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精炼)——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精炼与综测一、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一)重难知识点讲解概念与分类: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如土地、阳光、水资源等,在合理利用的前提下,可以持续利用;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形成过程漫长,几乎不可再生。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许多资源的总量居世界前列,比如我国的土地面积、矿产资源总量等都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人均土地面积、人均水资源量等都较少。(二)延伸拓展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可再生资源,要注意合理利用和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导致资源退化甚至枯竭,如合理放牧以保护草地资源,节约用水以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寻找替代资源,如发展新能源以减少对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对经济发展影响重大。如果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可能导致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性;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能提高资源附加值,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三)解题方法判断资源类型:依据资源的性质和再生特点判断。如森林资源,可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不断更新,属于可再生资源;而石油资源形成需要漫长地质年代,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分析资源特征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从人均资源不足对资源分配、经济发展的制约,以及总量丰富在国际资源贸易、国家战略储备等方面的作用来阐述。如分析我国人均水资源不足的影响,可提及对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的限制,以及引发的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等。二、土地资源(一)重难知识点讲解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但耕地比重较小,仅占国土总面积的 12.68% 左右,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东部平原地区。地区分布不均: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等问题。因此,要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耕地,如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二)延伸拓展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影响: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耕地被占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影响粮食安全;同时,林地、草地的破坏会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退耕的意义: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我国实施了生态退耕政策,如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等。这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也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三)解题方法分析土地资源分布原因:从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因素和人口、经济发展等社会经济因素作答。如分析我国东部地区耕地多的原因,自然因素上,地形平坦,以平原为主;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水源充足。社会经济因素上,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提出土地资源保护措施:从法律、规划、技术、宣传教育等角度提出建议。如针对土地荒漠化问题,可建议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严禁过度放牧、滥砍滥伐;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合理确定载畜量;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三、水资源(一)重难知识点讲解时空分布不均:时间上,我国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这与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有关。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主要是因为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针对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可修建水库,如三峡水库在调节长江水资源季节分配上发挥重要作用;针对空间分布不均,可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将长江水调到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此外,还要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二)延伸拓展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生态环境至关重要。河流、湖泊等水域生态系统依赖充足的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水资源短缺或污染会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水淡化与水资源利用新途径:随着技术发展,海水淡化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新途径之一。我国在沿海地区积极探索海水淡化技术应用,如在一些海岛和缺水城市,海水淡化厂为当地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补充。(三)解题方法分析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影响:从对农业、工业、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阐述。如分析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对农业的影响,可提及影响农作物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制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限制需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评价水资源调配工程:从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效益和可能产生的问题等方面分析。如评价南水北调工程,必要性在于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可行性体现在水源地水资源丰富,调水线路可通过合理规划实现;效益包括经济效益,促进北方地区工农业发展,社会效益,保障居民生活用水,生态效益,改善北方地区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问题有对水源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调水过程中的水污染等。四、矿产资源(一)重难知识点讲解分布广泛,相对集中: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几乎每个省区都有一定的矿产资源。但又相对集中,如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山西、内蒙古、陕西是煤炭大省;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四川等地。矿种齐全,储量丰富:我国矿产资源种类齐全,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且部分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如稀土矿储量居世界首位。合理开发与利用: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资源浪费、破坏环境等问题。要提高资源开采技术水平,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如对矿山开采后的土地进行复垦。(二)延伸拓展矿产资源与工业布局:矿产资源分布影响工业布局,靠近矿产资源产地布局工业,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如钢铁工业多分布在铁矿和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像鞍钢、宝钢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的重要性:一些战略性矿产资源,如稀土、锂、钴等,在高新技术产业、国防工业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对战略性矿产资源加强保护和合理开发,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战略发展需求。(三)解题方法分析矿产资源分布对工业布局的影响:从运输成本、资源供应稳定性、产业集聚等方面作答。如分析山西煤炭资源对当地工业布局的影响,可提到煤炭资源丰富,使得山西发展了以煤炭开采、洗选、煤化工等为主的产业,降低了煤炭运输成本,保障了能源供应;同时,吸引了相关配套产业集聚,形成了产业集群。提出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措施:从技术创新、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角度提出建议。如针对矿产资源开发中的浪费问题,可建议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加强矿产资源管理,规范开采秩序,打击非法开采;加强对矿山开采的环境监管,要求企业做好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