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液体的压强(课件)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 液体的压强(课件)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8.2 研究液体的压强
第八章 神奇的压强
知识点
液体的压强
知1-讲
1
1. 帕斯卡裂桶实验
1648 年,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做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实验。如图1 所示,他在一个装满水的密闭木桶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然后从楼上阳台向管子里灌水。结果,他只用了几杯水,就把木桶撑破了。由此可知,液体能对外产生压强。
知1-讲
2. 液体对外的压强
图示 结论
液体受重力,对支撑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
液体由于具有流动性,因而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
知1-讲
思想方法
转换法显示液体压强
实验中将看不见的压强转换为橡皮膜的形变,橡皮膜的形变程度反映了压强的大小,形变方向反映了压强的方向。
知1-练
例 1
在学习压强概念后,晓红知道了固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会对支撑面产生压强,由此提出问题:液体也受重力的作用,它所产生压强的特点与固体相同吗?如图2 所示,晓红分别将质量相等的水和冰块放入两个相同的塑料袋中,
知1-练
观察到水和冰块对塑料袋的作用现象不同,她认为产生原因是液体具有______;实验中利用对塑料袋的作用现象认识压强作用,用到了 ______法。
流动性
转换
知1-练
解题秘方:利用转换法认识液体压强,其实也是力能改变
物体形状的另一佐证。
解析: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因而它对阻碍它流动的容器壁有压强。实验中利用对塑料袋的作用现象认识压强作用,用到了转换法。
知1-练
1. 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在实验时, 还要用到有关科学方法。如图所示的两幅实验情景图,图甲是利用细管内液柱的______变化来观
察瓶子的微小形变,图乙是显示液体
对______压强的实验; 两实验均说明
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 。
高度
容器底
形状
知2-讲
知识点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
1. 实验目的 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 设计实验 利用如图3 所示的压强计比较同种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的压强,以及比较不同液体内部相同深度处的压强,进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将橡皮膜所受压强的大小转换为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利用的是转换法。
知2-讲
3. 进行实验
(1)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在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改变探头的方向,发现压强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不变。
(2)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在同种液体内部,不断增加探头的深度,发现压强计两侧液面高度差变大。
(3)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在不同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发现在密度大的液体中,压强计两侧液面高度差大。
研究液体压强与方向的关系。
研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知2-讲
4. 得出结论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2)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大,压强越大。(3)不同的液体内部,深度一定,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知2-讲
释疑解难
如图4所示压强计,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 形管两侧的液面出现高度差;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也越大。
知2-练
[学科思维科学探究中考·衡阳]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亮同学取四只瓶嘴大小相同的塑料瓶去底(其中B、C、D 三个粗细相同),在瓶嘴上扎橡皮膜,将其倒置,如图5 所示,向A、B、C 瓶中装入水,
D 瓶中装
入盐水。
例 2
知2-练
解题秘方:本实验中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均有应用,注意区分。将不可见的液体压强转换为可见的橡皮膜鼓起程度,叫转换法;在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影响因素时,注意控制不变的量和改变的量,以及各自的因果关系。
知2-练
(1)瓶嘴下方橡皮膜鼓起的程度可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此研究方法是_________(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解析:通过橡皮膜鼓起的程度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利用的方法是转换法。
转换法
知2-练
(2)根据A、B 两瓶子橡皮膜鼓起的程度相同,可知: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解析:通过比较A、B 可见,A 瓶子中水的质量一定大于B 瓶子中水的质量,但二者橡皮膜鼓起的程度相同,说明液体的压强与质量无关。
无关
知2-练
(3)根据B、C 两瓶子橡皮膜鼓起的程度不同,可知: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______有关。
解析:根据瓶子装的液体种类相同,瓶内液体的深度越深,橡皮膜鼓起的程度越大,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有关。
深度
知2-练
(4)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要比较______两瓶子橡皮膜鼓起的程度,得出的结论: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解析: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利用控制变量法,控制装的液体深度相同,液体种类不同,故比较C、D 两瓶子。
C、D
知2-练
(5)实验后,该同学自制如图E 装置继续探究,已知隔板在容器的中央,他向隔板左侧倒水,发现橡皮膜向右侧凸起,这说明液体对容器______(填“底部”或“侧壁”)有压强。他再向隔板右侧倒入另一种液
体,当加到一定深度时,橡皮膜恢复原
状,如图F 所示,则此液体密度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
侧壁
小于
知2-练
解析:由图E可知,向隔板左侧倒水,发现橡皮膜向右侧凸起,这说明液体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如图F 所示,水对橡皮膜有向右的压强,液体对橡皮膜有向左的压强,橡皮膜不发生凸起,说明两侧压强相等,即ρ 水gh 水=ρ 液gh 液,因h 液> h 水,所以ρ 液< ρ 水。
知2-练
2. [中考·南充] 小明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知2-练
(1)实验前,小明用手指轻压金属盒橡皮膜, 观察U 形管中两液面是否出现高度差,若两液面_____(填“有”或“没有”)高度差, 则说明U 形管压强计存在漏气问题。
(2)实验中,小明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这里应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
(3)比较______两图,可以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没有
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
转换法
乙、丙
知3-讲
知识点
怎样计算液体内部压强
3
1. 液体压强的公式推导:设想在一玻璃容器内的水中有一深为h,截面为S的水柱,试计算这段水柱产生的压强,即为水深为h处的压强。
知3-讲
推导:液柱的体积为V=Sh,液体的密度为ρ ,
液柱的质量为m=ρV=ρSh,
液柱所受的重力为G=mg=ρShg,
液柱对其底面的压力为F=G=ρShg,
液柱对其底面的压强为p = = =ρgh。
知3-讲
2. 液体压强的公式 p= ρgh。ρ:液体的密度。g=9.8 N/kg,粗略计算时g 取10 N/kg。h:深度,指从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一位置的竖直距离。
例如:图7 甲中A 点
的深度为30 cm,图
乙中B 点的深度为
40 cm,图丙中C 点的深度为50 cm。
注意:使用时单位要统一。
知3-讲
3. 理解: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跟液体质量和体积等其他因素无关。
知3-讲
知识对比
公式p=是压强的定义式,适用于一切压强的计算。
公式p=ρgh可用于计算静止液体产生的压强及密度均匀的气体产生的压强,还可以用来计算质地均匀的柱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
知3-练
例 3
有人说,“设想你在7 km 深的‘奋斗者’号潜水器中把一只脚伸到外面的水里,海水对你脚背压力的大小相当于1 500 个人所受的重力!”海水压力真有这么大吗?请通过估算加以说明(脚背面积近似取128 cm2,海水密度取1×103 kg/m3,人的质量近似取60 kg,g 取10 N/kg)
知3-练
解题秘方: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和p=ρgh 及p=进行计算。
知3-练
解:脚背面积S=128 cm2=1.28×10-2 m2 ,7 km 深处海水的压强p=ρ海水gh=1×103 kg/m3×10 N/kg×7×103 m=7×107 Pa,脚背受到的压力 F=pS=7×107Pa×1.28×10-2 m2≈9×105 N。人的质量约为60 kg,所受的重力G=mg=60 kg×10N/kg=6×102 N,假设脚背所受压力的大小相当于n 个人所受的重力,则n= =1500(个),结果表明,在深7 km 的海底,海水对脚背的压力确实相当于1500 个人所受的重力。
知3-练
3. 如图所示,一重为2 N 的薄壁容器中装有质量为600 g 的水,容器的底面积为40 cm2(ρ水=1.0×103 kg/m3,g 取10 N/kg),求:
知3-练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解: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1=ρ水gh=
1.0×103 kg/m3×10 N/kg×10×10-2 m=1 000 Pa,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1=p1S=1 000 Pa×40×10-4 m2=
4 N。
知3-练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解:水的重力G水=m水g=600×10-3 kg×10 N/kg=6 N,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2=G容器+G水=2 N+6 N=8 N。
知4-讲
知识点
连通器
4
1. 连通器:上端开口、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如图8所示。
知4-讲
2. 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知4-讲
如图9所示,液体静止——液片AB处于静止状态——液片两侧所受压力相等——液片两侧所受压强相同——两管液面高度相等——两管液面相平。
F左=F右,
p左=p右,
ρ液gh左=ρ液gh右,
h左=h右。
知4-讲
3. 连通器的应用
锅炉水位计、洒水壶、乳牛自动喂水器和船闸都是利用连通器工作的。(图10)
知4-讲
思想方法
理想模型法
在推导连通器两边液面为什么相平时,在容器底部连通的部分假设有一个液体构成的薄片,它的厚度为0,称为液片AB,由它静止时受力平衡可以推导两边液面高度相同。液片AB即为理想化的模型。
知4-讲
温馨提示
压强计不是连通器,若压强计的橡皮膜漏气,压强计的两管就构成了连通器。
知4-练
[中考·黄石]如图11 所示的容器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
4 支管中液面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 点处向上的压强小于向下的压强
B.c 管液柱最长,c 点处压强最大
C.d 管液体体积最大,d 点处压强最大
D.4 支管中液体的密度相同
例 4
知4-练
解题秘方:连通器中盛有同种液体,液体静止时,液面相平。
解析:根据液体压强特点,液体内部同一处朝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故b 点处液体向上的压强等于向下的压强,
故A 错误;根据连通器的特点及液体压强公式可得,各管底部受到的压强相等,故B、C 错误;由题意可知,4 支管中的液面相平,所以容器中液体密度相同,故D 正确。
答案:D
知4-练
4. [中考·牡丹江] 如图所示,排水管的U 形“反水弯”是一个______。使用后,“反水弯”处会存有一定量的水,两侧水面是______的,可以有效地阻挡排水管中异味进入室内。
连通器
相平
液体的压强
液体的压强
特点
计算公式:p=ρgh
应用:连通器
重力
流动性
产生
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