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东南亚 公开课设计(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 东南亚 公开课设计(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人教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东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公开课设计:《东南亚:华人足迹与热带风情》
一、教学目标
1. 区域认知: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理解其“十字路口”的地理意义。
2. 综合思维:结合气候、地形等因素,分析东南亚热带农业发展的条件。
3. 地理实践力:通过情境模拟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人地协调观:理解人类活动(如华人移民、农业生产)与东南亚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2.东南亚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东南亚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深远影响。
2.华人移民与东南亚经济发展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①东南亚地图、马六甲海峡示意图、热带气候分布图。
② 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种植的图片或视频。
③ 东南亚水果(如榴莲、芒果、山竹等)的图片或实物。
④ 华人移民历史的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
① 预习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② 了解华人在东南亚的历史和现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华人迁徙的背景(5分钟)
环节一:“从故乡到异乡:华人的东南亚足迹”
情境创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跟随一位华人后代——林先生,穿越时空,回到他的祖先曾经生活的地方——东南亚。林先生的祖辈在明清时期从中国福建迁往东南亚谋生,如今东南亚各国生活着大量华人。比如,马来西亚华人占总人口的23%,新加坡华人占74%,泰国华人占14%。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华人生活在东南亚?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开启今天的探索之旅!”
问题引入:1.为什么东南亚生活着大量华人?
2.东南亚在哪里?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二)新授(30分钟)
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与范围(10分钟)
小标题:“寻找东南亚:十字路口的明珠”
情境材料: “林先生从广州出发,乘船南下,经过南海,终于到达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这里位于亚洲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接印度洋,北接中国,南望澳大利亚。这里是连接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问题探究:①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② 东南亚包括哪些国家和地区?
教师讲解:① 展示东南亚地图,讲解其地理位置(纬度范围、海陆位置)。
② 介绍东南亚的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及主要国家。
2. 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5分钟)
小标题:“海上咽喉:马六甲海峡”
情境材料: “林先生的船队经过一个狭窄的海峡,这里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必经之路,商船往来频繁,贸易繁荣。每年有超过10万艘船只通过这里,运送着全球40%的贸易货物。”
问题探究:① 这个海峡叫什么名字?
② 为什么马六甲海峡如此重要?
教师讲解:① 展示马六甲海峡示意图,讲解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② 强调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
3. 印度尼西亚:火山王国(5分钟)
小标题:“火山与地震:自然的威力”
情境材料:“船队在印度尼西亚停靠时,突然感受到地面震动,远处一座火山正在喷发,浓烟滚滚。林先生了解到,印度尼西亚被称为‘火山王国’,全国有超过130座活火山。”
问题探究:为什么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和地震?
教师讲解:解释印度尼西亚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和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教师活动:展示印度尼西亚火山分布图,帮助学生理解其多火山的原因。
4. 东南亚的气候与热带经济作物(5分钟)
小标题:“热带风情:气候与农业”
情境材料: “林先生上岸后,发现这里的气候与家乡截然不同,终年炎热多雨。沿途他看到了许多从未见过的植物,如橡胶树、油棕、椰子树等。”
问题探究:①东南亚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② 为什么这里适合种植热带经济作物?
教师讲解: ① 介绍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② 分析气候对热带经济作物(橡胶、油棕、椰子等)分布的影响。
5. 东南亚的水稻种植(5分钟)
小标题:“稻田里的故事:水稻的生长”
情境材料: “林先生发现当地人的主食是米饭,这里的水稻种植非常普遍。他了解到,水稻喜欢高温多雨的环境,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阳光。东南亚的年降水量超过1500毫米,气温常年保持在20℃以上,非常适合水稻生长。”
问题探究:① 东南亚为什么适合种植水稻?
② 水稻种植需要哪些自然条件?
教师讲解:① 分析东南亚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高温多雨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源)。
② 介绍东南亚水稻种植的分布(如湄公河三角洲、红河三角洲)。
(三)穿越回到今天(5分钟)
小标题:“从过去到未来:区域合作的纽带”
情境材料:“林先生的旅程结束了,我们穿越回到今天。在中国珠江三角洲的码头,我们看到一艘来自东南亚的货轮,船上载满了热带水果,如榴莲、芒果、山竹等。这些水果通过中越高铁等交通网络,快速运往中国各地。”
问题探究:① 这些水果可能有哪些?
② 东南亚向中国出口热带水果的优势是什么?
教师讲解:① 介绍东南亚主要出口的热带水果(如榴莲、芒果、山竹、菠萝等)。
② 分析东南亚出口水果的优势(气候适宜、品种丰富、运输便利)。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
小标题:“华人足迹与区域合作”
教师展示:回顾与总结—为什么东南亚生活着大量华人?
参考答案:历史上华人因贸易、谋生、逃避战乱等原因迁往东南亚,逐渐形成庞大的华人社区。
② 华人对东南亚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参考答案:经济贡献——华人在东南亚的商业、金融、制造业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新加坡的华人企业家推动了该国的经济发展。
文化贡献——华人将中华文化带入东南亚,如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成为当地文化的一部分。
社会贡献——华人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如马来西亚华人创办了许多学校和慈善机构。
【拓展延伸】
教师:提供文字材料——介绍中国与东南亚的合作项目,如中越高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强调区域合作的重要性。五.板书设计
东南亚:华人足迹与热带风情
1. 华人足迹:从故乡到异乡
2. 地理位置:十字路口的明珠
3. 马六甲海峡:海上咽喉
4. 印度尼西亚:火山王国
5. 热带风情:气候与农业
6. 水稻种植:稻田里的故事
7. 区域合作:从过去到未来
六.作业布置
1. 绘制东南亚地图,标注主要国家和马六甲海峡。
2. 写一篇短文,介绍东南亚的一种热带水果及其种植条件。
七.教学反思
1.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情境理解东南亚的地理特点?
2.学生对华人移民与东南亚发展的联系是否有更深的认识?
3.课堂互动是否充分,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