名称)和叶脉三个部分。
(2)气体交换的“窗口”是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和结构名称),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 ]______(填结构名称)组成的。
(3)图甲中 内含能够运输水、无机盐的________。
(4)夜幕降临时.叶片多数气孔呈_______(填“A””或“B”)状态。
32.(14分)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A、B、C三个实验装置,D为叶片结构图。请回答:
(1)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若要证明该结论,应选取的实验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填字母)。
(2)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___________。它的张开与闭合受___________细胞的控制,该细胞与其他表皮细胞相比,内有___________。
(3)蒸腾作用不仅能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而且对植物自身生命活动也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___,可以促进___________从根部输送到茎叶等器官,还能有效地进行散热。
33.(10分)如图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操作:
①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并标记水位。
②从一株植株上剪下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将一个枝条插入A试管中,将另一个枝条上的叶片全部剪去后插入B试管中。
③在两支试管内的水面上加一层相同厚度的植物油,4小时后进行观察。
认真阅读以上方案,并分析回答:
(1)在两支试管内的水面上滴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________从______蒸发,对实验产生干扰。
(2)A、B两支试管中,液面下降最多的是______试管,原因是A试管的枝条有叶片,______强,水分散失多。
(3)本实验中,B试管的装置起______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在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应尽量保护植物的根部、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带土移栽。移栽植物时,要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②去掉部分枝条和叶片。由于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移栽时去掉部分枝和叶,能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的成活率;③在傍晚或阴天移栽。因为傍晚或阴天的光照不强,植物蒸腾作用弱,水分散失的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移栽的幼苗还需进行遮荫也是同样的道理。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答案:C
解析:将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环割后,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能由筛管运输至B,所以A生长,B萎缩。故选C。
3.答案:B
解析:植物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是由木质部中的导管由下往上运输的。在水培白色百合花的花瓶中滴入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花色变红,说明红墨水已经从根部被运输到了花中,所以说明导管能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答案:A
解析:A.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它是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主要动力,特别是在高大植物中,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可以促进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向上运输到树冠,A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换成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它主要发生在叶片的叶绿体中,并不直接参与水分的运输,B不符合题意。
C.呼吸作用是植物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它虽然涉及能量的转换,但并不直接促进水分的运输,C不符合题意。
D.吸收作用通常指的是植物根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过程,它虽然是水分进入植物体的起点,但并不提供水分向上运输的动力,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A
解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其次,蒸腾作用还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并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同时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故A正确。故选A。
6.答案:D
解析:A.如果全部韧皮部朽烂掉,那么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就无法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到根部等其他部位,植物会因为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而逐渐死亡,无法枝繁叶茂,故A不符合题意。
B.木质部中的导管负责将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叶片等部位,如果全部木质部朽烂,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就会完全中断,植物会因缺水和缺乏无机盐而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最终导致死亡,不可能枝繁叶茂,故B不符合题意,
C.部分韧皮部受损或朽烂,可能会对有机物的运输产生一定影响,但只要不是全部韧皮部受损,植物仍有可能通过剩余的韧皮部进行有机物的运输,维持生命,故C不符合题意。
D.部分木质部朽烂后,只要剩余的木质部中的导管等输导组织还能正常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就可以保证植物的水分和无机盐供应,维持植物的正常生理功能。同时,韧皮部未受到严重破坏,仍能正常运输有机物,所以树木可以继续生长,即使树干几乎中空,也能枝繁叶茂,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A
解析:A(点拨:砍断部分筛管后,叶片制造的有机物运输到根部的就会减少,果实得到的有机物就会增多。)
8.答案:B
解析: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因此,给植物体“打针输液”,输的是水和无机盐,因此,输液用的针头应插入树木的木质部的导管,属于输导组织,B符合题意。故选B。
9.答案:D
解析:在植物的所有器官中都有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死细胞,筛管是活细胞,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10.答案:A
解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外界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的根细胞无法吸水,反而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即出现烧苗现象。故选:A。
11.答案:C
解析:蒸腾作用散失大量水分,塑料袋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叶的蒸腾作用。
12.答案:D
解析:营养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无机盐,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运输的,因此针头应插到茎的木质部。
13.答案:B
解析:A.给绿化树“打吊瓶”的目的主要是为树补充水分和无机盐,针头要插入树干的木质部才更有效。A正确。
B.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给绿化树“打吊瓶”的目的主要是为树补充水分和无机盐,B错误。
C.“打吊瓶”时,瓶内可以放杀虫剂等药物,以达到治病防虫的目的,C正确。
D.输入的液体在植物体内自下而上通过导管运输,D正确。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A、从实验设计来看,A、B两组实验的不同之处是枝条A保留叶片,枝条B摘除叶片,因此,本实验的变量是叶片的有无,A正确。
B、在量筒中滴加油滴,使水分与空气隔离,防止量筒内清水自然蒸发,干扰实验结果,B正确。
C、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枝条A叶片数量多,蒸腾作用强,所在量筒液面下降大,枝条B没有叶片,蒸腾作用弱,所在量筒液面下降小,所以A所在量筒比B所在量筒液面低,C正确。
D、两量筒中液面差异的原因是枝条A进行了蒸腾作用,D错误。
故选:D。
15.答案:C
解析: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题图甲中的②和③是叶肉,里面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因此②和③是菠菜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A正确。题图甲中的⑤和题图乙中的⑧都是气孔,水从气孔散失到大气中,气孔是菠菜蒸腾作用的“门户”,B正确。题图乙中的⑥是表皮细胞,其无色透明,有利于光线进入叶肉细胞,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题图甲中的①和④是表皮,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D正确。
16.答案:D
解析:叶表皮上有一层不透水的角质层,因此雨水不会渗入叶片内部。
17.答案:B
解析:A.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A正确。
B.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其开启受保卫细胞的控制,开启时二氧化碳、氧气可进出,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提供原料和释放产物。关闭时能控制水蒸气外出和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进出,从而影响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错误。
C.下表皮分布较多的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C正确。
D.马尾松是植物,制作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D正确。
故选B。
18.答案:D
解析:4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作用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作用是运输有机物,D错误。
19.答案:B
解析: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菠菜叶片的上下表皮上都有气孔,其中下表皮上的气孔较多。甲叶片不涂凡士林,通过上下表皮气孔蒸发出去的水最多,重量最轻;乙叶片上表皮涂抹凡士林,丙叶片下表皮涂抹凡士林,下表皮上的气孔较多,因此乙叶片蒸发出去的水比丙多,乙比丙轻一些;丁叶片上表皮和下表皮都涂抹凡士林,水无法通过气孔蒸发出去,丁最重。因此,其重量从重到轻的顺序是丁→丙→乙→甲,A、C、D错误, B正确。
20.答案:B
解析:植物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气孔由状态①张开变为状态②闭合时,蒸腾作用减弱,会影响无机盐的运输, A正确;叶片的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慢慢闭合,蒸腾作用也随之减弱,但不会完全停止,当太阳升起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慢慢张开,由状态②变为状态①,蒸腾作用增强,B错误,C正确;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会使叶片大多数气孔呈状态①,D正确。
21.答案:A
解析:AD.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开闭,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故A错误,D正确。
B.当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散失到外界空气中。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在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进出也经过气孔,气孔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故B正确。
C.气孔分布在叶片的表皮上,根据植物的种类和生活环境而定,有的植物的上表皮分布多,一般来说植物的下表皮上的气孔分布较多,故C正确。
故选:A。
22.答案:B
解析:A.植物主要通过根的成熟区吸收水分,A不符合题意。
B.根吸收的水分、无机盐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B符合题意。
C.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门户”是气孔,C不符合题意。
D.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参与了水循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3.答案:C
解析:A.叶片下表皮出现的气泡中气体不确定是否是二氧化碳,不能说明下表皮细胞的呼吸作用强,故A错误。
B.叶片下表皮出现的气泡中气体不确定是否是氧气,不能说明下表皮细胞的光合作用强,故B错误。
C.气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一般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多,故C正确。
D.该现象可以说明叶片上的气孔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不能说明气孔是散失水分的门户,故D错误。
故选C。
24.答案:D
解析:植物体内的水主要是通过根吸收的,经常向叶面喷水起不到补充植物体内水分的作用,D错误。
25.答案:D
解析:蒸腾作用向空气中扩散水分,可以提高大气湿度。故选D。
26.答案:B
解析:植物吸收的水,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输到叶肉细胞,其中的一部分被叶肉细胞用于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其余的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B错误。
27.答案:D
解析:A.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正确。
B.移栽植物时,总是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B正确。
C.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C正确。
D.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剪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D错误。
故选D。
28.答案:D
解析:A.比较三组装置,该实验的变量是叶片面积大小,A错误。
B.在量筒中滴加植物油,油会漂浮在水面,防止量筒中水分的蒸发,减少实验误差,B错误。
C.由图可知,甲量筒内的植物叶片最多,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最多。因此,筒内的液面下降最大,C错误。
D.根据图可以推测实验现象为甲量筒的液面最低,其次是乙,丙量筒的液面最高。故实验可以证明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D正确。
故选D。
29.答案:D
解析:A、分析图中数据可知,约下午5时前,水分的运输速率大于吸收速率,但约下午5时后,水分的运输速率小于吸收速率,A错误; B、蒸腾作用促进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故水分的运输和吸收速率都与蒸腾作用有关,B错误; C、分析图中数据可知,水分运输和吸收的最高速率明显不同,水分运输最高速率约为35克/时,水分吸收的最高速率约为28克/时,C错误; D、水分的运输速率和吸收速率存在相关性,即水分的运输速率加快,水分的吸收速率也加快;当水分的运输速率减慢,水分的吸收速率也减慢,D正确。
30.答案:B
解析:A.由表格可知,除施肥深度不同外,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因此本实验控制的变量是施肥深度,A正确。
B.由表格可知,小麦在深施肥条件下,气孔的导度最大,则蒸腾作用更强,B错误。
C.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叶绿素能吸收光能,故小麦的光合作用速率与气孔开放程度、叶绿素含量有关,C正确。
D.由表格可知,在深施肥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高,则说明干旱条件下深施肥提高了小麦的光合作用速率,D正确。
故选:B。
31.答案:(1)叶肉
(2)⑥;a;气孔;a;保卫细胞
(3)①;导管
(4)B
解析:(1)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⑦叶肉和叶脉三个部分。
(2)气孔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气体交换的“窗口”是题图甲中的⑥气孔,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a保卫细胞组成的。
(3)叶脉中的导管能够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运输有机物,所以题图甲中①叶脉内含能够运输水、无机盐的导管。
(4)夜幕降临时,光照变暗,环境温度降低,植物体的蒸腾作用减弱,叶片多数气孔呈B闭合状态。
32.答案:(1)叶;B和C;
(2)⑤气孔;保卫;
(3)水分;水分和无机盐。
解析:(1)A塑料袋扎在花盆部有两个变量——叶和土壤不能与其他组形成对照实验;B塑料袋扎在树干基部与C形成了以叶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2)⑤气孔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该细胞与其他表皮细胞相比,能进行光合作用。
(3)蒸腾作用对植物的作用是:①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②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故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33.答案:(1)水分;试管液体表面
(2)A;蒸腾作用
(3)对照湖
解析:(1)在水面上滴一层植物油能够防止水分从试管液体表面蒸发。
(2)叶片越多蒸腾作用越强,散失水分越多。
(3)本实验中,B试管的枝条上没有叶片,与A试管的装置形成对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