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确梗概的概念,了解写梗概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2.指导学生掌握写梗概的方法,学会理清书籍内容脉络、筛选重点情节、锤炼语言并连贯表达,能为一本书写 400 字左右的梗概。3.通过互评互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修改作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写梗概的 “理、筛、炼、连” 四字诀,能运用这些方法为指定书籍写梗概。教学难点:准确筛选重点情节,用概括性语言突出书籍主题价值,使梗概既能清晰呈现主要内容,又能吸引读者阅读原著。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案例分析法相结合。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展示 PPT 中 “校园书探计划” 的内容,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2.同学们,图书馆发起了“校园书探计划”,现在需要我们化身笔尖魔法师,为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写一份 400 字左右的故事梗概,优秀作品会印在书籍封底,吸引更多同学借阅。大家想不想让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全校同学面前?(二)了解梗概1.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在开始创作前,大家想一想,什么是梗概呢?比如第5课课文《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就是很好的例文。《鲁滨逊漂流记》全书约11万字,我们课文的梗概还不到2000字,记录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等主要情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作品梗概的方法!2.什么是梗概呢?大家看PPT上的图片(展示PPT:修剪大树枝叶的比喻)。就像修剪大树,只留主干。梗概就是用简短的文字,讲清一本书的核心内容。3.对比分析,理解梗概。现在请大家看PPT,这里有两个片段:片段1:鲁滨逊用了三个月砍树造船,因船体太重无法下水,只能放弃。片段2:他多次尝试造船逃离荒岛,虽失败却展现了坚韧的生存意志。(提问)如果你是没读过书的人,哪个片段更能让你了解全书?为什么?学生讨论后总结:师:没错,片段2更简洁,还点明了人物的品质。写梗概不仅要保留主干,还要提炼价值。梗概和缩写有什么不同呢?(展示PPT)缩写是“减法”,比如《猎人海力布》;梗概是“重新构图”,要突出主题和人物成长。梗概一般围绕三个问题去写:这本书讲什么?(主干情节)主人公如何成长?(人物变化)为什么值得读?(主题价值)回答了这几个问题,我们基本上就能弄清楚主人公身上发生的重要的事情,梳理出整本书的情节脉络来,以及读这本书的价值了。(三)学习四字诀,掌握写梗概的方法1. 理脉络——梳理故事框架写梗概的第一步是“理脉络”。我们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看看怎样借助目录理清整本书的脉络。这是《鲁滨逊漂流记》的目录,读过这本书的同学知道,这本书的主人公是鲁滨逊,他历险的地方是一座荒岛,目录中的第一章从“出海”到“风暴”,可以概括为鲁滨逊“流落荒岛”,第三章“回归文明”,就是“回到英国”。这两部分都是一个章节讲了一个内容。有时候一个章节讲述的不止一个内容。比如第二章《荒岛生活》就主要讲了三个内容,该怎么概括呢?①第二章的1-5节主要讲了鲁滨逊从海难中生还后,在荒岛上建屋、安家,还把这一切都记在日记中。所以,我们可以把这5节的内容概括为“建房定居”。(这一部分,鲁滨逊从物质、精神两个方面做好了定居荒岛的准备)②6-16节主要讲了鲁滨逊在岛上种植粮食,后来发现了岛上有“野人”的“威胁”,他修建围栏把羊驯养起来。在这个部分中,对主人公鲁滨逊的生存起到决定作用的两件事就是他会种植粮食,驯养动物了。这一部分内容可以用“驯养培育”来概括。③17-23节中影响主人公鲁滨逊命运的就是“救下‘星期五’”,后面的“战斗”、救俘虏、救英国船长,都是和“星期五”一起完成的,所以我用“救‘星期五’”来概括这7节的内容。小结:这样借助目录,我们就可以梳理清楚全书主要情节的结构图。同学们在写梗概前,可以用我们学到的方法,为自己喜欢的书做一个结构图,这样就为我们后面“写梗概”搭建好写作框架了。比如《鲁滨逊漂流记》按开端——遇险——生存——转折——结局,谁能用关键词概括主线?(学生回答:流落荒岛→建房定居→救星期五→重返英国)“非常好!这些就是主干情节。我们还可以借助时间词(从前→很多年后→有一天)串联事件。”2. 筛重点——保留核心情节第二步是筛重点。比如《鲁滨逊漂流记》中“救星期五”是转折点,“造船失败”体现人物坚韧,必须保留。现在请大家小组合作:从第三章中筛选必须保留的情节,比如“发现野人脚印”,说明理由。(小组汇报后总结):“筛重点时,要保留推动故事发展、体现人物成长的情节。”3. 炼语言——简练概括第三步是炼语言。对比原文和梗概(展示PPT),为什么删掉“振作”“日记”?因为这些是细节描写,梗概只需叙述性语言。比如“鲁滨逊在岛上艰难求生”一句话就能概括。4. 连成文——连贯表达最后一步“连成文”。为使文章表达连贯,可运用过渡语串联事件,并点明主题。展示《鲁滨逊漂流记》(梗概)中表示时间推移(如 “从前”“等到潮水退了”“很多年过去了” 等)和空间转换的词语,让学生了解根据不同题材作品选择不同过渡方式的方法。强调为保证情节连贯,可适当保留开头和结尾的简练内容。(四)牛刀小试,实践写作共同练写《骑鹅旅行记》梗概筛重点——保留核心情节:体现尼尔斯的成长蜕变的章节要保留练习概括中间部分内容用过渡词串联事件,比如“先…然后…最后”(展示《骑鹅旅行记》梗概)。注意地点变化和人物成长,比如尼尔斯从顽童到英雄的蜕变。(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五)展示点评,总结升华1.哪位同学愿意分享自己的梗概?(选择1-2名学生朗读)2.大家觉得他是否做到了“理、筛、炼、连”?比如是否删掉了次要情节?语言是否简练?(学生互评后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写作品梗概的方法,就像给大树修剪枝叶,只留最核心的枝干。课后作业:为你最喜欢的书写一篇梗概,录成1分钟推荐视频,让低年级同学爱上它!”五、板书设计写作品梗概四步法1. 理脉络 —— 梳理主干(目录、时间线)2. 筛重点 —— 保留转折、成长3. 炼语言 —— 简练叙述,删描写4. 连成文 —— 过渡词串联,连贯表达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