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值:60分)(选择题1~8题,每小题3分,共24分)读“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人口占洲总面积及总人口的比例图”,完成1~2题。1.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A.大洋洲 B.南美洲C.亚洲 D.欧洲2.图示信息显示,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是( )A.集中于地势低平地区B.集中于中低纬度地区C.集中于沿海地区D.集中于交通便利地区(2024·广东广州期末)下表为某年青藏高原地区各级人口集聚度类型区的人口和面积占比。完成3~4题。等级类型 面积占比(%) 人口占比(%)极度稀疏区 72.23 8.17稀疏区 12.20 9.03中集聚区 9.96 15.17较高集聚区 4.40 18.75高集聚区 1.21 48.883.青藏高原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是( )A.小集聚、小分散 B.小集聚、大分散C.大集聚、小分散 D.大集聚、大分散4.影响青藏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矿产C.土壤 D.光照芬兰位于欧洲北部,地势北高南低,森林覆盖率高达80%,有“千湖之国”之称。该国人口为560.8万(截至2024年2月),其中90%的人口集中在南部地区,下图为“芬兰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从人口分布的空间特点来看,与芬兰最相似的国家是( )A.美国 B.新加坡C.加拿大 D.沙特阿拉伯6.对芬兰人口分布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A.地形地势 B.交通状况C.气候条件 D.植被覆盖率(2024·江西南昌调研)下图为“加拿大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加拿大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A.南部多,北部少 B.西部多,东部少C.中间多,四周少 D.均沿河分布8.哈得孙湾沿岸人口稀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矿产 D.交通(选择题9~15题,每小题4分,共28分)(2024·浙江宁波调研)人口分布基尼系数是反映人口分布集中程度的指标。下表示意2000~2020年我国各区域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变化。据此完成9~11题。2000年 2010年 2020年全国 0.711 0.718 0.735胡焕庸线两侧 东南半壁 0.517 0.534 0.566西北半壁 0.754 0.748 0.752四大地区 东部 0.365 0.398 0.427中部 0.302 0.305 0.336西部 0.773 0.765 0.771东北 0.449 0.459 0.5049.据表分析可知( )A.我国人口分布趋于分散B.2010~2020年,东北地区人口分散C.西部地区人口最多D.2000~2010年,东南半壁人口更加集中10.2010~2020年,西部地区人口分布趋势( )①有助于地区均衡发展 ②有助于人民享受现代化成果 ③利于西部各地乡村振兴 ④利于持续保障该地区生态功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影响我国人口分布格局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 B.经济水平C.政策影响 D.社会发展下图是“我国基于密度分级的人口—面积比重图”。读图,完成12~13题。12.图中显示( )A.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为人口密度高值区B.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高值区C.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为100~150人/km2的区域D.人口密度越大,其所占的人口比重也越大13.图中K处最可能位于( )A.长江三角洲 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 D.东北平原(2024·河南郑州质检)南非是非洲经济较发达的国家之一,矿产资源丰富,黄金和钻石产量居世界前列。约翰内斯堡是南非最大的城市,被誉为“黄金之城”。下图为“南非人口分布图”。据此完成14~15题。14.南非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①人口密度东高西低 ②呈“多核心”集聚分布③内陆人口分布均衡 ④由沿海向内陆递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与开普敦相比,约翰内斯堡人口核心区的形成原因最有可能是( )A.气候凉爽 B.矿产开发C.海运便利 D.历史悠久1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下面图1为我国人口0.密度与海拔关系示意图,图2为我国人口密度与年降水量关系示意图。(1)图1体现的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什么?(4分)(2)图2体现的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什么?(4分)答案精析1.B 2.C [第1题,读图可知,大洋洲和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大于30%,故A、D错误;南美洲和亚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较大的是南美洲,C错误,B正确。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的比例在40%左右或以下,但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的比例都在40%以上,说明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是集中于沿海地区,C正确。]3.B 4.A [第3题,读表可知,青藏高原极度稀疏区面积占比是72.23%,人口占比为8.17%呈现出人口分布大分散的特点,A、C错误;高集聚区的面积占比是1.21%,人口占比为48.88%,较高集聚区面积占比为4.4%,人口占比为18.75%,中集聚区面积占比为9.96%,人口占比为15.17%,呈现出小集聚的特点,D错误、B正确。第4题,青藏高原上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高寒,且地形起伏大,河谷地区自然环境较优越,产业活动较多,人口分布较密集,故选A。]5.C 6.D [第5题,加拿大与芬兰同为中高纬度地区的国家,南部气温较高,北部气温较低,因此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选项中其他三个国家不具备此特点,C正确。第6题,读图文材料可知,芬兰北部纬度高,气候寒冷,且多山地,交通不便,人口分布较少;全国森林覆盖率普遍较高,南北差异不明显,因此植被覆盖率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较小,D符合题意。]7.A 8.A [第7题,结合图例可知,加拿大南部人口密度大于北部,人口集中分布在南部地区,故其人口分布的特点是南多北少,A正确。第8题,哈得孙湾沿岸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不适合人类生产生活,故人口稀少,A正确;哈得孙湾附近矿产资源丰富,有河流流经且临海,水源充足,海运便利,B、C、D错误。]9.D 10.D 11.A [第9题,根据表中信息可知,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在大部分地区呈上升趋势,表明我国人口分布趋于集中,A错误;2010~2020年,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变大,说明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集中程度增加,B错误;根据所学知识,胡焕庸线东南半壁人口较多,C错误;2000~2010年,东南半壁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增加,且东南半壁人口数量较多,东南半壁人口更加集中,D正确。第10题,根据图表信息,2010~2020年,西部地区人口基尼系数在增加,说明西部地区人口分布的集中程度增加,不利于区域均衡发展,①错误;西部地区人口多集中于经济较发达地区,有助于人民享受现代化成果,但不利于西部各地乡村振兴,②正确、③错误;西部地区人口分布趋势较为集中,使得生态脆弱区人口较少,有利于保障该地区生态功能,④正确。故选D。第1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我国人口分布格局最主要的因素在于自然环境,一般人口集中分布于自然环境较为优越的地区,如我国人口集中分布于胡焕庸线东南半壁,故选A。]12.B 13.A [第12题,读图可知,我国占总面积22.59%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小,A错。占总人口16.09%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大于5 000人/km2的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高值区,B对、C错。K地区人口密度最大,但占总人口比重较小,D错。第13题,读图,K地区面积较小,但人口密度大,应位于经济较发达的长江三角洲,A正确。]14.A 15.B [第14题,读图可知,南非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密度东高西低,呈“多核心”集聚分布,①②正确、③错误。整体上沿海地区人口密度高于内陆地区,但内陆地区也有人口高密度区,人口密度并非由沿海向内陆递减,④错误,故A正确。第15题,由材料可知,南非黄金和钻石资源丰富,约翰内斯堡被誉为“黄金之城”,矿产资源的开发为该地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该地经济发展,人口密度较大,故B正确。]16.(1)海拔越高,人口越少;平原地区人口稠密。(2)降水越少,人口越少;湿润、半湿润地区人口稠密,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稀少。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在不同尺度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区域认知)2.结合资料,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分析我国人口的分布格局。(地理实践力)知识点一 世界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1)人口分布的含义:指一定时点上人口在__________中的分布状况。(2)总体特点:分布不均匀,具有________。(3)世界人口稠密和稀疏地区2.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1)人口分布不均衡从南北 半球看 北半球约占世界总人口的________,南半球占世界总人口的______左右从各大 洲看 ________人口数量最多、人口密度最大,________人口数量最少、人口密度最小,南极洲无人定居从我国看 ________部人口稠密,________部人口稀疏(2)人口分布具有趋向性①趋向于气候________地区:世界人口集中在温带、________带以及热带的部分地区。②趋向于地势________地区:海拔200米以下的________地区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比重不到30%,分布的人口数量却占世界总人口的50%~60%。③趋向于________地区:五六千年前,人类最古老的文明是沿着________、印度河和黄河等大河兴起的。产业革命后,__________地区对人口的吸引力日趋增强。拓展延伸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2024·河北沧州期中)下图为“我国不同海拔(单位:m)的面积比重和人口比重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各海拔分段相比较,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是( )A.>3 000 m的区域B.500~1 000 m的区域C.100~500 m的区域D.<25 m的区域2.图中信息表明,我国( )A.人口分布较均匀B.人口大多分布在平原、丘陵地区C.人口随海拔升高而递减D.高原地区地广人稀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一幅“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该图反映人口分布特征的指标是( )A.人口密度 B.人口数量C.人口增长率 D.人口年龄结构4.下列地区中,人口稠密的是( )A.东亚 B.南极洲C.西非 D.北亚知识点二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1.自然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有________、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举例地形 平原和低地 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世界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地区 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较低的第三级阶梯上高山和高原 土壤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人口较稀疏气候 气温 北半球温带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约70%的人口分布于这一地带 热带干旱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的高原、山地地区降水 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同植被带的农业、人口分布不同。一般来说,降水较多,人口密集;降水较少,人口稀疏水文 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 北美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在干旱地区,有灌溉水源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 我国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土壤 多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影响人口分布;由于土壤肥力、耕作性能不同,人口分布不同 我国东北肥沃的黑土分布地区人口密度较高矿产资源 工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煤矿、油田等工矿开采区也是居民密集点 矿业城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2.社会经济因素____________、收入水平高、社会治安好、物质生活环境舒适的地方,往往会吸引更多人居住。人口分布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并有其__________。此外,人口分布还受到文化传统、宗教、民族和政治等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及实例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历史因素 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政治因素 战争 有时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如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地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政策 鼓励或限制政策能够影响人口的流动和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先后制定了五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有计划地开发落后地区和疏散过密的城市人口和产业,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文化传统因素 婚育习俗等影响人口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早婚早育,增加了出生人口;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晚婚晚育甚至不育,减少了出生人口“我的老家‘房上’,又称‘房十里’,是说十里之内都是‘房上’的地界,‘房’也带有‘青砖大瓦房’的意思。旧时,皖北一带乡村,‘瓦房’是富裕的标志。那是在淮河以北,平原深处,掩在‘两淮’密集的村落里。淮河流域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流域……”(摘自某文章)1.[综合思维]分析皖北平原上村庄稠密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区域认知]分析淮河流域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4·山东青岛期中)下图示意70°N~50°S范围内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1~2题。1.图示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经济2.北半球人口分布远多于南半球的原因是( )A.北半球干旱区面积小B.南半球气候酷寒C.北半球陆地面积大D.南半球山地多下图为“世界四个大洲不同海拔地区的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非洲人口密度最大值分布的海拔范围是( )A.0~1 km B.1~2 kmC.2~3 km D.3~4 km4.导致欧洲与非洲最大人口密度分布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交通条件 D.矿产资源答案精析知识点一 世界人口分布梳理教材新知1.(1)地理空间 (2)地域差异2.(1)93% 7% 亚洲 大洋洲 东南 西北 (2)①温暖湿润 亚热 ②低平 平原 ③沿河、近海 尼罗河 沿海落实思维方法1.D 2.B [第1题,人口密度是指某一区域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读图并分析可知,在<25 m的区域,面积比重最小,人口比重较大,人口密度最大,D正确;100~500 m的区域人口比重最大,但面积比重较大,故人口密度比<25 m的区域小,C错误;>3 000 m及500~1 000 m的区域人口密度明显较小,A、B错误。第2题,由图可知,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丘陵地区,但平原、丘陵占我国国土总面积比例较小,故人口分布不均匀,A错误、B正确。随海拔升高,人口数量减少,但没有递减规律,C错误。高原地区地广人稀描述不准确,如黄土高原人口稠密,D错误。]3.A 4.A [第3题,结合图示单位(人/km2)可知该图反映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即人口密度,A正确。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密度≥200人/km2的地区主要为东亚、南亚、西欧、北美东部等地,A正确;南极洲人口密度<1人/km2,B错误;西非、北亚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100人/km2,C、D错误。]知识点二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梳理教材新知1.地形2.就业机会多 历史继承性探究核心知识1.平原地区地形平坦,适宜人类居住。2.淮河流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水源充足,利于人类居住。落实思维方法1.A 2.C [第1题,由图可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这是因为该地区气温适宜,降水适中,且该纬度范围陆地面积广阔,人口分布密集,据此可知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气候,A对。地形、气候、水源、经济均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但图中只显示了纬度的影响,故B、C、D错误。第2题,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南半球海洋面积大,因此北半球的人口分布多于南半球,C对。]3.C 4.A [第3题,由图可知,非洲人口密度最大值分布的海拔范围是2~3 km。故选C。第4题,分析如下:](共62张PPT)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第一节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在不同尺度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区域认知)2.结合资料,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分析我国人口的分布格局。(地理实践力)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知识点一 世界人口分布知识点二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内容索引课时对点练世界人口分布><知识点一1.世界人口分布(1)人口分布的含义:指一定时点上人口在 中的分布状况。(2)总体特点:分布不均匀,具有。(3)世界人口稠密和稀疏地区地理空间地域差异从南北半球看 北半球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南半球占世界总人口的 左右从各大洲看 人口数量最多、人口密度最大, 人口数量最少、人口密度最小,南极洲无人定居从我国看 部人口稠密, 部人口稀疏2.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1)人口分布不均衡93%7%亚洲大洋洲东南西北(2)人口分布具有趋向性①趋向于气候 地区:世界人口集中在温带、 带以及热带的部分地区。②趋向于地势 地区:海拔200米以下的 地区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比重不到30%,分布的人口数量却占世界总人口的50%~60%。③趋向于 地区:五六千年前,人类最古老的文明是沿着 、印度河和黄河等大河兴起的。产业革命后, 地区对人口的吸引力日趋增强。温暖湿润亚热低平平原沿河、近海尼罗河沿海拓展延伸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2024·河北沧州期中)下图为“我国不同海拔(单位:m)的面积比重和人口比重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各海拔分段相比较,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是A.>3 000 m的区域B.500~1 000 m的区域C.100~500 m的区域D.<25 m的区域√人口密度是指某一区域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读图并分析可知,在<25 m的区域,面积比重最小,人口比重较大,人口密度最大,D正确;100~500 m的区域人口比重最大,但面积比重较大,故人口密度比<25 m的区域小,C错误;>3 000 m及500~1 000 m的区域人口密度明显较小,A、B错误。(2024·河北沧州期中)下图为“我国不同海拔(单位:m)的面积比重和人口比重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2.图中信息表明,我国A.人口分布较均匀B.人口大多分布在平原、丘陵地区C.人口随海拔升高而递减D.高原地区地广人稀√由图可知,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丘陵地区,但平原、丘陵占我国国土总面积比例较小,故人口分布不均匀,A错误、B正确。随海拔升高,人口数量减少,但没有递减规律,C错误。高原地区地广人稀描述不准确,如黄土高原人口稠密,D错误。结合图示单位(人/km2)可知该图反映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即人口密度,A正确。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一幅“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该图反映人口分布特征的指标是A.人口密度B.人口数量C.人口增长率D.人口年龄结构√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一幅“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4.下列地区中,人口稠密的是A.东亚B.南极洲C.西非D.北亚√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密度≥200人/km2的地区主要为东亚、南亚、西欧、北美东部等地,A正确;南极洲人口密度<1人/km2,B错误;西非、北亚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100人/km2,C、D错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知识点二1.自然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有 、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举例地形 平原和低地 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世界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地区 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较低的第三级阶梯上高山和高原 土壤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人口较稀疏地形自然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举例气候 气温 北半球温带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约70%的人口分布于这一地带 热带干旱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的高原、山地地区降水 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同植被带的农业、人口分布不同。一般来说,降水较多,人口密集;降水较少,人口稀疏自然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举例水文 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 北美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在干旱地区,有灌溉水源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 我国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土壤 多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影响人口分布;由于土壤肥力、耕作性能不同,人口分布不同 我国东北肥沃的黑土分布地区人口密度较高矿产资源 工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煤矿、油田等工矿开采区也是居民密集点 矿业城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2.社会经济因素、收入水平高、社会治安好、物质生活环境舒适的地方,往往会吸引更多人居住。人口分布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并有其 。此外,人口分布还受到文化传统、宗教、民族和政治等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及实例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历史因素 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就业机会多历史继承性社会经 济因素 影响及实例政治 因素 战争 有时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如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地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政策 鼓励或限制政策能够影响人口的流动和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先后制定了五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有计划地开发落后地区和疏散过密的城市人口和产业,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文化传 统因素 婚育习俗等影响人口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早婚早育,增加了出生人口;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晚婚晚育甚至不育,减少了出生人口“我的老家‘房上’,又称‘房十里’,是说十里之内都是‘房上’的地界,‘房’也带有‘青砖大瓦房’的意思。旧时,皖北一带乡村,‘瓦房’是富裕的标志。那是在淮河以北,平原深处,掩在‘两淮’密集的村落里。淮河流域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流域……”(摘自某文章)1.[综合思维]分析皖北平原上村庄稠密的原因。2.[区域认知]分析淮河流域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答案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适宜人类居住。答案 淮河流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水源充足,利于人类居住。(2024·山东青岛期中)下图示意70°N~50°S范围内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1~2题。1.图示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B.地形C.水源D.经济√由图可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这是因为该地区气温适宜,降水适中,且该纬度范围陆地面积广阔,人口分布密集,据此可知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气候,A对。地形、气候、水源、经济均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但图中只显示了纬度的影响,故B、C、D错误。(2024·山东青岛期中)下图示意70°N~50°S范围内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1~2题。2.北半球人口分布远多于南半球的原因是A.北半球干旱区面积小B.南半球气候酷寒C.北半球陆地面积大D.南半球山地多√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南半球海洋面积大,因此北半球的人口分布多于南半球,C对。右图为“世界四个大洲不同海拔地区的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非洲人口密度最大值分布的海拔范围是A.0~1 kmB.1~2 kmC.2~3 kmD.3~4 km√由图可知,非洲人口密度最大值分布的海拔范围是2~3 km。故选C。右图为“世界四个大洲不同海拔地区的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4.导致欧洲与非洲最大人口密度分布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交通条件 D.矿产资源√分析如下:课时对点练12345678910111213141516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B C B A C D A A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D D A B A A B对一对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6.(1)海拔越高,人口越少;平原地区人口稠密。(2)降水越少,人口越少;湿润、半湿润地区人口稠密,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稀少。读“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人口占洲总面积及总人口的比例图”,完成1~2题。1.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A.大洋洲 B.南美洲C.亚洲 D.欧洲√基础过关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读图可知,大洋洲和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大于30%,故A、D错误;南美洲和亚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较大的是南美洲,C错误,B正确。基础过关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读“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人口占洲总面积及总人口的比例图”,完成1~2题。2.图示信息显示,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是A.集中于地势低平地区B.集中于中低纬度地区C.集中于沿海地区D.集中于交通便利地区√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根据图中信息,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的比例在40%左右或以下,但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的比例都在40%以上,说明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是集中于沿海地区,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3.青藏高原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是A.小集聚、小分散 B.小集聚、大分散C.大集聚、小分散 D.大集聚、大分散√(2024·广东广州期末)下表为某年青藏高原地区各级人口集聚度类型区的人口和面积占比。完成3~4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等级类型 面积占比(%) 人口占比(%)极度稀疏区 72.23 8.17稀疏区 12.20 9.03中集聚区 9.96 15.17较高集聚区 4.40 18.75高集聚区 1.21 48.88答案读表可知,青藏高原极度稀疏区面积占比是72.23%,人口占比为8.17%呈现出人口分布大分散的特点,A、C错误;高集聚区的面积占比是1.21%,人口占比为48.88%,较高集聚区面积占比为4.4%,人口占比为18.75%,中集聚区面积占比为9.96%,人口占比为15.17%,呈现出小集聚的特点,D错误、B正确。等级类型 面积占比(%) 人口占比(%)极度稀疏区 72.23 8.17稀疏区 12.20 9.03中集聚区 9.96 15.17较高集聚区 4.40 18.75高集聚区 1.21 48.88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4.影响青藏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 B.矿产C.土壤 D.光照√(2024·广东广州期末)下表为某年青藏高原地区各级人口集聚度类型区的人口和面积占比。完成3~4题。等级类型 面积占比(%) 人口占比(%)极度稀疏区 72.23 8.17稀疏区 12.20 9.03中集聚区 9.96 15.17较高集聚区 4.40 18.75高集聚区 1.21 48.88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青藏高原上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高寒,且地形起伏大,河谷地区自然环境较优越,产业活动较多,人口分布较密集,故选A。等级类型 面积占比(%) 人口占比(%)极度稀疏区 72.23 8.17稀疏区 12.20 9.03中集聚区 9.96 15.17较高集聚区 4.40 18.75高集聚区 1.21 48.88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芬兰位于欧洲北部,地势北高南低,森林覆盖率高达80%,有“千湖之国”之称。该国人口为560.8万(截至2024年2月),其中90%的人口集中在南部地区,右图为“芬兰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从人口分布的空间特点来看,与芬兰最相似的国家是A.美国 B.新加坡C.加拿大 D.沙特阿拉伯√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加拿大与芬兰同为中高纬度地区的国家,南部气温较高,北部气温较低,因此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选项中其他三个国家不具备此特点,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芬兰位于欧洲北部,地势北高南低,森林覆盖率高达80%,有“千湖之国”之称。该国人口为560.8万(截至2024年2月),其中90%的人口集中在南部地区,右图为“芬兰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6.对芬兰人口分布影响较小的因素是A.地形地势 B.交通状况C.气候条件 D.植被覆盖率√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读图文材料可知,芬兰北部纬度高,气候寒冷,且多山地,交通不便,人口分布较少;全国森林覆盖率普遍较高,南北差异不明显,因此植被覆盖率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较小,D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2024·江西南昌调研)右图为“加拿大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加拿大人口分布的特点是A.南部多,北部少B.西部多,东部少C.中间多,四周少D.均沿河分布√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结合图例可知,加拿大南部人口密度大于北部,人口集中分布在南部地区,故其人口分布的特点是南多北少,A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2024·江西南昌调研)右图为“加拿大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8.哈得孙湾沿岸人口稀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 B.水源C.矿产 D.交通√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哈得孙湾沿岸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不适合人类生产生活,故人口稀少,A正确;哈得孙湾附近矿产资源丰富,有河流流经且临海,水源充足,海运便利,B、C、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2024·浙江宁波调研)人口分布基尼系数是反映人口分布集中程度的指标。下表示意2000~2020年我国各区域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变化。据此完成9~11题。9.据表分析可知A.我国人口分布趋于分散B.2010~2020年,东北地区人口分散C.西部地区人口最多D.2000~2010年,东南半壁人口更加集中√12345678910111213141516能力提升 2000年 2010年 2020年全国 0.711 0.718 0.735胡焕庸线两侧 东南半壁 0.517 0.534 0.566西北半壁 0.754 0.748 0.752四大地区 东部 0.365 0.398 0.427中部 0.302 0.305 0.336西部 0.773 0.765 0.771东北 0.449 0.459 0.504答案根据表中信息可知,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在大部分地区呈上升趋势,表明我国人口分布趋于集中,A错误;2010~2020年,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变大,说明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集中程度增加,B错误;根据所学知识,胡焕庸线东南半壁人口较多,C错误;2000~2010年,东南半壁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增加,且东南半壁人口数量较多,东南半壁人口更加集中,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 2000年 2010年 2020年全国 0.711 0.718 0.735胡焕庸线两侧 东南半壁 0.517 0.534 0.566西北半壁 0.754 0.748 0.752四大地区 东部 0.365 0.398 0.427中部 0.302 0.305 0.336西部 0.773 0.765 0.771东北 0.449 0.459 0.504答案(2024·浙江宁波调研)人口分布基尼系数是反映人口分布集中程度的指标。下表示意2000~2020年我国各区域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变化。据此完成9~11题。10.2010~2020年,西部地区人口分布趋势①有助于地区均衡发展 ②有助于人民享受现代化成果 ③利于西部各地乡村振兴 ④利于持续保障该地区生态功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00年 2010年 2020年全国 0.711 0.718 0.735胡焕庸线两侧 东南半壁 0.517 0.534 0.566西北半壁 0.754 0.748 0.752四大地区 东部 0.365 0.398 0.427中部 0.302 0.305 0.336西部 0.773 0.765 0.771东北 0.449 0.459 0.504√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根据图表信息,2010~2020年,西部地区人口基尼系数在增加,说明西部地区人口分布的集中程度增加,不利于区域均衡发展,①错误;西部地区人口多集中于经济较发达地区,有助于人民享受现代化成果,但不利于西部各地乡村振兴,②正确、③错误;西部地区人口分布趋势较为集中,使得生态脆弱区人口较少,有利于保障该地区生态功能,④正确。故选D。 2000年 2010年 2020年全国 0.711 0.718 0.735胡焕庸线两侧 东南半壁 0.517 0.534 0.566西北半壁 0.754 0.748 0.752四大地区 东部 0.365 0.398 0.427中部 0.302 0.305 0.336西部 0.773 0.765 0.771东北 0.449 0.459 0.504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2024·浙江宁波调研)人口分布基尼系数是反映人口分布集中程度的指标。下表示意2000~2020年我国各区域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变化。据此完成9~11题。11.影响我国人口分布格局的最主要因素是A.自然环境B.经济水平C.政策影响D.社会发展 2000年 2010年 2020年全国 0.711 0.718 0.735胡焕庸线两侧 东南半壁 0.517 0.534 0.566西北半壁 0.754 0.748 0.752四大地区 东部 0.365 0.398 0.427中部 0.302 0.305 0.336西部 0.773 0.765 0.771东北 0.449 0.459 0.504√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我国人口分布格局最主要的因素在于自然环境,一般人口集中分布于自然环境较为优越的地区,如我国人口集中分布于胡焕庸线东南半壁,故选A。 2000年 2010年 2020年全国 0.711 0.718 0.735胡焕庸线两侧 东南半壁 0.517 0.534 0.566西北半壁 0.754 0.748 0.752四大地区 东部 0.365 0.398 0.427中部 0.302 0.305 0.336西部 0.773 0.765 0.771东北 0.449 0.459 0.504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下图是“我国基于密度分级的人口—面积比重图”。读图,完成12~13题。12.图中显示A.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为人口密度高值区B.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高值区C.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为100~150人/km2的区域D.人口密度越大,其所占的人口比重也越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读图可知,我国占总面积22.59%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小,A错。占总人口16.09%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大于5 000人/km2的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高值区,B对、C错。K地区人口密度最大,但占总人口比重较小,D错。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读图,K地区面积较小,但人口密度大,应位于经济较发达的长江三角洲,A正确。右图是“我国基于密度分级的人口—面积比重图”。读图,完成12~13题。13.图中K处最可能位于A.长江三角洲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D.东北平原√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2024·河南郑州质检)南非是非洲经济较发达的国家之一,矿产资源丰富,黄金和钻石产量居世界前列。约翰内斯堡是南非最大的城市,被誉为“黄金之城”。下图为“南非人口分布图”。据此完成14~15题。14.南非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是①人口密度东高西低 ②呈“多核心”集聚分布③内陆人口分布均衡 ④由沿海向内陆递减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读图可知,南非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密度东高西低,呈“多核心”集聚分布,①②正确、③错误。整体上沿海地区人口密度高于内陆地区,但内陆地区也有人口高密度区,人口密度并非由沿海向内陆递减,④错误,故A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2024·河南郑州质检)南非是非洲经济较发达的国家之一,矿产资源丰富,黄金和钻石产量居世界前列。约翰内斯堡是南非最大的城市,被誉为“黄金之城”。下图为“南非人口分布图”。据此完成14~15题。15.与开普敦相比,约翰内斯堡人口核心区的形成原因最有可能是A.气候凉爽B.矿产开发C.海运便利D.历史悠久√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由材料可知,南非黄金和钻石资源丰富,约翰内斯堡被誉为“黄金之城”,矿产资源的开发为该地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该地经济发展,人口密度较大,故B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答案 海拔越高,人口越少;平原地区人口稠密。1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下面图1为我国人口0.密度与海拔关系示意图,图2为我国人口密度与年降水量关系示意图。(1)图1体现的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什么?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答案 降水越少,人口越少;湿润、半湿润地区人口稠密,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稀少。(2)图2体现的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什么?1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下面图1为我国人口0.密度与海拔关系示意图,图2为我国人口密度与年降水量关系示意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微专题1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自然因素 地形 平原地区人口分布集中,高原、山地地区人口分布稀少(热带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高原、山地地区)气候 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水文 人口分布往往与水源分布相关土壤 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土壤贫瘠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小矿产 矿产开发吸引人口集聚社会经济因素 城市的带动作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等对人口分布影响较大政治、文化等因素 政治变革和文化差异对人口分布影响较大下图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阴影示意各纬度人口数量多少。读图,完成1~2题。1.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A.北半球中低纬地区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C.南半球中低纬地区D.南半球中高纬地区2.图中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C.矿产资源 D.交通(2024·河北唐山期中)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与城镇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3.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分布特点是( )A.紧邻沙漠和盐沼泽B.分布于地势低平的盆地内部C.沿山麓地带和河流分布D.分布于气候湿润的谷地4.人口较为集中的城镇如图分布的原因是( )A.太阳能丰富,电力充足B.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C.航运价值高,交通便利D.水源充足,满足生活和生产需求读“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坡度与海拔、人口累积百分比曲线图”,完成5~6题。5.由材料可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降水 B.坡度 C.水源 D.海拔6.该流域人口主要集中在( )A.海拔3 000 m以下B.海拔3 000~4 000 mC.坡度5°以下D.坡度5°~11°(2024·北京东城区期中)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质遗址自然保护区内有多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读“泥河湾地质遗址自然保护区图”,完成7~8题。7.旧石器时代该地人口的分布特征是( )①分布较均匀 ②集中于盆地内部 ③主要沿河流分布 ④主要沿道路分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影响旧石器时代该地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矿产 B.水源 C.交通 D.市场(2024·山西太原期末)读图,完成9~10题。9.该区域人口南多北少,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气温 C.水源 D.交通10.20世纪后期以来,该区域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A.人口密度低 B.资源的开发C.交通条件改善 D.市场广阔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我国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早在1935年就发现并提出:从黑龙江瑷珲(现名黑河)到云南腾冲之间连接的直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此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地理学界称其为“胡焕庸线”。下图为我国的人口密度分布图。(1)简述“胡焕庸线”东部和西部的人口分布差异。(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出位于该线东部的山东省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原因。(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述新疆的人口分布特点,并说出新疆地广人稀的原因。(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精析落实思维方法1.A 2.B [第1题,由图示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20°N~60°N之间,即北半球中低纬地区。第2题,北半球中低纬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图示是人口的纬度分布,不能看出地形、矿产及交通状况。]3.C 4.D [读图可以看出,城镇主要沿山麓地带和河流分布,因为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而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是新疆的绿洲农业区,水源相对充足,能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求,故第3题选C,第4题选D。]5.B 6.C [第5题,读图可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累积百分比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坡度到达30°左右之后人口累积百分比基本保持不变,说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坡度,B正确。第6题,人口累积百分比曲线斜率最大说明人口累积最快,是该流域人口主要集中地区。读图可知,坡度5°以下,平均海拔1 000 m以下的地区,人口累积百分比曲线斜率最大,人口最集中。C正确。]7.C 8.B [第7题,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反映了旧石器时代人口分布。读图可知,该地区的遗址分布不均,说明人口分布不均匀,①错误;由图可知,遗址主要沿河流或者集中于盆地内部分布,②③正确;图中遗址没有呈现出沿主要道路分布的特点,④错误。故选C。第8题,图文材料没有关于矿产的信息,A错误;由图可知,该地区的遗址主要沿河流分布,故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源,B正确;由上题分析知,交通(道路)并非影响该地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C错误;旧石器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此时市场对人口分布影响小,D错误。]9.B 10.B [第9题,由图可知,该区域位于俄罗斯,纬度较高,人口南多北少,故气温是影响该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故选B。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北部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随着资源的开发,20世纪后期以来,该区域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迁移的趋势。]11.(1)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2)地形较平坦,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开发历史悠久。(3)新疆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水资源丰富的绿洲地区。新疆地广人稀的原因是气候干旱,多荒漠,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解析 (1)读图可以看出“胡焕庸线”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2)山东省位于东部季风区且临海,气候温暖湿润;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地形较平坦,交通便利;处于黄河的下游,开发历史悠久,因此人口密度大。(3)新疆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因此人口主要分布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绿洲地区。新疆地广人稀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共23张PPT)第一节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微专题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自然 因素 地形 平原地区人口分布集中,高原、山地地区人口分布稀少(热带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高原、山地地区)气候 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水文 人口分布往往与水源分布相关土壤 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土壤贫瘠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小矿产 矿产开发吸引人口集聚社会经济因素 城市的带动作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等对人口分布影响较大政治、文化等因素 政治变革和文化差异对人口分布影响较大下图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阴影示意各纬度人口数量多少。读图,完成1~2题。1.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A.北半球中低纬地区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C.南半球中低纬地区D.南半球中高纬地区√由图示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20°N~60°N之间,即北半球中低纬地区。右图为“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阴影示意各纬度人口数量多少。读图,完成1~2题。2.图中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是A.地形 B.气候C.矿产资源 D.交通√北半球中低纬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图示是人口的纬度分布,不能看出地形、矿产及交通状况。(2024·河北唐山期中)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与城镇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3.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分布特点是A.紧邻沙漠和盐沼泽B.分布于地势低平的盆地内部C.沿山麓地带和河流分布D.分布于气候湿润的谷地√(2024·河北唐山期中)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与城镇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4.人口较为集中的城镇如图分布的原因是A.太阳能丰富,电力充足B.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C.航运价值高,交通便利D.水源充足,满足生活和生产需求√读图可以看出,城镇主要沿山麓地带和河流分布,因为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而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是新疆的绿洲农业区,水源相对充足,能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求,故第3题选C,第4题选D。读“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坡度与海拔、人口累积百分比曲线图”,完成5~6题。5.由材料可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降水 B.坡度C.水源 D.海拔√读图可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累积百分比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坡度到达30°左右之后人口累积百分比基本保持不变,说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坡度,B正确。读“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坡度与海拔、人口累积百分比曲线图”,完成5~6题。6.该流域人口主要集中在A.海拔3 000 m以下B.海拔3 000~4 000 mC.坡度5°以下D.坡度5°~11°√人口累积百分比曲线斜率最大说明人口累积最快,是该流域人口主要集中地区。读图可知,坡度5°以下,平均海拔1 000 m以下的地区,人口累积百分比曲线斜率最大,人口最集中。C正确。(2024·北京东城区期中)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质遗址自然保护区内有多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读“泥河湾地质遗址自然保护区图”,完成7~8题。7.旧石器时代该地人口的分布特征是①分布较均匀 ②集中于盆地内部 ③主要沿河流分布 ④主要沿道路分布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反映了旧石器时代人口分布。读图可知,该地区的遗址分布不均,说明人口分布不均匀,①错误;由图可知,遗址主要沿河流或者集中于盆地内部分布,②③正确;图中遗址没有呈现出沿主要道路分布的特点,④错误。故选C。(2024·北京东城区期中)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质遗址自然保护区内有多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读“泥河湾地质遗址自然保护区图”,完成7~8题。8.影响旧石器时代该地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矿产 B.水源C.交通 D.市场√图文材料没有关于矿产的信息,A错误;由图可知,该地区的遗址主要沿河流分布,故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源,B正确;由上题分析知,交通(道路)并非影响该地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C错误;旧石器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此时市场对人口分布影响小,D错误。(2024·山西太原期末)读图,完成9~10题。9.该区域人口南多北少,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 B.气温C.水源 D.交通√由图可知,该区域位于俄罗斯,纬度较高,人口南多北少,故气温是影响该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故选B。(2024·山西太原期末)读图,完成9~10题。10.20世纪后期以来,该区域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A.人口密度低 B.资源的开发C.交通条件改善 D.市场广阔√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北部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随着资源的开发,20世纪后期以来,该区域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迁移的趋势。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我国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早在1935年就发现并提出:从黑龙江瑷珲(现名黑河)到云南腾冲之间连接的直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此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地理学界称其为“胡焕庸线”。右图为我国的人口密度分布图。(1)简述“胡焕庸线”东部和西部的人口分布差异。读图可以看出“胡焕庸线”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答案 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2)说出位于该线东部的山东省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原因。山东省位于东部季风区且临海,气候温暖湿润;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地形较平坦,交通便利;处于黄河的下游,开发历史悠久,因此人口密度大。答案 地形较平坦,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开发历史悠久。(3)简述新疆的人口分布特点,并说出新疆地广人稀的原因。答案 新疆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水资源丰富的绿洲地区。新疆地广人稀的原因是气候干旱,多荒漠,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新疆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因此人口主要分布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绿洲地区。新疆地广人稀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练习(含解析).docx 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docx 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pptx 第一章 第一节 微专题1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docx 第一章 第一节 微专题1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pptx