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生物学一轮复习考点综测:专题十 人的由来(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生物学一轮复习考点综测:专题十 人的由来(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专题十 人的由来(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和猿分界的标志是( )
A.直立行走 B.脑容量增加 C.使用工具 D.群居生活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黑猩猩 B.类人猿 C.长臂猿 D.森林古猿
3.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最早两足直立行走的是( )
A.南方古猿 B.能人 C.直立人 D.智人
4.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进化发展大约分为南方古猿阶段、能人阶段、直立人阶段和智人阶段,其中脑容量最大的阶段是( )
A.智人 B.能人 C.直立人 D.南方古猿
5.下列对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最早具有语言能力的是能人 B.最早学会用火的是直立人
C.已发现的最早会制造工具的是能人 D.智人是唯一现存的人种
6.关于人类的起源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和现代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
B.现代人都属于同一物种——智人种
C.人类进化过程与自然选择无关
D.人类进化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
7.在人类进化史中关键的一个阶段和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分别是( )
A.智人脑容量增加 B.能人奔跑飞快
C.南方古猿群居生活 D.直立人脑容量增加
8.19世纪著名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了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它是( )
A.森林古猿 B.黑猩猩 C.长臂猿 D.大猩猩
9.科学家发现距今175万年前的古人类遗物一石器(如图所示)。该遗物表明当时的古人类能( )
A.直立行走 B.烧烤食物 C.使用工具 D.使用语言
10.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剧烈变化导致森林古猿下到地面上生活,从猿到人的进化历程中,一代一代地向____的方向发展。( )
A.制造工具 B.使用工具 C.直立行走 D.产生语言
11.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而来的
B.害虫的抗药性是在农药的作用下产生的
C.始祖鸟化石研究表明: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
D.现代人与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12.森林古猿从树上下到地面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为了扩大领地
B.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引起环境变化
C.受到外来物种的驱逐
D.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环境
13.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论述,错误的是( )
A.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B.陆生生物一定比水生生物具有更复杂的结构
C.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D.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1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是环境因素对遗传变异原材料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
B.人类进化的先后顺序是: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C.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可靠的证据
D.从人工选择培育金鱼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自然选择的效应
15.科学家比较了几种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某段DNA,得到下图所示结果,该结果说明( )
A.长臂猿与人类没有亲缘关系 B.黑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更近
C.黑猩猩是人类的祖先 D.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
16.以河北地质大学特聘教授季强博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国际古人类研究团队宣布,他们于2021年6月25日在《The Innovation》杂志上以封面文章报道了在哈尔滨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化石的研究成果,正式将该古人类头骨化石命名为人属的一个新人种:龙人。该龙人生活在距今14.6万年前,脑容量达到1420毫升,与现代人相当,由此判断龙人属于( )
A.南方古猿 B.能人 C.直立人 D.智人
17.人和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 )
A.能否用火 B.能否直立行走 C.能否制造工具 D.脑容量是否1000mL以上
18.现代类人猿包括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四种,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包括( )
①都生活在丛林中
②都营树栖生活
③都能直立行走
④都营群体生活
A.仅①② B.仅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9.根据人的肤色和鼻形等特征将现代人划分为4个人种分别是( )
A.蒙古利亚人、黄种人、黑人、白人
B.澳大利亚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蒙古利亚人
C.黑人、白人、澳大利亚人、高加索人
D.能人、蒙古利亚人、黄种人、黑人
20.下列关于从猿到人进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四肢着地逐渐发展为直立行走 B.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
C.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 D.骨骼形态始终不变
21.人类起源于古猿,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先发展的是( )
A.制造工具 B.直立行走 C.学会用火 D.使用语言
22.根据不同生物与人类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可以判断生物间亲缘关系的远近。据表判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 )
物种 黑猩猩 马 果蝇 酵母菌
差异氨基酸数目 0 12 27 44
A.黑猩猩 B.马 C.果蝇 D.酵母菌
23.关于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B.人类最先掌握的技能是使用文字
C.人类出现的标志是直立行走
D.人类的起源与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24.《科学》发文,一支大型国际研究团队发现了存在于非洲大陆以外地区的最古老的现代人类化石。这一发现,将之前推测的现代人类离开非洲大陆的时间提前了5万年,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依据已有证据古人类学家推测在①之前森林曾大量消失
B.①表示的物种名为现代类人猿
C.从①到②表示人类开始向着直立行走方向发展
D.人类不同种族在体质特征上的差异是在一定地域内经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的
25.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始大气中含有氧气
B.生物由陆生向水生进化
C.人类的祖先是黑猩猩
D.化石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26.下列有关人类进化的历程正确的是( )
A.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B.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C.南方古猿→智人→能人→直立人 D.智人→直立人→能人→南方古猿
27.根据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可知,人类的祖先是( )
A.黑猩猩 B.金丝猴 C.长臂猿 D.森林古猿
28.在人类起源和进化过程中,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是( )
A.直立行走 B.制造工具 C.学会用火 D.产生语言
29.你能区分事实和观点吗?下列陈述不属于观点的是( )
A.“露西”少女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B.“东非人”已经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C.在东非的大谷带发现了许多早期的古人类化石
D.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30.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注意区分事实和观点是十分必要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事件、事态;观点是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问题的看法。下列叙述属于观点的是( )
A.彩超下观察到胎儿生活在半透明的羊水中
B.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子的性器官发育迅速
C.在东非大裂谷,科学家发现了露西的化石
D.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大题,每空2分,共40分)
31.(8分)依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黑猩猩的骨骼是____,你还知道的类人猿有猩猩、大猩猩、____。
(2)黑猩猩的头骨是与人的头骨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人的____大。
(3)类人猿与人类相似,它们也能用“手”灵巧地拿起东西,大脑比较发达,能表现出喜、怒、哀、乐等表情,还能模仿一些人的行为,这说明什么?____
32.(10分)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关于人类和黑猩猩的祖先问题,许多科学家一直在研究,研究人员对比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组后发现,两者之间的相似度达到98.8%,其基因组的大部分可排序区域几乎没有区别。通过和森林古猿化石的基因比较,其相似度也较高。因此判断,它们具有共同的祖先。
材料二: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许多早期古人类化石。从距今300多万年前的“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上肢骨比较细短,下肢骨比较粗长,且下肢骨具有较为粗壮的股骨,构成骨盆的髋骨比较宽阔,脊柱呈“S”形。
材料三:距今175万年前的“东非人”使用过的石块明显经过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
(1)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一进一步证明了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推测出“露西”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推测“东非人”已经具备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4)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科学家推测部分森林古猿的生活方式由树栖生活转变为下地生活,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12分)人类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古人类学家依据已有证据,作出了一些推测。图甲为人类进化历程;图乙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黑猩猩的骨骼特征比较,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甲中所示的人类进化的历程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⑤。
(2)在人类进化历程中,人类制造和使用的工具越来越_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并能够用_______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_______的发育。其中图甲中⑤的人在打_______电话,突出体现人类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_______,它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显著特征。
(3)图乙中表示黑猩猩骨骼的是_______(填“A”或“B”);分析黑猩猩与人的骨骼特点可知,黑猩猩的运动方式是臂行,而人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它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从而使用工具,这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直立行走不仅改变了古人类的行走方式,更重要的是它为人类大脑的进一步发展和语言的产生奠定了基础,A正确。
BC.虽然脑容量的增加和使用工具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要特征,但它们并不是人与猿分界的直接标志。脑容量的增加是在直立行走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而使用工具则是直立行走带来的直接结果之一。因此,这两者都是直立行走的后续效应,而非分界的标志,BC错误。
D.群居生活是所有灵长类动物,包括猿和人类,的共同特征。它并不是人与猿之间的独特分界标志。群居生活有助于动物之间的协作和保护,但在猿和人类之间并没有形成明显的分界,D错误。
故选A。
2.答案:D
解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3.答案:A
解析:A.南方古猿生存年代是距今550万年~100万年前,南方古猿体质特征与人类接近,能够直立行走,可以使用天然工具,可能有语言能力。
B.能人大约出现在距今200万年前,能够直立行走,能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
C.直立人出现在距今180万年-20万年前,能够直立行走,会用火和更先进的工具。
D.智人相当于现在的人类,出现在距今20万年-1万年前。他们不仅完全直立,而且脑容量已经达到了现代入的大小(平均为1360mL),这标志着他们的智力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因此,古人类学家把他们与现代人归为同一个种,即智人种。晚期智人已开始分化出四大人种。由此可以看出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早两足直立行走的是南方古猿。
4.答案:A
解析:南方古猿的脑容量为500毫升左右,能使用天然的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能人的脑容量平均为680毫升,能直立行走,解放前肢,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也就是所谓的晚期猿人,脑容量接近1100毫升,两足直立行走,手比较灵活,可以打造多种石器,开始使用火;能人的脑容量可达1000毫升以上;智人的人类脑容量达1350毫升甚至更大,接近现代人的脑量,能制造石器和骨器,靠狩猎、捕鱼生活。不仅会使用火,还能人工取火,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A
解析:A.最早具有语言能力的是直立人,A错误。
B.最早学会用火的是直立人,B正确。
C.已发现的最早会制造工具的是能人,C正确。
D.智人,直立人之后未被第2次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以及第3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淘汰取代,而是一直存活下来并独自发展进化,最后演化成为现代人,D正确。
故选A。
6.答案:C
解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人类进化过程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故选C。
7.答案:D
解析:人类的进化的四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南方古猿的脑容量为500毫升左右,能使用天然的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能人的脑容量平均为680毫升,能直立行走,解放前肢,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也就是所谓的晚期猿人,脑容量接近1100毫升,两足直立行走,手比较灵活,可以打造多种石器,开始使用火;能人的脑容量可达1000毫升以上;智人的人类脑容量达1350毫升甚至更大,接近现代人的脑量,能制造石器和骨器,靠狩猎、捕鱼生活。不仅会使用火,还能人工取火。因此,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直立人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脑的发育,使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越来越强,并且产生了语言,使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可见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脑容量的增加。
8.答案:A
解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选A。
9.答案:C
解析:在距今约1000万年~2000万年前,古猿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里。后来随着气候转变,大片的森林变成了稀树草原,使古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一部分古猿从森林边缘退向深处,继续过着树栖生活,逐渐演化成了现代的类人猿。下到地面生活的那一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逐渐能够直立行走,一代一代地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上肢解放出来,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能使用天然工具和制造工具。久而久之,人类祖先的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这个过程中,它们还产生了语言和意识,逐渐形成了社会。就这样,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古猿逐渐进化成人类。可见,石器这类遗物表明当时的古人类能使用工具,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答案:C
解析: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下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前肢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并能制造简单的工具,提高工具的效能。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11.答案:B
解析:害虫中原来就有抗药性强和抗药性弱的个体,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而抗药性强的个体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害虫的抗药性不是在农药的作用下产生的,B错误。
12.答案:B
解析:森林古猿因为环境的变化,从树上下到地面上生活,慢慢进化成了人类。
13.答案:B
解析:生命起源:在原始大气中无机物能生成多种简单的有机物,再经过长期而复杂的演变在原始海洋形成了原始生命,故原始地球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A正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但是陆生生物不一定比水生生物结构更复杂,如陆生的蛇属于爬行动物,而水生的鲸鱼属于哺乳动物,就比蛇的结构复杂高等,B错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C正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进化,D正确。故选B。
14.答案:B
解析:A.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变异是随机产生的,是不定向的;不同的环境会对这些变异作定向的选择,使变异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定向积累;没有变异就不存在生物的多样性,也就没有选择的对象,就没有生物的进化;如果没有遗传,生物不能延续繁衍,自然选择也就失去了意义。正因为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点,自然选择才能成为推动生物进化的动力。因此生物进化是环境因素对遗传变异的原材料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故A正确。
B.人类进化的先后顺序是: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故B错误。
C.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故C正确。
D.由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使得生物在繁殖中出现了不同的变异个体(适应周围环境与不适应周围环境),为选择提供了原材料,是选择的基础。所以在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过程中,被选择的是生物的变异。因此,从人工选择培育金鱼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自然选择的效应,故D正确。
故选B。
15.答案:B
解析:科学家比较了几种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某段DNA,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分析结果可知,黑猩猩与人类某段的DNA的差异最小,所以黑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更近,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6.答案:D
解析:南方古猿生存于距今大约五百五十万年前至一百三十万年前,南方古猿的脑容量为500毫升左右;能人生存在大约一百八十万年前,能人的脑容量大约为680毫升;直立人生存在距今180万~30万年前,直立人的脑容量接近l100毫升;智人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智人的脑容量达1350毫升甚至更大,接近现代人的脑量。该龙人生活在距今14.6万年前,脑容量达到1420毫升,与现代人相当,则由此判断龙人属于智人,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17.答案:B
解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火的使用→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因此,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故选:B。
18.答案:C
解析: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点包括都生活在丛林中、②都营树栖生活、④都营群体生活,但不能直立行走。故选C。
19.答案:B
解析:人类学者按肤色、发型、眼形、鼻形等外貌特征把世界上的人类划分:蒙古利亚人,尼格罗人;高加索人;澳大利亚人4个人种,人种的形成是长期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影响的结果。人种的外部差异不影响人的智力优劣他们的脑容量、骨骼情况基本一致,因此没有优劣人种之分。故选:B。
20.答案:D
解析:A.人类的祖先原本使用四肢行走,随着进化,逐渐发展出了直立行走的能力,这有助于开拓新的生存空间和使用工具,A正确。B语言是人类群体生活和社交互动的产物,它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合作的加强,B正确。C.随着人类的进化,工具制造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从简单的石器到复杂的机械,反映了人类智力和技能的发展,C正确。D.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骨骼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例如,直立行走导致了下肢骨骼的适应性变化, D错误。故选:D。
21.答案:B
解析:在人类发展和进化过程中,最先发展的是直立行走。
22.答案:A
解析:据表分析,与人类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由小到大依次为:黑猩猩、狗、马,因此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黑猩猩。故选:A。
23.答案:B
解析:A.结合分析可知,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A正确。
B.人类最先掌握的技能是使用简单的工具,人类使用文字是后期形成的,B错误。
C.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可见,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也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因此人类出现的标志是直立行走,C正确。
D.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其中一部分进化为人类,一部分进化成现代类人猿,可见,人类的起源与环境变化密切相关,D正确。
故选B。
24.答案:B
解析: A.人类的进化,由于气候变化,使森林地区逐渐稀疏和缩减,树从间出现了空地,这就为森林古猿提供了到地面上活动的条件,逐渐由树栖生活向着地面陆栖生活过渡。所以①发展到②与环境变化有关,A正确;B.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图①是人类的祖先森林古猿,B错误;C.从①到②表示人类开始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从②到③表示人类开始使用简单工具。C正确;D.不同种族的人拥有大致相同的基因,其差别是极其微小的,因此他们应属于同一个物种。一般地说,人类的不同种族在体质特征上的差异,是人类在一定的地域内经过自然选择作用逐渐形成的,D正确故选:B。
25.答案:D
解析:A.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氨、甲烷等,与现在大气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氧气,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与古老地层相比,近代地层陆生生物的化石种类所占比率较高,这一现象说明生物由水生到陆生进化,B错误。
C.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进化为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因此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C错误。
D.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的、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D正确。
故选D。
26.答案:B
解析: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
27.答案:D
解析: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变化,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一代一代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并学会使用和制造工具,产生了语言,进化成人类,则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黑猩猩、金丝猴和长臂猿都是现存物种,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8.答案:A
解析: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得以使用工具,上肢和手更加灵巧。
故选:A。
29.答案:C
解析:A.“露西”少女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只是一种观点,因为无证据可证明其能直立行走,A正确;
B.“东非人”时代的石器,呈斧状和凿状,可以当作工具,用来砍砸和削刮物体,由此可以推测“东非人”在逐渐适应直立行走的过程中,手的解放使他们已经初步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了,可见只是推测的一种观点,B正确;
C.在东非的大裂谷带发现了许多早期的古人类化石,这是真实的事件,是事实,C错误;
D.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还只是科学家推测的一种观点,无确凿证据可以证明,D正确。
故选C。
30.答案:D
解析:A.彩超下观察到胎儿生活在半透明的羊水中,这是真实的事件,是事实,A不符合题意。
B.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子的性器官发育迅速。男性睾丸体积增大,并分泌雄性激素,开始产生精子和出现遗精现象,是事实,B不符合题意。
C.在东非大裂谷,古人类学家发现了许多早期古人类化石,这是真实的事件,是事实,C不符合题意。
D.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是推测,是观点,不属于事实,D符合题意。
故选D。
31.答案:(1)A;长臂猿
(2)脑容量
(3)人类和类人猿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解析:(1)图中A是黑猩猩的骨骼,B是人的骨骼,人和类人猿是近亲,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类人猿没有尾巴、颊囊和屁股上的胼胝,常见的四种类人猿是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
(2)黑猩猩的头骨与人的头骨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人的脑容量大,黑猩猩的颌骨突出。
(3)类人猿与人类的形态相似,它们也能用“手”灵巧地拿起东西,大脑比较发达,能表现出喜、怒、哀、乐等表情,还能模仿一些人的行为,这说明人类与类人猿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32.答案:(1)化石;森林古猿
(2)直立行走
(3)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工具)
(4)森林大量消失/地形和气候的巨大变化)
解析:(1)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研究人员对比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组后发现,两者之间的相似度达到98.8%,其基因组的大部分可排序区域几乎没有区别。进一步证明了人类和黑猩猩有着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2)根据材料二:从距今300多万年前的“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上肢骨比较细短,下肢骨比较粗长,而且下肢骨具有较为粗壮的股骨,构成骨盆的髋骨比较宽阔,脊柱呈“S”形。推测出“露西”的运动方式是直立行走。
(3)根据材料三:距今175万年前的“东非人”使用过的石块明显经过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推测“东非人”已经具备制造和使用工具能力。
(4)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下地的这部分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上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
33.答案:(1)④;②;①;③
(2)复杂;火;大脑(或脑);语言
(3)A;直立行走
解析:(1)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进化过程从运动方式看,是从半直立行走到直立行走;从使用工具方面看,是从使用天然工具到能制造简单的工具,再到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衣服,用标枪和长矛狩猎,制造和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复杂;从脑容量的大小看,是脑容量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所以题图甲中所示的人类进化的历程排序为④→②→①→③→⑥→⑤。
(2)在人类进化历程中,人类制造和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能够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其中题图甲中的⑤在打电话,突出体现人类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它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显著特征。
(3)题图乙中A表示黑猩猩的骨骼;分析黑猩猩与人的骨骼特点可知,黑猩猩的运动方式是臂行,而人的运动方式是直立行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