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课件)(共69张PPT)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课件)(共69张PPT)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69张PPT)
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第八章 神奇的压强
知识点
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
知1-讲
1
1. 覆杯实验
实 验 操 作 将装满水的玻璃杯盖上纸片,然后把杯子倒置,松开压住纸片的手,观察纸片是否会掉下
转动玻璃杯,改变杯口的朝向,观察纸片是否会掉下
知1-讲
续表
现象 分析 倒置后纸片掉不下来,说明纸片受到了力,纸片下方只有空气,所以这个力是空气施加的 杯口朝向不同,纸片都不掉下,说明空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力
结论 大气压强确实存在 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知1-讲
深度理解
由于空气受到重力的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故地球上的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大气压力,在数值上等于大气压强。
1654 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做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不仅存在,而且很大。
知1-讲
2. 其他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实 验 现 象 准备大小两支试管,大试管里装满水,把小试管开口向上放到大试管里,一起倒过来,会发现小试管沿大试管自动上升 用易拉罐装适量的水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然后,用橡皮泥堵住罐口,用冷水浇后发现易拉罐被压瘪 将点燃的棉球扔入口向上装有细砂的广口瓶中,迅速将剥壳的熟鸡蛋塞住瓶口,火熄灭后,观察到鸡蛋慢慢被吸入瓶内
知1-讲
续表
现 象 解 释 大试管里面空气被水排走, 小试管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了上去 易拉罐内的空气被加热后膨胀排出, 温度降低后罐内气压减小, 外界气压将罐压扁 火熄灭后, 瓶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而瓶外气压不变,瓶外大气压将鸡蛋压入瓶中
结论 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
知1-讲
拓展提高
利用抽气机和真空罩证明空气有压强
将塑料吸盘贴在玻璃真空罩里,用真空泵抽气,一段时间后,塑料吸盘掉下。这是因为吸盘外侧没有了空气产生的压强,吸盘便不能贴在物体的表面。
知1-讲
3. 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水有重力,对浸在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如图1 所示,生
活在水中的鱼受到水的压强。空气也有
重力,对浸在里面的物体也有压强。如
果把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
洋,我们就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部,大
气对我们产生很大的压强。
知1-讲
总结归纳:
(1)大气压强:由大气产生的压强,简称大气压。大气压很大。
(2)大气压产生原因:空气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能够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等。
知1-讲
关联思考怎样使大气压强“原形毕露”?
大气压虽然普遍存在,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善于观察,却并不能感到它的存在,这是因为研究对象两侧同时受到大气压的作用,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不能表现出来,要想使大气压“原形毕露”,必须要削弱某一侧的气压,使物体的两侧产生压力差,其作用效果就会明显显现出来。生活中人们常常采用排空气法和加热法来产生压力差。
知1-练
例 1
[模拟·东莞]下列图中的事例发生,不是由大气压引起
的是( )
知1-练
解题秘方:大气压强的存在可以用实验来证明,我们学过的实验中有:马德堡半球实验、瓶吞鸡蛋实验、覆杯实验等。
知1-练
解析:点燃瓶内酒精棉,并迅速将鸡蛋放在瓶口,瓶内气
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鸡蛋被压入瓶中,故A 不符合题意;纸托水杯,纸因为受到大气压对其向上的“支持”力不会掉下来,水不会流出,故B 不符合题意;橡皮膜凸出,因为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不是由大气压引起的,故C 符合题意;吸盘能吸在墙上是由于受到大气的压力,是由大气压引起的,故D 不符合题意。
答案:C
知1-练
1. 用空易拉罐来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用手捏易拉罐,易拉罐变瘪
B. 用重物压易拉罐,易拉罐变瘪
C. 让易拉罐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 易拉罐变瘪
D. 用注射器抽取密封空易拉罐中
D
知2-讲
知识点
怎样测量大气压
2
1. 利用注射器测量大气压
实验点拨
注射器拉力法测大气压原理
活塞将开始被拉动时,其受到的力为平衡力,所受的拉力F等于大气压力F=F大气,F=pS=,故p=。
知2-讲
实 验 步 骤 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顶端, 把管内空气排出。
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
然后在活塞下端悬挂钩码,并逐渐增加钩码数量, 直到活塞将开始被拉动为止。
知2-讲
续表
实验 步骤 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L, 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S=
计算 论证 由p==计算此时大气压强的值
知2-讲
关联思考为什么不能用p=ρgh 计算大气压值?
关联结果
大气分布不均匀,越到高空,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同时大气层的顶端没有严格界限,因而地表附近某点大气深度也无法知道,故不能用p=ρgh计算大气压。
知2-讲
(1)实验过程
实 验 步 骤 长约1 m 的玻璃管内装满汞液,封住口后倒置插入汞液槽中;再将玻璃管倾斜,观察管内外液面高度差
2. 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
知2-讲
续表
现象 汞柱下降直至某一高度处停止,与管外汞液面形成高度差,高度差约为760 mm
结论 大气压跟760 mm 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知2-讲
(2)理论分析
如图2 所示,设大气压为p0,设想在管内与管外汞相平处取一液片AB,由于液片AB 静止不动,作用在液片AB向下和向上的压力相等,即F下=F上,向下的压力是在液片AB 上方的汞的重力产生的,即F下=G=ρ汞ghS,式中S 为液片的面积。
知2-讲
向上的压力是由于大气压产生的,即F上= p 大气S,又因为F 下=F 上,则p 向上=p 向下,p 大气=p 汞=ρ汞gh=
1 3.6×103 kg/m3×9 .8 N/kg×0.76 m ≈ 1.01×105 Pa。
知2-讲
深度思考 实验中为什么不使用水,而用汞液做这个实验?
深度理解
p大气=p水= ρ水gh水,h水= = ≈ 10.3 m,如果使用水来做实验,水柱会高达10.3 m,实验比较难操作。
知2-讲
(3)探究汞柱的高度差是否会变化
实验 操作 玻璃管倾斜 玻璃管加粗 玻璃管中混有空气
实验 结果 管内外液面高度差不变 管内外液面高度差不变 管内外液面高度差会减小
结论 管内外液面高度差只与大气压的大小、玻璃管上方是否有空气有关,而与玻璃管是否倾斜、粗细无关
知2-讲
思想方法
理想模型法
在推导大气压等于管中汞柱产生的压强时,在玻璃管和汞液槽中交界面处,假设有一个液体构成的薄片,它的厚度为0,称为液片AB,由它静止时受力平衡可以推出大气压等于液片上方汞柱产生的压强。液片AB即为理想化的模型。
知2-讲
思想方法
转换法测量大气压
利用液片静止时,大气压等于汞柱对液片的压强,将大气压转换成汞柱的压强进行测量。
知2-讲
关注细节
(1)水银柱高度是指管内外水银面的竖直高度差;
(2)汞会挥发汞蒸气,汞有毒,注意安全。
知2-讲
3. 气压计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
无液气压计 水银气压计
优点:使用方便;缺点:不精确 优点:精确;缺点:不方便携带
知2-讲
总结归纳:
(1)大气压的值:1 个标准大气压(atm)=760 mm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1.01×105 Pa。
(2)常见的气压计:无液气压计、汞气压表。
知2-练
[中考·枣庄]如图3 是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装置,玻璃管长约1 米,槽内装有水银。
例 2
知2-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玻璃管从竖直位置适当向右侧倾斜,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仍为760 mm
B. 若将玻璃管向上提2 cm,但玻璃管口仍在槽内水银面以下,则玻璃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变为780 mm
C. 在实验中,若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所测的大气压值偏大
D. 将此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变大
知2-练
解题秘方: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是由外界大气压的大小决定的,只要外界大气压不变,在玻璃管顶端真空的情况下,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不会改变。
知2-练
解析: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外界的大气压不变,则支持的水银柱的高度不变,如果玻璃管倾斜,管内水银的长度会变长,但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不变,故A 正确;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是由外界大气压的大小决定的,若将玻璃管向上提2 cm,但玻璃管口仍在槽内水银面以下,不会影响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最终高度差,则玻璃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仍为7 6 0 mm,故B 错误;
知2-练
若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空气会对水银柱产生向下的压强,抵消了大气压的部分作用效果,玻璃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小,则所测的大气压值偏小,故C 错误;因为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将此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管内被托起的水银将下降,即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减小,故D 错误。
答案:A
知2-练
2. [模拟·淮安]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甲来估测大气压的值。
知2-练
(1)若选用图乙中注射器B,当弹簧测力计被拉到最大值时,活塞仍没有滑动,则应该换用注射器_____来进行实验。
C
知2-练
(2) 操作步骤如下:
a. 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读出注射器容积V;
b. 将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上校零,拉环固定在墙壁上,钩子与注射器活塞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知2-练
c. 用刻度尺测出_________________的长度为L;
小庆指出步骤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测得的大气压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大气压。
注射器有刻度部分
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上校零
小于
知3-讲
知识点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3
1. 大气压值与高度的关系(图4)
知3-讲
总结归纳:大气压值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海拔越高,大气压减小得越慢。
知3-讲
2. 高压锅
(1)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实 验 操 作 烧瓶中的水正在沸腾,用注射器通过橡皮管向其上方打气,观察水的沸腾情况
烧瓶中的水正在沸腾,将烧瓶下方的酒精灯撤去,用注射器向外抽气,观察水的沸腾情况
知3-讲
续表
现象 烧瓶中的水停止沸腾 撤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向外抽气,烧瓶中的水又重新沸腾了
结论 液体表面的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液体表面的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知3-讲
(2)高压锅原理
制造 原因 在世界之巅的珠穆朗玛峰上烧水,只要烧到73.5 ℃,水就被烧“开”了。这样的“开水”,不能把饭菜煮熟,也不能杀死某些细菌
解决 方法 图中是我国目前常见的高压锅。它的气压可达1.3 atm,沸点可达120 ℃,便于煮熟一些不易熟烂的食物
制造 原理 液体表面的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知3-讲
3. 大气压应用
应 用 吸盘挂钩为什么能吸在墙上? 钢笔为什么能吸墨水? 饮料是否是吸上来的? “拔火罐”为什么会吸在皮肤上?
知3-讲
续表
解释 吸盘内空气被压出时,外部空气对吸盘的压力将吸盘压在了光滑墙壁上 用手捏住橡皮管松开后,管内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下方墨水在大气压作用下被压进橡皮管 吸气时,吸管内的气体减少从而使气压减小,杯中的饮料在大气压作用下沿吸管上升 火罐内空气受热膨胀排出部分,当气体温度降低后罐内压强减小,外界大气把罐子压在人的皮肤上
知3-讲
巧记口诀
高度增加气压小,
沸点跟着气压跑,
冬天气压变得高,
阴天气压又变小。
知3-讲
拓展延伸
如图5所示的离心式水泵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向高处的。
如图6所示的高压氧舱是一种临床治疗设备。
知3-讲
拓展延伸
一定质量的封闭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体积越小,压强越大。
知3-练
[跨学科 学科综合]某制药厂在制药时,为了从药液中提取抗生素粉剂,采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除去水分,但要求药液的温度必须保持不超过80 ℃,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 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B. 缩短加热时间
C. 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药液的沸点低于80 ℃
D. 增大容器内的气压,使药液的沸点低于80 ℃
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的气压有关。
例 3
知3-练
解题秘方:根据沸点的影响因素分析判断。
答案:C
解析:1 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要求药液在不超过80 ℃的温度下沸腾,只有减小液面上方的气压,才能使水的沸点降低。
知3-练
3. [立德树人传统文化模拟·苏州]如图①和②是战国时期的青铜汲酒器取酒要经历的过程,要完成这两个过程,手指的操作分别是( )
A. ①摁住方孔,②摁住方孔
B. ① 摁住方孔, ② 松开方孔
C. ① 松开方孔, ② 摁住方孔
D. ①松开方孔,②松开方孔
B
知4-讲
1. 活动内容 研究航天服,了解我国航天服的结构、功能、性能以及发展历程。
2. 活动小组成员 同班同学。
3. 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了解近期我国的航天大事记。
知识点
跨学科实践 研究航天服
4
知4-讲
4. 需要展开的研究活动
(1)上网查阅我国研制的航天服相关参数文献资料,将“飞天”新一代舱外航天服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分工合作梳理出以下几点:航天服的功能和性能是什么?它的结构是怎样的?它有哪些分类?它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与历代航天服相比,它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改进等?
知4-讲
(2)再次分工合作,将航天服相关的汇总资料按照物理、生物、化学、材料等方向进行分类。
(3)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新成就。
知4-讲
3. [立德树人传统文化模拟·苏州]如图①和②是战国时期的青铜汲酒器取酒要经历的过程,要完成这两个过程,手指的操作分别是( )
A. ①摁住方孔,②摁住方孔
B. ① 摁住方孔, ② 松开方孔
C. ① 松开方孔, ② 摁住方孔
D. ①松开方孔,②松开方孔
知4-讲
5. 研究活动后续
在课堂进行成果展示与交流:将航天服相关的汇总资料采用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成果,制作演示文稿在班上进行展示交流,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收获进行自我评价,与其他同学进行互评。
知4-讲
知识链接
本次跨学科实践活动的目的与意义:通过对航天服的研究学习,学会用综合性、跨学科思维分析问题,培养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新成就,发扬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增强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次活动用到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调查法、比较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
知4-练
[教材改编题]2024 年12 月17 日21 时57 分,神舟十九号
航天员乘组身穿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他们这次出舱活动的时间达到了9 个小时,不仅再次刷新中国航天员出舱活动时长纪录,也打破了美国保持的世界纪录。
例 4
知4-练
舱外航天服具有保湿、保温、供氧、维持压力、防止各类射线的伤害、维持人体水盐平衡、遥测通信等功能,并配有背包式生命保障系统,以保障航天员的舱外作业。小宇对航天服开展了一项物理研究,以下是部分内容,请用所学知识帮他补充完整:
知4-练
(1)航天服应该用密度______、隔热性______的气凝胶等材质来制作。
解题秘方:根据航天服的特性作答。

解析:密度非常小、隔热性非常好的气凝胶可以用来制作航天服。

知4-练
(2)航天服的手套上面布满橡胶颗粒,使航天员在执行任务时更容易抓取工具,这是利用增大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______摩擦的。
解题秘方: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接触面粗糙程度
解析:手套上面布满橡胶颗粒,使航天员在执行任务时更容易抓取工具,这是利用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
增大
知4-练
(3)航天员的舱外航天服作用之一是保持体表有一定______,保障生命安全;为保证航天员的正常工作,舱外航天服内部的气压约为1 个标准大气压的,则航天服内的气压约为______Pa,这个压强可以支撑______m 高的水柱。(g取10 N/kg)
压强
3×104
3
知4-练
解题秘方:1 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5 Pa,据此作答;再利用p=ρgh 计算相应的水柱高度。
解析:太空中没有气压,舱外航天服能产生适当的压强,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已知1 个标准大气压值约为105 Pa,舱外航天服内部的气压约为1 个标准大气压的,即p=3×104 Pa;由公式p=ρgh 得,h===3 m。
知4-练
(4)如图7 甲所示,航天员通过面窗观察胸前设备时,会有视野盲区,所以设计人员在航天服手臂上配有一块反光镜,通过反光镜看到胸前设备上的文字如图乙所示,航天员看到的“近”
字,在设备上应是
图丙中的______
(填“①”“②”或“③”)。

知4-练
解题秘方: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解答。
解析:航天服手臂上配有一块反光镜,反光镜相当于平面镜,通过反光镜看到胸前设备上的文字如图乙所示,航天员看到的“近”字,和设备上的字上下一致,左右相反,故选②。
知4-练
4. 航天服内有许多物理知识,对此,小丽做了一个简单梳理:
(1)航天员在上飞船前,要先换上舱内压力航天服。若返回舱密封性被破坏,舱内气压骤降,航天员体内的液体会剧烈汽化,出现“体液沸腾”的危险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穿上舱内压力航天服可以避免这种危险现象的出现。
舱内气压降低,体液沸点降低
知4-练
(2)航天员特制的“企鹅服”里面有很多弹性袋,像地面上做运动的拉力器,航天员穿上后通过改变弹性袋中弹性带子的长度,可以改变弹力的______(填“大小”“方向”或“作用点”),使肌肉得到张紧,避免肌肉萎缩。
大小
知4-练
(3)如图是我国研发的舱外航天服,航天员穿着
航天服操作胸前的按钮时会有视野盲区,工程师在航天服的袖子上安装了两个小面镜,使航天员可以通过镜子看到按钮,解决视线受阻的问题,造成“视野盲区”的原因及安装两个小面镜所应用的物理知识分别是(  )
A.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B. 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C.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折射
D. 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A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大气
压强
存在
测量
变化
重力
流动性
产生
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