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七章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学案)内容速览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自主学习 自主预习、基础知识梳理 任务一:江海交汇之地 任务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任务三:水乡特色与文化旅游合作探究 探究重难知识探究一:长江三角洲为什么被称为“鱼米之乡”?探究二:河流对区域发展的作用探究三:长江三角洲旅游业发达的原因知识网图 思维导图构建强化特训营 同步训练 巩固提升(01学习目标)2024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①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② 结合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环境特点,分析河流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③ 结合实例通过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内部联系和协同发展对长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④ 通过地图和相关资料,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水乡文化特色对该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区域认知) 2.结合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环境特点,分析河流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地协调) 3.结合实例通过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内部联系和协同发展对长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综合思维) 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水乡文化特色对该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重点: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河流对长江三角洲设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长江三角洲的水乡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难点:长江三角洲地区内部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02自主学习) 任务一:江海交汇之地结合教材P50“图7.13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完成任务一,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1.位置与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上,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2.地形地势:“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河网密布,湖泊星罗。4.地理位置优越性:(1)对内联系方便: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这里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2)对外联系方便:同时这里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如果把长江比作“箭”,把东部沿海地区比作“弓”,那么长江三角洲就位于箭头的位置。【特别提示】分析影响要辩证的分析,既要分析有利影响,又要分析不利影响。 任务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结合教材P53“图7.19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 完成任务二,并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1.主要城市: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扬州等。位于南京的中华门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堡。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 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其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也是该区域的一级城市。二级城市主要有南京、杭州。三级城市主要有苏州、无锡、常州、扬州等。 3.上海:(1)地位: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2)作用: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随着浦东的开发开放,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4.同城效应: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即所谓的“同城效应”。【特别提示】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全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也是中国外来迁移人口最大的聚集地。 任务三:水乡特色与文化旅游结合教材P56“图7.22 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分布”完成任务三,并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1.著名旅游景点:(1)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2)水乡风貌:江苏乌镇、同里、浙江乌镇、西塘。2.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特别提示】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水乡古镇等。(03合作探究)探究一:长江三角洲为什么被称为“鱼米之乡”?结合“中国温度带分布图”、“中国降水分布图”和“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思考为什么长江三角洲能成为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提示:水稻喜高温、喜湿润、土壤保水保肥)气候:长江三角洲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河流和湖泊: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地形:长江三角洲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长江三角洲以平原为主,是水稻的主产区;长江三角洲河湖众多,是我国众多淡水鱼主产区。【典例】长江中下游平原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读“长江中下游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数湖泊位于长江以北 B.长江下游无支流注入C.有我国最大淡水湖—洞庭湖 D.河流无结冰期,汛期较长2.长江形成“鱼米之乡”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①人民勤劳、精耕细作 ②河湖密布、水源充足③科技兴农、优质高效 ④平原广阔、土地肥沃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D 2.D【解析】1.由图可知,多数湖泊位于长江以南,A错误;长江下游有支流注入,但支流注入的数量比上、中游河段少,B错误;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C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河流无结冰期,汛期较长,D正确。故选D。2.结合所学知识,长江中下游平原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长江形成“鱼米之乡”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有河湖密布、水源充足;平原广阔、土地肥沃等,②④正确。人民勤劳、精耕细作;科技兴农、优质高效不属于自然条件,①③错误。故选D。探究二:河流对区域发展的作用1.以长江为例,分析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影响。长江为长江三角洲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提供便利水运条件,可以发展水产养殖和提供水能发电。2.结合课本都江堰的图文材料,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有利影响:岷江为成都平原农业提供灌溉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不利影响:由于降水的不稳定,岷江水位不稳定,成都平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3.总结归纳河流上游和下游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对上游:河流主要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区域农业发展。对下游:河流主要提供便利的通航条件,有利于区域交通发展和对外联系。【典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长江三角洲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A.邻近马六甲海峡交通便利 B.能源矿产丰富C.我国经济第二发达的地区 D.技术力量雄厚2.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是( )A.上海 B.南京 C.杭州 D.苏州3.下列不属于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发展的影响的是( )A.提供灌溉水源 B.提供便利水运C.提供旅游资源 D.提供水力发电1.D 2.A 3.D【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长江三角洲(沪宁杭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优势有:工业基础和科技力量雄厚,消费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等,D正确。不利条件是煤铁资源缺乏,该地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该地距离马六甲海峡较远,ABC说法错误。故选D。2.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是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中国的经济中心,故选A。3.长江可以为长江三角洲提供灌溉水源、便利水运、旅游资源,ABC不符合题意。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水能资源贫乏,提供水力发电不属于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发展的影响,D符合题意。故选D。探究三:长江三角洲旅游业发达的原因结合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分布图,思考长江三角洲旅游业发达的原因。经济发达,交通便捷。服务设施完善,各地接待能力强。旅游资源丰富,有众多著名的人文旅游景点,别具特色的水乡风貌,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典例】2024年3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工作进行了研究。2023年,长三角GDP总量超过30万亿元,约占全国GDP总量的四分之一,作为全国经济压舱石的示范引领作用愈加凸显。图为“长江三角洲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长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②长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③长江含沙量大,不利于渔业的发展④长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塑造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⑤长江中下游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2.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发达,该地区旅游业发达的原因有( )①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②核心城市上海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③旖旎的水乡风光 ④博彩旅游业发达⑤便捷的交通和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A.①②⑤ B.①③⑤C.①②④ D.②④⑤1.C 2.B【解析】1.长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长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长江含沙量小,中下游地区利于渔业的发展;长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塑造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故①②④⑤正确,③错误,故选C。2.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故①项正确;核心城市上海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但不是当地旅游业发达的原因,故②项错误;长江三角洲河湖密布,有旖旎的水乡风光,故③项正确;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的经济支柱,故④项错误;长江三角洲地区为平原,地形平坦,并且临江濒海,海陆交通便利,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基础服务设施较完善,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条件,故⑤正确。故选B。(04知识图网)(05强化特训营)长江三角洲地区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具有辐射带动作用。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该地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条件有( )①工业发达,市场广阔②江海交汇,交通便利③城市稀少,地广人稀④科技发达,资金充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加快现代化工业建设的同时,也保留了周庄、乌镇等古朴、生态的水乡小镇。该地区生态小镇的特色是( )A.毡房座座,牧歌悠扬 B.小桥流水,古韵悠悠C.黄土窑洞,秦腔高亢 D.林海雪乡,白山黑水3.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领先全国,其优势是( )A.人口众多 B.地处亚热带C.矿产资源丰富 D.地处江海交汇之地1.D 2.B 3.D【解析】1.长三角地区工业基础雄厚,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庞大,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①正确;长三角地区位于长江入海口,拥有众多港口和发达的交通网络,便于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②正确;长三角地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③错误;长三角地区科技水平高,研发能力强,同时资金雄厚,有利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的升级,④正确,故选D。2.毡房座座,牧歌悠扬通常描述的是草原地区的景象,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A错误;小桥流水,古韵悠悠恰好描绘了长三角地区水乡小镇的典型风貌,如周庄、乌镇等,B正确;黄土窑洞,秦腔高亢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特色,C错误;林海雪乡,白山黑水则描述的是东北地区的景观,D错误,故选B。3.作为江海交汇之地,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便利的水路交通,便于货物的进出口和区域间的物资交流。这种地理位置优势极大地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和航运中心,D正确。人口众多、地处亚热带、矿产资源丰富不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领先全国最大的优势,ABC错误。故选D。长江三角洲区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目前已形成以上海自贸区为龙头,江苏、浙江两大贸易区为“两翼”的格局,自贸区“金三角”得以形成,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4.上海、江苏和浙江设立自由贸易区的共同有利条件是( )A.水能资源丰富 B.地势低平,农业发达C.矿产资源丰富 D.经济基础雄厚,交通便利5.近些年来,上海不少企业向长江三角洲区域周边城市转移,企业管理者也随之迁入周边城市。这说明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发展( )A.具有辐射带动作用 B.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C.提供大量矿产资源 D.带来污染,具有制约作用4.D 5.A【解析】4.上海、江苏和浙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经济基础雄厚,交通便利,但水能资源、矿产资源缺乏,AC错误,D正确;自由贸易区的设立与“地势低平,农业发达”关系不大,B错误。故选D。5.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如近些年来,上海不少企业向长江三角洲区域周边城市转移,企业管理者也随之迁入周边城市,A正确;不能体现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带来污染,BD错误;上海矿产资源匮乏,C错误。故选A。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31°N,120°E)举办。三个吉祥物分别取名“琮琮”“莲莲”“宸宸”,读杭州及周边地区图,完成下列小题。6.杭州举办亚运会的主要条件是( )A.位于南方地区,气候湿润 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C.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D.人口众多、消费广阔7.举办亚运会给杭州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①促进体育、旅游业发展 ②缓解城市交通压力③促进文化交流 ④提高国际知名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C 7.C【解析】6.杭州确实位于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并不是举办亚运会的关键或决定性因素,A错误;杭州的地形和土壤并不是其举办亚运会的主要优势,B错误;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是杭州举办亚运会的重要条件,C正确;人口众多可能意味着有更大的消费市场和观众基础,但这并不是举办亚运会的必要条件,D错误。故选C。7.举办亚运会给杭州带来的积极影响有促进体育、旅游业发展,促进文化交流 ,提高国际知名度,①③④正确;亚运会的举办可能会增加城市交通流量,特别是在赛事期间,这可能会给城市交通带来更大的压力,②错误。故选C。水稻好暖喜湿,我国是世界水稻种植最早的国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的研究成果,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读“中国水稻产区分布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8.我国水稻集中产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平原广阔 B.水热充足 C.土壤肥沃 D.日照强9.图中①地区也可以种植水稻主要是因为( )A.热量充足 B.降水丰沛 C.夏季暖热多雨 D.土壤肥沃10.图中②地区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这里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C.成都平原 D.四川盆地8.B 9.C 10.A【解析】8.读图可知,四川盆地、东南丘陵也是水稻集中产区,A错误;水稻是水田作物,需要充足的水源来灌溉。同时,适宜的温度也是水稻生长的重要因素。对于水稻这种水田作物来说,最关键的生长条件是充足的水源和适宜的温度。图中水稻主产区如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等地,都具备水热条件充足的特点,B正确;土壤肥沃,日照强不是水稻集中的主要有利条件,CD错误;故选B。9.①地区为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并不充足,A错误;东北地区降水确实较为充沛,尤其是在夏季。然而,降水并不是决定水稻种植的唯一因素,还需要考虑温度等条件,B错误;夏季高温,降水丰沛,雨热同期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种气候特点使得东北地区虽然整体热量条件不如南方,但夏季的暖热多雨仍然适合水稻的生长,C正确;土壤肥沃对所有农作物都是有益的,但水稻的生长更依赖于水分和温度条件。虽然肥沃的土壤对水稻生长有积极影响,但它不是决定性因素,D错误。故选C。10.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因其丰富的水资源,平坦的地形和肥沃的土壤,成为中国的主要粮食产区之一,尤其是水稻种植和淡水渔业发达,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A正确,故选A。11.2023年12月,习主席在上海主持召开会议,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要织好“一张网”,串好“一条链”,下好“一盘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格局。“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织好互联互通网】(1)“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分析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2)长江三角洲地区已迈入半小时生活圈,1小时通勤圈,24小时包邮圈等,这主要得益于高铁不断延伸,公路桥梁互联互通,铁路线①是 线。【串好清洁能源链】材料二:2022年12月20日,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投产发电,这条由白鹤滩与乌东德、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6座水电站组成的清洁能源走廊跨越1800公里,形成梯级水库群和战略性淡水资源库,对保障长江流域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和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长江水能资源丰富,被称为 。分析三峡、白鹤滩等大型水电站的分布特点: ,从地势的角度,说说这些地方为什么能建大型水电站 ?(4)结合图文资料分析白鹤滩水电站在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哪些?(5)列举白鹤滩水电站能给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带来的好处。【下好协同发展棋】(6)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渝地区之间在经济协同发展中发挥着各自的优势,与长江三角洲相比,成渝经济圈的突出优势是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11.(1)长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多,径流量大;地形平坦,流速平缓;无结冰期,可四季通航,通航时间长。(2)京沪(3) 水能宝库 分布在阶梯交界处 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4)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容易发生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生态环境脆弱等。(5)为东部地区提供了电力;优化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缓解能源紧张;改善了环境质量等。(6) 矿产资源丰富 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科技力量雄厚【分析】本题以长江“一轴三极”经济带发展新格局图为材料,涉及长江流域的概况,铁路线、长江流域水能资源的利用、长江流域经济带的发展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详解】(1)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的自然原因有:气候: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水流平稳、江阔水深;干流横贯东西、支流遍布南北,形成纵横交错的水运网;干支流大部分位于亚热带,无结冰期,宜宾以下河段可四季通航,航运条件优越。地形:在地形方面,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开阔。这种地形使得河流落差小,水流平稳,有利于船舶的航行安全,减少了航运过程中的风险,如船只搁浅、翻沉等情况的发生概率较低。而且河道宽阔,能够容纳大型船舶通行,还便于船舶的交会,不易造成航道拥堵,使得大量的货物可以高效地运输。(2)由图及所学知识知,铁路线①是由北京—上海的铁路,即京沪线。(3)长江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巨大。比如从第一级阶梯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区域,以及第二级阶梯到第三级阶梯的区域,像金沙江段(属于长江上游),巨大的落差让江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而且长江水量丰富,其流域内降水较多,还有众多支流汇入,众多因素使得长江的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有“水能宝库”的美誉。三峡、白鹤滩等大型水电站分布在地势阶梯交界处。从地势角度来看,这些地方能建大型水电站的原因是: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从而具备建设大型水电站的自然条件,有利于水能向电能的高效转化。(4)地形条件挑战大:处于高山峡谷地段,交通不便,大型施工设备与材料运输困难,且施工场地狭窄,不利于大规模作业。地质条件复杂:位于板块交界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地震等地质灾害多发,增加了工程建设的风险与难度。 生态环境脆弱:该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工程建设容易引发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影响周边生态环境。移民安置任务重:项目涉及众多居民点搬迁,影响人口多,需要妥善安置移民,保障其正常生活。(5)提供充足能源及优化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为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东部)输送大量清洁电能,满足工业生产用电需求,保障工业基地的稳定运行。 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占比,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助力工业基地的绿色发展,缓解能源紧张。 促进经济发展: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吸引更多投资,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工业基地的经济竞争力等。(6)由图和所学知识知,与长江三角洲相比,成渝经济圈的突出优势是能源资源丰富。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有: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水陆交通便利,便于原料输入与产品输出,市场广阔。自然条件良好: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基础。经济基础雄厚:开发历史悠久,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产业基础好,工业门类齐全,协作条件优越。科技水平高: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人才资源丰富,科技创新能力强,能够为工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政策支持有力: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发展,为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12.阅读长江经济带简图(图一)和成都、上海气候资料图(图二),结合文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长江经济带(灰色阴影部分)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1)比较成都和上海冬季气温的差异,并从地形影响的角度分析原因 。(2)图中A是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 ,该水利枢纽除了具有水能开发的作用外,还具有 的作用。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该处建设水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3)长江经济带主要的气候类型为 ,其气候特征是 。(4)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被誉为我国的“鱼米之乡”,请从自然环境的角度说明该美誉形成的原因 。12.(1)成都冬季气温高于上海。成都北部有秦岭山脉对冬季风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较少。(或者答上海受冬季风影响较大也可以。)(2) 三峡水利枢纽 防洪、灌溉、养殖等 降水多,加上长江上游支流多,水量丰富;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3)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4)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夏季高温,热量充足;降水多,河湖多,水源充足,等。【分析】本题以长江经济带简图和成都、上海气候资料图为材料,涉及成都与上海冬季气温的差异及原因、长江三峡的综合效益、长江经济带的气候类型及特点、“鱼米之乡”的成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1)由图可知,成都冬季气温较高。原因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岭、大巴山等高大山脉,对来自北方的冬季风、寒潮有阻挡作用。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北部没有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气温较低。(2)读图可知,图中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A是三峡,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灌溉等综合效益。该处建设水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降水多,加上长江上游支流多,水量丰富;三峡工程位于巫山附近,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经济带主要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4)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被誉为我国的“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湿热,水热条件较好,盛产稻米;河网密布,水流平缓,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