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课程标准】知道唐朝的民族政策和民族交往的具体史实,认识唐朝民族交往与交融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隋唐时期主要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状况、与唐朝的交往史实,理解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提升归纳和概括历史信息的能力。(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通过分析图片、史料,探究唐朝民族交往与交融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解释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增强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历史解释、史料实证)3.认识到唐朝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树立民族平等、团结的意识。(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成公主入藏的史实及意义;唐朝与突厥、回纥、渤海、南诏的交往;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2.教学难点:理解唐朝民族交往与交融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思考现代社会如何借鉴历史经验处理民族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史料分析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内容:播放一段关于唐朝民族交往的视频,内容包含唐太宗时期与各少数民族间的往来场景等。教师提问:同学们,观看完这段视频,大家仔细观察并思考,视频中呈现了唐太宗时期与少数民族的交往,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奉为什么?提示引导:引导学生从视频中的唐太宗的民族政策等方面寻找线索。过渡语: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不少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场景。唐朝是一个民族交往与交融非常频繁的时期,唐太宗更是被少数民族尊称为 “天可汗”。那么,唐太宗为什么能得到少数民族的尊重?这跟他的什么政策有关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今天的课堂。(二)新课讲授1. 唐蕃和亲 —— 文成公主入藏(1)吐蕃的发展展示内容:展示吐蕃地图、松赞干布的图片以及相关文字资料,介绍吐蕃的地理位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的过程。教师提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后,为了促进吐蕃的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这些措施对吐蕃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提示引导:引导学生阅读文字资料,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松赞干布的措施;思考这些措施在促进吐蕃社会进步、文化发展、巩固统一等方面的作用。过渡语:松赞干布的一系列措施让吐蕃逐渐强大起来,而且他还非常仰慕中原文化,这又引发了一段重要的历史事件,那就是文成公主入藏。(2)文成公主入藏史事展示内容:展示《步辇图》(局部)、文成公主入藏路线图、带去的物品清单等资料。教师提问:从《步辇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时的场景。那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哪些物品?这些物品对吐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提示引导:观察图片和物品清单,思考带去的物品在农业、手工业、文化等方面给吐蕃带来的变化;从促进吐蕃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角度分析影响。过渡语: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的发展,增进了唐蕃友好关系。除了文成公主入藏,唐和吐蕃还有哪些友好交往的史实呢?(3)唐蕃其他友好交往史实展示内容:展示尺带珠丹、金城公主的图片,以及唐蕃会盟碑的图片和相关文字介绍。教师提问:继文成公主入藏后,唐和吐蕃还有哪些友好交往的史实?这些史实反映了唐蕃之间怎样的关系发展趋势?提示引导:结合教材和图片资料,梳理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书、唐穆宗时立唐蕃会盟碑等史实;从关系的深化、友好程度的提升等方面分析发展趋势。过渡语:唐蕃之间通过和亲、会盟等方式,关系日益紧密。而在唐朝的北方,还有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 —— 突厥,他们与唐朝又有着怎样的交往呢?2. 苍狼铁骑 —— 突厥(1)突厥的兴起展示内容:展示突厥兴起的地图、相关文字资料,介绍突厥兴起的时间、地点和发展历程。教师提问:突厥是在怎样的地域环境中兴起的?他们兴起后有哪些重要的发展?提示引导:观察地图,明确突厥兴起的地理位置;从文字资料中提取突厥建立政权、拓展疆土等关键信息。过渡语:突厥兴起后,与唐朝有了频繁的接触,他们之间的交往是怎样的呢?(2)突厥与唐朝的交往展示内容:展示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时期与突厥交往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师提问: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时期,唐朝与突厥的交往方式有什么不同?这些交往对唐朝和突厥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引导:按时间顺序梳理唐朝与突厥交往的史实,对比不同时期的交往方式;从唐朝的边疆稳定、民族融合,突厥的发展变化等方面分析影响。过渡语:唐朝与突厥的交往形式多样,而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在这一过程中也充分体现出来,他的民族政策是怎样的呢?(3)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展示内容:展示唐太宗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这句话的史料。教师提问: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怎样的主张?他为什么能提出这样的主张?这种主张对唐朝的民族交往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提示引导:理解史料中 “爱之如一” 的含义,思考唐太宗提出该主张的时代背景、个人理念;从促进民族融合、稳定边疆等方面分析积极影响。过渡语:唐太宗的开明民族政策,让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尊重,被尊奉为 “天可汗”。在唐朝时期,还有一个少数民族 —— 回纥,他们与唐朝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漠北雄藩 —— 回纥回纥的兴衰和与唐朝的交往展示内容:展示回纥兴起、发展、衰落的时间轴,以及回纥与唐朝交往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师提问:回纥在不同时期与唐朝有哪些交往活动?这些交往对回纥的兴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引导:根据时间轴,梳理回纥兴起时与唐朝的贸易往来、安史之乱时出兵助唐平叛、后来请求改名回鹘以及回鹘灭亡等史实;从经济发展、政治局势等方面分析对回纥兴衰的影响。过渡语:回纥与唐朝的交往丰富多彩,在唐朝的东北和西南地区,渤海和南诏与唐朝也有着独特的交往,我们接着来学习。4. 山海共月 —— 渤海和南诏(1)渤海展示内容:展示渤海国的地图、大祚荣的图片以及渤海与唐朝交往的文字资料。教师提问:渤海国是在什么地方建立的?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对渤海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渤海与唐朝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对双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引导:观察地图确定渤海国的地理位置;从政治地位提升、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思考册封的意义;从促进双方经济繁荣、文化传播等角度分析交往的影响。过渡语:渤海在唐朝的影响下发展迅速,而在西南地区的南诏,同样与唐朝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我们来了解南诏与唐朝的交往。(2)南诏展示内容:展示南诏的地图、皮逻阁的图片以及南诏与唐朝交往的文字资料。教师提问:南诏与唐朝的交往体现在哪些方面?南诏崇尚儒学,多次派人到成都求学,这对南诏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提示引导:从政治册封、文化学习等方面归纳南诏与唐朝的交往;思考儒学对南诏社会风气、人才培养、国家治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过渡语: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唐朝与多个少数民族的交往史实。那么,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呢?这些方式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又有什么重要意义呢?5. 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及影响展示内容:展示唐朝与各少数民族交往的综合图片和文字资料,呈现唐朝疆域图。教师提问:结合所学知识和这些资料,大家总结一下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这些方式对唐朝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引导:从战争、和亲、册封、设置机构、任用少数民族人士等方面归纳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从唐朝的边疆稳定、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等方面分析影响。过渡语: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多样且有效,促进了民族交往与交融,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那我们在现代社会,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呢?6. 盛唐时的疆域展示内容:展示唐朝时的疆域图教师提问:结合图片和课本,说一说唐朝的具体疆域包括哪些?提示引导:可从东西南北等方位来进行寻找确定过渡语:同学们找得都很仔细,盛唐时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咸海,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北达贝加尔湖,南及南海等,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版图最大、势力最强的国家。7. 思考现代民族关系展示内容:展示习近平主席所说的 “民族团结非常重要,我们五十六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句话。教师提问:结合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经验和现代社会的特点,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应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提示引导:回顾唐朝的民族政策和交往史实,从尊重、平等、团结、交流等方面思考现代民族关系的处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过渡语:同学们的想法都很有道理,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践行这些理念,维护民族团结。接下来,我们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三)课堂小结展示内容:用思维导图展示唐朝与吐蕃、突厥、回纥、渤海、南诏的交往史实,以及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和影响。教师提问:同学们,回顾本节课内容,谁能说一说唐朝民族交往与交融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提示引导:依据思维导图,从和亲、册封、贸易、文化交流等方面总结民族交往与交融的表现;从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等角度思考启示。总结语:唐朝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丰富多彩,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唐朝的民族政策和交往史实,也明白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促进现代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四)中考链接(2 分钟)1.(2024·四川·中考真题)下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描绘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使者的场景。该图可用于研究( )《步辇图》(摹本)A.宗教绘画的风格 B.唐与突厥的友好关系C.民族政策的践行 D.贞观时期的中外交往2.(2024·江苏·中考真题)《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认为各民族没有什么不同,“盖德泽洽,四海可使如一家”。为此,他(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派遣张骞出使西域C.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D.实行开明民族政策3.(2024·贵州·中考真题)“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诗句最能反映唐朝( )A.民族交融加强 B.社会风气开放C.民族政策开明 D.文学艺术多彩4.(2023·江苏·中考真题)贞观四年(630年),东突厥归附唐朝者多达10余万人,先后人居长安者数千家,唐太宗予以妥善安置,其酋长皆被授予将军,中郎将等官职,其中五品以上者100多人。这一做法( )A.促进了阶层流动 B.削弱了藩镇实力C.加强了中外交往 D.推动了民族交融5.(2023·四川·中考真题)据史书记载、唐玄宗时期“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在京师长安还有胡姬所开酒店,专卖胡酒,成为文人雅游饮宴之所。这些现象( )A.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强化 B.得益于民族交往与交融C.反映了长安城布局严整 D.凸显手工制作水平高超参考答案:CDADB【板书设计】唐与吐蕃唐与突厥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唐与回纥唐与渤海和南诏唐朝疆域【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对唐朝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史实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分析唐朝民族交往与交融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意义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更宏观的角度理解历史事件的影响,同时优化时间安排,确保每个教学环节更加紧凑、高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